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手术治疗观察
本文报告了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33例.其中单侧28例,双侧5例.4例合并中央管狭窄,2例合并马尾综合征,1例合并椎体滑脱.根据各自的病理特点分别行全椎板、半椎板或开窗减压.手术处理包括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切除增生的黄韧带、小关节突和椎体后缘骨赘,从而扩大狭窄的侧隐窝,使神经根充分减压.经12个月-4年6个月(平均2.8年)随访,优22例,良8例,无改善3例.作者认为手术摘除髓核后,必须探查神经根的其他致压因素,以防遗漏.手术既要减压充分,义要兼顾腰椎的稳定性.
-
侧隐窝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侧隐窝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下肢疼痛、麻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骶管注药,治疗组采用侧隐窝注药.两组均3 d注射1次,治疗3次后镇痛液中去除地塞米松磷酸钠,5次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优于对照组(87.5%)(P<0.05).结论 侧隐窝注射药液更容易到达椎间盘附近的病灶区,使消除炎症的作用更强,神经功能恢复的更快,疗效优于骶管注药.
-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我院自1991~1994年共收治经CT扫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94例,对59例重症施行了手术治疗,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9例中男29例,女30例;年龄20~61岁。病程10天~16年。CT诊断59例有77个间隙突出,其中L2,31个,L3,45个,L4,538个,L5S133个;CT诊断椎间盘膨出有5个间隙,其中L4,54个,L5S11个;59例中单间隙突出39例,双间隙突出(膨出)17例,三间隙突出(膨出)3例,中央型突出13例;合并椎管(侧隐窝)狭窄10例,突出物钙化2例,椎弓裂并脊椎滑脱2例,腰椎压缩骨折2例;59例中有马尾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神经性排便排尿异常、肛门会阴区皮肤感觉减退等)7例。2 手术方法 根据CT及术中探查,针对不同病变采取不同术式。术中探查有69个椎间盘髓核突出,合并黄韧带肥厚(大于6mm)21例,突出块大且硬化(钙化)39例,突出物与神经根粘连14例,神经根变性(粗、硬、色苍白)6例,骨性椎管(侧隐窝)狭窄10例。 本组59例共摘除69个突出的椎间盘,其中开窗法14例,半椎板法19例,全椎板法26例。除将压迫神经的突出物摘除外,对肥厚的黄韧带尽量切除,对神经根粘连仔细钝性加锐性剥离;对骨性椎管、神经根管狭窄则行扩大减压;对2例合并椎弓裂脊椎滑脱的病例,则同时施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经手术证实,59例中有54例与CT诊断相符,CT诊断符合率为91.5%。
-
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发病机理与诊治
腰椎侧方椎管和神经根的解剖已有诸多描述,侧方神经根管是一管状形区域,在该区域内,神经根从硬膜囊分出后走同椎间孔,但椎间孔的边界尚未终确定[1~4].Lee等[3]将侧方椎管分成三个部分:侧隐窝区(入口区)、中间区和出口区出口区系一环绕椎间孔的区域,该区域本身无特定边界.可以把椎间孔看作是矢状面上的一个薄层或者是神经根管狭窄处向外的一个"窗口"4.作者认为腰椎间孔是相邻椎弓根之间的一个垂直区域,属于Lee描述的侧隐窝至出口区的一个组或部分.腰椎侧方椎管狭窄是神经根受压的一种常见原因.侧方神经根管狭窄的发生率为8%~11%[5],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可能与遗漏椎间孔狭窄或者术后复发有关.Burton等[6认为,对侧方椎管狭窄缺乏认识或者治疗不当是FBSS的原因,术后症状无缓解者中约60%就是FBSS所致.因此,对于神经根病变患者,鉴别腰椎椎间孔狭窄(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是治疗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复习腰椎椎间孔解剖的基础上,就其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治疗作一概述.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施治原则
自1995年1月~1997年12月,采用推拿正骨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突出症患者18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83例中,男101例,女82例,年龄23~65岁,平均39.5年;病程15天~8年,平均3.5年.本组183例根据临床发病特点,在研究了椎间盘突出部位与神经根硬膜囊位置,以及伴随的典型症状,分为五型.(1)外侧后型90例:腰椎间盘突出部位近于椎间孔或侧隐窝的位置,典型症状是腰痛伴下肢窜痛.
