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羟基喜树碱对口腔鳞癌细胞株的抗癌作用

    作者:丁学强;王安训;孔庆瑜;陈慧芝;陈宇

    背景与目的:研究已显示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口腔鳞癌的治疗研究还很少,本文研究羟基喜树碱对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细胞株)的体内外抗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及FCM(flowcytometry)检测HCPT对Tca8113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Tca8113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经HCPT处理后观察肿瘤的生长状态,计算倍增时间和抑瘤率.结果:HCPT对Tca8113细胞具有强的杀伤作用,其IC50为2μmol/L;FCM检测显示低浓度HCPT处理后可将细胞先后阻滞在S期和G2+M期,高浓度的HCPT则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延长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HCPT组移植瘤生长减慢,倍增时间延长,两组间肿瘤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01),接种后28天其抑瘤率达69 6%.结论:HCPT对口腔鳞癌细胞具有强的细胞毒作用,对Tca8113移植瘤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断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229例晚期舌鳞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分析

    作者:杨安奎;刘天润;陈福进;马秀芳;郭朱明;宋明;李秋梨;曾宗渊

    背景与目的:晚期舌癌的的治疗欠规范,预后更差,目前针对晚期舌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晚期(Ⅲ~Ⅳ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择1985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治的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晚期舌鳞癌患者共229例.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结果,通过Cox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建立预后风险预测函数并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229例晚期舌鳞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0.33个月,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66%和37.99%.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晚期舌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侵犯舌根、淋巴结转移、分期、手术治疗及有无复发和肿瘤残留等.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肿瘤侵犯中线、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及肿瘤残留或复发.预后风险预测函数能够较好地预测预后.结论:晚期舌鳞癌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肿瘤侵犯舌中线、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及有无复发和肿瘤残留.

  • 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晓明;邸斌;尚耀东;李军;成继民

    背景与目的:口腔癌淋巴结转移率在50%~59%之间,对其处理好坏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拟探讨影响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1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大小、转移颈淋巴结数目、转移颈淋巴结累及区域、转移颈淋巴结低受累区域等淋巴结病理学因素对预后生存的影响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口腔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8.7%.x2分析显示,仅肿瘤浸润深度与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关.Cox回归分析表明,临床N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累及区域数、转移颈淋巴结低受累区域因素影响患者预后,特别是临床N分期、转移颈淋巴结低受累区域因素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结论: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了解其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对影响预后的淋巴结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提高口腔鳞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口腔鳞癌组织中Angiopoietin-1、Angiopoietin-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超;冯红超;陈建超;宋宇峰

    背景与目的:近来研究表明Angiopoietin-1、Angiopoietin-2(Ang-1、Ang-2)是极有潜力的血管生长因子,它们与其它血管生长因子之间的局部平衡关系决定了血管是进展、稳定还是衰退.本文探讨Ang-1及Ang-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成熟指数(vessel maturation index,VMI)之间的关系,并评估Ang-1及Ang-2的联合表达在肿瘤血管生成及成熟中的作用.方法: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1例口腔鳞癌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的Ang-1及Ang-2的表达;通过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法同时检测CD34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评估MVD及VMI.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及正常口腔粘膜相比,Ang-2的表达显著增加(51.22%vs.26.67%,0%),而Ang-1的表达显著降低(41.46%vs.90.00%,90.00%),P值均<0.05;在癌旁正常组织与正常口腔粘膜之间,二者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临床病理因素的分析发现,在高分化肿瘤中Ang-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中分化肿瘤(56.00%vs.18.75%,P<0.05);而Ang-2的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84.62%vs.35.71%,P<0.01).Ang-1和Ang-2的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血管成熟密切相关(P值均<0.05).联合Ang-1和Ang-2的表达发现,Ang-1与Ang-2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肿瘤的血管成熟.结论:口腔鳞癌中Ang-1表达降低及Ang-2表达增高与肿瘤血管的生成及成熟密切相关.

