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中心肾癌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鸣;何志嵩;高江平;孙颖浩;李长岭;黄翼然;孙光;王国民

    目的 总结我国肾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方法 登记国内23家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诊治的2030例新发肾癌患者资料,对其中临床资料较完整1975例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975例中男1329例,女634例,未标明性别12例,男:女约为2.1:1.0.患病年龄2~93岁,平均54.5岁.41~70岁为肾癌高发年龄(74.3%).有肾癌临床表现者711例(36.0%),无症状肾癌1238例(62.7%),未标明26例.左肾癌958例(48.5%),右肾癌995例(50.4%),双肾癌22例(1.1%).肿瘤直径0.5~30.0 cm,中位值4.8 cm,平均值5.4 cm.肿瘤位于肾上、中、下极者分别为659例(32.9%)、717例(35.8%)、625例(31.2%),其中同时多部位肿瘤26例.临床分期T_1、T_2、T_3、T_4分别为1260例(63.8%)、455例(23.0%)、202例(10.2%)、58例(2.9%).手术治疗1844例,其中根治性肾切除术1500例(81.3%),保留肾单位手术325例(17.6%);开放手术1493例(81.0%),腹腔镜下手术351例(19.0%).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522例(84.5%),乳头状肾细胞癌98例(5.4%).结论 例行体检是发现早期肾癌的重要手段,根治性肾切除和开放手术是我国目前治疗肾癌常用的手术方式.

  • 不断提高我国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

    作者:张嘉庆;王殊;谢菲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首要疾病之一,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单一治疗方法疗效有限.随着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加深,"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成功有效的乳腺癌治疗应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地联合应用以上各种治疗方式的综合治疗模式.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们对乳腺癌病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提高我国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赖于乳腺外科学、肿瘤内科学、影像学、病理诊断学、放射治疗学、整形美容学以及心理学的多学科联合发展.

  • 多学科协作诊治团队模式治疗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

    作者:姚宏伟;修典荣;付卫;袁炯;蒋斌;王德臣;马朝来;原春辉;孙涛;马力文;曹宝山;刘剑羽;陈明;陈文;谭石;黄永辉;张莉;石雪迎

    目的 评价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CRCLM)的治疗效果,探索可切除CRCLM的多学科协作诊治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经过MDT诊治模式并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CRCLM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MDT诊治模式以及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生存效果.结果 术前MDT评估38例患者均符合现有的肝转移癌“可切除性”标准,其中仅4例(10.5%)符合旧标准.38例患者均完成结直肠及肝脏切除术,共计切除结直肠肿瘤39个,切除肝脏转移灶155个.1例死于术后感染中毒性休克,围手术期病死率2.6%;1例术后发生胆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6%.38例患者中有13例接受新辅助化疗,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化疗.患者随访7 ~59个月,平均随访(22±10)个月,复发及转移16例,其中6例死于肿瘤晚期恶液质.患者1、2、3年累计总生存率分别为94.4% 、85.3%、75.8%,1、2、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1%、54.2%、54.2%.结论 对于可切除的CRCLM,MDT模式值得推荐;手术切除CRCLM是安全、可行的,短-中期生存效果是可以接受的,长期生存效果值得期待.

  • 母体潜在风险因素和不同产前检查与子痫前期发病特点

    作者:王伽略;杨孜;沈洁

    目的 探讨母体潜在风险因素在不同级别医院以及是否规律产前检查与子痫前期发病特点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的单胎妊娠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在三级医院、基层医院规律行产前检查和无规律产前检查者分别为100、81和119例.比较不同临床风险因素、产前检查情况者的子痫前期诊断孕周、重症发生情况.连续变量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1)在总体病例、单纯子痫前期和合并慢性高血压者中,三级医院规律产前检查者(分别为100、64、14例)的子痫前期发病孕周[分别为37.1(4.1)、37.3(1.7)、36.3(2.5)周]比基层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分别为81、54、9例)的发病孕周[分别为32.9(6.7)、33.8(6.1)、27.9(6.3)周,Z值分别为72.29、51.30和14.58,P均<0.05]和无规律产前检查者(分别为119、85、19例)子痫前期发病孕周[分别为31.6(6.6)、31.9(6.7)、30.3(4.7)周,Z值分别为86.69、58.83和11.33,P均<0.05]明显延后;三级医院规律产前检查者比无规律产前检查者重症病例在妊娠32周前的发生率[分别为13.0%(13/100)与55.5%(66/119)、9.4%(6/64)与50.6%(43/85)、35.7%(5/14)与89.5%(17/19),x2值分别为43.95、29.42和10.17,P<0.05)及妊娠34周前的发生率[分别为17.0%(17/100)与65.5%(78/119)、14.1%(9/64)与61.2%(52/85)、42.9%(6/14)与94.7%(18/19),x2值分别为47.71、31.18和10.61,P<0.05]发生的比例明显降低.(2)在无规律产前检查组和基层医院规律产前检查组内,合并慢性高血压亚组比单纯子痫前期亚组的发病孕周明显提前(Z值分别为26.61和22.82,P<0.05);无规律产前检查组中,合并慢性高血压亚组比单纯子痫前期亚组的重症在妊娠32周前(x2=9.11,P<0.05)和妊娠34周前(x2=7.95,P<0.05)所占比例明显升高. 结论 三级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可延缓子痫前期诊断孕周以及延缓重症发生时间,尤其对于存在子痫前期发病临床风险因素者.应加强早孕期子痫前期发病的临床风险评估,并建立以患者为基础的个体化系列产前检查计划.

