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张素欣;王士杰;单保恩;段玉芹;许艳枝

    目的:研究口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形态、表型和功能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口腔癌患者(实验组)及正常人(对照组)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 获取成熟DC, 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如CD1a,CD83,CD80,CD86和HLA-DR等分子的表达变化,用噻唑蓝(MTT)法检测DC与自体和同种异体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 结果: 正常人及口腔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7 d诱导培养,均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和表型的DC,其中实验组细胞的CD83,CD1a表达率分别为49.3±9.5和48.1±7.3,与对照组两者表达率62.1±7.9和60.2±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6,CD80和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85.5±8.7,83.2±8.1和78.3±5.4,与对照组三者表达率89.2±6.7,87.7±7.2和82.3±4.1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DC细胞CD83,CD1a,CD86,CD80和HLA-DR表达的平均荧光指数(MFI)分别为4.80±2.13,3.96±1.15,12.33±6.75,19.63±8.12和39.44±7.9, 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癌患者来源的DC在体外具有诱导同种异体和自体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能力. 结论: 口腔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可诱导成为具有功能性的成熟DC,该细胞可应用于口腔癌的免疫治疗.

  • survivin、Ki-67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作者:李立

    目的:探讨survivin及Ki-6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预后意义及相关性.方法:来源于外科手术的诊断用组织切片接受了survivin及Ki-67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指数(LI)代表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具有低survivin表达的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拥有更好的生存率(P<0.01),而Ki-67 LI与患者的预后无关.此外,survivin LI与Ki-67无相关性.结论:在评价OSCC上survivin较Ki-67更敏感,有助于患者预后判断.

  • MDM2、p53、SPIN1mRNA在口腔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振怀;任晓勇;赵俊杰

    目的:研究口腔癌组织中MDM2、p53、SPIN1mRNA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 (RT-PCR)对28例口腔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的MDM2、p53、SPIN1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8例口腔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MDM2、p53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前者在口腔癌组织中表达较高(P<0.01),后者在口腔癌中的表达较低(P<0.05).SPIN1mRNA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MDM2mRNA在口腔癌中的表达,随病理分化的提高的而增高(P<0.01,P<0.05).p53、SPIN1mRNA的表达和肿瘤分化无关(P>0.05).口腔癌组织中MDM2、p53、SPIN1mRNA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DM2、p53基因在口腔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SPIN1基因在口腔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不发挥主要作用.

  • 心理干预在围手术期口腔癌中的应用和研究

    作者:吕晓强;杨巧玲;廖航;童莉;王莉;张砾丹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压力,化疗药物的副反应,放射治疗的副作用,以及手术产生的疼痛等因素常常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焦虑、自卑、紧张、愤怒和担忧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2]。癌症的治疗时间长、效果不佳势必会加重造成患者紧张、恐惧、悲观、孤独忧郁和丧失治疗的信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 乌鲁木齐市中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王秀玉;段晓波

    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我国中老年人口腔疾病患病率持续走高,牙周病、牙髓病、口干综合征、粘膜病、口腔肿瘤、舌痛症等疾病时刻困扰着中老年人的正常生活[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乌鲁木齐市某口腔医院就诊的189例口腔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36例,女性患者53例,年龄在45~82岁,平均年龄为(56.23±1.12)岁,病程在1个月~12年,平均病程(3.23±0.92)年.经调查,患者的生活状态、病程长短、就诊次数、对口腔疾病的重视程度各有不同,且年龄、性别、病症状态存在差异,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易伟;翦新春

    目的 探讨胸锁乳突肌瓣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影响其修复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50例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修复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 50例患者总体满意度好.la、2a、5a生存率分别为96%、80%和70%.并发症少,随访5a后大部分患者的吞咽和发音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胸锁乳突肌瓣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 口腔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马文华

    口腔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处理上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手术治疗的成功与否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又密切相关,现将我院13例此类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对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

