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第4腰椎下关节突距第5腰椎峡部垂直距离的X线研究

    作者:高山松;王虎虎;高智;张军武

    目的 探讨第4腰椎(L4)下关节突距第5腰椎(L5)峡部的距离与L5双侧峡部裂及L5双侧峡部裂性滑脱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1998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腰椎病患者77例,将其分为A组(无L5峡部裂及滑脱组)17例,B组(L5双侧单纯峡部裂组)22例,C组(L5双侧峡部裂性滑脱组)38例.分别在腰椎左、右45°前斜位X线片上用Digimizer测量软件测量三组L4下关突顶点至L5峡部的垂直距离(d)以及L4椎体前后高度均值(h),再用d/h作为L4下关突至L5峡部的垂直距离.比较三组患者平均年龄及腰椎同侧d/h值.结果 A组和C组的平均年龄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前斜位X线片上A、B、C组的d/h分别为(0.117±0.050)、(0.056±0.035)、(0.023±0.030),左前斜位上A、B、C组的d/h分别为(0.121±0.040)、(0.052±0.033)、(0.022±0.031),A组的d/h均显著大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d/h均显著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4下关节突距L5峡部垂直距离越短越容易发生L5峡部裂并进而发展为峡部裂性滑脱,可通过对该距离的测量来评估L5峡部裂的风险及预测L5峡部裂是否进展为滑脱.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范文涛

    目的 探讨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5.24%,对照组为76.19%,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手术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可提高融合效率,稳定界面,减轻患者治疗疼痛,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

  •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多中心研究

    作者:茅剑平;肖斌;行勇刚;田伟;梁裕;高延征;罗卓荆;张文志;邱裕生;赵学凌;陈钢;刘波;陈志刚;郎昭;冯硕

    目的 评价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研究,采用"评价脊柱融合系统用于椎体间融合术中效果的开放、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验证[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项目注册号为NCT02252185,方案版本号(日期)为V1.2(2015-04-01)]"数据,依据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8所医疗机构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TLIF手术的患者,提取其一般临床资料、手术资料、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的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和腰椎JOA评分改善率]以及术后严重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等数据信息,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97例患者,男32例,女65例,年龄为(54.04±10.13)岁.术后随访时间为(5.68±1.13)个月.手术时间为(173.28±92.98)min,估计失血量为(438.14±226.39)ml.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平均腰VAS评分(4.97 vs.0.98)、平均下肢VAS评分(5.38 vs.0.65)和平均腰椎JOA评分(12.54 vs.25.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腰椎JOA评分改善率为(77.75±25.01)%.未见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安全有效.

  • 髂嵴高度与腰椎失稳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涛;冯硕;孙宇庆

    目的 探讨髂嵴高度与腰椎失稳性疾病的关系,为腰椎失稳性疾病的进化医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腰痛患者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40例、腰椎滑脱患者40例和腰椎退行性侧弯(DS)患者40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通过X线像测量各组研究对象的髂嵴绝对高度和L4椎体高度,计算髂嵴相对高度(髂嵴绝对高度/L4椎体高度)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对各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和性别构成进行比较.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LDH组和腰椎滑脱组的髂嵴绝对高度较低,但与其他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组的髂嵴绝对高度和髂嵴相对高度均为各组中低值,与对照组及腰痛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S组的平均年龄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S的发病与年龄相关,且可能与患者髂嵴高度较小有关.

  • 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的矢状位MRI表现

    作者:宋玉鸿;孙敏;刘庆鸿

    目的:探讨MRI矢状位扫描技术在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患者的MRI矢状位成像资料.结果:32例患者的MRI矢状位图像表现腰椎峡部出现骨髓信号连续性中断、局部骨质结构及信号异常、椎管前后径增大、腰椎滑脱、椎间孔变形(变窄)、椎间盘变形、韧带增厚、峡部裂脊椎及上位脊椎的下关节突排列呈"<"表现等.结论:MRI矢状位扫描对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椎管前后径增大及下关节突排列呈小于号"<"表现是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的重要征象.

