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间盘镜腰椎间盘摘除术(附80例报告)
目的讨论经椎板间隙内窥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2000~2001年共行经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手术45例,其中椎间盘突出症外侧型34例,中央型7例,脱出于椎管内者4例,均合并侧隐窝狭窄,单侧狭窄35例,双侧狭窄者10例.结果全组患者优良率达97.8%,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者.结论经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康复快.
-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CT病理与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腰椎管侧隐窝的正常值及侧隐窝狭窄的CT病理与临床表现和治疗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5例正常尸体腰椎标本的解剖学观察,结合20例健康志愿者腰椎CT扫描,测量正常腰椎管侧隐窝矢状径.分析174例腰椎管侧隐窝狭窄患者的CT病理与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发现在L1、L2水平约34%的正常人存在侧隐窝,在L3~S1水平都有侧隐窝.临床上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侧隐窝矢状径均<5mm,狭窄的病因有: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腰椎滑脱、发育性骨性腰椎管狭窄、腰椎骨折及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等.不同病理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不同.结论侧隐窝是腰椎管正常的解剖结构.引起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的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增生、黄韧带肥厚常见.选择治疗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的CT病理与临床表现.
-
硬膜外腔滴注消炎镇痛液复合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评价
目的 评价硬膜外腔滴注消炎镇痛液复合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LDH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后者单纯采用硬膜外腔滴注消炎镇痛液治疗,前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侧隐窝注射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JOA、腰痛及直腿抬高试验评分的变化;通过腰椎CT扫描比较腰椎间盘还纳情况,并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以上三项评分不存在组间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以上三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间盘还纳及疗效构成例数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8,p=0.000).结论 硬膜外腔滴注消炎镇痛液复合侧隐窝注射可更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粘连及还纳情况,从而较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以上临床上值得借鉴.
-
拔伸斜扳三步推拿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与神经根比邻关系影响的MRI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拔伸斜扳三步推拿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与神经根比邻关系的影响.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拔伸斜扳三步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对2组患者侧隐窝并椎间盘形态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侧隐窝狭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形态改变率治疗组42.0%,对照组6.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神经根比邻关系的改变与椎间盘形态的变化,可能是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之一.
-
腰椎侧隐窝和脊神经根的观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腰椎侧隐窝的形态特点及脊神经根占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35套腰椎骨性标本、23例脊柱腰段断层标本和50例腰椎CT片,观察侧隐窝的形态特点,测量侧隐窝矢径及脊神经根直径,骨性标本和断层标本用游标卡尺测量,CT片用"eFilm workstation TM 2.0"软件测量,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L3-5形成明显的侧隐窝,其侧隐窝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入口矢径D1分别为:(8.92±0.86)、(8.55±1.25)、(8.23±1.14)mm,下部上缘入口矢径D2分别为:(11.29±1.34)、(10.18±1.31)、(9.84±1.11)mm;(2)断层标本L3~5侧隐窝入口矢径d1分别为:(5.73±1.89)、(5.34±1.18)、(5.08±0.81)mm,脊神经直径d2为(4.17±0.41)、(4.43±0.47)、(4.62±0.56)mm;(3)CT测量L3~5侧隐窝入口矢径分别为:(5.69±1.36)、(5.42±0.89)、(5.18±1.07)mm,脊神经直径分别为:(4.02±0.74)、(4.36±0.78)、(4.61±0.56)mm.结论:L3~5腰椎侧隐窝由上至下逐渐明显,侧隐窝矢径逐渐减小,脊神经根直径逐渐增大.L3~5侧隐窝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下部的构成特点易因病理改变而引起狭窄.
-
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定位准确、疗效好的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方法.方法治疗组行胶原酶溶盘术前以体表标记物(用铅号码)定位于压痛点明显的椎间隙,根据X线片及荧光透视法并结合CT进一步定位;对照组未采用铅标记定位方法.结果治疗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8.3%和95.9%,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5%和6.7%.结论铅号码标识结合x线片、透视情况及CT进行定位,在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定位准确、安全且经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切口双L截骨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摘要)
采用小切口双L截骨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28例。该手术方法是根据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特点和狭窄区域,介于半椎板切降和椎板间开窗之间的一种有限减压方式。着重于关节突、侧隐窝、神经根、椎间盘等部位的显露,达到取除病变,缓解症状,保留稳定结构,减少并发症的目的。适用于单侧单间隙狭窄症的减压,具有显露清楚,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本组疗效随访结果,优良率为94.5%。
-
提高对腰椎管狭窄症外科治疗的认识
在日常门诊工作中,常可见到一些长期患腰腿痛的老年患者抱怨虽然经腰椎间盘手术后,其腰腿痛症状仍无缓解或较术前更加严重.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在这些患者中尚有一些同时存在椎管狭窄问题未得到解决,如侧隐窝的狭窄,神经根管狭窄等.其实,仔细查阅一下文献,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也时有报道.腰椎管狭窄的问题应引起临床脊柱外科医师在进行外科手术时足够的重视,以免类似情况再次出现.
