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体会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当于中医之视瞻昏渺、视瞻有色、云雾移晴、暴盲,其病理基础为阴津亏少、燥热内灼、正气虚弱.阴虚、燥热、气虚皆能导致血行不畅,瘀阻眼络,血液外溢,留阻于视衣形成血瘀.
-
盗汗非必阴虚治验
盗汗,<内经>称为寝汗,即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它既可作为单一的病理现象出现,又能在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中发生.前人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系指自汗、盗汗发病的一般规律,但不能概括全部.<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症,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笔者临床体会,凡营卫不和、寒湿困脾、脾肾亏损、心肾不交均能导致盗汗,兹举例如下.
-
糖尿病患者脑白质疏松的MRI表现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MRI表现,探讨其与中医证候要素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分析98例糖尿病患者伴LA的MRI表现,将其分为轻、中、重度,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分析MRI表现与中医证候分型之间有无关联性.结果:98例中,痰、血瘀、气虚和阴虚是其主要中医证候要素.LA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候要素之间无明显关联性,而与糖尿病病程之间具有相关性,糖尿病病程越长,LA程度较重.结论:糖尿病伴LA患者多有痰、血瘀、气虚和阴虚等主要证候要素,其LA程度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加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
中医食疗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食疗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及控制血压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随机双盲对照设计,试验组48例采用中医食疗结合常规健康宣教;对照组37例为常规健康宣教,两组均干预前后12周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测量血压及记录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情况.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SF-36多个维度的均分增加(P(0.05或P<0.01),抗高血压药物减量人数多于对照组(P<0.001);但两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食疗在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作为早期治疗或延缓用药及改善生存质量的首选方法.
-
夏暑难耐,糖友如何清热降火
传统中医认为,消渴病(即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病日久,或属湿热体质,或脾虚生湿化热,或新感湿热之邪,湿热蕴结脾胃,可见湿热中阻之证.简单来说就是,中医认为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湿热证候,如身热缠绵、四肢困倦、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等.因此,很多医家主张祛湿清热是消渴病的重要治法之一.现在正为夏季炎热之时,糖尿病患者要怎样清热降火呢?
-
益气养阴说蜂王精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兼之情志不调、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诱因,致气郁化火,消灼肺阴,脾胃积热,津亏液耗,肾阴不足,肾关失固,故阴虚是导致本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
中医食疗可助降压降糖
中医认为,糖尿病之发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饮食疗法可根据清热养阴、益气生津和滋补肝肾的原则指导配方.现介绍几则食疗方如下:
-
糖友防秋燥需及时补充水分
国庆刚过正值"秋老虎"肆虐的时节,早晚气候温差大,空气干燥,闷热的天气对糖尿病人来说,也是种需特别护理的气节.糖尿病专家指出,糖友防秋燥,要及时补充水分.秋燥来袭别等口渴了才喝水秋季天气炎热干燥,人体的邪气会比较重,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凡体质属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在这样的季节,人人都应该注意补充水分,糖尿病患者更是需要.
-
我们的胃,我们“养”
糖友养胃是关键中医认为,糖尿病性的胃病,从症状上看,属于"呕吐"、"反胃"的范畴.在糖尿病的证型中,虽有虚实主次的不同,但多少都存在燥热,在《医学新悟·三消》中指出"三消之证,皆燥热结聚也."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治疗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主.在糖尿病患者中,有30%左右的患者出现糖尿病胃病,是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此类患者中医可归为消渴、脾胃气虚范畴.临床变现为腹胀、便溏、精神不振、四肢乏力.糖尿病胃病多见于血糖控制差的1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也不少.
-
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青光眼38例
青光眼为眼内压力增高所引起的严重眼病,属中医"绿风内障"、"瞳神散大"之范畴,多由七情所伤,肝胆风火升扰,或劳神过度,真阴暗耗,导致阴虚阳元、气血不和,终致神水淤滞,瞳孔散坏而酿成本病.我科自2002到2005年采用穴位注射方法治疗原发性青光眼38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如何辨别"虚证"
问题:老百姓如何判断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是气虚还是血虚?解答:要正确判断上述4种虚证,必须先正确理解这4种虚证所代表的含义.下面我们就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阴虚、阳虚、气虚以及血虚.
