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邓丽明;林华庆;刘国宏;邓红;张蜀

    目的 优选抗病毒口服液中广藿香、连翘、郁金、石菖蒲等4味药材挥发油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收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药材粒径、加水倍数、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等因素.结果 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粉细段(<10 mm),加入8倍量水,浸泡3 h,提取6 h.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 广藿香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袁旭江;朱盛山;涂瑶生

    目的研究广藿香配方颗粒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为指标,研究广藿香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应用薄层色谱法研究不同提取液中的成分差别.结果煎煮时间对工艺的影响较小,为次要因素,加水量和煎煮次数对广藿香提取工艺具有显著影响,是该药材提取工艺的重要因素,水提取液中成分具有3个鉴别点.结论广藿香佳的水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煎煮2 h、共2次.可为广藿香配方颗粒制剂提取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广藿香DNA甲基化水平与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谢宜杰;胡贞贞;林娃婷;严寒静;张宏意;马文哲;刘晓莹;何梦玲

    目的 分析广藿香不同生长时期的基因组DNA甲基化与其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检测幼苗期、生长期和采收期广藿香的DNA甲基化程度,GC法测定其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质量分数.结果 3个生长时期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35.6%、33.2%、31.3%,全甲基化率为15.6%、18.7%、14.9%;3个生长时期的百秋李醇质量分数分别为33.39%、78.04%、42.40%,广藿香酮的分别为5.53%、10.98%、13.67%.结论 随着广藿香的生长,广藿香的总甲基化率逐渐降低,而广藿香酮的质量分数逐渐增高;广藿香的全甲基化比例与百秋李醇质量分数的变化呈现相似的特征.

  • 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研究

    作者:梁威;李磊;何梦玲;严寒静

    目的 探讨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广藿香悬浮细胞为材料,采用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结合过滤法和离心沉降法进行纯化,测定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考察酶液组合、酶解时间、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浓度、悬浮细胞继代培养时间、不同孔径滤网和离心条件的影响.结果 将继代培养9~14d的悬浮细胞在质量浓度分别为1.5%纤维素酶、0.8%果胶酶、0.5%半纤维素酶,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浓度为0.4 mol/L条件下,避光振荡酶解12h,可分离出大量原生质体,依次经40→100→200目滤网过滤,600 r/min离心5 min,得到杂质少、形态正常的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产量为13.05x 105个/g,活力达到80.98%.结论 建立了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及纯化方法,获得高产量高活力的原生质体,可用于培养、原生质体融合等进一步研究.

  • 广藿香内生真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王沫;陈玉婵;李浩华;孙章华;谭国慧;严寒静;章卫民;郭晓玲

    目的 研究分离自广藿香中的内生真菌索氏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A606)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初步考察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薄层层析等色谱技术对菌株A606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各种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SRB染色法对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 从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1)、2-[4-(2-aminoethoxy)phenyl] ethanol(2)、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3)、5-羟甲基糠醛(4)、3,5-二羟基甲苯(5)、对羟基苯乙醇(6)、5-甲基-2-呋喃甲醇(7)、3,4,6-trimethylcyclohex-3-en-1-ol(8);化合物1对4种肿瘤细胞株SF-268、MCF-7、NCI-H460和HepG-2的IC50值分别为20.84、15.31、13.62、25.45 μmol/L.结论 化合物1~4、7~8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对4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基于psbA-trnH序列对广藿香与藿香、广防风的分子鉴定

    作者:黄洁燕;卢慧娟;谢晖;姬生国

    目的:采用叶绿体基因psbA-trnH间隔区序列探讨广藿香及其常见伪品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分别提取广藿香及藿香、广防风植物的总DNA,经PCR扩增psbA-trnH间隔区序列,产物纯化后测序,采用Clustal_X 1.8和MEGA 5.05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广藿香与藿香、广防风的小种间K2P 距离(0.1592)大于大种内K2P距离(0.0043),邻接树中广藿香9个不同产地来源样品聚为一支。广藿香与藿香、广防风之间存在多个特异性信息位点。结论 psbA-trnH序列可作为广藿香及藿香、广防风分子鉴定的依据。

  • 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威振;谭国慧;潘清灵;李浩华;严寒静;谭毓治;章卫民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 Myrothecium roridum)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对照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菌丝体中分离并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啤酒甾醇(1)、麦角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吡咯烷酮(3)、大黄酚(4)、尿嘧啶核苷(5)。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 广藿香MSAP分析技术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

