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正视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世杰;李佩娟;张皙;黄璐璐

    目的对影响正视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本院2000年11月至2002年10月住院治疗的正视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的Logistic统计分析.结果正视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共363例367眼,304眼一次手术成功,一次手术成功率为82.8%.PVR(P<0.01)、手术方式、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外伤史、裂孔类型、内眼手术史(P<0.05)为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正视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有PVR严重程度、玻璃体状态、裂孔类型以及外伤和内眼手术史等,手术前应当重视这些因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 LASIK治疗RK、PRK术后的近视回退

    作者:陆鸣冈;邵倩;杨杰

    RK手术和准分子激光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后,大量治愈的病人表明,RK和PRK是矫治近视和散光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80%以上可达到正视眼的程度,但由于一部分病人因近视度数较高,存在屈光回退、欠矫等,影响了预期的矫正结果,我院自1998年底以来,对近视度数较高的RK、PRK术后屈光回退和屈光欠矫的病人进行了LASIK手术,矫正RK、PRK术后残留的近视,效果较为满意.

  • 低度凸透镜预防近视效果观察

    作者:叶采华;王钢;陶明春;何涛;陈常乐;温泉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1600名小学三年级正视眼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低度凸透镜预防近视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将远视力≥5.0的小学三年级学生,点0.5%托吡卡胺眼水(散瞳时间维持5~8小时,不影响次日学习)4次,待瞳孔散大至8mm大小后,用日产AR-800型和SRK-9000型电脑验光机验光.

  • 基于儿童正视眼的眼光学模型构建

    作者:李仕明;杨宙;李偲圆;康梦田;李翯;刘洛如;朱苾丹;王宁利

    目的 根据正视儿童眼部参数,构建正视儿童的眼光学模型.方法 实验研究.基于"安阳儿童眼病研究"数据,包括角膜曲率半径、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取右眼数据,应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儿童眼球特点的正视眼光学模型.正态性检验采用单样本K-S分析.结果 共纳入正视儿童332名,年龄(7.1±0.4)岁,等效球镜度(SE)为(0.11±0.24)D.构建的正视儿童眼光学模型的光学参数为: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7.78 mm,非球面系数-0.18;后表面曲率半径6.4 mm,非球面系数-0.60;厚度0.54 mm,折射率1.376.前房深度3.00 mm,房水折射率1.336.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12.4 mm,非球面系数-0.94;后表面曲率半径-8.1 mm,非球面系数0.96;厚度3.55 mm,折射率为梯度渐变折射率.玻璃体厚度15.94 mm,折射率1.336.视网膜曲率半径-12.3 mm,眼轴长度23.03 mm,总屈光力62.55 D.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符合儿童正视眼特点的眼光学模型,该模型眼的总屈光力为62.55 D,眼轴长度23.03 mm,该模型可作为儿童眼正视化和近视研究的参考工具.

  • 儿童正视眼与近视眼角膜地形图比较

    作者:陈峰;施明光;徐栩

    目的:研究儿童正视眼与儿童近视眼的角膜地形图特征并进行比较.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测分析了115只儿童正视眼和115只儿童轻中度近视眼.结果:儿童近视眼Simk2值较正视眼高(P<0.01),SF值较正视眼低(P<0.05).而角膜中心屈光度、Simk1值、CIM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儿童近视眼角膜垂直方向屈光度较正视眼明显增加,近视眼角膜周边变扁平的趋势相对不明显.

  • 正视眼屈光要素与年龄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燕;陈雪艺

    综述2002~2007年有关正视眼屈光要素的研究文献,主要通过PubMed和万方数据库,对"emmetropia"和"optical components"两词进行检索.在2002年1月~2007年1月期间共有研究文献1228篇.本研究重点复习和讨论不同年龄正视眼与屈光要素的关系、影响屈光要素的因素等问题.

