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78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露良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78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年龄小于3岁者占83.3%;78例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83.3%)、呕吐(75.6%)、抽搐(52.6%)、前囟隆起(32.1%)、头痛(20.5%)、脑膜刺激征阳性(33.3%)、病理征阳性(28.2%);治愈45例(57.7%),好转20例(25.6%),未愈8例(10.3%),自动出院5例(6.4%)。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可提高治愈率,有效降低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 成人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降钙素原及部分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邹新辉;徐招柱;钟映玉;张彦峰;梁柳

    目的 观察成人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腺苷脱氨酶(ADA)、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血乳酸(LA)、血清胆碱酯酶(CHE)、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4例作为甲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0例作为乙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7例作为丙组,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40例作为丁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脑脊液PCT、hs-CRP、ADA、β2-MG、LDH、LA、CHE、AST水平,比较四组患者所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四组患者脑脊液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甲组患者PCT水平为(0.52± 0.17)ng/mL,明显高于乙组的(0.27±0.14)ng/mL和丙组的(0.19±0.1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略高于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β2-MG、LA水平[(3.89±2.13)mg/mL、(7.58±4.27)mmol/L]均明显高于乙组[(2.38±1.25)mg/mL、(4.35±2.83)mmol/L]、丙组[(2.28±1.32)mg/mL、(4.25±2.76)mmol/L]及丁组[(1.45± 0.76)mg/mL、(2.13±1.09)mmol/L],乙组、丙组患者β2-MG、LA水平均明显高于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丙组患者β2-MG、L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hs-CRP、LDH、CHE、AST水平均明显高于乙、丙、丁组,乙、丙组高于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组和丙组患者的hs-CRP、LDH、CHE、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患者的ADA水平明显高于甲、乙、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柱状图显示,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hs-CRP水平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PCT、hs-CRP、ADA、β2-MG、LDH、LA、CHE、AST水平明显升高,且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的hs-CRP水平较革兰阳性菌患者更高,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ADA检测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指标.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梅;陈桥;孙正刚

    目的 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构成情况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42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脑脊液培养结果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其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情况.结果 142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脊液病原菌构成:双菌株2例,单菌株140例,其中革兰阴性细菌100株(68.97%),革兰阳性细菌38株(26.21%),真菌7株(4.83%).革兰阳性细菌中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以及屎肠球菌等菌种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红霉素以及头孢西丁等抗生素耐药,但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种.革兰阴性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黏质沙雷菌等菌种对所研究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抗生素的耐药率甚至达到80%以上,而整个研究未发现对美罗培南耐药的菌种.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检出率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致病菌的耐药性严重.

  • NSE和 MMP-9检测在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亚玲

    目的:评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对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法测定检测60例脑膜炎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脑脊液及血清内 MMP‐9及NSE水平。结果化脑组病脑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化脑组与病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NSE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功能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监测脑脊液中M M P‐9、NSE的水平可作为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早期辅助诊断、鉴别诊断指标。

  • 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早期临床表现及预后对比

    作者:朱金涛;姚余有

    目的 探究不同病原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 随机选取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51例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对所有患儿行脑脊液检查,并根据检查采用相应抗菌药物治疗,观察并统计不同病原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各项生理指标情况,比较1年后患儿预后.结果 5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均为细菌感染,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共36例(占70.59%),革兰阴性菌共15例(占29.41%).接受治疗后,共治愈34例,好转13例,治疗无效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2.16%.观察患儿早期临床表现,除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外,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脑膜炎患儿其余各项临床资料与其他病原菌所致的脑膜炎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通过对患儿进行随访调查,5例患儿有智力障碍,2例患儿出现运动障碍,2例患儿有癫痫,总后遗症发生率为17.65%.结论 感染大肠埃希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概率较高,对于体温异常、拒奶和呕奶严重及患有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要及早检测脑脊液生理指标,确认是否感染大肠埃希菌,及早使用抗菌药物对症治疗,以避免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 CD64指数在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中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方代华;邓罗华;刘洋;孙浩淼;邓星强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儿童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与化脓性脑膜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膜上CD64表达程度,并计算CD64指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和对照样本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指数差异.绘制ROC曲线比较CD64指数和CRP辅助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效果.结果 儿童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和对照样本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指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指数在阈值为0.17时较C反应蛋白(CRP)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儿童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化脓性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常规和脑脊液常规相关指标分析

    作者:张艳双;胡晓芳;王璐;万楠;刘静;栾亮

    目的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脑膜炎患者比例分布情况,并对化脓性、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血、脑脊液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诊治的121例明确诊断为脑膜炎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脑膜炎类型分布情况,并比较确诊的化脓性、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及血、脑脊液常规生化检验结果 ,进一步分析临床资料与相关检验指标的差异和关联.结果121例确诊的脑膜炎患者中,常见的是病毒性脑膜炎,占36.36%,其次是化脓性脑膜炎(35.54%),真菌性、结核性脑膜炎分别占5.79% 、4.13%,细菌性脑膜炎仅占1.65%.化脓性、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检验指标特征类似,发热是二者常见的症状,化脓性脑膜炎血、脑脊液常规指标普遍比病毒性脑膜炎升高幅度大,病变程度重,两种脑膜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与脑脊液压力、蛋白定量呈正相关,与葡萄糖定量呈负相关,而与氯化物水平无明显相关性,脑脊液结果异常程度越高,临床症状越重.结论 依据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升高的百分比,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压力、蛋白及葡萄糖定量变化程度,可对化脓性、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危重程度进行初步评估.

