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新西兰兔颈总动脉置管固定方法

    作者:乔少林;齐晓林;王前进;黄奕江;杨小龙;马宏昊;郝建;王军民

    目的 探讨一种稳定、不易脱落、可连续定时采血的新西兰兔颈总动脉置管固定方法.方法 动物麻醉后,解剖出左侧颈总动脉,使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Y型)穿刺成功后,慕丝线结扎固定,再于留置针的前中后三点分别缝合胸骨乳突肌与胸骨舌骨肌固定,防止插管脱出.导管紧贴皮肤绕过颈部,缝合固定于颈背部皮肤.结果 对照组颈动脉导管堵塞率35%,改良组为5%;对照组颈动脉导管脱落率30%,实验组无脱落.两组颈总动脉导管堵塞、颈总动脉导管脱落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三点缝合固定新西兰兔左侧颈总动脉BD针,能限制BD针的前后左右上下移动,稳定有效,留置时间长,可连续采血,为实验成功奠定基础.

  • 溶栓治疗视网膜血管阻塞病人的护理

    作者:侯宪花

    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是临床一种常见病,一些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终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视力丧失.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及在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我院采用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 一种简单的大鼠颈动脉插管及插管模型改进

    作者:代恒;韩振坤;李雯琪;赵敏

    利用临床常见的硬膜外麻醉导管和输液器部件制作简便实用的大鼠颈动脉插管导管.对动脉留置管放置进行改进,通过"S"形皮下留置导管,改变抓取大鼠时动脉插管的受力方向,减少脱落风险.

  • 猪肝移植中静脉-静脉转流流量控制研究

    作者:万亮;项明;王天翔;陈拥军;李勤裕;林言箴

    目前,对肝移植的无肝期是否需用和如何使用静脉-静脉转流(veno-venous bypass,VVB)尚存争议[1~3].本研究旨在比较猪全肝原位经典式肝移植的无肝期使用不同流量的静脉-静脉转流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评价其有效性.材料与方法1.动物雌性猪20头,体重约20kg.按体重相当配对为10对;分为被动转流组(PVV)和主动转流组(AVV),每组5对.2.移植手术供体猪予气管插管,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注射肝素,维持激活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150~200s.腹部十字型切口,于腹主动脉分叉处解剖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经腹主动脉插入三腔气囊导管作为动脉灌注入口;经下腔静脉插入单腔导管作为流出道,经脾静脉插管作为门静脉灌注入口.由股动脉插管放血至心搏停止,经主动脉和门静脉各用4℃改良配方的Euro-Collins液灌注800ml后,切除供体肝脏,置于冰水浴中修整.受体猪术前夜起禁食,其麻醉诱导始于供体肝脏切除时,方法同供体.解剖右颈外静脉插入Swan-Ganz导管,左颈外静脉插管供静脉转流,右股深静脉插管测下腔静脉压,右颈动脉插管作动脉压连续监测及血气分析.

  • 经颈动脉插管行弹簧圈栓塞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支架置入术1例的护理

    作者:张纯;冯娟娟;李倩;郑婷;方艳

    目的 总结经颈动脉插管行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股动脉插管困难改行经颈动脉插管行弹簧圈栓塞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支架置入术的护理资料.结果 颈动脉穿刺处无渗血、渗液,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颈内动脉插管介入治疗为不能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提供有效治疗的途径,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 透析病人颈动脉插管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善荣;张芹

    随着近年肾功能衰竭患者增多,血液透析在救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和难治性心力衰竭,以及难以用内科保守疗法纠正的水、电解质紊乱等许多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良好的血管通路,对确保血透后血液灌流非常重要.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我们发现,有时因患者皮肤水肿、休克、血管硬化等因素,给静脉穿刺带来了一定困难.颈动脉静脉插管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急诊血液透析的临时血管通路这一难题.为了满足治疗需要、保障透析治疗的安全、减轻病人的痛苦,做好股静脉插管后留置导管的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本院血液透析中心对此积累了许多可行性经验,现总结如下.

  • 载白细胞介素-10Ⅰ型腺相关病毒感染大脑动脉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

    作者:梁秋娟

    目的:脑卒中发生后5年内卒中再发率较高,寻找再卒中发生的神经保护措施意义重大。抗炎因子IL-10在脑卒中发生中发挥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预先将载IL-10的腺相关病毒( rAAV1-IL-10)感染脑动脉,研究其在脑卒中发生时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脑卒中血管介入治疗时,在卒中易感血管中给予保护性基因预防再卒中发生的可行性。方法和结果:经颈动脉插管将rAAV1-IL-10或对照病毒注入大鼠脑动脉内,3周后在病毒注射同侧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 MCAO),阻塞45 min后恢复脑血流再灌注。血流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损伤评分并处死大鼠。原位杂交显示病毒成功感染脑动脉,rAAV1-IL-10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评分,缩小梗死体积,降低损伤神经细胞比例。 IL-10降低脑梗死边缘区TNF-α的mRNA水平和血液中TNF-α蛋白水平,同时促进梗死边缘区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脑动脉内预先感染rAAV1-IL-10能保护脑卒中的神经元,在卒中易感的脑血管中预防性给予保护性基因治疗策略具有可行性。

