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梅克尔憩室的诊断进展

    作者:李琴;李中跃

    梅克尔憩室是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该病本身常无临床症状,多在发生并发症时才出现便血、腹痛、呕吐、发热等表现,其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往往是致命的,因此确定憩室的存在极其重要。现结合梅克尔憩室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阐述目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梅克尔憩室诊断中的作用,准确诊断该病。

  • 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小儿梅克尔憩室并出血的价值

    作者:封娟毅;王社教;郑向红;屈伟;雷雅梅

    目的 评价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小儿梅克尔憩室的价值.方法 对有便血史、临床疑诊为梅克尔憩室的43例患儿行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显像前禁饮食4 h以上,静脉注射99TcmO4-(111~185 MBq)后立即动态及30 min、1 h、2 h静态采集图像.23例患儿行小肠造影.将99TCmO4-显像结果与小肠造影结果及临床终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分析.结果 43例患儿中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阳性且核医学医师诊断为梅克尔憩室27例,其中术后病理证实为梅克尔憩室26例,肠重复畸形1例.阴性16例中3例为梅克尔憩室,13 例非梅克尔憩室.诊断灵敏度为89.7%,特异性为92.9 %,阳性预测值为96.3%.阳性病例影像多表现为动态影像上与胃同时或稍晚出现异常核素浓聚灶,多位于右腹股沟区,呈圆形或类圆形,随时间延长渐增浓;静态影像上仍可见该浓聚灶,随时间延长其位置、形态、大小变化不大.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与小肠造影比较,诊断灵敏度(χ2=3.08,P>0.05)、特异性(χ2=0.28,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梅克尔憩室灵敏度、特异性高,无创、安全、简便且无痛苦,应作为诊断梅克尔憩室并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 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梅克尔憩室的价值

    作者:刘菁华;朱瑞森;余建芳

    目的 探讨99mTcO4-异位胃黏膜显像鉴别梅克尔憩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99mTcO4-异位胃黏膜显像,腹部出现局限性放射性异常浓聚灶,诊断为梅克尔憩室.结果 3例显像为阳性,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梅克尔憩室.22例经其他辅助检查确诊为其他原因引起消化道出血.其在诊断梅克尔憩室中具有很高灵敏度、准确性和特异性.结论 异位胃黏膜显像简单易行、安全、无创伤,可作为小儿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 梅克尔憩室脐尿管囊肿致肠扭转一例报告

    作者:雷拴虎

    患者,男,10岁,因突发腹部绞痛2天于1999年7月1日收治入院.腹痛为突发性绞痛,始于脐周,持续痛,阵发加重,伴恶心、呕吐、腹胀,行胃肠减压等治疗不佳.查体:腹胀明显,可见肠型,腹部可扪及压痛扩张的肠管,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高亢伴气过水声.腹透提示肠梗阻.入院诊断:肠扭转,行手术探查.

  • 梅克尔憩室患儿差异性蛋白的筛选

    作者:金鑫;金先庆;陈建飞;李晓庆;王佚;李勤;童科融;赵占波

    目的 采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筛选梅克尔憩室患儿和无肠道畸形儿童尸检小肠的差异蛋白.方法 取无痛性便血梅克尔憩室患儿憩室顶端全层组织和无肠道畸形儿童尸检小肠组织.分别提取组织总蛋白、双向电泳分离、MALDI-TOF质谱分析、PubMed蛋白质序列检索,筛选得到黏膜差异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憩室组38例患儿及对照组16例组织筛选出来的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11项表达差异大于3倍的蛋白,质谱分析及PubMed检索出5项蛋白得分高.其中,膜联蛋白A2(Anx-A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低表达,细胞角蛋白9(Cyk9)和人类组织相关抗原Ⅰ(MHC-Ⅰ)在憩室异位黏膜高表达,血红蛋白被认为是憩室血管内残留.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nx-A2在憩室基底层弱表达,对照组阳性表达;Cyk9在憩室壁黏膜层高表达,对照组阴性表达;MHC-Ⅰ在憩室壁黏膜层阳性表达,对照组为弱阳性表达.结论 Anx-A2低表达及Cyk9、MHC-Ⅰ高表达可能与梅克尔憩室发病有关.