  • 近距离工作引起的暂时性与永久性近视中的眼动参数(第二部分)

    作者:蒋百川

    2 近距工作引起的永久性近视人们已接受这样的结论:儿童的近视发展主要是由于眼轴的增长,该增长的速度无法被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的下降所代偿[3,39,40,41].直到近,引起LOM的眼参数方面的机制才知晓,Kent[42]报道了对一病例纵向研究的资料,表明在青少年时期,角膜屈光力随近视发展而增大,Goss和Erickson[43]发现角膜曲率增加和近视进展之间的联系在两条主子午线都是很明显的,但是,他们没有检查随近视而变化的其他光学参数;Adams[44]报道他自己的角膜曲率保持不变,但近视在进展,由此下结论近视进展不是由于角膜变化而是由于眼轴变长;McBrien和Millodot[45]报道LOM比正视眼的玻璃体腔深,还发现LOM前房较深及晶状体较薄,但两者的角膜曲率无明显差别;Grosvenor和Scott[46]对三组年轻人随访三年:EOM(N=29)、LOM(N=26)、正视眼(N=24)测量屈光状态和眼球参数的变化,他们发现与屈光变化有关的眼部成分只有玻璃体腔和眼轴长度,有趣的是,当将两近视组的度数进行匹配对照时,他们的眼部任何成分均无明显差异,他们从而得出结论,所有的近视都是轴性的.

  • 先天性视神经乳头缺损1例

    作者:裴志娟

    患者女性,69岁.主因左眼无痛性视力下降1年,右眼自幼视力差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指数/30 cm,左:指数/50 ca,眼压(Topcon CT.80非接触式眼压计)右:15 mm Hg,左:16 mm 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清,前房深浅可,瞳孔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存在.右眼晶状体少部分皮质灰白核黄色混浊,眼底视盘处呈大而深的黄白色凹陷,视网膜血管从视盘边缘进出,视盘颞下方大片不规则门色胶质增牛,周边视网膜呈豹纹状改变伴不规则色素沉着,黄斑部结构欠清(检杏者为正视眼,直接检眼镜-16D可见).左眼品状体呈乳白色混浊,眼底窥小见.行左眼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1周后视力1.O,眼底检查正常.

  • 近视眼防治的新概念

    作者:陈林义

    一、屈光不正当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在眼睛不用调节的情况下进入眼球后,正好聚焦于视网膜上,这种眼称为正视眼.

  • 正视眼与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的分析

    作者:张沧霞;郑艳霞;崔艳琨;孟辉;孙连敏;姚娜

    目的 探讨我国正视眼与近视眼中青年人群的角膜前表面非球性参数(Q值)的分布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18-44岁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低、中、高度近视及正视眼患者,各组均取40例(80眼).应用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Q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视眼Q值均数为-0.102 8±O.071 2;近视眼总体Q值均数为-0.160 0±0.170 0,呈正态分布;近视眼Q值与屈光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F=9.666 5,P=0.002 1);正视眼与近视眼Q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24 1,P<0.001);高度近视组和低度、中度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03 7,P<0.05;q=3.121 8,P<0.05);低度、中度近视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81 8,P>0.05).结论 我国近视人群的Q值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人群角膜为长椭球形.Q值与屈光不正程度相关.近视眼角膜前表面形态较正视眼更趋于长椭圆非球面形.

