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藿香正气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吴春敏;刘洪旭;康国森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胶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厚朴、广藿香、白芷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在TLC图谱中可检出厚朴、广藿香、白芷的特征斑点.厚朴酚在0.12324~4.926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1383.4X+21.856 (r=1.0000) ,平均回收率97.76%,RSD=2.18%(n=9);和厚朴酚在0.02988~2.98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1561.7X+0.3494 (r=1.0000), 平均回收率98.47%,RSD=4.39%(n=9).结论该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 藿香祛暑软胶囊的薄层色谱研究

    作者:郑国锋

    目的 完善藿香祛暑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广藿香、白芷、紫苏叶、苍术、法半夏、茯苓和甘草进行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上均检出有关药材的特征斑点,薄层色谱斑点显色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作为藿香祛暑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 清理小药箱,助宝宝低药物成长

    作者:心怡

    感冒用药关键词:风热感冒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浊鼻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这种情况下适宜用辛凉解表的中成药,例如抗病毒口服液、复方板蓝根颗粒、银翘解毒丸、小儿感冒冲剂等.抗病毒口服液成份:板蓝根、广藿香、石膏、知母、连翘、石菖蒲、芦根、生地、郁金.板蓝根冲剂成份:板蓝根、大青叶.小儿感冒冲剂成份: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用药提示风寒感冒及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

  • 小儿感冒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孙武强;李海峰;张乐营;安书娟

    小儿感冒颗粒是<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上的品种,由广藿香、菊花、大青叶、石膏等10味药物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咳嗽痰粘、咽喉肿痛或流感见上述证候者.按照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关于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中成药和天然制剂注册的有关规定,我们在仿制该品种时对原标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对大青叶定性鉴别的基础上增加了广藿香、菊花的定性鉴别和广藿香中百秋李醇的含量测定,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藿香与广藿香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比较研究

    作者:曹鹏然;宋雪婷;陆振雅;程嘉琦;焦明珠;魏金凤

    鉴于目前市场出现将藿香与广藿香混售,以及一些学者提出二者均可做藿香药材使用的情况,本文通过文献搜集和本课题组的研究,以科学的数据与分析对比二者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差异,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二者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广藿香等五种中药体外抗白色念珠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和珍;苏文炀;付聪;杨艳芳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机会致病菌,可致人和动物念珠菌病[1].近年来,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日益严重影响到人类健康[2],而目前抗真菌药物较少,且易产生毒副作用、过敏反应[3]等,因而从中草药中筛选出安全性好、高效低毒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真菌药物,有效地防治白色念珠菌感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医药科研工作者的关注[4].本实验选取的五种中药及没食子酸据文献报道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抗菌作用[5-9],但是否具有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却未见报道.

  • 儿泻停胶囊的薄层色谱研究

    作者:郑国华;陶君彦;毕晓黎;毕秀芹

    儿泻停胶囊由党参、白术、葛根、广藿香、木香等药组成,用于治疗小儿泄泻、呕吐发热、消化不良、消瘦倦怠等症.笔者对儿泻停的薄层色谱部分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CQ-250超声波仪(上海超声波仪器厂制造);939薄层制板器(重庆贝可得公司制作);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提供);白术、木香、广藿香对照药材,葛根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所用试剂均分为分析纯;儿泻停胶囊(0.5g/粒,自制).

  • 化胃舒颗粒的定性鉴别研究

    作者:王光函;赵玥;邹桂欣

    目的 建立化胃舒颗粒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和HPLC色谱法对化胃舒颗粒中的黄芪、玄参、甘草、麦冬和广藿香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能检出黄芪、甘草、麦冬和广藿香,HPLC色谱能检出玄参,且阴性对照均无干扰.结论 该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强、分离度重现性好,可用于化胃舒颗粒的质量控制.

