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刺络放血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40例临床与护理

    作者:宋慧锋;王晓玲;梁肖莲

    目的:探讨刺络放血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舌底刺络放血治疗,穴位:金津、玉液,15次为1个疗程,不愈者再进行第2个疗程.在治疗的全程中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指导.结果:总有效率为95%.结论:舌底刺络放血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显著.

  • 脑血管病所致运动性失语的早期康复训练效果

    作者:巴玉兰;韩晶;谢荣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导致失语的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方法:将语言障碍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明显好转者显著多于对照组(X2=7.31,P<0.01),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14.05,P<0.01)。结论:早期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血管病所致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

  • 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海宁;孙忠人;赵宇辉;钟建兵;张殿全;常学胜

    目的:研究针灸加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及康复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作用,并分别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达86.67%,其疗效优于康复组(P<0.01);在语言功能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方面,针康组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康复组.结论:头穴透刺电针结合艾灸言语康复技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方法.

  • 语言训练对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影响研究

    作者:唐思;黄飘;邓翠珍

    目的 探讨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将脑梗塞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分语言康复训练组35例及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训练组根据病情即开始有计划、有目的 的进行一个疗程为20 d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经过训练的患者较未进行训练者语言康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病后1个月内即接受语言训练的患者较病后2~3个月接受训练的患者恢复明显一些.结论 对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及早行语言康复训练护理,是恢复患者语言的关键,使患者在语言清晰度、交流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改善和提高,大程度地回归家庭、社会.

  • 头针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49例

    作者:李韬;马长江;刘洋

    笔者自2006年以来运用头针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49例,现报告如下.

  • 针刺结合语言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

    作者:张浪

    失语症(aphasia)是语言获得后的障碍,是由于大脑损伤所引起的言语功能受损或丧失,常表现为听、说、读、写、计算等方面的障碍[1].目前国内外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将失语症分为不同的类型,国内对失语症的分类是以Benson为基础的,运动性失语就是其中一种(motor aphasia).早在《内经》就有失语的记载,《素问·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暗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暗者舌强不能语.后世历代医家亦有不同发挥.中医卒中失语的病因可归纳为痰热闭窍、风痰闭阻、肝肾两虚、气虚血瘀、痰阻肝阳上亢、痰阻气虚血瘀、痰阻脾虚、痰阻阳虚等.此例患者因急性脑梗死后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语言艰涩.西医以活血化瘀为法予以相应对症治疗,然对于卒中后失语疗效欠佳,针刺结合语言康复对此病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交流能力.

  • 用针刺舌根部穴位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效果探察

    作者:黄飞燕;刘初容;莫昊风;张新普;张新斐;欧阳群

    目的:观察用针刺舌根部穴位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32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刺舌根部穴位法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在这些患者中,病情治愈的患者有20例,治疗显效的患者有8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结论:用针刺舌根部穴位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 针刺治疗运动性失语36例

    作者:刘广运;马广会

    笔者总结近年来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运动性失语36例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6例患者中,年龄大68岁,小32岁,病程3天~6个月,男性14例,女性22例,脑血管意外引起32例,其他原因引起4例.针刺治疗前均用其他疗法,效果不佳.

  • 刺络放血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

    作者:李良;岳增辉

    目的:比较刺络放血加语言康复训练和单纯语言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67例病人随机分为刺络加康复组36例、语言康复组31例,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分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失语症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语言康复训练.

  • 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作者:侯文豪;常东红;杨春雪;时国臣;周凌

    目的:观察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90例患者分为头电针组、体针组和语言组3组,每组均为30例.头电针组给予针刺优势半球头穴线和头部腧穴配合电针治疗,体针组给予针刺穴位体针为主,语言组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头电针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体针组及语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体针组与语言组各项指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失语程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针刺以头皮针为主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方面有治疗优势.

  • 头穴透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伟华;杨沈秋;李晶;WANG wei-hua;YANG Shen-qiu;LI Jin

    目的:研究头穴透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组(针康组)及针刺组,观察各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作用,并分别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达88.46%,其疗效优于针刺组(P<0.01);在语言功能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方面,针康组均不同程度地优于针刺组.结论:头穴透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方法.