  • 微波固化治疗在口腔癌中的临床应用--附96例临床总结

    作者:郭朱明;曾宗渊;夏良平;张诠;许光普;陈福进;伍国号

    背景与目的:微波固化治疗口底癌在保护口腔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少 .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波固化治疗过程中的两种特殊处理方式的意义及出血的预防 .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波固化治疗的 96例口腔癌病例 , 比较清除的固化组织病理学检查阴性组和阳性组生存曲线和复发率 , 比较手术切缘组织病理学阴性组和阳性组的生存曲线和复发率 , 分析微波固化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 结果:固化组织病理学检查阴性组和阳性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Log-rank=0.70, P=0.4033) , 原发灶、继发灶和复发灶不明者复发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 χ 2= 1.650,0.837,0.003;P=0.684,0.360,0.959);手术切缘组织病理学阴性组的总体生存时间高于阳性组(Log-rank=6.08,P=0.0136),但复发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χ2=0.327,P=0.567);96例患者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9.6%,都是可以接受的,微波固化组织清除组的出血发生率较微波固化组织未清除组的低(P=0.013)。结论:舌动脉结扎、固化组织清除、创缘缝扎碘仿纱压迫是防止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但微波固化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对预后没有预测作用。术中宜确保足够的固化治疗范围。微波固化治疗口底癌时并发症少且较轻微。

  • 口腔癌VEGF-CmRNA表达和血管及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关系的研究

    作者:于大海;温玉明;孙劲东;韦山良;谢鸿鹏;庞芳河

    背景与目的:VEGF-C与癌周的淋巴管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的淋巴道转移可能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探讨口腔鳞癌组织血管、淋巴管密度与VEGF-CmRNA表达及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VEGF-C逆转录PCR(RT-PCR),血管、淋巴管酶组化染色、光镜及图像分析观察血管、淋巴管总体面数密度(TNa).结果:VEGF-CmRNA表达阳性的淋巴管TNa(26.42±5.85)明显高于阴性淋巴管TNa(17.34±6.48)(P<0.01);VEGF-CmRNA表达阳性的血管TNa(35.16±15.55)略高于阴性的血管TNa(33.49±13.73)(P>0.05).淋巴结转移组血管TNa(44.19±14.29)比无淋巴结转移组TNa(30.61±11.82)增加(P<0.01)、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管TNa(30.67±5.76)比无淋巴结转移组TNa(21.94±5.84)增加(P<0.01).结论:VEGF-C主要介导了癌周淋巴管生成,对血管生成有一定影响;血管、淋巴管密度的同时增加可能与VEGF、VEGF-C及其受体的协同表达有一定关系.

  • 微波固化治疗口腔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诠;曾宗渊;陈福进;郭朱明;许光普;夏良平;魏茂文;杨安奎;伍国号;陈文宽

    目的:探讨微波固化治疗口腔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 1989年 10月 1日~1998年 5月 30日经微波固化方法治疗的 96例口腔癌病例(舌癌和口底癌),比较其生存率、复发率、并发症和口腔功能状况.结果:本组的 5年生存率是 58 1%,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5年生存率分别是 76 3% 、68 8% 、51 4% 和 19 1%(Log Rank=26 88,P=0 0000);原发灶复发率是 13 5%;颈淋巴结转移率是 16 7%;出现微波固化治疗的特有并发症共 9例.舌癌病例中,无口底侵犯者口腔功能良好、口腔功能一般和口腔功能差者分别占 83 3% 、16 7% 和 0%;有口底侵犯的舌癌病例和口底癌病例口腔功能良好、一般和差者分别占 57 4% 、27 8% 和 14 8%.结论:微波固化治疗口腔癌具有提高生存率、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率,以及并发症少和保全口腔功能好的特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热化疗对口腔癌患者IL-2/TNF-α水平的影响

    作者:洪晓军;王升志;邓末宏;刘玉清;翁秋伟

    目的探讨热化疗对口腔癌患者IL-2、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12例口腔癌患者接受热化疗,于第一次治疗前及后一次治疗后取其外周血行IL-2、TNF-α水平检测.结果热化疗后口腔癌患者IL-2、TNF-α水平较治疗前大大提高,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热化疗可以提高口腔癌患者IL-2、TNF-α水平,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全身抗肿瘤免疫效应.