  • 海南广藿香叶和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作者:吴友根;郭巧生;梁振益;范春蕾;张军锋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提取海南广藿香叶和茎中挥发油,鉴定各化学组分并测试其含量,为海南广藿香指纹图谱的构建和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GC - MS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水蒸气蒸馏提取的叶挥发油中分离出40个色谱峰,鉴定了35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7.82%,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有16个,以百秋李醇含量高,为24.32%;从水蒸气蒸馏提取的茎油中分离得到17个色谱峰,全部被鉴定.其中12种化合物的含量超过1%,亦以百秋李醇含量高,为33.32%;从超临界CO2萃取的叶挥发油中分离出39个色谱峰,全部被鉴定,其中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有16个;从超临界CO2萃取的茎油中分离得到24个色谱峰,全部被鉴定,15种化合物的含量超过1%,以百秋李醇含量高,为22.06%.结论 鉴定的化合物主要为奠(甘菊环)、烯、酚、酯、醇、醛、酮、萘、烷、酸类等成分,其中百秋李醇的含量较高.

  • 济众酊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温金莲;唐睿;周清;黄晓文;董宇静;黄庆华

    目的 建立济众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酊剂中主药大黄、广藿香;气相色谱法测定樟脑、薄荷脑的含量.结果 济众酊中的大黄、广藿香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斑点清晰、与相应对照品均呈相同的鉴别反应;樟脑在0.04044 ~0.505 5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平均回收率100.8%,RSD为1.1% (n=6);薄荷脑在0.049 84 ~0.249 2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4),平均回收率101.2%,RSD为1.2%(n=6).结论 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定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且重复性好,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 广藿香生长特性比较及海南广藿香花器结构的观察

    作者:吴友根;郭巧生;林尤奋;张军锋

    目的 探讨4种广藿香栽培类型的生长发育特性和表型特征的差异及观察“南香”花器结构,为广藿香栽培、优质种源筛选和生药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将“南香”“湛香”“肇香”和“牌香”插条按株行距0.7 m×0.7 m直接扦插于畦上,相同的常规管理后,记录和测试相关的生长发育指标;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南香”花器结构.结果 “南香”生长速度略快于其它3种广藿香,表现在主茎上萌枝时间较短、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较重以及主根萌生的分枝数较多,全生育期“牌香”长,“南香”短;“南香”花紫红色,轮伞花序密集成穗状,顶生或腋生,萼圆筒状,被短茸毛,顶端5裂,裂片狭披针形,雌蕊的子房圆球形,花柱细长,雄蕊4枚,2长2短,伸出花冠外,花药圆球形,花丝近基部有多数紫色髯毛.结论 4种广藿香栽培类型的生长发育特性和表型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南香”的花器结构相似于其它3种类型.

  • 广藿香不同栽培类型叶表皮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友根;吴连花;何际婵;林尤奋;张军锋;范春蕾

    目的 研究广藿香成熟叶片表皮结构特征.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的方法.结果 广藿香5个栽培类型的叶表皮特征中,腺毛、非腺毛上的疣点、气孔和纹理纹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我国栽培的广藿香出现了一些变异.

  • 广藿香不同提取部位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

    作者:彭绍忠;李耿;秦臻;苏子仁;张奉学;赖小平

    目的 研究广藿香3种提取部位的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以确定其有效部位.方法 通过建立流行性感冒动物模型,以肺指数和死亡保护率为指标,观察各提取部位体内抗流感病毒FMI的作用.结果 广藿香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部位具有明显的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其他部位作用不明显.结论 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部位是广藿香抗流感病毒的有效部位.

  • 广藿香扦插生根特性及其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作者:吴友根;郭巧生;林尤奋

    目的 探讨广藿香扦插生根特性及其生理生化的变化,为广藿香繁殖育苗和栽培生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南香”“湛香”“肇香”和“牌香”插条直接扦插于塑料盆中,常规管理不同时间后,测定生根数,根鲜重,根系活力,植株生长速率,干物质增长速率,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随着扦插天数的延长,其生根数、根鲜重和根系活力均不断地增加,植株生长速率和干物质增长速率均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而扦插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大值出现的天数分别在扦插后的第3天和第5天.结论 4类广藿香扦插苗的生根和生长特性存在一定差异.