  • 早孕期甲状腺疾病筛查模式探讨

    作者:张莉;孙伟杰;高莹;朱赛楠;黄有媛;张杨;杨慧霞

    目的 探讨早孕期孕妇甲状腺疾病的适宜筛查模式. 方法 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建档并分娩,且早期在我院筛查甲状腺功能的4 044例孕妇,孕期均采用一步法[同时筛查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本研究将这4 044例孕妇的筛查结果按照两步法(先筛查TSH,异常者再检测FT4和TPOAb)进行模拟分析,以不同的界值[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推荐的和本单位特异的参考范围(0.23~4.08 mU/L)],比较2种筛查模式(一步法和两步法)诊断的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漏治率、漏诊者的妊娠结局、筛查费用等.根据TSH水平将4 044例孕妇分为3组:TSH≥0.1~< 2.5 mU/L组、TSH≥2.5~<4.08 mU/L组和TSH≥4.08 mU/L组,比较3组TPOAb阳性率.采用t检验、x2检验或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一步法筛查结果:采用ATA推荐的参考范围时,需要治疗者占7.9%(320/4 044),显著高于以本单位特异的参考范围时的3.2%(128/4 044).TSH≥0.1~<2.5 mU/L组、TSH≥2.5~<4.08 mU/L组和TSH≥4.08 mU/L组的TPOAb阳性率分别为7.2%(214/2 976)、13.9%(103/777)和28.6%(55/192).以TSH≥0.1~<2.5 mU/L组TPOAb阳性的OR值设为1时,TSH≥2.5~<4.08 mU/L组和TSH≥4.08 mU/L组的OR值分别为1.972 (95%CI:1.537~2.532)和5.181(95%CI:3.679~7.297).(2)模拟两步法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采用ATA推荐的参考范围时,漏治率为0.7%(27/4 044),较一步法节约费用312 480元,人均节约77.27元;采用本单位特异的参考范围时的漏治率为1.1% (45/4 044),较一步法节约费用384 720元,人均节约95.13元.(3)无论采用ATA或本单位特异参考范围,模拟两步法筛查可能漏诊而未予治疗者的各项妊娠结局(胎儿窘迫、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羊水过多、胎死宫内、妊娠合并高血压、胎盘早剥和新生儿窒息)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 结论 根据本研究结果,推荐早孕期应用两步法筛查甲状腺功能.对于TSH在2.5 mU/L与本单位特异的参考范围之间的孕妇推荐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节约费用、减少漏诊率并尽量避免过度治疗.

  • 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预后及诊疗模式探讨

    作者:贺木兰;李笑天;程海东;田晓梅;曹丽;雷彩霞;沈淳;熊钰

    目的 分析总结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影像表现及预后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更完善的产前诊治模式,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1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超声提示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23例病例的一般情况、影像学特征、预后及随访情况.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 结果 23例孕妇平均诊断孕周为(29,8±4.1)周(22.4~35.7周),其中17例(74%)参加了本院产前诊断中心组织的多学科会诊.23例中,3例(13%)失访,12例(52%)引产终止妊娠,8例(35%)继续妊娠且足月分娩均随访至患儿3周岁.8例中,2例产前行胎儿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随访时心脏横纹肌瘤均已消失,生长及智力发育均正常;1例产前于本院行胎儿头颅MRI检查疑似室管膜下结节性硬化病灶,外院复查MRI提示未见异常,随访时心脏横纹肌瘤已消失,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均正常.4例产前未行MRI检查,生后行新生儿头颅MRI提示结节性硬化病灶,随访时患儿均有癫痫发作,生长发育均正常,除1例外,另3例存在不同程度智力发育落后;其中2例心脏横纹肌瘤消失、2例心脏横纹肌瘤无变化.1例既未行胎儿MR1,又未行新生儿MRI,但随访发现心脏横纹肌瘤已消失,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均正常. 结论 心脏横纹肌瘤是否合并结节性硬化对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产前超声检查辅助胎儿头颅MRI检查,可提高心脏横纹肌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的诊断,协助临床决策及预后分析.