  • 成人正视眼与近视眼角膜高阶像差分布的研究

    作者:李颖;孙静波;单丽;赵耀;于志红;张丽华;王淑荣

    目的 研究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在成人正视眼与单纯近视和复性近视散光眼的分布.方法 选取年龄在18~50岁拟做LASIK手术的患者,单纯近视眼患者149例292眼,按球镜屈光度分成低度、中度、高度3组;复性近视散光患者351例(691眼),按柱镜屈光度分成低度、中度、高度3组.年龄在18~50岁成人正视眼60例108眼作为对照组,要求电脑验光球镜屈光度在±1.00 D以内,柱镜在-1.00 D以内,且裸眼视力在1.0以上.角膜波前像差分析采用OPTIKON 2000 Keratron Scout分析仪.角膜波前像差分析均为6 mm瞳孔直径.结果 无论成人正视眼还是近视眼均存在高阶像差,6 mm瞳孔直径均以三阶和四阶为主,高阶像差RMS值呈递减趋势,阶数越高,像差越小.正视眼组存在较大的彗差,而单纯近视眼组彗差较小,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正视眼组球差较小,而单纯近视眼组球差较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视眼和近视散光眼2组均存在较大彗差,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像差Z(3,±3)、Z(4,0)、Z(4,±2)、Z(4,±4)、Z(5,±1)、Z(5,±3)、Z(5,±5)、RMSg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近视眼和近视散光眼在各像差Z(3,±1)、Z(3,±3)、Z(4,0)、Z(4,±2)、Z(4,±4)、Z(5,±1)、Z(5,±3)、Z(5,±5)及RMS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差和球镜度数呈正相关(r=-0 501,P<0.001),其他高阶像差和球镜度数无关,但在-6 00 D以上的近视眼中,彗差和球镜度数呈正相关(r=-0 409,P<0.005).球差和散光度无关(P>0.5),其他像差均和散光度有关(P<0.05),随着散光度的增加,各像差的RMS值均增加.结论 无论正视眼还是近视眼都存在角膜高阶像差,均以三阶和四阶像差为主,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球镜度对球差影响更大,散光对彗差影响更明显,对其他像差也有一定的影响,散光更多是由角膜前表面引起的.

  • 正视眼和近视眼在明暗环境中不同对比度的视力比较

    作者:朱双倩;王勤美;贺极苍

    目的正视眼和近视眼人群在明暗环境中不同对比度时的视力的对比研究.方法134例受试者,按屈光不正度数分成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先主觉验光,再用卡洞法找出优势眼,屈光矫正后应用多功能视力测量仪检测优势眼在明和暗环境中不同对比度视力.结果高度近视组在明和暗环境中不同对比度时视力均较其它3组差,与正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在明和暗环境中不同对比度时视力呈现下降趋势.在相同对比度下,明环境中的视力好于暗环境中的视力.在相同环境下,随着对比度的下降,视力随之下降.结论框架眼镜矫正时高度近视眼视觉质量明显差于正视眼及低中度近视眼.其视力受环境照明及对比度差异的影响.

  • 正视眼晶状体摘出后的视力理论计算法

    作者:陈利明

    正视眼当晶状体被摘出后就成为无晶状体眼,其裸眼视力如何,很少有报道.本文作者根据视力理论原理,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无晶状体眼的裸眼理论视力约0.1,现报告如下.