  • 广藿香挥发油止咳化痰药理实验的研究

    作者:刘尧;毛羽

    目的 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止咳、化痰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观察止咳作用;用小鼠酚红排泌法观察化痰作用.结果 广藿香挥发油能明显延长引起半数小鼠咳嗽的氨水喷雾时间(EDT50),能促进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结论 广藿香挥发油具有明显止咳、化痰作用.

    关键词: 广藿香 止咳 化痰
  • 气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中百秋里醇的含量

    作者:黄月纯;魏刚

    目的建立广藿香中百秋里醇的气相色谱法(G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P-5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起始150℃,保持23 min,8℃/ min升至230℃,保持2 min;气化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80℃;分流比为5:1;流速为0.9 ml/min.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为1.89%.14批广藿香的百秋里醇含量在0.259%~0.810%范围之间.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广藿香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 广藿香的产地加工与炮制方法现状分析

    作者:徐雯;田雪丽;高林怡;依如格勒;修彦凤

    为开展广藿香的产地加工与炮制加工一体化研究,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对广藿香的资源状况、产地加工及炮制加工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发现药用质优的广藿香主要分布在广东的肇庆地区,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对象;广藿香的产地加工与炮制加工在工艺上有重复且存在成分易损失等缺点,需要全面深入研究并优化产地加工和炮制加工一体化工艺,以简化加工工艺,减少成分的损失,生产质优的广藿香饮片.

  • 广藿香配方颗粒及其药材质量关系研究

    作者:袁旭江;朱盛山;李苑新;涂瑶生

    目的 研究广藿香配方颗粒和药材之间的质量关系.方法 应用气质联用法分析挥发油,应用薄层色谱法分析水溶性成分.结果 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共分离并鉴定出19个成分峰,配方颗粒挥发油共分离并鉴定出10个成分峰,两者具有良好的相似性;广藿香配方颗粒与原药材显示一致的薄层色谱行为,提示水溶性成分得到有效保留.结论 广藿香配方颗粒与原药材之间所含成分一致,为广藿香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基础.

  • 广藿香扦插繁殖研究

    作者:曾庆钱;郑海;黄意成;袁亮;李攀

    该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河沙、珍珠岩、2∶1混合河沙与珍珠岩、园土和黄泥土等5种基质, 广藿香顶部、中部和下部插穗, 广藿香的一节、两节和三节的插穗, 萘乙酸、吲哚丁酸、生根粉1号、双吉尔和高锰酸钾等5种生长调节剂对广藿香插穗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基质中, 珍珠岩和河沙+珍珠岩处理下的广藿香插穗生根率好, 分布为 (98.4±8.5) %和 (93.3±9.7) %;顶端插穗比中、下部插穗的生根率更高, 根系分支更多, 分布均匀.两节插穗的生根率高于一节、三节插穗, 生根率为 (98.5±3.4) %;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 100 mg·L-1的吲哚丁酸和双吉尔处理中广藿香插穗的生根效率高, 分别为 (98.3±2.4) %和 (93.4±2.5) %.

  • 青枯菌的致病性与寄主植物广藿香根表吸附的关系

    作者:徐燃;贺红;杨玉秀;柴婷婷

    目的 考察不同青枯菌菌株在广藿香根表的吸附量与其菌株致病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寄主植物根表对青枯菌的吸附特性.方法 将致病性不同的广藿香青枯菌HX6,HX2及番茄青枯菌株GIM1.7接种于广藿香组培苗,测定其在广藿香根表的吸附量.结果 植株根表对各菌株的吸附量具显著差异(P<0.05),表明根表吸附量与菌株的致病性可能呈正相关,温度30℃,偏酸至中性环境以及较高的菌液浓度有利于青枯菌在寄主植物根表的吸附.结论 广藿香根表对青枯菌的吸附是两者的识别过程,而识别程度体现在吸附量的大小上,并受青枯菌的类型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从吸附量所反映的青枯菌的致病性,可以间接的反映广藿香的感病程度.

200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