  • 产前多学科会诊模式对胎儿结构畸形诊治的价值

    作者:沈淳;庄于修;顾蔚蓉;任芸芸;郑珊;董岿然;肖现民

    目的:总结产前多学科会诊胎儿结构畸形的经验,探讨适于我国的多学科会诊模式。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建立了多学科会诊中心,由产科、儿科、儿外科、超声科等科室共同参与。2003年7月31日至2013年8月1日,共对3378例孕妇进行会诊。按会诊后的处理结果分为终止妊娠、继续妊娠和围产期治疗3类。以回执单表格及电话形式进行跟踪随访,回顾性分析会诊原因、胎儿结构畸形的系统分类、发生顺位、诊断孕周、母体相关因素、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1)会诊原因:3378例产前多学科会诊病例中,因胎儿因素会诊者3243例,占96.00%(3243/3378);因母体因素会诊者135例,占4.00%(135/3378)。(2)胎儿结构畸形的分类:3243例因胎儿因素会诊者中,胎儿结构畸形占80.85%(2622/3243),排列前3位的分别是神经系统畸形(23.19%,608/2622)、泌尿系统畸形(20.25%,531/2622)和心血管系统畸形(15.48%,406/2622),其次为消化系统畸形、骨骼四肢畸形及不同部位的占位性病变。共有156例多发畸形。(3)胎儿结构畸形的诊断孕周:2622例胎儿结构畸形的平均诊断孕周为(26.7±2.1)周(21.1~30.4周)。泌尿系统畸形诊断较早,为(24.0±0.7)周;消化系统畸形诊断较晚,为(28.3±2.6)周。(4)引产病例:引产935例(因胎死宫内引产92例,主动选择引产843例),占35.66%(935/2622)。多发畸形的引产率高(75.64%,118/156),其次为腹裂和脐膨出(62.22%,28/45)、膈疝(61.54%,24/39)、唇腭裂(55.32%,26/47)和心血管系统畸形(49.51%,201/406)。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畸形引产率分别为27.80%(169/608)、25.80%(137/531)和26.94%(66/245),均低于30%。腹腔占位和骶尾部畸胎瘤引产率分别为14.04%(25/178)和13.64%(3/22),均低于15%。(5)继续妊娠:共1687例,其中剖宫产1046例(61.94%),新生儿死亡117例(6.94%)。(6)围产期治疗病例:21例在妊娠期接受治疗,其中胎儿胸、腹水引流13例,采用宫内输血治疗胎儿贫血5例,采用地高辛治疗胎儿心动过速3例。10例分娩时子宫外产时处理。297例出生后立即转新生儿外科,其中259例在新生儿期行根治性手术;11例行姑息性手术;16例随访后择期手术。结论产前多学科会诊模式可对胎儿预后作出多学科的综合评估并提出处理建议,提高可治疗结构畸形的诊治率和改善预后。