-
CT引导下侧隐窝注射配合电脑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小关节间隙侧隐窝注射配合电脑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42例,CT引导下经小关节间隙侧隐窝注射消炎镇痛液10 ml后配以电脑三维牵引1次,卧硬板床休息1周;对照Ⅰ组38例,电脑三维牵引1次,卧硬板床休息1周;对照Ⅱ组35例,小关节间隙侧隐窝注药1次,卧硬板床休息1周.结果: 出院1个月后评定疗效,观察组优良率90.5%,对照Ⅰ组优良率57.9%,对照Ⅱ组优良率60.O%,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Ⅰ、Ⅱ(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小关节间隙侧隐窝注射配合电脑三维牵引能很好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
引起腰腿痛相关解剖结构的观测
目的:为临床对脊柱腰段某些疾患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成年正常腰骶部完整标本30例,常规解剖剥离,对腰部分椎管内的侧隐窝矢径、横径,椎间盘、黄韧带的厚度,腰骶部硬膜黄韧带间连接结构进行了观测.对脊柱腰段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获得了腰部分椎管内的侧隐窝矢径、横径,椎间盘、黄韧带的厚度,腰骶部硬膜黄韧带间连接结构数据的观测结果.结论:为临床对脊柱腰段某些疾患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了解剖学参考数据.
-
侧隐窝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治疗腰间盘突出症
当外伤或退变等原因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并产生与突出相一致的症状体征,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疾病之一,约占腰腿痛的20%.
-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入路选择、手术技巧等相关问题.方法:对50例确诊为单间隙、特殊类型(突出物巨大、脱垂、部分钙化、极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MacNab标准评估疗效,并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结果:NRS由术前8.65±1.21降至术后3个月的2.01±0.53 (P=0.00)和术后6个月的1.86±0.25(P=0.00).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4.0%和87.5%.术中发生渗血1例、术后足下垂1例,均经积极对症处理获满意效果.结论:在严格适应证、选择佳入路和精细操作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某些常用微创技术难以奏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
正常成人腰椎侧隐窝CT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腰椎侧隐窝的形态和侧隐窝狭窄症的诊断。方法测量计算100例腰椎侧隐窝的前后径与椎管前后径,侧隐窝面积与椎管面积及其比率,观察其相互关系,采用多元相关性检验。结果侧隐窝的大小与同层面椎管大小呈显著正性相关,正常成人腰椎侧隐窝与椎管前后径的比率为24.05±0.87(%);面积比率为7.32±0.48%。结论利用CT比率测定法判断侧隐窝狭窄,克服了片面强调侧隐窝前后径大小的局限性。
-
左耳内侧隐窝脂溢性角化一例
患者女,41岁,因"左耳起疹6个月"于2009年7月24日来东风总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自诉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耳开始出现褐色皮疹,如绿豆大小,偶痒,初未在意,未作治疗.皮疹随时间逐渐增大.患者听力正常,无耳鸣,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人院体查:生命征平稳,一般情况可,双耳听力正常,心肺腹无异常.
-
微创减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目的探讨影像学侧隐窝狭窄与临床手术减压的关系.方法对20例影像学CT显示侧隐窝≤3 mm,下肢放射性痛,跛行距离≤200 m,站立≤15 min,无腰痛的患者进行微创手术减压.结果随访6个月~5年,优15例,良3例,尚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影像学侧隐窝狭窄与临侧窝狭窄症表现不完全一致.以临床症状、体征定位为主,结合影像学诊断是确定微创手术区域的关键.
-
显微内窥镜下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近年来,为避免传统椎板切除及关节突切除导致脊柱稳定性的破坏.有学者在内窥镜下行椎间孔成形及侧隐窝减压术[1].而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系统被认为对神经根管外口骨性狭窄、小关节突明显内聚增生者不合适应用[2].但我科自2000年5月~2001年12月成功开展了显微内窥镜下经脊柱后路单节段侧隐窝和神经根管扩大术,近期疗效满意.
