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三种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松柏;陈春;刘东旭;黄淑明;周梧节;张骏;陈定爽

    目的 通过尸体标本研究分析比较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3种外侧手术入路的特点.方法 取8具成人新鲜冰冻膝关节标本,每具标本分别采用腓骨头上入路(A组,n=8)、腓骨头二分截骨入路(B组,n=8)及股骨外侧髁截骨入路(C组,n=8),测量每组中腓骨头上方结构向后牵开的距离和牵开后胫骨髁增加的显露面积.制作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模型,观察复位及固定是否易于操作.结果 A组、B组、C组膝关节标本腓骨头上方结构向后方牵开距离平均分别为(10.61 ±0.97)、(15.41 ±1.05)、(20.72±1.35) mm,向后牵开腓骨头上方结构后增加显露的面积平均分别为(107.55±13.89)、(155.86±10.74)、(197.46±13.52) mm2,以上项目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方便从胫骨平台后外侧髁的后方直视下处理后侧壁;B组、C组均可从后方直视下操作,尤以C组显露佳,操作为方便.结论 三种入路均可用于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复位及固定,采用腓骨头上入路显露范围小,不便处理胫骨平台后外侧髁的后壁,但手术创伤小.与腓骨头上入路比较,腓骨头二分截骨入路及股骨外侧髁截骨入路显露更充分,复位固定更方便,但手术创伤稍大.

  • 35例淋巴瘤死者尸检的心脏病理变化

    作者:冯嗣青;黄文臣;刘丽梅;宋福林;刘彦琴;周凡

    淋巴瘤患者常死于心脏功能不全,因此了解淋巴瘤患者的心脏病理变化对其治疗有重要意义,国内外有关报道较少.本文总结了我院1970年1月至2000年12月35例死于淋巴瘤的尸体解剖病例,对其心脏的病理改变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作者:陈纪言;杨峻青

    早在19世纪,病理学家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致死原因.1959年Fletcher倡导并进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但由于未能很好利用挽救心肌梗死的有效时间窗口,而导致静脉溶栓的效果不佳,并认为栓塞性冠状动脉闭塞并不是AMI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上世纪70年代后期通过大量临床和病理解剖的研究,再次认识到90%以上的AMI是由相关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造成冠脉阻塞所引起的,因此重新进行AMI的溶栓治疗研究.

  • 经尸检证实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分析

    作者:谭筱江;孟凡义;谢晋国;李文源;彭林

    目的 了解1955年7月~2005年6月50年间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尸体解剖病例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上述50年间共计有效病例8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4例尸检病例中侵袭性真菌感染者35例,总检出率为4.0%(35/874),前25年发生率为2.39%(13/544),近25年为6.67%(22/330),P<0.01。35例中生前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者仅1例(2.9%),原发疾病广泛分布于临床各科室,其中肺脏受累21例(60%),致病菌有48.6%(17/35)为曲霉菌.结论 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表现、诊断缺乏特异性,建议对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预防性、经验性应用抗真菌药物.

  • 86例猝死尸检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作者:赵颖海;李飞虹;姜汉国;罗泊涛;陈小毅

    目的 分析猝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猝死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86例猝死案例的尸体解剖资料,分析猝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发生的性别、年龄、季节、诱因、主要病症等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 86例猝死经尸检病理诊断为心源性猝死的有58例(58/86,67.4%),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心源性猝死的51.7%(30/58),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占心源性猝死的10.3%(6/58).结论 猝死中心源性猝死常见.科学系统的尸检可以明确猝死的原因,可为医学鉴定和解决医疗纠纷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对提高医疗质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减少猝死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 青壮年结核性脑膜炎10例临床及尸解分析

    作者:李慧明;李剑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粟粒性结核及肺、淋巴、肠、骨、肾等器官的结核病灶[1],多发于儿童,青壮年少见且易被忽视和误诊[2].本文将本院1993年至1998年收治且经尸体解剖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0例分析如下:

  • 染色体异常胎儿的畸形形态学特征与产前诊断

    作者:石慧娟;方群;王连唐;陈宝江;董愉

    [目的]研究染色体异常胎儿的畸形病理特征,为提高染色体异常胎儿的产前检出率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行脐带穿刺术取脐血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终止妊娠后娩出胎儿进行病理解剖,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及与产前超声筛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检出的25例染色体异常胎儿均表现为多发畸形,涉及各个系统.其中17例有心血管系统畸形(68%),多见为室间隔缺损,其与染色体异常关系密切.小下颌、叠指畸形也是较常见的畸形,见于18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的畸形在超声筛查中检出率较高.[结论]18三体和13三体的畸形形态学特征较明显,21三体畸形特征相对不典型.在产前超声筛查中若发现胎儿畸形,应行详细地遗传学超声检查,重点检查心血管系统,并注意伴发的提示染色体异常的其他畸形,以免漏诊.

  • 医德医风建设及高新医疗技术的伦理学评价

    作者:邓炽南;廖本荣;蓝荣彪

    医德医风是社会道德风尚在医学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医德医风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内容、观念、原则、规范等都是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而变化.比如,在过去国内外都认为尸体解剖、人工流产术是大逆不道的,当今由于实验医学进步和控制人口的需要,促使这方面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现代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如器官移植等,高新医疗技术的运用改变着人们的道德和伦理观念.

  • 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和尸检病理分析

    作者:曾春华;卓美瑛

    通过分析20例死亡的极低体重儿的临床和尸检病理资料,发现孕周<30周、出生体重<1250 g、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7分是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高危因素,首位死因是肺透明膜病.肺透明膜病和肺出血是容易造成漏、误诊,影响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尸检及死亡机制探讨

    作者:岑章建;杨艳丽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死亡机制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河南省信阳市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涉及医疗死因鉴定案件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6例尸体进行解剖,分析该类案件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及规范性解剖.结果:3例为主动脉破裂形成急性心包填塞,2例为瓣膜脱垂、内膜剥离导致瓣膜关闭不全或撕脱阻挡冠脉血流,1例夹层破裂、血流入胸腔内.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好发人群,在国内认识水平不够,如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治疗技术,使本病的确诊率明显增加、死亡率明显下降是今后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重点.

  • 联体双胎畸形1例报告

    作者:韦康来;陈罡

    1 病例资料患者24岁,因停经32+3周, 腹痛伴阴道流水3 h入院.该孕妇末次月经时间为1999年10月12日, 预产期2000年7月19日.停经40多天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停经5个月时自觉胎动.妊娠期间否认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也无毒物及X线接触史,于5月15日B超示"臀位",未予处理.妊娠晚期无头晕、胸闷等不适,亦无双下肢水肿及阴道流水、流血现象.2000年5月20日 6时无诱因出现腰腹胀痛,而后出现阴道流水即到本院急诊入院.B超示:①联体双胎畸形;②臀位;③死胎; ④巨大胎盘.入院后经阴道行碎胎术助娩出一畸形胎儿.遂行尸体解剖.尸检见:胎儿双头;三只手:其中两只(左,右)手均为5个手指,另一只(中间)手指见9个手指;胸腔畸形,两条脊柱于腰椎处合并;1个心脏,双套肺组织;肛门缺如;碎胎时做了腹腔脏器除脏术,腹部可见一缺口直径9 cm,腹腔脏器缺如.胎盘大小25 cm×25 cm×4.5 cm,重1 300 g,胎盘小叶水肿.其余各脏器未见畸形,各脏器组织学图像均正常.