  • 降钙素原及 CD64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测定中的应用

    作者:赖馨;陈丽芳;陈辉雄

    目的:分析脑脊液及血清降钙素原(PCT )、中性粒细胞 CD64、C 反应蛋白(CRP)在小儿不同病原体感染脑膜炎中的鉴别价值,并探讨3种检测方法对患儿治疗及预后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3例脑膜炎患儿,并根据鉴别诊断分为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65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58例,同时选取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患儿6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在患儿入院24 h 内及治疗一段时间后,抽取其静脉血及脑脊液进行血清 PCT 、CRP 、中性粒细胞 CD64测定,分析各组患儿对3项指标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及阳性率。结果3项检测结果在发病初期对化脑组及病脑组的比较均有明显的鉴别意义,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急性期与恢复期的鉴别检测中,CRP 在化脑组及病脑组鉴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CD64对于检测化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病脑组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脑膜炎患儿的阳性率比较, PCT 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 CRP 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PCT 在治疗前观察及预后检测均有效,对鉴别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优于 CRP 的检测结果。 CD64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检测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有效指标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蜡样芽孢杆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学检测及文献复习

    作者:谢威;高世超;曹敬荣;闵嵘;王育英;张红艳;赵琪彦;路尧;王培昌

    蜡样芽孢杆菌为革兰阳性芽孢杆菌(芽孢不突出菌体),需氧或兼性厌氧,轻微运动性,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水和医院环境[1](如空气过滤和通风设备[2]、样本收集管、床单[3]及重复使用的毛巾[4]、静脉导管[5]、光导纤维支气管镜检设备[6]等),可因污染土壤和食品作为一种食源性疾病进行报道(食物中毒)[7]。临床上各种标本(血液、伤口和痰等)分离到该菌时,常被认为是污染菌未鉴定到种或被误鉴为枯草芽孢杆菌,导致临床和微生物室对其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1,6]。为了提高对该菌引起感染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本文结合本院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鉴定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如下。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影响因素附151例病例分析

    作者:华雪莹;赵智;余加林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0-2014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151例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转归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68例,预后良好组83例.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胎膜早破率(29.4%vs 25.3%)、低出生体质量率(16.2% vs 14.5%)等围产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反应差、抽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中位数(1.38 mmol/Lvs 2.08 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中位数(2.17 g/Lvs1.20 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原学培养检出细菌共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9.29%(75/84),以大肠埃希菌为主(38株),两组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与患儿脑脊液葡萄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升高有关.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慧;魏雪梅;林素芳;黄惠君;付雪梅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的73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等.结果:预后良好组50例.预后不良组23例.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脑脊液蛋白中位数(P50)分别为2 116 mg/L、3 065 mg/L,脑脊液糖P5o分别为1.36 mmol/L、1.00 mmol/L,脑脊液乳酸脱氢酶P50分别为70.0 U/L、127.0 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抽搐、前囟改变、意识改变、瞳孔改变的例数分别为16例、14例、13例、18例和14例,14例、13例、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年龄、住院时间、入院时体质量、入院时间、体温和外周血白细胞、降钙素原、CRP、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血小板减少、黄疸、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肌张力、原始反射、病原学检测、是否使用激素等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影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意识水平降低、抽搐、前囟张力高、瞳孔对光反射不灵敏或瞳孔不等大等圆;预后不良的患儿在脑脊液的常规检查及生化检查中异常的更为明显.

  •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合并脑膜炎实践体会

    作者:孙吉;何鸽飞;刘晓慧;吴昭君;黄娟娟;胡咏华;张顺芝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合并脑膜炎,了解新生儿GBS败血症及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治疗原则、治疗方案、预防措施及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讨论病例,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关注方案实施过程.结果:经过15 d积极治疗,患儿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有利于发挥药师在治疗团队中的作用.

  •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余佳;蔡方成

    化脓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脑)是小儿常见的严重颅内感染疾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数西方国家开展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简称Hib)结合疫苗(conjugate vaccines)常规接种,使该菌引起的化脑发病率有了显著下降,但是其后遗症发生率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1,2].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水平较差,疫苗未得到推广,因而化脑的总发病率及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1-4].因此,化脑仍是全世界导致儿童死亡及后遗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对近年来儿童化脑的流行病学变化、抗生素选择、细菌耐药性、地塞米松的使用和后遗症等方面的新认识作一回顾.