-
为什么现代人多阳虚
? 阴阳辨证在中医诊治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近看到一些中医论坛的讨论,说现在绝大部分人都是阳虚,阴虚的人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
桑龙止痒丸治疗阴虚风盛型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常以剧烈的皮肤瘙痒伴继发性抓痕、血痂或丘疹、苔藓样变等为主要表现,而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
病理性近视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初步探析
目的 分析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病理性近视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病理性近视患者的易感或倾向性体质.方法 调查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和住院的确诊为病理性近视的患者共200例,正常人600例.通过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表》中的所有问题,计算体质分型积分并判断体质类型,并通过统计分析与正常人比较得出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体质特征.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病理性近视组中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中阳虚体质多;阳虚体质、阴虚体质和气郁体质人数与平和体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24,P<0.01).(2)不同性别病理性近视患者中医体质比较,女性以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男性以阴虚质和气虚质者为多见(x2=25.09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年龄段病理性近视患者中医体质的比较(x2=25.9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不能矫正者气郁体质明显高于视力能矫正者(x2=15.7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理性近视与中医体质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理性近视患者体质分型以阳虚、阴虚及气郁体质为主.
-
糖尿病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体会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认为是由于五脏柔後弱,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原因导致脏腑阴虚燥热,进一步耗气伤阴,致气阴两虚.阴虚不能滋阳,致肝阳上亢,血压升高,其病因复杂,证候虚实夹杂.1999~2005年10月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对102例住院患者标本兼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中医痛证理论发展史及痛证病因病机阐述
中医学认为身体内外产生的一种难忍受的苦楚叫痛,痛中带有一些酸感叫疼.脏腑气血精神等任何一个方面出现失衡或破坏,产生难于忍受的苦楚,即疼痛,我们把这些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总称为"痛症".临床上痛证有多种表现,如胀痛、刺痛、冷痛、灼痛、绞痛、附痛、陷痛、游走性疼痛、固定性疼痛等;痛证的病因病机也多种多样,既有气滞、寒邪、痰浊、食积、湿邪等实证,也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虚症.现介绍如下.
-
六味地黄:群雄逐鹿谁胜出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古方名药,适应中医学的阴虚症候,即头晕目眩、腰膝酸痛、心烦失眠、耳鸣口干、手足心热等.其制剂分为汤剂、小蜜丸、大蜜丸、口服液、浓缩丸、硬胶囊与软胶囊.六味地黄丸自古有"三补三泻"之说,它在选药组方上,并不一味堆积滋阴之品,而是在用三个滋阴药的基础上,又用三个"泻"药兼制之,不是滥补、腻补、傻补,而是攻补兼施,阴中求阳,中药中可谓绝无仅有.
-
阴虚胃脘痛初探
阴虚胃脘痛是胃脘痛的主要病理机制,主证是阴虚胃燥,而滋阴润燥、理气通络、和中止痛为治疗大法。
-
玉竹多糖对甲亢阴虚型大鼠干预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 分析T3溶液诱导甲亢阴虚型模型大鼠后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初步探讨玉竹多糖预防甲亢阴虚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玉竹多糖组(400 mg·kg-1);利用注射T3溶液于大鼠腹腔(500 μg·kg-)连续1周建立甲亢阴虚模型,测定血浆中cAMP、cGMP、血清中T3、T4等指标.采用GC-MS技术分析大鼠血清代谢物图谱,运用软件Simca-P12.0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玉竹多糖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动物的T3、T4、cAMP、cAMP/cGMP含量,升高cGMP含量,对甲亢阴虚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PCA得分图显示正常组、模型组和玉竹组的代谢轮廓有明显差别,通过偏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样品进行进一步分型,根据模型的变量重要性因子(VIP值)结果筛选差异代谢物,鉴定出9种内源性代谢物为生物标记物.结论 研究表明,玉竹多糖干预的甲亢阴虚型大鼠整体代谢轮廓趋向正常水平,通过调节糖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类代谢等对甲亢阴虚发挥预防作用,其所揭示的代谢途径变化将为阴虚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内经》中有关精气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的辨析
中医学是一门医学科学,其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是必须的,概念的内涵必须明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必须明确.《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也是中医学理论的源泉,因而研究并明确《内经》中某些基本理论的核心概念的内涵,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具有奠基性意义.下面是对《内经》中有关精气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的辨析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