  • 口腔鳞癌中染色体9q22-31的杂合性丢失

    作者:巴颖;梁芮;张文清

    目的检测染色体9q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2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DNA微卫星多态标记D9S299(9q22-31).结果杂合性丢失检出率为43.8%(7/16),其中高分化鳞癌为33.3%,而低分化鳞癌为75%.结论染色体9q22-31区域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提示此区域可能存在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与口腔肿瘤

    作者:薛浩伟;张令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rbB)家族在特异性配体的诱导下能够发生家族成员的二聚化,从而激活细胞内下游信号转导途径,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生物效应.异常的ErbB受体信号与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在多种口腔肿瘤中表达或高表达,可作为评估和判断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状态、恶性度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以ErbB受体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成为近年来口腔肿瘤治疗研究中的热点领域.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副肿瘤性内分泌紊乱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翁旭;王友元;张大明;王友山;陈伟良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副肿瘤性内分泌紊乱症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14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副肿瘤性内分泌紊乱症的发病率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 13例(9.1%)出现副肿瘤性内分泌紊乱症,其中高钙血症8例(5.6%),白细胞增多症5例(3.5%),高钙血症伴发白细胞增多症4例(2.8%),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症4例(2.8%).13例副肿瘤性内分泌紊乱症患者中鳞癌11例(84.6%),横纹肌肉瘤1例(7.7%),腺癌1例(7.7%);TNM分期Ⅲ期7例(53.8%),Ⅳ期6例(46.2%),Ⅰ、Ⅱ期均为0例.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副肿瘤性内分泌紊乱症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于TNMⅢ期及Ⅳ期鳞癌患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引起重视.

  • 口腔肿瘤3例误诊分析

    作者:谷达明

    以牙痛症状就诊的早期口腔肿瘤患者容易误诊,笔者就近5年来经治的3例口腔肿瘤误诊情况分析报道如下.病例1,男, 51岁.因左上颌牙龈肿痛伴牙齿松动1月余来重庆市大足县人民医院就诊. 1个月前曾因左上后牙痛在外院诊疗,给予开髓、药物治疗(不详),局部症状未见好转.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左右颌面对称,颌下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张口正常.

  • siRNA沉默COX-2基因与增强口腔癌耐药株KB/VCR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

    作者:莫显超;李伟忠

    目的:观察siRNA沉默COX-2基因增强口腔癌耐长春新碱细胞株KB/VCR对长春新碱的敏感性。方法将KB/VCR细胞分为COX-2 siRNA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RT-PCR检测COX-2 mRNA和MDR-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ho-123的蓄积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COX-2 siRNA能增强长春新碱对KB/VC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P<0.01),同时有效地抑制COX-2 mRNA和MDR-1 mRNA的表达及抑制P-糖蛋白(P-gp)的功能。COX-2 siRNA抑制COX-2基因表达与抑制P-gp的外排功能及与抑制MDR-1 mR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siRNA沉默COX-2基因可显著增强KB/VCR细胞对长春新碱的敏感性,其作用与下调节MDR-1基因表达及抑制P-gp功能有关。

  • nm23-H1基因抑制口腔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行为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绍维;黄洪章

    [目的]将nm23-H1导入口腔癌BcaCD885细胞株,观察nm23-H1对BcaCD885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对相关机制进行分析.[方法]制备高纯度的nm23-H1真核表达质粒,并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完成转染方法的建立.检测转染前后的NDPKA的表达并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侵袭转移行为能力的变化.[结果]将nm23-H1转染口腔癌细胞,获得了稳定表达,发现BcaCD885细胞株nm23-H1基因的转染前后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侵袭细胞相对数目分别为41.1%±1.2%和64.5%±6.3%,趋化运动细胞相对数目为50.0%±6.3%和81.0%±3.9%,实验组的粘附能力也显著降低.[结论]nm23-H1对BcaCD885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 腺病毒携带人内皮抑素基因在舌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陈宇;丁学强;李立;黄嘉凌;刘然义;冼励坚;赖坤;吴秀菊;柯妙拉;曾益新;黄文林

    [目的]以腺病毒携带的人内皮抑素基因-Endostatin基因(Ad/hEnd)感染舌癌细胞株Tca8113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观察其在舌癌细胞和静脉内皮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用293细胞扩增Ad/hEnd,并抽提、纯化.以10 MOI的Ad/GFP感染ECV细胞,观察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所占的比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ndostatin蛋白在感染了Ad/hEnd的Tca细胞和ECV细胞中的表达.Ad/hEnd感染Tca细胞后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ELISA检测上清中Endostatin蛋白含量.Western-blot检测Endostatin蛋白在Tca和ECV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扩增的Ad/hEnd通过空斑形成试验准确测定其滴度可达1×1010~8×1010 PFU/mL.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为31%.实验显示感染Ad/hEnd后,在Tca细胞和ECV细胞胞浆内有Endostatin蛋白合成.细胞培养液上清中Endostatin蛋白表达浓度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高达到597 μg/L.Western-blot检测显示Endostatin蛋白可在两种细胞中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与自然Endo-statin蛋白一致,无杂合蛋白,呈剂量依赖关系,且持续到第7天仍呈明显的Endostatin蛋白质条带.[结论]本实验制备的重组腺病毒Ad/hEnd能在舌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有效表达Endostatin蛋白,可用于抗肿瘤血管生成的Endostatin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 新辅助化疗在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意义