  • p38 MAPK在LPS诱导的小鼠肺组织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中的作用

    作者:阚文宏;闫文生;黄巧冰;姜勇;赵克森

    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LPS)在导致休克的同时,可以诱导多个器官和组织iNOS及一系列细胞因子的表达和产生,这些介质在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参与休克过程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到目前为止仍属未知.目的:观察LPS诱导小鼠肺组织iNOS 表达的变化趋势及信号转导通路--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在内毒素休克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1)用不同剂量的LPS对小鼠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 收集血液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液氮速冻保存所有样本,采用Griess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分别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肺组织iNOS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2)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 ,将戊巴比妥钠(60mg/kg)腹腔麻醉的BALB/c小鼠在立体分离显微镜(SMZ-1B,Nikon)下进行一侧颈动脉插管,与4道生理记录仪连接,记录血压.腹腔注射LPS(5 mg/kg),记录血压变化及发生休克的时间.3)用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 203580(12.5 mg/kg和25 mg/kg, 口服) 对小鼠进行处理1 h后,按前述方法复制休克模型,检测血浆NO水平,i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1)未经LPS处理时,麻醉小鼠平均动脉压为(127.5±9 .0) mmHg;LPS(5 mg/kg)处理后小鼠动脉压呈现双峰型进行性下降,6 h后平均动脉压降到(42.0±3.0) mmHg,导致重度休克.2)血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一氧化氮, NO)的浓度, 肺组织中iNOS蛋白及mRNA的表达以及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 LPS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LPS处理4 h后iNOS蛋白和mR NA表达,12-48 h表达显著;其中LPS剂量为20 mg/kg时,在同一观察时间段与其他剂量组相比,iNOS的表达强度大.3)经SB 203580处理1 h后,可以显著降低内毒素休克小鼠血浆NO水平和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并可显著抑制肺组织中i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但是对血压下降并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1)LPS可诱导小鼠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肺组织中 iNOS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并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内毒素休克肺组织iNOS表达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提示可以通过抑制信号转导通路来降低iNOS表达及其它细胞因子的产生,可能对内毒素休克时组织损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异钩藤碱在麻醉猫的心血管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作者:余俊先;谢笑龙;吴芹;黄燮南;孙安盛;石京山

    本研究观察了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 Isorhy)的心血管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异钩藤碱粉末,用0.1M的HCl溶解并用蒸馏水调pH至6.0~6.5;临用时配制 (fresh preparation of Isorhy,FPI)和配制液室温放置一周再用(dated preparation of Isorhy,DPI).健康家猫20只,随机分为4组(n=5),分别为生理盐水组,FPI 5mg/kg、10mg /kg组和DPI 5mg/kg组,戊巴比妥麻醉(ip,30mg/kg),静脉给药.颈动脉插管与RP-6000八道生理仪相连,记录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和心率(HR)的变化,相应时间点取血1.0ml ,血浆样品以氢氧化钠和乙醚预处理,用HPLC法测定猫血浆中的Isorhy浓度.结果:Isorhy 的血药浓度在0.05~5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7),血浆低检测浓度为0.01 μg/ml,绝对回收率为86.3%~92.9%.猫iv Isorhy 5mg/kg及10mg/kg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Isorhy在猫体内血药浓度按一级动物学消除,T1/2β分别为2 .05h和1.61h;Isorhy的降压及负性频率效应与给药剂量相关,血药浓度-效应曲线呈明显的正相关,同剂量的DPI和FPI给药,FPI的起效时间、效应维持时间及大效应均强于DPI ,这一效应强度的差异与二者给药后猫血浆中Isorhy原药浓度的差异基本平行.结论:Isor hy在猫体内的代谢模式符合二室开放模型,5mg/kg及10mg/kg两个剂量静注后的血浆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05h和1.61h;Isorhy的溶液剂型不稳定,室温放置一定时间可降低其心血管药理效应.

  • 经颈动脉局部灌注治疗口腔癌的护理配合

    作者:刘萍;杜国荣;陈倩;周晓英;郭美君

    口腔癌与其他全身肿瘤一样,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对于不宜手术治疗的,我们通常采用经颈动脉插管局部灌注化学药物治疗.其方法是根据肿胀所在部位将导管通过颈外动脉分支插入颈外动脉特定平面,使化学药物大限度地集中灌注于肿胀部位,从而提高化疗效果,减少化学药物的全身性毒副作用,有利于口腔癌综合治疗措施的顺利实施.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的27例口腔癌经颈外动脉插管化疗、手术及术后放疗均获得满意效果,本文着重介绍颈外动脉插管化疗的护理.

  • 颈动脉插管模型在介入教学培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王杰;董健;贾振宇;祖庆泉

    目的:构建颈动脉和脑血管介入教学模拟系统,以此培训介入医师相关操作技术,并评估此系统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位测试者分成新手组和经验组,使用H1血管造影导管进行颈动脉插管的操作.测试者依据标准进行操作,分别记录首次操作以及训练30~60 min后的末次操作的完整操作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另外,操作者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对模拟操作系统实际训练效果进行评估.结果:40位测试者(20位新手者,20位经验者)完成本实验.新手组末次操作总用时(55.32±4.99)s,较首次操作的(90.32±9.85)s提高38.8%(P<0.01);经验组末次操作总用时(31.14±3.78)s,较首次操作的(36.18±4.16)s提高13.9%(P<0.01).2组测试者经练习后颈动脉插管总用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新手组用时减少程度比较明显(30%~40%,P<0.01).新手组在操作"导管头置于无名动脉"、"导管头置于C2水平"以及整体的训练前后时间减少明显(A时间点减少40.1%,C时间点减少39.6%,总用时减少38.8%).分析调查问卷可知:新手组与经验组均认为颈动脉模型与人体血管较相似,且本系统在模拟临床操作和实时成像过程较真实,有助于提高操作技能,并认为操作者接受此模型的训练会对临床实际操作有帮助(总体评分3.5分).结论:颈动脉插管教学模型对于培训介入医师、提高初学者操作水平有肯定的促进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