    作者:黄洁燕;卢慧娟;熊燕;郭艳婕;谢晖;姬生国

    目的 首次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开展广藿香表观遗传多样性研究,建立并优化广藿香MSAP技术分析的反应体系.方法 对MSAP技术中关键的步骤,包括酶切反应中的酶切时间和基因组DNA酶切量,预扩增反应中连接产物的稀释倍数、选择性扩增中预扩增产物的稀释倍数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利用优化的条件,对81对引物进行初步的多态性筛选.结果 分步酶切,以1 000 ng DNA量进行EcoRⅠ(30 U)酶切5 h,纯化反应产物,再各取15 μL的EcoRⅠ酶切纯化产物进行MspⅠ/HapⅡ(10 U)酶切5 h,可完全酶切.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得到条带清晰、特异性好、背景涂布少的选择性扩增产物.结论 建立了MSAP反应体系,保证MSAP图谱稳定、清晰;初步筛选出的32对引物组合,可用于后续广藿香DNA甲基化模式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其他药用植物提供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研究的依据.

  • 广藿香青枯病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作者:谢建辉;贺红;刘丹;柴婷婷;徐燃;杨玉秀

    目的 对青枯菌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为更有效地防治广藿香青枯病提供病原菌基础生物学方面的参考.方法 通过测定悬浮培养菌液的吸光度A600,考察青枯菌的生长状态、温度和pH值对青枯菌生长的影响,以及菌体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结果 青枯菌的适生长温度范围为33~35℃,生长的适初始pH值为6.5;菌株能利用9种供试碳源,在果糖、麦芽糖、蔗糖和山梨醇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而对葡萄糖的利用相对较差;在有机态氮培养基中比在无机态氮培养基中生长更快,在酵母浸膏培养基中生长快,在添加KNO3的培养基中生长受到抑制.结论 初步了解广藿香青枯菌的培养特性,为广藿香青枯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 发根农杆菌诱导广藿香毛状根的研究

    作者:黄伟剑;何梦玲;张宏意;严寒静

    目的 筛选诱导广藿香毛状根的佳条件,建立广藿香毛状根诱导体系,并以此体系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基础.方法 采用共培养法,用发根农杆菌ATCC15834和C58C1,经预培养、侵染、共培养和除菌操作诱导广藿香外植体产生毛状根.结果 预培养时间为2d,乙酰丁香酮质量浓度为15 mg/L,侵染时间为25 min,共培养时间为2d,发根农杆菌ATCC15834和C58C1诱导率均达到高,分别为83.3%和80.5%;PCR扩增结果证实,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T-DNA部分已在广藿香毛状根的基因组中整合及表达,说明广藿香毛状根已经被成功诱导.结论 成功诱导并建立了广藿香毛状根诱导体系.

  • 金疮小草与广藿香的比较鉴别研究

    作者:廖珊;杜勤

    【目的】为区分金疮小草(Ajuga decumbens Thunb.)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金疮小草、广藿香2种植物的新鲜茎和叶作为样品,采用体视镜进行原植物外观形态鉴别,采用显微镜对2种植物茎横切面、叶柄横切面、叶表皮以及粉末进行显微鉴别。【结果】原植物外观形态鉴别:金疮小草叶柄有狭翅,广藿香无;金疮小草叶主脉与侧脉夹角小于45°,广藿香大于45°。显微鉴别:金疮小草腺鳞头部细胞数为多细胞,而广藿香为单细胞;广藿香茎和叶有间隙腺毛、晶体,金疮小草无。金疮小草有直轴式和不定式气孔,广藿香只有直轴式。【结论】金疮小草与广藿香外观形态特征及显微特征可作为区分鉴别2种植物的参考依据。

  • 化湿和胃道藿香

    作者:白晓菊

    藿香又名野藿香、排香草、大叶薄荷.分布遍及全国各地的山坡、路旁.药材有土藿香与广藿香之分,为同科不同属的两种植物.其嫩茎叶为野味之佳品.

