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针灸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1例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翟春梅

    目的 探讨中医温针灸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方法 将71例患者遵照自愿知情与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6例),给予观察组全部患者中医温针灸与弥可保肌注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用普通的针刺和肌注弥可保开展治疗. 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降糖类药物和B族维生素以及对症的针对性的治疗.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综合治疗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44%)优于对照组(53.89%). 观察组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MNSI调查表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调查评分. 结论 中医温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明显.

  • 加味补阳还五汤合麻痛消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青松;程鑫;席紫明;张艳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合麻痛消方(自拟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 Neur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只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合麻痛消外用方,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感觉及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口服合麻痛消方外用熏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西医疗法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明显有所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从而表明加味补阳还五汤合麻痛消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 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

    作者:张燕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了研究,共有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4例.观察组使用中医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病例是18例,好转病例是15例,无效病例是1例,临床有效率为97.1%;对照组共有显效病例14例,好转病例16例,无效病例4例,有效率是88.2%.观察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体征缓解,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辨证与临床和电生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建国

    目的: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辨证与临床和电生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中阴虚血瘀型者所占比例较其他证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亏虚证、气虚血瘀证病程高于痰瘀内阻证、阴虚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肝肾亏虚证、气虚血瘀证收缩压、体重指数与阴虚血瘀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诱发病机为阴虚血瘀,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压低、体形较为消瘦、病程相对较短。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肌电图检测价值分析

    作者:陈岩;仉慧颖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肌电图检测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分析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到速度(mcv)测定,以及感觉神经传到速度(scv)测定.然后分析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的结果,并分析肌电图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的准确率.结果 68例患者中,胫神经传到速度异常率是51.47%,正中神经传导异常率是33.82%,而肌电图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的准确率是64.70%,临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的诊断率是35.29%,两种诊断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进行肌电图检测临床诊断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作者:余武;夏忠诚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老年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确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老年男性患者86例,按是否住院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院外行基础治疗并口服维生素B1与甲钴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安诺治疗仪治疗,并静滴丹参多酚酸盐.两组患者疗程均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比值(HbA1c)、肝肾功能、TCSS(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评分、病重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包括MCV和SCV)及足背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持续满意的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比值、TCSS评分、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但治疗组TCSS评分、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足背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老年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身体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分析

    作者:鞠海兵;舒子正;朱姿英;胡灯明;杜晶晶;沈菲菲

    目的 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身体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 方法 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DPN组),健康对照组28例(NC组),对两组患者单足站立时间、双手握力、坐位体前屈、立位体侧屈、仰卧起坐、20秒两脚开合次数和3分钟10米往返走等平衡功能和运动能力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DPN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NC组. 结论 DPN患者平衡功能和身体运动能力明显下降,这些功能的下降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定量感觉检查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相关性和临床选择比较

    作者:侯瑞芳;汤正义;张炜;凌丹芸;吴景程;张连珍;毛羽丰;王卫庆;李小英;宁光

    目的 分析定量感觉检查(QST)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相关性及差异,探讨临床应用选择. 方法 根据有或无DPN症状将434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每个患者进行双侧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的NCV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和冷感觉、热感觉及振动觉的测定,分析比较QST与NCV检查的相关性及不同情况下两种检查的一致性. 结果 QST与NCV检查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均<0.001);温度觉的异常率均显著大于NCV及振动觉(P均<0.05);在NCV检查正常的患者中,冷、热感觉的异常率分别为45.6%和36.8%,在QST正常的患者中,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的异常率分别为21.8%、20.9%、29.1%、24.5%和30.9%. 结论 在DPN诊断中.QST与NCV检查显著相关,但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全面了解DPN病情还需要结合临床.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作者:施晓红;陈英辉;周连华

    目的 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干预Hcy表达观察其对DPN的影响. 方法 200名DPN患者(DPN+组)和200名无DPN患者(DPN-组),均检测血浆Hcy水平,将高水平Hey患者随机分成两亚组.干预亚组给予叶酸、维生素B6,对照亚组不给予干预治疗,3个月后比较各组Hcy水平,并通过临床和电生理方法评估两组神经病变的改变. 结果 DPN+组中高Hcy血症患者占40%,其Hcy水平明显高于DPN一组(P<0.05).经治疗后高Hcy患者Hcy水平明显下降(P<0.01),神经病变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改善(P<0.05). 结论 高Hcy为DPN危险因素,有效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助于改善神经病变.

  •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作者:张小旭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41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4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6.83%、46.34%、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76%、24.39%、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血糖波动对2型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巍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波动状态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探讨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DPN患者75名分为血糖稳定组( DPN+1组)及血糖波动组( DPN+2组),30名无DPN患者( DPN-组),以及健康对照组( NC组),空腹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Hcy水平DPN+组及DPN-组明显高于NC组(P<0.01),DPN+2组较DPN+1组升高(P<0.05)。结论:提示Hcy水平与血糖相关,且与血糖波动密切相关,Hcy水平升高是DPN的危险因素。