  • 质量监督与持续改进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救治效率的影响

    作者:文婉玲;张从昕;黄清海;杨鹏飞;张永巍;邢鹏飞;李子付;张萍;洪波;许奕;邓本强;刘建民

    目的 分析质量监督与持续改进制度对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院内诊疗流程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424例,按流程运行年度[第1年度(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第2年度(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第3年度(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进行分析.比较第1、2、3年度各治疗环节[抵达医院至影像学检查(DTI)、抵达医院至静脉穿刺(DTN)、影像学检查至静脉穿刺(ITN)、抵达医院至股动脉穿刺(DTP)、影像学检查至股动脉穿刺(ITP)]耗费时间及延误(DTN>60 min、DTP>90 min)率;以第1、2、3年度治疗环节耗费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时段(>中位数值)为因变量,观察年度、治疗方式对延误的影响;分析不同年度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延误原因(客观原因/其他原因)构成比的差异.结果 (1)第1、2、3年度,DTI分别为23.0(11.0,42.0)、22.0(10.1,39.0)、13.0(6.0,27.0)min,DTN分别为50.0(30.0,77.1)、45.0(30.0,70.2)、36.0(24.0,57.0)min,DTI及DTN环节耗费时间逐年缩短,年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TP耗费时间有缩短趋势,但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ITN及ITP环节耗费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第1、2、3年度,DTN延误率分别为33.3%(40/120)、20.7%(29/140)和8.1%(9/111),3个年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111,P<0.01);DTP延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第1年度为参照,第3年度DTI发生延误的风险降低(OR=0.174,95%CI:0.101~0.298,P<0.01),第2、3年度DTN发生延误的风险均降低(OR=0.564,95%CI:0.338~0.941;OR=0.180,95%CI:0.101~0.320;均P<0.05);相对于单纯静脉溶栓,桥接治疗是DTI环节救治效率改善的保护因素(OR=0.530,95%CI:0.297~0.943,P=0.031);相对于桥接治疗,直接血管内治疗是DTP救治效率改善的保护因素(OR=0.427,95%CI:0.202~0.901,P=0.025);其余自变量对DTI、DTN和DTP环节是否造成延误无明显影响(均P>0.05).(4)在3个年度中,静脉溶栓发生延误以客观原因为主,其他原因所致的静脉溶栓延误构成比逐年下降,第3年度已无其他原因发生的延误(x2=10.402,P=0.004);血管内治疗方式延误原因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22,P=0.164).结论 在现有流程和资源配置下,设定DTN目标时间并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时间窗内AIS患者到院后影像学检查的进行和静脉溶栓的有效实施和持续优化.

  • 医院诊治模式的改变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

    作者:邢鹏飞;张永巍;陈蕾;朱宣;张萍;吴雄枫;邓本强;刘建民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中心成立前后诊治模式的改变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中心成立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3例,剔除病历资料不全者31例,终纳入72例作为对照组,并接受串联诊治模式。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10例,剔除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行重组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4例,另有静脉溶栓患者9例数据不全),终纳入197例作为观察组,并接受并联诊治模式。两组均于发病4.5 h内就诊且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就诊、就诊至开始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到治疗、就诊到治疗及发病到治疗时间等各时段所耗时间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就诊至开始影像学检查时间、影像学检查到治疗时间、就诊到治疗时间、发病到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12)min比(60±20)min、(27±12)min 比(62±31)min、(51±17)min 比(122±52)min、(153±69)min比(230±81)min,均P <0.01];观察组发病至就诊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血管病中心的建立及流程改善缩短了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时间。患者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仍较长,应加强卒中宣教。

  • 重视并探索兼顾心脑血管病变的联合评估及防控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作者:马欣;吉训明

    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无论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症状,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复发以及死亡风险均较单纯ICVD者显著增加.目前,对ICVD患者心脑血管联合病变的重视程度不足,传统的分科诊治和研究方式难以满足对该类患者的总体防控需求.同时,国内外尚缺乏针对性的筛查及防治规范,也缺少相应的研究数据.因此,需通过加强多学科合作,增进对ICVD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综合评价,兼顾心、脑两个器官及其供血动脉的情况实施诊治及判断预后,以探索规范化和整体化的心脑血管病变联合评估及防控模式.

  • 癫(癎)术后抗癫(癎)药物的治疗模式

    作者:张国君;齐晓涟;王玉平

    目的 探讨癫(癎)术后抗癫(癎)药物的应用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2-2005年在我院接受了手术治疗的170例癫(癎)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时段分为3组,A组:2002年至2003年10月的病例;B组: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药师与临床医生一起对癫(癎)手术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的病例;C组: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接受全程化药学服务的病例.对随访1年后各组之间的疗效、用药安全性、抗癫(癎)药应用依从性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术后应用抗癫(癎)药的规律.结果 B组和C组在疗效(71%、81%)、用药安全性、抗癫(癎)药用药依从性等指标上均优于A组(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08、15.50,P<0.05).结论 神经内外科医生、药师合作的个体化癫(癎)术后全程化服务是一种较新的、有效的癫(癎)术后管理模式.

  • 解读英国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鼻鼻窦炎和鼻息肉诊治指南

    作者:张罗;韩德民

    2008年初发表了由英国国立皇家耳鼻咽喉科医院Scadding等9位学者共同完成的"英国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鼻鼻窦炎和鼻息肉诊疗指南".该指南在收集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医学专家的意见,对数据类型和推荐等级分别进行分类和分级,反映了所依赖的数据可靠程度.英国指南短小精悍,省略了基础研究的数据,重点突出临床实用性,主要针对从事变态反应工作的内科医师.

  • 重视整合医学诊疗模式 提高神经眼科诊治水平

    作者:王艳玲

    神经眼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横跨眼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在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治上,以任何一个专科的知识来分析患者整体复杂的病情,均难免会导致漏诊或误诊.因此,需要以患者为核心,摒弃学科分界,将眼科学和神经科学知识有机融合,重视整合医学诊疗模式,切实提高神经眼科学的诊治水平.