  • 海南广藿香油水蒸气蒸馏佳工艺筛选研究

    作者:谭银丰;李海龙;张俊清;赖伟勇;刘明生

    目的:研究海南广藿香油水蒸气蒸馏提取工艺,优选佳工艺.方法:以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以挥发油含量为指标,考察药材粉碎度、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浸泡时间.结果:佳提取工艺为过20目筛的广藿香粉,浸泡时间1 h、提取6 h、加10倍量水,广藿香挥发油提取率为2.3%.结论:筛选得到的广藿香挥发油提取工艺稳定有效.

  • UPLC-MS/MS同时测定5种南药中药材中10种农药残留

    作者:郑培;王儒;周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广藿香、益智、巴戟天、肉豆蔻、丁香等5种南药中常见的10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 采用安捷伦1290-6460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色谱柱:安捷伦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 mm×150 mm,1.8μm),柱温40℃,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AJS ESI),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扫描方式.结果 10种农药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5~100μg/kg(r>0.9986),各被测物质的方法定量限(LOQ)为0.005~0.1μg/kg,加样回收率范围为72.8%~108.8%.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及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5种南药中药材中常见的10种农药残留的测定.

  • 香枫舒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易廷平;谭安军

    目的:建立香枫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香枫舒颗粒中白术、金钱草、广藿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毛蕊花糖苷的进样量在0.042~0.350 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0%,RSD=0.66% (n=9).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香枫舒颗粒的质量控制.

  • 贮藏时间对广藿香挥发油含量的影响考察

    作者:喻良文;钟燕珠;李薇;魏刚;徐晓铭

    目的:考察贮藏时间对广藿香挥发油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广藿香药材贮藏前及贮藏1、2 a后,分别以挥发油测定法测定广藿香药材挥发油的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广藿香药材挥发油的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挥发油在0~10℃放置,各组分百分含量变化小.结论:广藿香药材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 a;其所提取的挥发油能保存2 a以上.

  • 正交试验优选消郁安神胶囊中挥发油包合工艺

    作者:秦剑;李卿;肖铭玉;张莉;蒋渝

    目的:优选消郁安神胶囊中广藿香、石菖蒲挥发油包合的佳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进行包合,以挥发油包合率和收得率为指标,以β-环糊精(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含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并时包合物的物相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结果:优选的包合工艺为水:β-CD=10∶1,50℃搅拌1 h,挥发油包合率达90%.DSC图谱显示,包合物已形成新的物相.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可制得稳定的分子间包合物,且挥发油包合率高.

  • 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质量比较研究

    作者:牟鸣

    目的:优化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建立同时测定广藿香酮和百秋李醇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广藿香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藿香挥发油中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以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总含量与挥发油收率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的质量。结果广藿香挥发油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4 h,蒸馏提取4 h;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高,稳定可靠。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适合广藿香挥发油的工业化生产;建立的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测定方法准确可靠、易于操作、重复性好,适用于广藿香药材的质量控制;5个不同产地的广藿香药材在挥发油收率、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总含量等的差异均较大。

  • 离子色谱法测定广藿香中二氧化硫含量

    作者:刘兆雄

    目的:建立测定广藿香中二氧化硫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方法在通氮气的条件下加磷酸蒸馏提取二氧化硫,以氢氧化钾溶液(25 mmol/L)-四氢硼钠溶液(10 mmol/L)(9:1)混合溶液为吸收液。色谱柱为IonPac AS11-HC柱(250 mm ×4 mm );柱温28℃;淋洗液A为氢氧化钾溶液(15 mmoL/L),淋洗液B为氢氧化钾溶液(40 mmoL/L ),梯度洗脱;淋洗液流速1.00 mL/min;电导检测法(电导池温度28℃)。结果亚硫酸根进样量在0.02026~0.8106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58%( RSD=0.81%),低定量限以被测定溶液质量浓度计算为0.029μg/mL。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快速,适用于广藿香中二氧化硫的定量检测。

  • 万宁广藿香青枯病菌生物变种和生理小种调查

    作者:杨春雨;魏建和;张争;冯锦东;甘炳春

    目的 调查海南省万宁市各种植区广藿香青枯病原菌的生物变种和生理小种.方法 通过规范的调查方法采样和鉴定.结果 各采集样本均为青枯(茄)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生物变种Ⅲ,生理小种1.结论 在海南省万宁市各种植区,广藿香青枯病原菌都为青枯(茄)假单胞杆菌Pseudomomu solanacearum(Smith)Smith.生物变种Ⅲ,生理小种1.

200 条记录 9/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