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小RNA与口腔癌前病变

    作者:朱晓寒;付纪

    微小RNA 是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常在转录后水平通过降解抑制目标信使RNA 参与基因调控,目前研究发现微小RNA 与口腔癌关系密切,在某些口腔癌前疾病的癌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文就微小RNA与口腔癌前病变的关系作一综述.

  • 雨虎属Ras同系物-Ⅰ基因及其与口腔肿瘤间的关系

    作者:张雪;李一军

    雨虎属Ras同系物(arh)-Ⅰ基因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和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负向调节细胞生长和诱发程序性细胞死亡.arh-Ⅰ基因在卵巢、乳腺和胰腺等癌细胞中均有表达缺失,即arh-Ⅰ基因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arh-Ⅰ基因的定位与结构、作用途径和与肿瘤间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低氧诱导因子-1α与口腔肿瘤治疗

    作者:赵云;孙善珍;曲迅

    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细胞低氧适应与应答调节的键作用.HIF-1α对肿瘤生物学特性改变的调控成为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证实HIF-1α在动物及人体许多肿瘤中过量表达,并通过调控其下游基因的表达影响肿瘤的生长、血管形成、凋亡及侵袭与转移等特性.近年来HIF-1α与头颈部肿瘤发生和发展关系及基于HIF-1α的治疗策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HIF-1α在口腔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RNA干扰在口腔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施佩花;胡勤刚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凋亡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等,是涉及多基因、多因素的过程.现有的治疗手段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肿瘤治疗的要求,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基因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RNA干扰技术作为基因研究的新手段,可以针对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基因,在不影响正常基因功能的前提下抑制癌变基因表达,从而达到在基因水平治疗肿瘤的目的,是有前途的新疗法之一.

  • 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金;廖贵清

    PTEN基因是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具有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能影响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过程.本文阐述了其在口腔肿瘤的组织分化、转移、预后及其抑瘤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信号通路的调控与口腔肿瘤的关系

    作者:李怡宁;胡济安

    口腔肿瘤具有多样复杂性,肿瘤的发生机制不明.JAK/STAT信号通路是继Ras通路之后出现的又一重要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该通路能够传导多种细胞内信号,涉及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炎症及肿瘤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与口腔肿瘤发生和治疗的关系作一综述.

  • 口腔肿瘤中蛋白酶抑制剂Maspin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雷;唐瞻贵

    Maspin为一种新发现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在乳腺、口腔等多种肿瘤中表现出抑瘤作用.本文从该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结构特点、抑瘤作用及机制、临床诊疗作用等方面予以综述.

  • c-myc与口腔肿瘤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关系

    作者:李自娟;钟鸣

    原癌基因c-myc与多种肿瘤密切相关,近发现c-myc是端粒酶的调节基因,且Mad和Spl也参与了该调节.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研究

    作者:李一;李龙江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侵犯解剖结构复杂,治疗方法破坏较大,患者术后常常出现口干、疼痛、外形缺损、进食困难和心理障碍,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研究集中于疾病与其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主要目的是维持患者在恶性肿瘤治疗后的健康、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这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并提出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协同治疗"的概念.

  • 端粒酶在口腔病变中的生物学意义

    作者:王洁;钟鸣

    端粒酶是维持端粒长度的逆转录酶,与细胞增殖、衰老、凋亡、永生化和肿瘤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端粒酶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对端粒酶在人类肿瘤,尤其在口腔病变研究中的意义、进展作一综述。

  • 口腔肿瘤患者精神心理因素评估及相关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博;李黎;段泽西;黄一冰;潘唯一;郭黛墨;邹晓莉;朱彩蓉;谢蟪旭

    目的:认识口腔肿瘤患者及配偶的精神心理因素变化规律,探索其相关物质基础。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8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确诊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40例、良性肿瘤患者35例、恶性肿瘤配偶18例,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按照5级评分标准,测评每位受试者精神心理状况。于入院次日上午9点抽取受试者的全血,分离提取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血清中儿茶酚胺以及糖皮质激素含量。结果恶性肿瘤组强迫症状、抑郁与其他因子分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强迫症状、偏执与恐怖因子分均高于恶性肿瘤配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总分及其他单项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及可的松的检测中,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配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口腔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因素变化,同时伴有机体内相关物质变化,影响着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对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疾病进程的相关机制及探索干预方法有重要价值。

  •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苏乃川;李春洁;史宗道;杨娴睿

    目的 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 (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 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靶向治疗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凯;温玉明;王昌美;郑刚

    目的 评价平均粒径85 nm的抗癌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Cu BE-PLA-NP)口腔癌周黏膜下注射对颈淋巴结转移灶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26例口腔鳞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CuBE-PLA-NP于术前2、12、24、48、72、96、120、144、168、192 h和对照组于术前2、12、24 h用葫芦素BE(C uBE) 行癌周黏膜下注射.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颈淋巴结内和血中 药物浓度,并用光镜和电镜观察颈淋巴结转移灶内癌细胞的坏死情况.结果 (1)实验组各时间点颈淋巴结中药物浓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时间 明显长于对照组.(2)实验组各时间点血中药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实验组颈淋巴 结内可见明显的癌细胞坏死、变性,而对照组颈淋巴结内无癌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平均粒径为85 nm的CuBE-PLA-NP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良好的靶 向性,达到了提高颈淋巴结转移灶内药物浓度和延长药物持续时间,提高了疗效,同时降低了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亚型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金晓明;李金荣;李祖兵;李雅馨