  • 氟乙酰胺中毒死亡1例——附尸解报告

    作者:梁建新;甘枚

    1997年1月20日收治误服氟乙酰胺毒鼠诱饵中毒小儿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  男性儿童,2岁零4个月,误食毒鼠诱饵(生红薯粒)后约10min出现走路不稳,随后出现全身痉挛性抽搐,阵发性发作,发作时呈角弓反张状,口吐白沫,双眼球上翻凝视,伴大小便失禁。8h后送到本科急救,入院查体:T37℃,R32/min,P120/min,急性危重病容,昏迷状态,间断出现全身抽搐,口唇发绀,双眼瞳孔等圆等大,直径3mm,对光反射迟钝,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颈部抵抗,双肺散布较多的中小湿性罗音,HR120/min。四肢肌张力升高,双侧巴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WBC18.9×109/L,L0.31,N0.67,M0.02,血气分析:pH6.99,PaO211.2kPa,HCO-315.8mmol/L,BE13.2mmol/L,Na+128mmol/L,Cl-96mmol/L,K+4.53mmol/L,Ca2+2.1mmol/L,BUN 18.1mmol/L,T 312U/L,LDH 2513U/L,HBDH 2507U/L,CK 1962IU/L,CK-MB 192IU/L,ALP 215U/L,毒物分析:呕吐物及诱饵检出氟乙酰胺。  入院经镇静,行气管内插管以防止胃返流窒息,插胃管充分洗胃,应用特殊解毒剂乙酰胺,同时给予降颅压,纠正酸中毒,保护脑、心等重要脏器功能治疗。但病情进行性恶化,于起病后96h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 双侧胸骨肌1例报告

    作者:甘凯迪;农猛;黄昌盛

    胸骨肌为胸部异常肌肉,有关胸骨肌的形态描述、功能的研究及其发生来源问题,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单侧多于双侧,男性多于女性[1].为了积累国人胸骨肌资料,现将我室在尸解时发现的1例双侧胸骨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尸检报告男尸,身高约170cm,尸解中见于双侧胸骨两侧,胸大肌浅面,胸肌筋膜与胸部浅膜之间各有一块纵行排列大小不等形态相似的扁肌.为描述方便,现将位左侧近中线的一块称为左侧胸骨肌,位于胸骨右侧的一块称为右侧胸骨肌.

  • 手术后猝死8例临床与尸解分析

    作者:何全斌;郑庚唐

    手术后猝死是医患双方都不愿看到的结局,也是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为了预防并减少手术后猝死的发生,现将8例手术后猝死病例的临床与尸解结果分析如下.

  • 事件纠纷病例33例尸体解剖分析

    作者:何全斌;郑赓唐

    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和民事纠纷,现将资料完整的33例尸解病例作一分析.

  • 侵袭性肺曲菌病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袁莲香

    侵袭性肺曲菌病(invasivepulmonary aspergrillosis IAP)是肺曲菌病中严重的类型,多继发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的患者,并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的表现相似,故极易误诊,不及时治疗常可死亡.

  • 非外伤性原发性硬膜下血肿尸检1例

    作者:甘建一

    周某,男,45岁.某日凌晨3时,鼾声大,呼之不应,口鼻腔流白色泡沫及涎水,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 两侧上臂段头静脉缺如1例

    作者:李义泽;陈卫民;林业江

    在尸解一成年男尸中发现左、右上臂无头静脉出现,在两侧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也没有发现。两侧前臂发现的头静脉只是在肘关节下方转向内侧移行为肘正中静脉,再靠近臂内侧在肘关节上方与贵要静脉汇合(图1)。……

  • 法医尸体检验103例死因分析

    作者:甘建一;林少影

    目的:探讨死因分析中损伤与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03例死因不明的尸体进行系统解剖与组织病理学检验,部分作法医毒物分析。结果:103例中病理性死亡79例,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多,其次为呼吸系统与神经系统疾病;机械性外力导致死亡24例,其中颅脑损伤8例。结论:准确的死因分析有利于提高临床的诊疗水平,有利于行政执法部门调解处理民事、刑事案件。

  •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一例

    作者:林雪平;谢永红;潘晓燕

    患者男,21岁,于2001年6月17日下午因过度劳累而猝死,6月18日作尸体解剖检查,排除他杀及自杀.法医诊断:猝死待查.

783 条记录 32/40 页 « 12...29303132333435...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