  •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艳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方法结合康复技术对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康组20例,对照组17例.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症检查的评分方法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针康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康复技术可以促进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 优质护理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谭成群;郭巧丽;洪彩霞;张雪玲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105例,按照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采取优质护理、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运用结构等语言功能较对照组改善,观察组轻度失语发生率71.7%较对照组19.3%增加,中度失语、重度失语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临床价值高.

  • 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作者:祝子鹏;王东臣;李厚成;孙俊波;汤敏;吴建平;闫玉华;詹金凤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联合依达拉奉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患方意愿分成HBO组(28例)、依达拉奉组(28例)、HBO+依达拉奉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HBO、依达拉奉、HBO+依达拉奉进行相同疗程的治疗.根据《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草案)》中口语表达的5个方面评测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2个月后,HBO+依达拉奉组有效率(86.7%)明显高于HBO组(57.1%)和依达拉奉组(5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较单纯应用HBO或依达拉奉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 集束化护理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康复效果

    作者:凌晓菁;聂然

    目的:探索集束化护理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69.1±6.3)岁,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68.6±6.1)岁.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失语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听说理解、口语表达及阅读能力评分提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提高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康复效果.

  • 高分辨MRI斑块成像诊断颈内动脉急性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周磊;王亮;张扬;韩翔;赵鸿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失语7 h"于2008年3月4日入院.患者起病于下午1:00,起初于饮酒后觉右上肢乏力,尚能步行,下午5:00在洗桑拿后突然瘫倒,不能言语,右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晚6:00外院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晚8:00送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诊.患者有吸烟史(900支/年),高血压史2年,母有脑出血史.入院时体格检查:意识清,运动性失语;双眼向左凝视,右侧额纹浅,右侧鼻唇沟浅,伸舌不能配合;肢体肌力左侧V度,右侧上肢肌力0度,下肢肌力Ⅱ度,四肢肌张力和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感觉共济检查不配合.

  • 弥散张量成像在运动性失语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顾娅婷;孟宪平;王旭;王林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目前能在活体上显示和研究脑白质纤维构造的唯一成像技术[1].以此为基础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则可以直观显示神经纤维的形态、走向及数量[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由脑梗死引起的运动性失语患者逐渐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运用DTI及DTT技术对上述患者进行发病机制和判断预后方面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 伴运动性失语脑卒中患者抑郁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颉言;赵康仁;钱进军;徐平

    目的 探讨伴运动性失语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方法 采用失语抑郁量表(ADR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首次卒中伴运动性失语(失语组,66例)患者进行测评,并与无失语卒中患者(对照组,66例)进行比较.结果 失语组抑郁发生率(62.12%)明显高于对照组(25.76%)(P<0.01);失语组中、重度抑郁发生率(41.46%、12.20%)明显高于对照组(29.41%、0;P<0.05~ 0.01);且抑郁发生率随失语程度加重而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 卒中伴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抑郁的发生率与失语严重程度相关.

  • 显微手术下全部切除颅内巨大型脑膜瘤一例报告

    作者:吴勤奋;张文德;郭怀荣;殷捷

    1 病例 患者崔某,女性,27岁,汉族,因"间歇性意识丧失、四肢抽动三次,尿失标禁半年余"于2004年2月24日入院.查体:意识清醒,扶入病房,步态欠平稳,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言语缓慢,不清晰,有运动性失语.

  • 中医对症配乐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

    作者:章丽雅;谭同才;叶祥明

    脑卒中后约1/3的患者会出现失语症状[1]。其中运动性失语是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带来了一定影响。运动性(broca)失语常见的症状为口语表达障碍,呈现出非流利型口语,表现为语量少、找词困难、说话费力等,患者表达时语法结构仅限于实质词,呈电报式语言,严重时表现为无言状态。其他还表现在命名、复述、阅读和书写的障碍[2]。该类型的失语症能主动配合治疗师进行训练,临床治疗意义相对较大。有关脑部图像的新研究发现在完成音乐训练后,可以重新激发大脑左半球的正常语言领域[3]。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对症配乐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运动性失语的效果,为临床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提供新的方式。

199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