    关键词: 梅克尔憩室 质谱法
  • 梅克尔憩室并发症101例临床分析

    作者:金鑫;李晓庆;周德凯;王士奇;朱进;张艳;金先庆

    目的 总结梅克尔憩室并发症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收治的101例梅克尔憩室并发症手术患儿诊疗经过,对其症状、检查、手术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并发症中出血50例、肠梗阻37例、憩室炎7例、穿孔7例,比例约为7:5:1:1.本组梅克尔憩室99mTc检查敏感度92%,全部病例痊愈出院.结论 患儿中出血常见,并发梗阻、炎症及穿孔术前不易确诊.99m Tc检查可以诊断梅克尔憩室,其准确率与和异位组织相关,受憩室炎症影响;与性别、年龄、病程、憩室距回盲部距离无相关性.

  • 梅克尔憩室肠壁神经和平滑肌细胞的分布研究

    作者:席红卫;吴晓霞;崔彦北;王建峰

    目的 了解梅克尔憩室(MD)肠壁神经和平滑肌病理组织学改变,探讨MD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手术切除的44例MD标本,另取6例死于与肠道和神经系统无关疾病的足月新生儿尸检小肠标本为对照,采用常规HE染色计数肠壁肌间神经丛和丛内神经节细胞数,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结果 MD的肠壁肌间神经丛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丛内神经节细胞数、单个肌间神经丛的平均面积及其平均神经丛长轴长度均较对照组减少,而平均光密度值比对照组增加.肌间神经丛的平均面积与其平均吸光度呈负相关(r=一0.215,P<0.05),且上述病理改变以症状组和伴有异位胃黏膜的MD尤为突出.MD的肠壁环肌层和纵肌层α-SMA表达减低,环肌层肥厚;而距憩室5 cm处肠壁肌间神经丛的各项指标的改变均减轻,但是环肌层仍明显肥厚,α-SMA染色亦减轻.结论 肠壁神经丛和平滑肌细胞的变化可能参与了MD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 小儿梅克尔憩室异位胃黏膜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茂华;鲁建生;周欣;鲁巍;魏文琼;冯亭;王竞春

    目的探讨小儿梅克尔憩室(MD)异位胃黏膜(HGM)的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手术切除MD(21例含HGM, 15例不含HGM)均做HE染色及免疫组化:抗actin检测.结果 HGM分布于MD顶部21例,其中占据MD全段者1例.HGM处肌层为三层者9例,二层者7例,单层者5例,肌层稀疏者8例;不含HGM的MD肌层为二层,内为环肌,外为纵肌,未见肌层稀疏.抗actin检测示: HGM处肌层不同程度的局灶性actin消失或呈浅表达,不含HGM的MD表达均呈阳性.结论 HGM均分布于MD顶部,个别病例可占据MD全段;HGM处三层肌层结构的病理改变,可能因胃组织异位所致,而不仅是胃黏膜异位;HGM的这种分布特点对手术有参考意义.

  • 梅克尔憩室并胰腺异位内翻入肠腔引起肠梗阻一例

    作者:李春敏;孙晓毅;屈立新

    患儿:男,20个月,腹痛、呕吐伴血便4d,患儿不明诱因腹痛,阵发性加剧,无发热,伴恶心、呕吐,多次排出果酱样血便,患儿周岁时亦曾有类似发作病史.人院时体检:痛苦面容,脱水貌,心肺正常,腹部中度膨隆,腹肌紧张,右下腹可扪及大小6.0cm×4.0cm椭圆形包块,边界清楚,可活动,伴明显压痛.肛诊:直肠内空虚,抽出指套有果酱样大便.B超提示右下腹肠管有"套筒"样影像;空气灌肠可见回肠末端典型"杯口"征,提示"肠套叠",但不能复位.入院初诊为"肠套叠",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腔渗液约100ml,肠管无套叠,在距回盲部35cm处小肠腔内可扪及一5.0cm×3.0cm肿块阻塞肠管,有蒂于肠腔内系膜侧连接,与蒂对应浆膜侧可见一凹陷,分开似有一细小腔隙.手术切除病变段小肠,行肠吻合术.切除肠管翻开可见一巨大息肉状肿块,表面糜烂渗血,剖开肿瘤,中央可见一细小腔隙与浆膜外相通,患儿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病理检查:梅克尔憩室伴胰腺异位.

  • 应用内窥镜诊治小儿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二例

    作者:赵和平;朱立新

    临床资料自1999年3月~2001年7月, 共治疗下消化道出血患儿27例, 男22例, 女5例, 年龄3个月~12岁, 共中肠套叠12例, 结肠息肉5例, 梅克尔憩室6例, 肠重叠畸形1例, 2例因未能找到明确器质性病变, 出血部位虽经常规检查不能明确诊断, 行剖腹探查, 术中使用内窥镜检查、治疗, 均获成功.