  • 椎板重建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永生;林勇;历强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间植骨加椎板重建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选择3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间植骨术,然后在椎板切除减压区硬膜外植微粒骨重建椎板,其中26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男16例,女10例;年龄55~76岁,平均62.5岁;痛程2~10年.所有病例术前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一侧或双下肢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影像学检查为L3、L4或L5的Ⅰ-Ⅲ度前滑脱,其中退行性滑脱18例,峡部裂性滑脱8例.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滑脱椎体复位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椎管狭窄情况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8个月(1~3年).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临床改善情况按JOA下腰痛评分标准,术前为(5.2±1.5)分,术后3个月为(23.1±1.9)分,优20例,良5例,可1例;末次随访评分(22.9±2.4)分,优19例,良5例,可2例.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滑脱椎体复位情况:Ⅰ度滑脱的17例完全复位;Ⅱ度滑脱的7例中5例完全复位,2例改善为Ⅰ度;Ⅲ度滑脱的2例改善为Ⅰ度.植骨融合情况:术后3个月20例融合,末次随访时全部融合,重建椎板骨质大片融合形成替代椎板.椎管狭窄情况: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T检查示椎管无狭窄,神经根、硬膜囊无压迫.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间植骨加椎板重建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同时达到椎体复位、充分减压和脊柱生物力学稳定,能有效预防术后腰椎不稳以及瘢痕压迫、粘连等形成的医源性椎管狭窄,早期及中期疗效满意,为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提供了另外思路.

  • 单双侧椎间隙松解治疗下腰椎滑脱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廖旭昱;周雷杰;马维虎;韩金明;刘观燚;徐荣明

    目的:分析单双侧椎间隙松解治疗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5月手术治疗的4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单侧椎间隙松解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47~75 (59.3±6.4)岁;Meyerd-ing分级Ⅰ度9例,Ⅱ度7例,Ⅲ度2例.双侧椎间隙松解组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51~76 (58.2±5.7)岁;Mey-erding分级Ⅰ度11例,Ⅱ10例,Ⅲ度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临床指标.在X线和CT上测量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顶点前后位移距离5项放射学参数,并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2个月,41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2个月时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滑脱角、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顶点前后位移距离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术后滑脱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滑脱角、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顶点前后位移距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45、0.001).两组患者术后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增高,滑脱率较术前减少,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结论:单双侧椎间隙松解治疗腰椎滑脱,都能明显减少滑脱率,恢复椎间孔高度,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双侧组能更好的恢复滑脱角,增加椎间隙后缘高度,减少椎间孔顶点前后位移距离.尤其对于Ⅱ度或者Ⅱ度以上滑脱更为合适.

  • 经椎弓根脊柱内固定治疗脊椎滑脱症

    作者:陈良;崔凤德;赖显金

    我院自1993年4月~1997年12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椎滑脱32例,取得良好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5~56岁,平均43岁.滑脱平面L3,42 例、L4,59例、L5S121例.滑脱分型:崩裂型19例、退变型8例、峡部细长型5例.程度(Edmonson法):Ⅰ度7例、Ⅱ度15例、Ⅲ例10例.

  •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邢太和;徐建平;孙守忠;刘卫国;唐丽江

    我院自1991~1994年共收治经CT扫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94例,对59例重症施行了手术治疗,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9例中男29例,女30例;年龄20~61岁。病程10天~16年。CT诊断59例有77个间隙突出,其中L2,31个,L3,45个,L4,538个,L5S133个;CT诊断椎间盘膨出有5个间隙,其中L4,54个,L5S11个;59例中单间隙突出39例,双间隙突出(膨出)17例,三间隙突出(膨出)3例,中央型突出13例;合并椎管(侧隐窝)狭窄10例,突出物钙化2例,椎弓裂并脊椎滑脱2例,腰椎压缩骨折2例;59例中有马尾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神经性排便排尿异常、肛门会阴区皮肤感觉减退等)7例。2 手术方法  根据CT及术中探查,针对不同病变采取不同术式。术中探查有69个椎间盘髓核突出,合并黄韧带肥厚(大于6mm)21例,突出块大且硬化(钙化)39例,突出物与神经根粘连14例,神经根变性(粗、硬、色苍白)6例,骨性椎管(侧隐窝)狭窄10例。  本组59例共摘除69个突出的椎间盘,其中开窗法14例,半椎板法19例,全椎板法26例。除将压迫神经的突出物摘除外,对肥厚的黄韧带尽量切除,对神经根粘连仔细钝性加锐性剥离;对骨性椎管、神经根管狭窄则行扩大减压;对2例合并椎弓裂脊椎滑脱的病例,则同时施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经手术证实,59例中有54例与CT诊断相符,CT诊断符合率为91.5%。

  • 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的相关问题

    作者:范顺武;赵兴

    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然而在临床上,有关不稳和滑脱的界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滑脱的复位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的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理清.我们在复习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经验和本期刊出的几篇相关论文[1-5],与同道一起探讨以下问题.