  •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鼠内源性NGF水平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作者:卫重娟;程焱;谢炳玓;梁浩;陈英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NP)发病中的作用以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改善生理功能和NGF水平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制成大鼠DNP模型后给予ARI治疗,检测大鼠治疗前后摇尾阈值、神经电生理和血清及坐骨神经NGF水平,并与DNP模型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NP模型大鼠摇尾阈值升高[(49.56±0.32)℃ vs.(47.60±1.37)℃,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下降[(32.82±2.96)m/s vs. (52.76±6.52)m/s,P<0.05;(39.22±8.15)m/s vs.(45.33±8.21)m/s,P<0.05],血清和坐骨神经中NGF水平下降[分别为(154.82±136.18) pg/mL vs. (313.71±156.99) pg/mL,P<0.05; (457.40±187.59) pg/mL vs. (688.93±167.85) pg/mL,P<0.05].经ARI治疗后大鼠摇尾阈值显著低于DNP模型组(P<0.05),SNCV、血清及坐骨神经中NGF水平均显著高于DNP模型组(P<0.05),同时经ARI治疗后其摇尾阈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NCV、MNCV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 结论 NGF表达或运输水平下降在DNP发病中具有作用.ARI可促进NGF的表达并改善热痛觉和神经传导速度.

  • 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测定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月红;刘宏文;古贱秀;钟俜;漆化华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及F波测定对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Keypoit肌电图仪对1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DM-Ⅰ组) 50例和无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DM-Ⅱ组) 50例)及5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NCV及F波测定.结果 两组的NCV及F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而DM-Ⅰ组与DM-Ⅱ 组所测的NCV及F波比较亦有显著差异,DM-Ⅰ组NCV异常率88%, DM-Ⅱ组NCV异常率54%,而对照组的NCV异常率仅为2%,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损害严重,下肢神经损害较上肢严重.结论 NCV及F波的检测有利于DM早期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 糖脉康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

    作者:姚新生

    目的:观察糖脉康颗粒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弥可保500 μg,tid,po,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糖脉康颗粒5 g,tid,po,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 vs 62.5%,P<0.01).治疗组SCV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脉康颗粒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优于单用弥可保.

  • 糖尿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神经病理特点研究

    作者:韩晓琛;边洋;段枫;戚晓昆;袁云;姚生

    目的 比较糖尿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diabetes mellitus-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DM-CIDP)、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及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3组疾病的神经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DM-CIDP、DPN和CIDP共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3组患者的腓肠神经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M-CIDP、DPN和CIDP3组患者的神经病理改变在洋葱球、薄髓鞘、轴索变性、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血管基底膜增厚、炎细胞浸润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DP组出现薄髓鞘较DM-CIDP组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DP组出现轴索变性显著高于DPN组(P<0.05)和CID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PN组出现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较DM-CIDP组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DP组血管基底膜增厚较CIDP组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DP组炎性细胞浸润较DPN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M-CIDP的神经病理改变与DPN及CIDP的病理改变均存在差异.与CIDP相比,DM-CIDP出现薄髓鞘神经纤维较少,而轴索变性及血管基底膜增厚较多;与DPN相比,DM-CIDP出现神经纤维轴索再生簇较少,而轴索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多见.

  • 双下肢SNAP,SCV联合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

    作者:胡珍琼;张红梅;张荣

    目的 探究分析双下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感觉传导速度(SCV)联合F波测定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90例患者进行尺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进行运动传导波幅(CAMP)、感觉传导波幅(SNAP)、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测定,以及正中神经、胫神经F波测定分析,比较上下肢各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波幅、速度的异常率,F波异常率.结果 经检测结果比较发现,下肢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波幅(SNAP)及感觉传导速度(SCV)异常率(2.33±1.70)v、(35.22±4.82)m/s较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明显增高(2.87±1.15)v、(37.04±3.0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下肢胫神经F波异常率(出波率下降,潜伏期延长()55.53±5.74)m/s较上肢正中神经F波异常率高(25.24±2.89)m/s,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应用双下肢SNAP、SCV联合F波测定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张丽雯;伍琦;倪浩斌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该院2011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统计患者神经肌电图的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与临床诊断率。结果该组60例患者中,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48.33%,胫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55%,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38.33%,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60%。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为65%(39/60);临床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为38.33%(23/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检测有利于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作者:姜文大

    目的 探讨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检测腓肠肌及胫前肌,共计40块被检肌中14块(35%)有自发电活动.5例患者检测拇短展肌及小指展肌,10块被检肌中1块(10%)有自发电活动.50块被检肌中呈单纯相8块(16%),单纯-混合相25块(50%),混合相4块(20%),干扰相1块(2%).结论 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确实可靠的指标,并且提出运动传导速度的远端潜伏期及感觉传导速度的波幅也应作为测定指标之一,同时加强有症状肢体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 周围神经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感觉恢复的研究

    作者:杨小辉;毛庆龙;唐哲明;首家保;芦慎;梁国荣;陈彬;何勇;汪海涵

    目的 探讨通过神经松解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感觉的影响.方法 对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人进行双下肢神经松解,在显微镜下分别在内踝管胫神经及其分支、膝外侧腓神经管腓总神经、足背腓深神经处在显微外科技术微创手术下分别减压神经受压及神经外膜、束膜切开松解.观察病人手术前及术后检查上述神经传导速度,足部麻木、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两点辨别觉及10g尼龙单丝试验.结果 术后患者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分别达93.3%、96.67%,10g尼龙单丝试验阳性率达到93.33%,腓总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两点辨别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经过在显微外科手术下进行神经管道性狭窄松解及神经外膜、束膜的松解后病人的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神经感觉功能明显恢复.

190 条记录 2/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