  • 青少年正视眼与近视眼调节微波动的差异及其与波前像差的关系

    作者:乐融融;郑志利;宋佳丽;吕帆

    背景 人眼在观察外界的物体时,调节反应呈现出持续波动状态.青少年阶段是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研究这一人群的调节微波动的特点及眼球像差的分布情况,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近视的发生和进展.目的 研究持续阅读情况下青少年正视眼与近视眼调节微波动的差异及其与眼球像差之间的关系,探讨产生微波动差异的原因及其对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0-2011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定期眼科常规检查的12~15岁青少年54人,包括正视者19人和近视者35例,受试者均进行扩瞳后客观和主觉验光,然后根据受试者近2年来近视屈光度的变化情况将近视眼分为初发性近视组18例和进展性近视组17例.受试者分别在25、33和50 cm距离处阅读计算机显示屏上的文字,使用WAM-5500红外验光仪测量受试者阅读过程中的调节反应和调节微波动,每个注视距离检测5 min.将测得的调节反应值经频谱傅里叶分析后将微波动能量按频率划分为低频段组分(LFC) (0 ~0.6 Hz)、中频段组分(MFC)(0.6~0.9 Hz)和高频段组分(HFC)(1.0~1.4 Hz)进行计算和分析.采用i-Trace波前像差仪测量受试者全眼像差,用Humphrey角膜地形图仪采集和计算角膜像差,比较正视眼组、初发性近视组和进展性近视组受试眼调节反应、调节微波动和波前像差的差异,对受试者调节指标与波前像差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在25 cm和33 cm的阅读距离下,正视眼组调节反应值分别为(2.78±0.35)D和(2.19±0.27)D,明显高于进展性近视组的(2.44±0.33)D和(1.89±0.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3).受试者的LFC、MFC及HFC随阅读距离的缩短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阅读距离=8.480、14.270、21.400,均P<0.01),但仅LFC值在3个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115,P<0.05),其中进展性近视眼组LFC能量高于正视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 cm:P=0.044;33 cm:P=0.038;50 cm:P=0.032),3个组间MFC以及HF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859、0.682,均P>0.05).在25 cm和33 cm阅读距离下,LFC值与角膜彗差、眼内彗差、全眼总高阶像差和眼内总高阶像差间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MFC和HFC与像差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青少年正视眼的调节反应强于进展性近视眼,而正视眼和初发性近视眼调节微波动能量小于进展性近视眼.近距离阅读下,调节微波动中仅LFC能量与人眼的高阶像差相关.

  • 附加三棱镜对正视眼调节反应和调节微波动的影响

    作者:王凯;李岩;石晓庆;吴夕;赵明威;黎晓新

    背景 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的进展是视光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有学者采用附加底朝内(BI)三棱镜的方法控制近视的进展,然而由于改变眼的集合会影响调节反应,因此这种方法的效果值得讨论. 目的 观察正视眼附加不同性质的三棱镜后调节反应和调节微波动的变化.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参加体检的正常受试者22人,年龄21~27岁,受试眼均无屈光不正.受试者分别自愿接受未附加三棱镜、附加3△BI和3△底朝外(BO)三棱镜的干预,各种干预过程间隔3 min,测量间隔期间嘱患者眺望远处.采用开放视野红外自动验光仪分别在不同干预情况下记录瞳孔直径和调节反应曲线,采集的屈光度数据减去-3.0D即为调节反应,以调节反应的均方根(RMS)作为调节微波动幅度.采用一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分析调节反应曲线的频谱特征.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种干预下调节反应值、调节微波动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 未附加三棱镜、附加3△BI三棱镜和附加3△BO三棱镜后受试眼的调节反应值分别为(+0.31±0.78)、(+0.51±0.75)和(+0.18±0.72)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78,P=0.000),其中与未附加三棱镜比较,附加3△BI三棱镜后受试眼调节滞后量增加,而附加3△BO三棱镜后受试眼调节滞后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2).未附加三棱镜、附加3△BI三棱镜和附加3△ BO三棱镜后受试眼调节微波动幅度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062,P=0.879).未附加三棱镜、附加3△BI三棱镜和附加3△BO三棱镜受试眼调节反应频谱低频信号功率(0~0.5 Hz)分别占总功率(0~2.5 Hz)的97.5%、98.3%和91.4%.附加3△ BI的三棱镜后受试者的平均瞳孔直径为(5.37±0.69)mm,大于未附加三棱镜受试者的(5.07±0.66)mm和附加3△BO三棱镜后的(5.01±0.69)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 结论 与附加BI三棱镜相比,附加BO三棱镜能够改善调节滞后,缩小瞳孔,同时减少调节反应中的低频信号成分.