  •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孙天胜;赵广民

    腰椎滑脱症和腰椎不稳是目前临床上为常见的腰椎疾患.在同一个病例中,两种病变经常同时存在,但两种病变的概念是有区别的,腰椎滑脱应是一种静态概念,而腰椎不稳则是一个力学上的动态概念.腰椎滑脱是指因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之间的滑移状态.

  • 腰椎滑脱与腰椎不稳的诊疗

    作者:马远征;李大伟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虽然为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但目前对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理清、界定和探讨,当然存在的争议问题也不是本文浅谈片语能够解决的。立足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对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观点阐述[1-7],笔者仅对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典型的几个问题梳理如下。

  • 后路复位三柱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邵诗泽;侯海涛;孙秀琛;谭远超;刘海军;付松

    目的:采用后侧入路治疗腰椎滑脱症,给予复位并同时进行三柱固定融合,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1999年3月至2007年5月总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184例,采用后路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复位固定加椎间融合器(WDFC)进行椎间固定融合.87例使用1枚WDFC椎间固定融合,97例使用2枚WDFC椎问固定融合.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有无移位、滑脱有无复发、钢板及WDFc有无松动、塌陷、椎间隙高度是否有丢失.结果:随访8个月~5年9个月,平均23个月.根据Nakai评价标准,优142例,良34例,可8例,优良率95.6%.79个Ⅰ度滑脱椎体术后均完全复位;87个Ⅱ度滑脱椎体中有9个术后留有Ⅰ度滑脱;21个Ⅲ度滑脱椎体中有5个术后留有Ⅰ度滑脱;2个Ⅳ度滑脱椎体中1个留有1度滑脱,1个留有Ⅱ度滑脱.随访结果显示,滑脱间隙的高度与术后其高度无明显差异,无滑脱复发,钢板及WDFC均无松动塌陷等.结论:采用单钉一沟槽柱翼钢板加椎间融合器后路复位三柱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手术方式,很好地复位、维持椎问隙高度和节段稳定,融合率高.减少了术后断钉和复发滑脱等问题.

  • 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加WDFC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生物力学实验

    作者:谭远超;鞠传广;孙秀琛;王增梅

    目的:采用力学实验的方法,检验单钉一沟槽柱翼钢板加WDFC (Wendeng fusion cage)对腰椎滑脱复位固定后腰骶部的稳定程度.方法:取死后1~2 h内生前健康成人尸体,男9具,女3具,随机分2组,各取腰骶段(L3-S3)湿骨,制作腰椎滑脱疾病模型;采用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加WDFC分别制成单节段和跨节段固定试件,贴应变片.采用电测法,对每个试件分别测试2次应变值.实验获得的数据运用GRAFTOOL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单节段与跨节段非破坏性压缩实验中相关系数、相关曲线无明显斜率变化.在单节段弯扭组合试验中试件各点应力均大致呈线性增长.在跨节段弯扭实验中,出现两侧对应点不对称斜率,失去稳定状态.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加WDFC治疗腰椎滑脱复位固定后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在各种加栽过程当中,应力与应变在大于人体行走负荷状态下均呈线性分布.同时,通过弯扭实验也证明单节段固定抗扭转性较跨节段固定有更好稳定性.

