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摄影技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之一,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是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
-
用马克思宗教观研究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长远的进行规划和重视。通过对马克思宗教观的视角下对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大学宗教信仰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强调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达到对大学生正确宗教观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提出建议的目的。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综述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继而能够使全部的党员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工作价值,在制定政策和处理突发问题时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和较高的创造能力.
-
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思考
1998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会讨论了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决定以"毛泽东思想概论"替代原来的"中国革命史",根据这一精神,在我院党委和主管院长的领导下,由社科部组织,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具体负责,于1999-2000学年第二学期在99级专科学生中开设了"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对这门课程的开设,谈点体会.
-
浅论"两课"教师的人格示范
"两课"是实现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引导和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作风,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两课"的威力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教师人格的力量.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国人民实现新世纪宏伟目标的指针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愿意和时代精神,是面向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在新世纪如何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和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都急需解决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面对新挑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是新世纪、新阶段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中面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完成新使命实现新的宏伟目标的指针.
-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强调主体性精神的现今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人为本,在关注人、尊重人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恰恰为继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
引导大学生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
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任务.它所特有的认识工具的功能,对于青年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四有"新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发挥好哲学课的争夺功能,克服当前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信仰和信念危机问题,也是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
关于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模式探讨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不是一般的公共课,它是社会主义大学用马克思主义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渠道,具有特殊的历史使命.面对现实,与时俱进的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两课"教学质量,求得教学目的的大化,是"两课"教学目标的应有之意.但是,目前的整体教学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因此,采取何种前瞻性的途径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两课"教学工作者经常探索的课题.
-
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卫生监督工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所形成的一系列全面、准确、系统的看法和观点.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开始,到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科学发展观不仅为党和国家的前进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强化管理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清晰勾画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美前景,为我们正确认识、全面把握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
理顺关系提高能力构建和谐单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而且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谐单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基础,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特别是管理干部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应理顺协调好五种关系,着力提高六种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好基础工作.
-
浅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结合的产物,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也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笔者认为,医院现代化建设,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
贯彻德法并举方略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坚强决心,更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在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又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这一重要思想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思想内容,它是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之际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更是指导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方略.
-
努力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江泽民总书记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也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集中的体现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联系我们卫生行业的实际,如何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健康服务,这是摆在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面前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
关于医院文化的思考
医院文化要强调文化的品质的道德规范观、价值观的确立和完善.这个"德"是医院文化的灵魂.在医院文化中,必须注入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院文化.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对中医现代化的启示
马克思的成长历程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对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中医现代化的物质承担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条件是能深刻把握中医学理论体系,对中医学从源到流有着深入的研究,且对相关学科及现代科学技术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理解;中医现代化需要时代的条件,是时代的中医现代化.
-
从经济、政治、文化角度看卫生改革与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卫生部门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卫生部门目前的突出问题在经济方面,而深层次的问题在政治和文化方面.
-
科学发展观与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改革开放以来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
疾病预防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使得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