  • 重视适宜技术推广是提高青光眼防治水平的关键环节

    作者:王宁利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防治是我国眼科防盲的重点.PACG符合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要求,已被纳入我国的十二五防盲计划,POAG应以加强机会性筛查为主.目前已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光眼防治适宜技术,尤其是PACG的适宜技术,已在试点区域完成评价,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应该遵循通过大医院的研发、评价,然后在试点区试用、进行成本效益的分析,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路线,逐渐的完善青光眼的防治适宜技术体系.逐步形成“乡镇医院的筛查,县级医院干预,省级医院技术支持和攻坚”的模式,从而完成对青光眼全面系统的把控,提高我国青光眼防治水平,降低青光眼致盲率.

  • 推动我国眼肿瘤多学科协作、规范化诊疗及转化研究

    作者:范先群

    眼肿瘤是致盲、致残和致死的跨学科眼病.眼肿瘤的诊断要综合考虑原发病变、可能侵袭的邻近组织结构以及远处可能转移的器官.眼肿瘤的治疗涉及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细胞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因此,多学科诊疗是眼肿瘤自身特点的必然需求,也是大限度提高诊疗效果的有效途径.眼肿瘤诊疗水平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和新技术设备的临床应用.应通过基于生物样本和患者人群的转化研究和临床试验,规范我国眼肿瘤诊疗的模式,推动我国眼肿瘤诊疗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 关于在我国建立视网膜母细胞瘤规范化诊疗模式必要性的思考

    作者:李彬

    通过介绍视网膜母细胞瘤新的国际诊断分期标准及常规治疗方法,比较国内、国外治疗的现状和差距,总结提出了我国视网膜母细胞瘤诊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在我国建立并推广规范化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诊疗模式,并强调了眼科病理诊断在视网膜母细胞瘤高危因素评估以及后续治疗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 对优化我国远程医学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

    作者:谭雅宁

    当前,远程医学系统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拓展,它以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手段,积极推动着我国医疗、科研和教学活动向数字化、可视化方向迈进,已成为医院现代化医疗服务中的一种新模式.但从远程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进程看,尚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该文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分析总结了目前远程医疗在政策法律、标准规范以及患者认可度等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并从完善制度法规、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远程医学发展模式的方案措施.

  • 胸痛中心的持续改进与质量控制

    作者:易绍东;田燕;周民伟;秦伟毅;向定成

    通过对持续改进和质量控制的解读和分析,提出了在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中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和质量控制的手段,为进一步理解胸痛中心认证的标准和要求打下了基础.

  • 急性胸痛诊疗规范从指南、共识到认证标准的演变与启示

    作者:易绍东;周民伟;田燕;秦伟毅;向定成

    通过分析急性胸痛诊疗规范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具体内容,提出了我国胸痛中心发展的理念及其对未来医疗模式的启发,为加快推进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和急救医疗模式的发展开拓了思路,积累了经验。

  • 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模式及其效果初探

    作者:葛军;陈允硕;吴敏生;孙卫东;金立钢;王希淳;李智;陈孝善;张黎红;刘钧钧;韩君华;王宝珍;史京衡;史虹莉

    目的探索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模式,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相对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方法选择某综合性医院(二级甲等)为转诊中心,选择若干个社区街道医院(一级甲等)为转诊点,将294例糖尿病患者按有关代谢指标及属地化管理的原则随机分组,设进行双向转诊的患者为转诊组(100例),设不参加转诊,在一级甲等医院就诊的为对照Ⅰ组(92例),在二级甲等医院就诊的为对照Ⅱ组(102例).结果转诊组;空腹血糖(FPG)值平均控制为(6.7±1.4)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值平均控制为(8.1±3.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控制为(6.8±1.1)%;对照Ⅰ组FPG平均为(7.8±1.1) mmol/L, 2hPG平均为(9.3±2.3)mmol/L,HbA1c为(7.6±1.1)%(P<0.01);对照Ⅱ组FPG平均为(6.6±1.8)mmol/L,2hPG为(8.2±1.5)mmol/L,HbA2c为(6.8±0.6)%. 在医疗费用方面:转诊组平均为(233±39) 元/月,对照Ⅰ组平均为(222±45) 元/月(P>0.05).两者均低于对照Ⅱ组的(272±48) 元/月(P<0.01),使总费用下降14.3%.结论糖尿病的双向转诊模式初步疗效确切,费用与一级医院无明显差异,但可能取得与二级医院相同的疗效.

63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