  • 用P-VEP客观评价近视眼与正视眼的模糊辨别敏感性

    作者:范丽英;刘晓玲;许笑若

    目的 应用Pattern-VEP法客观评价近视眼与正视眼的模糊辨别敏感性的不同.方法 受试者34例,年龄18~28岁.分为正视组14例,平均屈光度(-0.17±0.28)D;近视组20例,平均屈光度(-3.73±0.85)D.散瞳验光后应用5 mm人工瞳孔,分别造成0、+0.25、+0.5、+0.75、+1.00、+1.50 D的离焦,逐一记录P-VEP振幅和潜伏期.结果用线性回归拟和实验结果,建立P100振幅与离焦值的回归方程,正视组为y=13.34-6.995X,R2=0.987,近视组为y=12.16-5.665X,R2=0.996,两组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54,P=0.016).斜率绝对值大表示模糊辨别敏感性好.结论 近视眼的模糊辨别敏感性明显低于正视眼;采用P-VEP法客观评价视觉系统对视网膜离焦的敏感性是可行的.

  • SL-OCT用于正视及高度近视眼前房容积和巩膜突横径的测量

    作者:赵英杰;沈帮荣;肖建业;顾雪芬

    精确测量正视眼活体状态前房容积及巩膜突横径可得出其解剖参考值,对白内障、青光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切割术及局部药代动力学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 调节机制新概念:基于超焦距-微变焦的人眼光学系统

    作者:罗富铭

    本文基于摄影镜头的超焦距概念,提出正视眼存在远超焦距、近超焦距和调节超焦距.笔者研究发现,当正视性老视眼的调节力完全丧失后,其远的模糊点(近点距离)都未超出1.5m,更没有退至无限远;正视眼经扩瞳麻痹睫状肌后的景深域只是改变了前景深(视近模糊),其后景深没有改变(视远清晰),这些事实还有暗焦点现象均与超焦距的定义吻合,故得出人眼属于超焦距光学系统的结论.再从所有正视性老视眼一生高的视近配镜度极少超过+2.50 D的事实,可知其年轻时常用到的调节幅度即是这个矫正值,仅占人眼总屈光力的4%左右,这表明人眼属于微变焦光学系统.笔者提出人眼应属于一体化调节机制,即由视近测控机制、视近总控机制和视近调节机制三部分组成.本文侧重讨论基于超焦距的视近调节机制兼视远休息机制,并对Tscherning&Schachar的拉伸调节模式以及Helmholtz & Gullstrand的自弹调节模式提出质疑,指出能让晶状体产生快甚至大的形变力且能有效调控其形变量的只有推压调节模式.

  • 近视眼角膜厚度的OrbscanⅡ检测

    作者:聂晓丽;王丽娅;刘苏冰;辛宝莉;侯莹;买志彬

    目的: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研究近视眼不同屈光度的角膜厚度改变.方法:利用OrbseanⅡ角膜地形图分析仪检查353眼不同屈光状态的近视眼患者(低度近视组Gl:-1.00~-3.00 D 85眼,中度近视组G2:-3.25~-6.00 D 95眼,高度近视组G3:-6.25~-10.00 D 90眼,超高度近视组G4:-10.25~-15.00 D83眼)的角膜厚度分布,并与381眼正视眼(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为(556.1 4±33.7)μm,G1、G2、G3、G4组近视眼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54.2±33.9)μm、(551.6±32.7)μm、(549.1±30.2)μm和(548.5±31.6)μm,5组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薄点角膜厚度为(533.6±32.7)μm,G1、G2、G3、G4组角膜薄点厚度分别为(534.6±33.9)μm、(532.6±34.7)μm、(530.1±29.2)μm和(535.5±27.6)μm,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和薄点厚度与正视眼无明显差异,角膜中央厚度和薄点厚度可能与屈光度数无关.

  • S2S-3闪烁增视仪治疗调节痉挛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道全

    调节痉挛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睫状肌肌张力增高,使远点、近点均移近,造成假性近视,以致远视眼度数变浅,正视眼变为近视,近视度数加深[1].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有睫状肌麻痹剂,配戴合适的眼镜等,但这些治疗手段不尽人意,存在疗效不稳定、易复发、疗程长等缺点.本研究通过运用睫状肌麻痹剂、增视仪、增视仪加睫状肌麻痹剂三种方法,治疗调节痉挛治愈率的周期分析,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调节痉挛的治疗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46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