    目的:探讨TGF-β与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了40例口腔鳞癌术后标本和2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TGF-β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粘膜中均表达TGF-β1、TGF-β2、TGF-β3,但程度不同.TGF-β1、TGF-β2在口腔鳞癌中呈过表达.口腔鳞癌临床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与TGF-β1、TGF-β2过表达有关,与TGF-β3的表达无关.结论:TGF-β1和TGF-β2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颈淋巴结转移过程,是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 平阳霉素-活性炭纳米微粒对口腔鳞癌细胞系Tca8113和BcaCD885细胞体外的杀伤作用

    作者:孙明磊;王昌美;温玉明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活性炭纳米微粒(PYM-CH-NP)对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和颊鳞癌细胞系BcaCD885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PYM-CH-NP和平阳霉素(PYM)在7个时间点(1~7d)对Tca8113和BcaCD885的杀伤效应,计算各时间点2种剂型的半数抑癌率浓度值(IC50)、抑癌率和药物抗肿瘤作用强度的相对值(RAA),选择药物作用后第5天观察量效关系.结果 PYM-CH-NP和PYM对Tca8113和BcaCD885均有较强的抑癌作用,其抗癌效应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结论 改型后的PYM-CH-NP保留了PYM的抗癌活性,且具有缓释性,作用于肿瘤时可以维持周围有效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 热化疗对口腔颌面癌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

    作者:郭军;门昌杰;王升志;高向东;成洲;毛祖彝;王大章

    目的 探讨热化疗对口腔颌面癌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1例口腔颌面癌患者接受热化疗,于第一次治疗前和后一次治疗后取其外周血行CTL活性检测.结果 热化疗后口腔颌面癌患者CTL活性较治疗前大大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热化疗可以提高口腔颌面癌患者CTL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肿瘤效应.

  • 经颈动脉局部灌注治疗口腔癌的护理配合

    作者:刘萍;杜国荣;陈倩;周晓英;郭美君

    口腔癌与其他全身肿瘤一样,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对于不宜手术治疗的,我们通常采用经颈动脉插管局部灌注化学药物治疗.其方法是根据肿胀所在部位将导管通过颈外动脉分支插入颈外动脉特定平面,使化学药物大限度地集中灌注于肿胀部位,从而提高化疗效果,减少化学药物的全身性毒副作用,有利于口腔癌综合治疗措施的顺利实施.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的27例口腔癌经颈外动脉插管化疗、手术及术后放疗均获得满意效果,本文着重介绍颈外动脉插管化疗的护理.

  • 成釉细胞纤维肉瘤间叶细胞的电镜和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王炼;卢勇;高田隆;赵明;吴兰雁;周志瑜;二阶宏昌

    为探讨成釉细胞纤维肉瘤(AFS)间叶细胞的本质及特征, 作者采用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对3例AFS间叶细胞进行了研究,并与6例成釉细胞纤维瘤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FS的间叶细胞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构成, 此外尚有少许未分化间叶细胞和组织细胞, 偶见肌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仅表现Vimentin阳性.肌纤维母细胞呈Vimentin, HHF35及α-SMA阳性.组织细胞PG-M1 和kp1标记均阳性, 可能是炎症或免疫反应的产物.与成釉细胞纤维瘤比较,AFS间叶细胞具备较高的PCNA阳性标记率, 提示AFS的增生活性较高.

  • 二次放疗在口腔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绍维;付风华;潘剑;陈亚多;温玉明

    目的对无手术条件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大剂量二次放疗作回顾性分析,对治疗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评估.方法对118例无手术条件但未转移,已经过首次放疗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第二次照射.采用单纯放疗患者18例,2GY×30天;放化疗结合76例,2GY×30天;24例化疗与分次放疗结合,2×1.5GY×20天.结果采用大剂量二次放疗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独化疗者,放疗晚期并发症包括颈部瘢痕36%,粘膜坏死19%,放射性骨坏死18%,张口受限14%.二次放疗的体积是与死亡危险度相关的唯一因素,相关度为1.75.结论对没有手术指征的口腔恶性肿瘤惠者采用大剂量放疗与化疗相结合是可行的.虽然后期并发症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第一次放疗相比明显增加,但平均存活时间较单独化疗者长.

    关键词: 二次放疗 口腔肿瘤
  • 口腔癌术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叶菁菁;安娜;黄秋雨;何杏芳;吴露玲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癌术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口腔癌术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12例患者的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总结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2例患者均在出现认知功能障碍3~5 d后,认知功能恢复正常,其中10例在术后20~40 d伤口均一期愈合,移植皮瓣成活,康复出院;2例因出现肺水肿,心功能不全转院治疗.结论 口腔癌术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危害较大,加强对患者既往病史及心理状态的了解,早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581 条记录 26/30 页 « 12...2223242526272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