  • KSS-Ⅲ型内固定加单枚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陈东栋;刘建;赵昱;贾健;苏江平

    腰椎滑脱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利弊.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用苏州康力骨科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脊柱内固定系统KSS-Ⅲ+减压+椎间植骨+单枚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2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复位在重度腰椎滑脱治疗中对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意义

    作者:蒋伟宇;徐荣明;马维虎;赵刘军;周雷杰;于亮;李杰

    目的:探讨复位在治疗成人重度腰椎滑脱中对脊柱骨盆平衡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应用后路复位技术治疗Ⅲ度及Ⅲ度以上(Meyerding分类)的成人腰椎滑脱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4~65岁,平均44岁。通过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测量比较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轴向垂线(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三维重建CT判断骨融合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临床0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4例完全复位,8例复位至I度,4例复位至Ⅱ度;PI术前与术后2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与末次无统计学差异(P>0.05);SS、PT、LL、SVA术前与术后2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与末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ODI评分由术前的36.6±4.2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4.7±4.0(P<0.05)。所有病例术后1年薄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可见椎间骨小梁连接,达到骨性融合。3例出现神经根性疼痛,药物治疗后恢复;无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手术复位在治疗成人重度腰椎滑脱中能够明显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并获得良好疗效。

  • 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作者:陈可新;杨启友;刘兴才;李宏九

    目的:探讨加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否改善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意义.方法:自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49例,男12例,女37例;年龄49~68岁,平均58.5岁.Meyerding分型:Ⅰ度32例,Ⅱ度17例.其中21例采用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A组),28例加用CD HORIZON M8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B组).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无统计学差异.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90个月,平均58个月.参照Yuan等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腰腿痛程度(VAS评分)、脊柱活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结果:随访时腰痛VAS评分:A组(41.9+7.5)分,B组(32.8±6.2)分;腿痛VAS评分:A组(33.9±7.3)分,B组(30.8±6.2)分.脊柱活动功能:A组改善15例,加重或无变化6例;B组改善25例,加重或无变化3例.神经功能:A组改善15例,加重或无变化6例;B组改善26例,加重或无变化2例.在改善腰痛、脊柱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方面,B组优于A组(P<0.05).在腿痛改善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比较,加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改善患者的腰痛症状和临床功能;减压作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在改善患者腿痛方面起主要作用.

  • 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作者:周炜;李立钧;谭军

    目的:探讨后路内镜下(X-Tube)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X-Tube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15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88例,女62例.Meyerding Ⅰ度滑脱84例,Ⅱ度滑脱66例.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用改良Prolo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3例,局部喷洒生物蛋白胶,术后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和足背伸肌力下降各1例,经对症治疗均恢复正常.术中失血100~450ml,平均210ml:手术时间120~280min,平均160min;1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2个月.VAS评分术前为(7.9±2.1)分;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分别为(2.2±0.6)分和(3.2±1.1)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根据改良Prolo评分:优133例,良15例,中2例,优良率达98.67%.结论: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适用于腰椎不稳、局限性节段椎间盘病变及MeyerdingⅡ度以下腰椎滑脱伴神经根管狭窄的患者,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 腰椎滑脱术后失效翻修初步探讨

    作者:陆建华;张烽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术后失效的原因、翻修对策及疗效.方法:8例腰椎滑脱术后失效翻修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42~71岁,平均54岁.其中椎弓根螺钉断裂6例,椎间融合器塌陷、椎弓根螺钉断裂1例,骨质疏松、内植物松动1例.临床症状有畸形、局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翻修行后路减压、复位,椎体间、后外侧植骨,经椎弓根加粗和(或)加长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翻修术后患者原有症状基本缓解,手术总优良率87.5%.无术后感染并发症,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技术性原因是造成腰椎滑脱术后失效的主要原因.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加椎体间、后外侧植骨融合术不失为有效翻修方法之一,手术操作规范是翻修疗效满意的关键.

  • 腰椎滑脱内固定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作者:刘栋;沈忆新;郝剑

    目的:回顾腰椎滑脱症经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2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65例经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滑脱症病例的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男55例,女110例;年龄15~75岁,平均53.6岁.单节段滑脱161例,双节段滑脱4例.Ⅰ度滑脱150例(90.9%),Ⅱ度滑脱15例(9.1%).结果:165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滑脱节段保持解剖复位,外侧植骨融合好.术中并发症5例次(3.0%),其中硬脊膜撕裂4例次,神经根损伤1例次;术后并发症18例次(10.9%),其中脑脊液漏3例次,切口感染1例次,切1:2血肿2例次,一过性下肢神经症状5例次,内固定失败1例次,植骨不愈合6例次.结论:腰椎滑脱症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的发生与掌握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并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230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