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40例,采取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采取传统开腹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基本恢复情况,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显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70.00%(28/40),试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现代临床胃结肠息肉的治疗中,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保障治疗的有效性,在临床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进行全面推广。
-
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 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8例,予以传统的开腹手术作对照组,予以胃肠镜下电凝切除作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相关治疗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疗效显效率92.11%,比对照组71.05%高,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首次的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的患者低,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7.89%,比对照组患者28.95%少,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胃结肠息肉患者予以胃肠镜下电凝切除,疗效显著,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深入研究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在2014年8月 ~2016年8月内选取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胃结肠息肉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的均等分配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为45例.实验组采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切除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基本恢复状况,并在此后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采用常规方法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89%(31/45),实验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有胃结肠息肉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方法效果较传统方法更好,总有效率有很大提升.
-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目的:观察胃结肠息肉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10月 ~2017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98例胃结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2组,各组49例,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比较组间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 明显比对照组67.35% 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16% 比对照组20.41% 低,复发率6.12% 明显比对照组22.45% 低(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GLQI总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胃结肠息肉在胃肠镜下行电凝切除治疗能有效清除息肉,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
胃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对胃息肉电凝切除术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5000例胃镜检查患者中,胃窦息肉101例,胃体息肉59例;息肉直径在0.5~.2cm115例患者均内镜下1次切除,息肉直径>2cm45例采取多步切除法.结果:157例患者进行进行电凝切除术后效果良好,结论:胃息肉未发生癌变前均主张采取胃镜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治疗.
-
胃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方法对内镜检查中发现胃异位胰腺患者7例,经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深浅后,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或外科手术,术后常规送检.
-
老年人消化道息肉的内镜分析与治疗
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 434例老年人消化道内镜检查中,检出上消化道息肉30例、大肠息肉26例,并作了电凝切除,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综合征三例
例1 患者男,56岁.因"腹痛伴排便不尽感2个月"入院.结肠镜检查于降结肠见一枚3.4 cm×4.0 cm带蒂息肉,尼龙圈套蒂部结扎,圈套器电凝切除,创面无出血.病理结果结肠绒毛管状腺瘤.术后2 d发热,体温38.5~39.4 ℃,伴畏寒,寒战,左下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肠鸣音1~2 次/min.血象:WBC 8.49×109/L,中性粒细胞(GR)0.96.腹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血培养未生长细菌.舒普深抗感染治疗.术后5 d体温降至正常,血象正常.
-
对侧肾脏正常的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输尿管镜治疗
对侧肾脏正常的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标准治 疗是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或输尿管部分切除再吻合术。对1989~1998年23例肌酐正常的患 者,进行单侧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经输尿管镜切除术,患者IVU显示上尿路孤立的 充盈缺损,对侧肾脏正常,输尿管镜检查为中低分级的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取活检同时激光 切除或电凝切除肿瘤,如果病理为高分级肿瘤,则行肾输尿管切除术。术后每3个月作一次 输尿管镜检查,直到肿瘤完全消失,以后每6个月作一次输尿管镜检查。23例患者中G1~G 2 22例,G2~G3 1例,治疗后肿瘤无复发8例(35%),多次复发15例(65%),仍然采用 输 尿管镜治疗,平均随访35个月(8~103个月),全部患者存活,无肿瘤进展证据。后一次随 访有4例患者(17%)正在进行治疗,4例患者(17%)选择肾输尿管切除术,15例患者(65%)无瘤 生存,平均17个月(6~77个月)。认为在严密随访下,对上尿路中低分级的表浅移行细胞癌 进行输尿管镜治疗,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电凝切除气管息肉1例
病人男,34岁.反复咯血6个月,曾疑诊支气管扩张.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发现隆凸上方4cm处气管左侧壁有一直径为0.5cm带蒂球形肿物,表面有出血.诊断气管息肉并出血.
-
探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
目的 了解胃结肠息肉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效果.方法 选100例本院收治胃结肠息肉患者并随机将其各组5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传统开腹和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比较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所得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对胃结肠息肉患者有突出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内镜下氩气刀治疗消化道息肉311例
消化道息肉临床发病率高,其中肿瘤性息肉(例如腺瘤性息肉)可发生癌变,被视为癌前病变,故主张及早切除.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已引起广泛重视.目前内镜治疗胃肠息肉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激光凝固、微波凝固、洒精注射法等.我们医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内镜下氩气刀治疗息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消化道息肉311例.男163例,女148例.年龄25-82岁,平均46.5岁.食管息肉8例(8枚),胃息肉123例(135枚),十二指肠球部息肉5例(7枚),结肠息肉175(196枚)例,总计息肉346枚.其中带蒂型或亚蒂型204枚,广基无蒂型142枚.息肉直径在0.5-2.5 cm.全部病例术前均经内镜活检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其中腺病样息肉78枚,余均为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
-
经胃镜高频电凝切除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经胃镜高频电凝切除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经临床诊断证实的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该组90例患者的182颗,大小不等、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的上消化道息肉,均予高频电凝一次性切除,无一例穿孔、出血并发症出现,治愈率为100%.结论 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上消化道息肉的方法确实可行,安全可靠、创伤小、成功率高.
-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146例分析
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对146例大肠息肉进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46例患者,男90例,女56例;年龄6~75岁,病程6个月至3年.症状表现为血便及黏液血便,腹胀、腹痛,大便习惯及形状改变.
-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研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1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如不良反应、各治疗指标等,并比较.结果 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临床治疗胃结肠息肉可将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作为首选方式进行选择,其疗效突出,安全性高.
-
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160例胃结肠息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80例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作为研究组,80例应用传统开腹手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切口大小、切除次数、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切口大小比对照组小,研究组的切除次数、手术时间均比对照组少,且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比对照组17.50%少,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可以促进患者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并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经电子结肠镜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51例
随着内镜的发展,应用纤维结肠镜切除大肠息肉更为简单化.1991~1998年,我们在电视屏幕下,对51例患者60颗大肠息肉经电子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prostatectomy,TURP)是利用电割和电凝切除增生的前列腺并电凝出血的血管,具有创伤小、无腹部切口、安全、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且疗效显著等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
-
内窥镜下摘除结肠息肉52例分析
结肠息肉的发生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特别是老年人的结肠息肉有随年龄增大而发生率上升趋势.因此,对大肠息肉的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内窥镜下行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或钳除是治疗大肠息肉的一大进展.本文作者就近年来在北京 301医院内窥镜室进修期间参予诊断为大肠息肉并行内窥镜下切除术 52例的临床分析及体会做以下总结.
-
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8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60例作为参考对象,通过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患者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经两组数据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胃结肠息肉患者采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