    作者:余东升;黄洪章;赵玮;潘朝斌;李金荣

    [目的]观察VM方案新辅助化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治疗口腔鳞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ISEL)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24例化疗前后标本中细胞调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进行检测.[结果]VM方案诱导化疗口腔鳞癌的临床有效率为83.3%,病理有效率为62.5%,细胞调亡指数(AI)化疗后为17.6%±4.7%,明显高于化疗前的7.43%±2.5%(P<0.01),细胞增殖指数(PI)化疗后为28.67%±6.7%,明显低于化疗前的20.8%±5.4%(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应成为口腔鳞癌综合治疗有机部分.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蔡华雄;潘朝斌;李海刚;叶剑涛;朱越广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在口腔黏膜白斑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推断MMP在白斑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22例白斑,7例白斑癌变组织以及14例正常黏膜组织中MMP-2、MMP-9及TIMP-2表达的情况.[结果] 白斑癌变组的MMP-2、MMP-9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100%,均高于正常组(P<0.05);白斑组的MMP-2表达阳性率为50.0%,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MMP-9表达阳性率为100%,高于正常组(P<0.05);3组间的TIMP-2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口腔黏膜的癌变过程中,MMP-2和MMP-9的表达随着癌变程度的发展而增加.

  • HSV-TK/GCV系统治疗口腔鳞癌移植瘤的研究

    作者:黄洪章;王安训;李苏;陈剑经;邝珠玑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AdCMVHSV-TK)/丙氧鸟苷(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口腔鳞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Tca8113细胞接种于裸鼠右侧腋下,移植瘤形成时随机分成4组:①空白对照组,②Ad-CMVHSV-TK对照组(2×109 PFU,瘤内注射),③GCV对照组(25 mg/kg,Bid×6,腹腔注射),④AdCMVHSV-TK/GCV治疗组,并开始治疗.观察肿瘤的生长状态、计算抑瘤率和肿瘤群体倍增时间;观察肿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GCV的体内代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CMVHSV-TK/GCV治疗组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P<0.001),抑瘤率达90.69%,肿瘤的群体倍增时间延长;肿瘤组织中可见灶性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HpLC检测显示治疗组肿瘤组织中存在GCV和磷酸化GCV,血液中仅有GCV,而对照组肿瘤组织和血液均只能检测到GCV.[结论]AdCMVHSV-TK/GCV系统对口腔鳞癌移植瘤具有强的抑瘤作用.

  • 腺病毒介导HSV-TK/GCV系统治疗口腔鳞癌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安训;黄洪章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AdCMV HSV-TK)/丙氧鸟苷(GCV)系统治疗口腔鳞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HSV-TK/GCV系统治疗口腔鳞癌细胞(Tca 8113细胞株)后分别应用3H-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FCM)、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法和透射电镜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HSV-TK/GCV系统治疗后:3H-TdR掺入法显示掺入率下降,GCV为5×10-4 mol/L时掺入率随感染复数(MOI)的上升而显著下降(P<0.001);与对照组比较,FCM显示S期比率显著升高(P<0.001),G2+M期比率下降为0(P<0.001),G1/G0期的改变不明显(P>0.05);透射电镜及TUNEL法检测均未见凋亡细胞.[结论] 口腔鳞癌细胞经HSV-TK/GCV系统治疗后DNA的合成受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但无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 MTT法检测口腔恶性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李伟忠;张进华

    目的 运用MTT 法测定口腔鳞癌细胞体外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其适用价值.方法 选用不同剂量的8种抗癌药物与18例口腔及口咽鳞状细胞癌标本孵育不同时间后,MTT法测定离体癌细胞对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8例口腔及口咽鳞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均呈不同的敏感性,但不同个体对各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以MTT法检测口腔鳞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肿瘤敏感的化疗药物,避免盲目选用肿瘤非敏感性化疗药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

581 条记录 23/30 页 « 12...20212223242526...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