  • 伤寒肠出血误诊为梅克尔憩室二例

    作者:张良吉;谈必龙;李晓庆

    例1:男,6岁,农村儿童.因发热、腹痛、腹泻8d,便血2d入院.体温呈驰张热型,稀水样便,每日10余次,无粘液脓血,入院2d前开始解猪肝色样大便,每日8次,面色进行性苍白.检查:T 39.5℃,BP 90/49mmHg(1mmHg=0.133kPa),重度贫血貌,肝剑下1.5cm,脾未扪及,中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血常规:Hb 31g/L, WBC10.4×109/L,中性细胞0.55, 淋巴细胞0.44.入院诊断为梅克尔憩室,肠出血.先后输血650ml、扩容、抗感染治疗,病情尚稳定.入院后WBC计数进行性下降,3d后为4.5×109/L,细菌培养伤寒杆菌阳性和肥达反应阳性而确诊伤寒,经抗伤寒治疗,住院8d痊愈出院.

  • 经脐"Z"形单切口腹腔镜辅助梅克尔憩室切除术

    作者:侯广军;黄华;李索林;黄敏;耿宪杰;候立功;张春英

    2010年8~11月,我院采用经脐"Z"形单切口腹腔镜辅助完成8例小儿梅克尔憩室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13岁,平均7.5岁.均有3个月至3年的无痛性黑便史,贫血貌,血红蛋白65 g/L~96 g/L.8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6例术前99mTc同位素检查显像阳性,提示右下腹或中腹部局灶性放射性增浓影,2例99mTc同位素检查为阴性,但3年内反复黑便4、6次,高度怀疑梅克尔憩室.

  • 完全腹腔镜下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

    作者:段栩飞;卞红强;郑凯;杨俊;梁翀;杨虎;余奕;左楚清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用腹腔镜诊断治疗15例Meckel憩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于腹腔镜下找到憩室后,予以基底部切除,镜下全层连续缝合、浆肌层连续缝合.结果 13例完全腹腔镜下行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2例经延长脐部切口将憩室提出腹腔外行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13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时间29~78 min,平均(41.38±14.59)min,术后第五天开始进食流质.术后7 d治愈出院.随访1~12个月,无并发症.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是诊断治疗小儿 Meckel憩室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之一.

  • 梅克尔憩室并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附6例报告)

    作者:刘骏方;龙清云;胡金香;鲁植艳;卓德强

    目的:认识梅克尔憩室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提高对胃肠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梅克尔憩室伴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特点.男5例,女1例,以Seldinger技术插管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后,带管急诊手术治疗,并做病理检查.结果:血管造影表现有:①对比剂外溢2例,对比剂直接外溢出血管至憩室内,显示出袋状憩室影像.②憩室染色2例.表现毛细血管期回盲部区域-局限性条状或片状浓密染色区.③肠卵黄动脉显影3例,显示-细长无分支血管(通常是肠系膜上动脉的回肠支即卵黄动脉)直达右下腹至显影之憩室.手术所见憩室内有出血点及炎性表现.结论:憩室染色和肠卵黄动脉显示梅克尔憩室的主要血管造影表现;对比剂外溢至憩室内是梅克尔憩室伴出血的典型血管造影表现.

  • 小儿Meckel憩室腹腔镜下分型与术式选择的研究

    作者:周诗琼;段栩飞;叶国刚;卞红强;杨俊;郑凯;梁翀;孙烜;闫学强

    目的 探讨小儿Meckel憩室腹腔镜下分型及根据分型选择采用完全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腹腔镜诊断治疗的55例有临床症状的Meckel憩室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腹腔镜下Meckel憩室的形态,41例为单纯型,14例为复杂型.41例单纯型Meckel憩室完全腹腔镜下行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14例复杂型Meckel憩室经脐腹腔镜辅助经延长脐部切口将憩室提出腹腔外行Meckel憩室切除及邻近肠切除肠吻合术.41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时间29 ~ 78m in,平均(38.85±9.75)min,14例腹腔镜辅助手术时间45 ~ 123m in,平均(54.57±20.17)min.术后第5天开始进食流质,术后第7天出院.结论 Meckel憩室腹腔镜下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根据临床分型选择采用完全腹腔镜或经脐腹腔镜辅助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是诊断治疗小儿Meckel憩室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 儿童梅克尔憩室的诊断及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秀兰;吴永隆;李晓庆;刘伟;王佚