    作者:李雅馨;金晓明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对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0、10、40、80 μg/L) EGF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结转移癌GNM细胞系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变化;同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检测不同浓度EGF作用下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EGF作用于两种细胞系后,随着外源性EGF浓度的升高,GNM和TSCCa细胞中VEGF活性明显升高,NF-κB的活化明显增强,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97.83~134.91,q=4.19~35.19,P<0.05);而在相同的浓度(40、80 μg/L)的EGF作用下TSCCa细胞VEGF和NF-κB的水平与GNM细胞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0~7.59,P<0.05、0.01).结论 EGF可能是通过升高VEGF的活性,调节NF-κB的信号传导路径来促进口腔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 口腔癌及涎腺癌颈部淋巴组织清扫术146例临床分析

    作者:贾暮云;王科;金晓明;杨学财;李宁毅;张桂祥

    ①目的通过对146例口腔癌及涎腺癌颈部淋巴组织清扫术进行临床分析,为选择合理的口腔癌及涎腺癌颈淋巴组织清扫术术式提供依据.②方法分析146例颈淋巴组织清扫术病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病理情况以及颌面部恶性肿瘤类型、性质、分期与转移的关系.③结果在146例颈淋巴组织清扫术中,男女之比为2.47:1.00,就诊构成比以舌癌高;口咽癌与舌癌发生颈淋巴转移的概率高,且多转移至平面2和3,高度恶性腺源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鳞癌;口腔癌T1期转移率为7.9%,T2期转移率为35.4%,T3期转移率为47.8%.④结论口咽癌、舌癌应采用清扫至平面4的颈外侧淋巴组织清扫术;口底癌、牙龈癌及腺源性高度恶性肿瘤采用肩胛舌骨肌上颈淋巴组织清扫术即可.对平面2的淋巴结术前可疑转移或已发生转移者可采用保留C2~4的颈部淋巴组织清扫术,作为传统的根治性颈淋巴组织清扫术的替代术式.对于T1期病人,临床可仅切除原发灶,对颈部淋巴结进行观察,而不必行同期颈淋巴组织清扫术.

  • 口腔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袁荣涛;李宁毅;李玉军

    ①目的研究口腔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情况与病理分型.②方法对12例口腔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分型及临床表现.③结果口腔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分布于各个年龄段,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可发生于舌根、颊、唇、牙龈等处,临床表现多样,以B细胞恶性淋巴瘤多见.④结论口腔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应注意鉴别诊断.

  • 饮食与口腔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孙玉娟;孙正

    口腔癌的发生是诸多病因和宿主易感性相互作用的多步骤过程,饮食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口腔癌的发病率随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提示其发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而饮食是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人们就知道饮食可以治疗疾病,现代文明社会则更应关注饮食健康.饮食保健是初级预防措施之一,而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降低口腔癌发生率的佳手段,了解口腔癌的危险因素可以帮助寻找和确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 人口腔癌细胞系的建立

    作者:冯元勇;李宁毅;陈万涛

    到目前为止,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已达65%左右,其中,口腔癌细胞系的建立和应用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细胞系为体外和体内研究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形的载体,它涉及到肿瘤的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各个方面的基础和临床前研究.继1981年我国首次建立第一株人口腔癌细胞系Tca8113之后[1],20余年来我国相继建立了20余株口腔癌细胞系.本文就已建立的口腔癌细胞系和其主要生物学特点做一综述.

  • 台湾头颈外科概述

    作者:陈培榕

    我敬爱的老师徐茂铭教授发表于1989年10月<科学月刊>的文章<鼻咽癌的故事>中曾叙述"鼻咽癌在1940年代的日本为罕见疾病.但据1942年台北大学医学专门部的日本山下宪治教授报告,年平均有5.3例.而该大学医学大学部有一位新当助手(住院医师)的杜诗绵,发现他科里也有近50例病例,但那位日本教授没兴趣,所以杜教授就立下誓愿想了解此种肿瘤.因此终其一生投入鼻咽癌的研究,达47年之久(1989年7月5日病逝),开启了台湾研究此癌症之先锋".又言"目前台湾鼻咽癌的治疗结果显示,5年存活率已接近80%".