-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致侧隐窝狭窄的CT诊断价值.方法 2008~2010年对具有腰腿痛症状的3000例无明显外伤患者进行CT腰椎检查,筛选出具有LPMN的84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LPMN有特征性的CT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区,大小不一,密度与椎间盘基本相同,边缘有厚薄不一的硬化,骨质缺损后方可见条形或弧形骨块并突入椎管内,全部或部分与椎体分离,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其中95.2%(80/84)合并有同层的椎间盘突出,造成侧隐窝不同程度的影响.软骨结节具有单发及多发,其中大多数影响到侧隐窝变窄,侧隐窝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结论 CT扫描能发现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及其对侧隐窝影响的情况,并能评估侧隐窝狭窄程度,对提高侧隐窝狭窄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腰椎 软骨结节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侧隐窝 -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有关问题的探讨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现代概念是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出现的临床症状,一般多发生在50~70岁之间的老年人,发病率为1.7%~10.0%.与传统概念相比较,现代概念强调以下三方面:①神经根管(包括侧隐窝)狭窄的概念;②构成椎管的软组织在病程变化中的作用和神经以外因素(血管)的作用;③由于退变因素导致椎管狭窄的同时可合并下腰椎稳定性丧失.调查显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约占腰椎管狭窄症的95%.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腰椎退行性变导致的腰椎管狭窄症日益多见.
-
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适应证和术式选择(附102例临床分析)
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是否需要手术?选择那一种术式?不同的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及擅长的手段,持不同的看法.我院自1992~2001年对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施行了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椎板间开窗侧隐窝扩大髓核摘除、扩大的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就102例腰椎间盘手术治疗适应征和术式选择进行讨论.
-
硬膜外麻醉下大推拿复位与侧隐窝神经阻滞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下大推拿复位与侧隐窝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2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采用硬膜外麻醉下大推拿复位治疗120例(治疗1组),腰椎侧隐窝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治疗132例(治疗2组),临床疗效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1、2组临床痊愈分别为31、66例,显效69、36例,好转13、24例,无效7、6例,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侧隐窝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是非手术疗法中有效的方法.
-
小关节退行性关节病34例CT诊断体会
小关节退行性关节病,好发于下腰椎,单侧或双侧,见于一个或多个水平,是临床上产生小关节退行性关节病及引起椎管狭窄的重要因素,X线平片不易全面显示小关节的解剖形态,以致本病常被忽略.CT可充分地显示小关节的骨关节结构,还可辩认关节周围软组织改变,及侧隐窝、椎管狭窄,为本病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根据.本文对34例经CT诊断的小关节退行性关节病病作一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诊断价值.
-
侧隐窝填塞与腰神经根压迫的关系(64例CT与手术对照分析)
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是腰椎间盘的退变突出,腰神经根通道附近的椎间盘突出当是压迫腰神经根直接的因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充填侧隐窝与腰神经根压迫的关系密切,故称之为侧隐窝填塞.笔者就侧隐窝填塞在腰神经根压迫的CT诊断中的指导意义与手术结合作一对照分析.
-
维胺酯口服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78例为2000年1月~2004年1月本院性病门诊患者,符合卫生部防疫司制定的尖锐湿疣(CA)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16~52岁,平均26.5岁;病程1周~15个月,平均3.5周;皮损1~26个不等,多散在分布,个别融合成斑块.皮损部位男性常见于龟头近冠状沟处和系带两侧隐窝内,其次是包皮内板、龟头、尿道口内外、肛周;女性常见于阴道壁和处女膜,其次为小阴唇、尿道口及前庭、肛周、宫颈.所有患者近1个月内未接受免疫药物治疗,不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
-
椎管内孤立结核球1例报告
患者女,5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左下肢不适1月余.查体:L4~5椎间隙左侧压痛明显,左小腿外侧皮肤感觉较对侧减弱.X线摄片检查:未见椎体破坏征象,椎间隙未见狭窄.实验室检查:未见阳性指标.CT扫描示(图1):L5左侧隐窝内见一高密度结节影,密度欠均匀,测其CT值约150 HU.病灶大小约1.5 cm×1.0 cm×1.0 cm,压迫硬膜囊左侧及左侧神经根.周围骨质未见明显侵蚀征象.诊断:椎骨内良性骨肿瘤,以骨软骨瘤可能性大.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
1991年7月至2006年7月我院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150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总数的58.8%,均经 CT或MRI扫描与手术证实,术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胶原酶侧隐窝靶向介入配合闭合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胶原酶侧隐窝靶向介入配合闭合性手术的治疗方法,对其临床实际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5月所接收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经侧隐窝注入1200U胶原酶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在X光机下经椎间孔注入同等量胶原酶的方法,对实际疗效进行分期的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后的1月中,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的实际疗效较差,其总优良率为96.67%,而对照组的总优良率为93.33%,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在治疗之后的1年对复发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的总优良率为96.67%,而对照组中增加了3例疗效较差的患者,其总优良率为86.67%,两组相比差异十分明显(<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胶原酶侧隐窝靶向介入配合闭合性手术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颈椎侧隐窝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研究颈段椎管侧隐窝正常结构形态与CT、MR的异常征像,提高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80例有神经根型颈椎病典型症状者与9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CT或/和MR椎弓根平行扫描法检查,部分病例作了MPR或SSD重建成像.结果180例病人中,侧隐窝夹角小于35°者42例(23%),神经根受压、扭曲76例(31%),脂肪套袖细小、移位79例(44%),椎间孔前后径小于6.7 mm86例(48%),椎小关节肥大88例(46%),椎间盘突出65例(37%).结论利用CT与MR检查手段,观察颈椎侧隐窝及其内解剖结构的变异,对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重要价值.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手术方式及减压范围.方法术前作出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CT显示椎间盘突出,单侧或双侧侧隐窝矢状径≤3mm.根据脊神经根受压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单纯开窗潜行减压,扩大开窗减压进行治疗.术中摘除髓核后,分别探查减压同侧或双侧侧隐窝.结果本组46例,随访9个月-2年3个月,平均1年6个月.疗效优38例(82.6%),良6例(13%),可2例(4.4%),优良率95.6%.结论侧隐窝狭窄采用有限减压,其减压充分,大限度地保护了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