    目的 总结儿童梅克尔憩室(MD)的临床诊断及并发症的诊治要点,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儿童梅克尔憩室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总结其对于准确诊断梅克尔憩室的价值及并发症的诊治情况.结果 ①98例梅克尔憩室患儿,男性76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约为3.5:1,并发症包括梅克尔憩室引起的便血、肠梗阻、炎症等,以便血常见(58/98,59.18%).②51例患儿术前行99 Tcm O-4检查,其中43例提示为异位胃黏膜,检出率为84.31%;84例术前行腹部超声检查,其中37例考虑梅克尔憩室,检出率为44.05%,经卡方检验,放射性核素与超声对MD患者检查结果有统计学差异(χ2=5.852,P=0.02).③58例以便血为主要表现的患儿中,42例术前共同行了放射性核素检查和超声检查,阳性发现率分别为80.95%和66.67%.经卡方检验,放射性核素与超声对MD伴便血患儿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χ2=2.217,P=0.14).结论 M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并发便血多,超声在诊断MD伴便血中有较高的特异性,联合放射性核素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对于MD伴炎症及肠梗阻的患儿,急诊超声对其各种并发症的检出及判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有利于减少急腹症的误诊.

  • 梅克尔憩室诱发儿童闭袢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作者:李会;徐伟珏;吕志葆;刘江斌;黄雄;黄一敏;陈舟

    目的:分析梅克尔憩室引起儿童急性闭袢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及时救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本院自2006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儿童腹腔内闭袢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就梅克尔憩室引起急性肠扭转、压迫形成闭袢性肠梗阻病例的病因、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中发现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8年间,收治腹腔内闭袢性肠梗阻患儿共37例,其中梅克尔憩室引起者9例。在梅克尔憩室引起的闭袢性肠梗阻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发病年龄6.5岁,开放手术6例,腹腔镜手术3例。术中证实梅克尔憩室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闭袢7例;肠扭转2例,其中1例为梅克尔憩室引起并伴肠坏死;另1例为纤维索带引起。术中行肠管复位,肠切除肠吻合或纤维索带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无好转行再手术。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随访12个月至8年未见异常。结论梅克尔憩室是引起儿童急性闭袢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之一,学龄前后期发病多见,病情进展迅速,术前确诊困难,需早期探查,挽救肠管。

  • 梅克尔憩室扭转误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

    作者:任松林;李小松

    患儿,男,10岁,体重52 kg,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天伴发热2天急诊入院,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间断性,较剧烈,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为肠痉挛.2天前转诊另一家医院,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5.02×109/L,N71%,CRP 214 mg/L,大便无异常,诊断为急性肠炎,予经静脉输入头孢类抗生素,疼痛无好转,无恶心呕吐,后出现发热,体温高38.7℃.1天后转诊于本院,腹部B超提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体查: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阳性,右下腹为著,未扪及包块,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右下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予积极术前准备后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潜血性液体约100 mL,大网膜包裹至右下腹,包裹严密,大网膜水肿,适当分离后见一紫黑色似肠管盲端样组织,不能完全暴露.

  • 幽门螺杆菌在小儿梅克尔憩室中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诗琼;梅红;段栩飞;叶国刚;王宝香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梅克尔憩室(MD)患儿MD组织中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MD并出血组和36例MD并非出血组患儿MD组织和胃组织Hp的检出率,比较其在两组组织中及不同临床特征出血患儿的MD组织中的检出率差异.结果 出血组MD组织Hp阳性检出率76%(34/45)高于非出血组47%(17/36)(P<0.05);出血组胃组织Hp阳性检出率[87%(39/45)]与非出血组[67%(24/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并出血患儿MD组织中Hp检出率与患儿年龄、性别、术前出血次数、每次出血量、MD长度、MD基底直径和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与MD位置、是否伴有溃疡及溃疡深浅有关(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出血组患儿MD组织与胃组织中Hp阳性检出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Hp在MD并发出血患儿MD组织中有较高的检出率,Hp感染在MD并出血患儿的出血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1例小儿梅克尔憩室便血术后护理观察

    作者:薛莹

    梅克尔憩室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管退化不全所形成的回肠远端憩室,是一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生率约2%。临床上多无症状往往因憩室出现并发症表现才就诊而获诊断。梅克尔憩室的并发症以小肠梗阻、急性消化道出血和急性憩室炎为主。本院于2013年12月收治了1例梅克尔憩室便血的患儿,现将术后临床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75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