  • 探讨口腔肿瘤复发治疗的心理干预护理效果

    作者:李梅;夏小红;郑丽颖;张艳秋

    目的:研究分析口腔肿瘤复发治疗的心理干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口腔肿瘤复发患者的心理分析,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干预,实行早期救治与心理干预一体化的治疗.结果:通过心理干预患者生存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心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

  • 口腔癌、喉癌、下咽癌的防与治

    作者:嵇庆海

    ????头颈部鳞癌主要有三大肿瘤:口腔肿瘤、喉癌和下咽癌。这三大肿瘤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的发病原因与患者平时饮酒、吸烟密切相关,与患者的营养状况、维生素的缺乏也相关;另外,和病毒(如HPV)的感染也有一定的关系。职业因素也有相关性,比如石棉工人发生喉癌可能性大。此外,空气污染等因素也有可能造成口腔肿瘤、喉癌和下咽癌的发病。

  • 口腔鳞状细胞癌病人唾液的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薛佳艺;孙艳;危常磊;王楠;邓婧

    目的 选用代谢组学研究技术探求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唾液中的风险标志物.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技术结合主成成分分析(PCA)法和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法,分别对OSCC病人26例和健康人群20例唾液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对比两组唾液样本的代谢轮廓,寻找两组差异代谢标志物.结果 OSCC病人和健康人群的唾液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筛选鉴定得到6个代谢标志物:尿酸、核糖、酪氨酸、植物鞘氨醇、二氢神经鞘氨醇、对羟基乳酸.与正常人群比较,OSCC病人酪氨酸的代谢趋势上调,其余代谢物的趋势均下调.相关代谢通路分析显示,OSCC病人存在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紊乱和脂类代谢失衡的现象,还表现出三羧酸循环异常.结论 应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可以在OSCC病人唾液中检测到代谢标志物,有助于早期预测口腔鳞癌.

  • 口腔肿瘤复发治疗的心理干预护理

    作者:胡昕

    目的:通过对口腔肿瘤复发患者心理干预研究,对患者复发治疗期心理问题给予心理干预措施,指导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对口腔肿瘤复发患者的心理分析,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干预,实行早期救治与心理干预一体化的治疗。结果:通过心理干预患者生存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心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

  • 护理干预在口腔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毕晓文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口腔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口腔肿瘤治疗的患者100名,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口腔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组的口腔肿瘤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分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口腔溃疡情况进行比较评分.结果 通过双方实验对比我们发现,干预组的口腔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双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口腔肿瘤患者的口腔溃疡情况也优于常规组,双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口腔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自身口腔溃疡的发生情况得到很好的控制,促进了患者身心的愉悦,改变了对口腔肿瘤患者基本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护理干预
  • 口腔及口咽癌游离皮瓣修复术后皮瓣血运的观察与监测

    作者:林奕铮;李扬屏;邱洁华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口腔及口咽癌患者游离皮瓣修复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游离皮瓣修复术后皮瓣血运的观察与监测要点.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0年9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游离皮瓣修复术的口腔及口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上述病例术后皮瓣的血运监测护理记录资料,包括皮瓣颜色、皮纹、质地、与周围正常组织的温度差、毛细血管充盈试验、皮瓣周缘渗血情况、细针穿刺试验及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符合入组标准者共41例.其中股前外侧皮瓣23例,前臂游离皮瓣16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2例.术后40例皮瓣完全存活,血运良好,1例于术后2小时出现皮瓣周缘渗血,经急诊处理后皮瓣存活,仅部分表皮脱落.术后随访过程中患者均皮瓣外形满意,血运良好,质地软,皮纹光泽正常,皮瓣供区无功能障碍,均可经口进食半流质或普食.结论:口腔及口咽癌游离皮瓣修复术后的皮瓣血运监测与观察极其重要.多种皮瓣血运观察方法结合有助于提高皮瓣血管危象的早期发现和抢救成功率.

  • 微波热凝法治疗口腔肿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婷婷

    目的:观察微波热凝法治疗口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组采用口腔肿瘤切除术治疗,微波组采用微波热凝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预后情况、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微波组患者治疗时间(1.40±0.05)min、出血量(2.13±0.03)ml、疼痛评分(3.15±0.14)分、生活质量(92.48±1.84)分、有效率97.37%、复发率2.63%;手术组患者治疗时间(9.48±0.81)min、出血量(9.71±2.60)ml、疼痛评分(1.10±0.06)分、生活质量(80.36±3.59)分、有效率84.21%、复发率13.16%.结论:采用微波热凝法治疗口腔肿瘤,效率高、出血量少、疼痛轻、预后佳、安全性强,效果显著.

581 条记录 29/30 页 « 12...2223242526272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