-
腰椎间孔狭窄症临床诊治现状
腰椎侧方椎管和神经根的解剖已有诸多描述,侧方神经根管是一管状形区域,在该区域内,神经根从硬膜囊分出后行向椎间孔,但椎间孔的边界尚未终确定[1~4]。Lee等[3]将侧方椎管分成三个部分:侧隐窝区(入口区)、中间区和出口区。出口区系一环绕椎间孔的区域,该区域本身无特定边界。可以把椎间孔看作是矢状面上一个薄层或者是神经根管狭窄处向外的一个“窗口”[4]。作者认为腰椎间孔是相邻椎弓根之间的一个垂直区域,属于Lee描述的侧隐窝至出口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
DSA下经腰椎管精确置留硬膜外导管治疗腰脊神经根炎性腰腿疼痛的研究(附28例病例)
目的:研究DSA下经腰椎管精确置留硬膜外导管持续给药,治疗腰脊神经根炎性所致腰腿疼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诊断明确、腰间盘膨出,腰椎管狭窄的腰腿疼痛患者28例,在DSA下,经腰椎间小关节内缘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腰脊神经根处,持续给予消炎镇痛液.结果:所有腰腿疼痛病人均成功在DSA下经腰椎管精确置留硬膜外导管,并得以持续给药,疼痛缓解有效率达92.8%.结论:DSA下经腰椎管精确置留硬膜外导管治疗腰脊神经根炎性腰腿疼痛,损伤小,安全性高,疗效佳,操作相对简单.
-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进展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骨与软组织(椎体、小关节、椎板、黄韧带、椎间盘等)发生形态与组织结构的变化,导致中央椎管、侧隐窝、神经孔狭窄,使神经根和/或马尾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常见原因包括退行性、先天性、医源性、外伤性、峡部裂滑脱、代谢及内分泌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软骨疾病等[1],临床上以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为主,50岁以上人群常见.退变多始于椎间盘,椎间盘退变、突出,压迫神经根、硬膜囊、马尾等;椎间盘退变又会导致椎间隙变窄,使侧隐窝、椎间孔狭窄;椎间隙变窄导致椎间不稳、小关节负荷增大,使小关节增生肥大;加之黄韧带褶皱、肥厚,多因素作用导致椎管狭窄,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2].随着人口老龄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影响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亟须治疗.在治疗上,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现就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及其疗效简要综述如下.
-
经侧隐窝神经根管扩大人路再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复发率文献报告为5%~18%[1-5].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而再次原人路手术难度大,主要是因需要面对上次手术造成的脊膜周围的瘢痕组织.2006年2月~2010年7月,我科对29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侧隐窝神经根管扩大入路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
腰椎管内积气致腰腿痛1例报告
患者女性,35岁.因"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3月余,加重半月"于2005年1月12日入院.入院查体: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腰部前屈为30°,后伸为10°,左右侧弯均为15°,L5/S1右侧棘旁有压痛和叩击痛,疼痛放射致右小腿后侧,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5°),双下肢肌力正常.腰椎CT检查示L5/S1椎间盘变性并膨出,椎管内积气,右侧侧隐窝内可见气泡影,右侧神经根受压(图1).经腰椎电动牵引、腰部手法推拿治疗半月,腰部及右下肢疼痛逐渐减轻,后消失.查体:腰部活动度达正常范围,腰部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阴性.随访近半年,患者无腰痛及右下肢疼痛,劳累后有腰部酸困感,休息后消失.复查腰椎CT,发现椎管内积气与治疗前相比,位置及形状发生改变,轻度减小(图2).
-
孪生兄弟同患鼻咽癌
例1 患者男,53岁.因右上颈肿块1个月伴右侧耳鸣、右侧头痛就诊.入院时体格检查:鼻咽右侧壁增厚、右侧隐窝变浅;右上颈可触及3 cm×3 cm×3 cm肿大淋巴结,质硬,活动受限.
-
椎管内硬脊膜外动静脉畸形误诊一例
患者 女,35岁.因头痛3个月,双上肢疼痛、麻木2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肢肌力Ⅵ级,伴左背部轻压痛,其余三肢肌力Ⅴ级,肌张力不高,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MRI示:C4~7平面椎管内稍偏左前侧硬膜外见斑片状异常信号影,呈不均匀稍长T1、长T2改变,前部蛛网膜下腔增宽,C6,7左侧侧隐窝明显扩大,脊髓未见明显受压,C5~7平面左侧椎间孔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