  • 脑脊液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计数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疗意义

    作者:朱娟;闫晶晶;乔继兵;徐连宝

    目的:探讨脑脊液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计数(WBC)对化脓性脑膜炎(PM)的诊疗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7例PM患儿,入院当天纳入急性期PM组,治疗后处于恢复期则作为恢复期PM组,选择同期无神经系统等感染性疾病的住院患儿2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IGF-2、TNF-α、WBC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PM组血清IGF-2水平较对照组低,TNF-α和WBC较对照组高(P均<0.05);PM组脑脊液IGF-2、TNF-α、WBC和蛋白均较对照组高(P<0.05).恢复期PM组血清IGF-2水平较急性期PM组增高(P<0.05),TNF-α和WBC较急性期PM组显著降低(P<0.05),脑脊液IGF-2、TNF-α水平较急性期PM组显著降低(P<0.05),WBC和蛋白与急性期P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WBC和蛋白可能参与了PM的损伤,IGF-2参与PM的保护,脑脊液和血清中TNF-α、IGF-2、WBC和蛋白的联合检测在PM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胡越;蒋莉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发热、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其病死率<10%,10% ~30%遗留后遗症.约有2/3的细菌性脑膜炎发生在15岁以下,其中80%在5岁以下.尽管患儿年龄、细菌种类、病情轻重、治疗时机、并发症等均可影响其预后,而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临床药师参与1例化脓性脑膜炎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黄皓;罗忠勇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实施药学监护的模式与方法.方法: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化脓性脑膜炎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全程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制订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从抗感染、抗凝和支持治疗的用药选择、药学监护和患者教育方面,积极配合医师,为患者提供了合理的用药方案,使患者脑膜炎感染和高凝血症状得以明显改善,并避免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药物治疗循证指南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宏亮;李南;黄振光;廖乙媚;刘滔滔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药物治疗的相关循证指南,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数据库(NGC)、国际指南数据库(GIN)、TRIP指南数据库以及国内外各大医学会和行业机构网站,纳入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治疗的循证指南,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再进行循证评价。结果:终纳入3篇指南,制定时间为2004-2012年,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3篇指南终推荐均为B级,在指南研究与评价的评审工具(AGREE)Ⅱ涉及的各领域中“范围与目的”和“清晰性”的总体得分高,均超过70%,而得分普遍较低的是“应用性”。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推荐采用青霉素类联合头孢噻肟,而对于婴幼儿和儿童则推荐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疑有肺炎链球菌感染时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剂量和疗程各指南有一定差异,新生儿疗程通常应更长。各指南对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均持赞成态度。结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药物的选择,各指南推荐内容基本一致,无地区差异,但剂量和疗程有一定差异。各指南对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的划分标准不一,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各指南在制定的严谨性和应用性上要进一步加强。

  • 临床药师参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分析

    作者:王海涛;张抗怀;刘娜;王娜;蔡艳;张莉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临床药师参与会诊、且初始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26例化脓性脑膜炎出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病原菌检出情况、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临床药师会诊意见和患者转归等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2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26株,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李斯特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和鲍曼不动杆菌(2株)等;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存在未覆盖病原菌(11例,42.31%)、抗菌药物剂量和频次不合理(5例,19.23%)、联合用药不合理(3例,11.54%)、药物选择不合理(3例,11.56%)、疗程不合理(2例,7.69%)和给药途径不合理(2例,7.69%)等情况。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后,针对性提出了联合使用其他抗菌药物(10例,38.46%)、调整抗菌药物品种(7例,26.92%)、调整剂量和(或)频次(5例,19.23%)、改变给药途径(2例,7.69%)等会诊意见。经用药调整后,有22例患者病情好转(格拉斯哥评分5分)。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分析患者病原菌情况,并通过会诊协助医师调整和完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促进了初始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的病情转归。

  • 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付虹;戎有和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与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协助医师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先后使用万古霉素+头孢曲松钠、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抗感染,并处理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的感染得到控制,药品不良反应症状消失,予以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对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制订安全、有效的抗感染方案,及时解决药品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我院2011-2014年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拜年;贾樱樱;高玉娟

    目的:分析我院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送检的4255例化脓性脑膜炎住院患者脑脊液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834株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19.6%,包括革兰氏阳性菌576株,占69.1%;革兰氏阴性菌255株,占30.6%;真菌3株,占0.4%。革兰氏阳性菌排前3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和肠球菌属(29株);革兰氏阴性菌排前3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46株)、鲍曼不动杆菌(38株)和大肠埃希菌(31株)。病原菌分布科室前3位是神经外科(506株)、重症监护病房(169株)和呼吸重症科(64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米诺环素未发现耐药菌株;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结论:我院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菌感染病原菌检出率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各种致病菌耐药状况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735 条记录 32/37 页 « 12...29303132333435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