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兆子痫并发HELLP综合征1例

    作者:李苗

    患者,女,37岁,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为1999年8月25日,预产期为2000年6月1日。2个多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近10多天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视物模糊等症状,偶有恶心,伴呕吐1次,在当地卫生院对症治疗无好转后转我院。患者既往体健,孕5产3。查体:T36.6℃,P 84/min,R 16/min,BP 26/19 kPa。神清,面色苍黄,心肺听诊无异常,全身水肿,无宫缩,胎心音140/min。尿常规:肉眼血色素尿,蛋白(),潜血()。血常规:白细胞10.5×109/L,血红蛋白111 g/L,红细胞体积分数0.304,血小板72×109/L,红细胞3.49×1012/L。单抗-D定性(),半定量2000 μ g/L。3 P试验阴性。血清白蛋白20 g/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34 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42 IU/L(正常值<40.0 IU/L)。入院诊断:先兆子痫,低蛋白血症。立即予硫酸镁10 g,酚妥拉明40 mg,静脉点滴,血压无明显下降,伴牙龈出血。复查血小板43×109/L,血红蛋白89 g/L,红细胞体积分数0.233,红细胞2.74×1012/L。给予潘生丁25 mg与心痛定20 mg口服,每日3次;静滴地塞米松5 mg,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新鲜血200 mL,每日1次,连续2 d;肝素25 mg静滴,每日1次,连续3 d。入院第3天尿色转清,BP控制在(19~22)/(11~14)kPa之间,复查血小板71×109/L。入院第4天血压升高,头晕、头痛加重,呕吐2次,胎心音消失。立即在硬外麻下行剖宫取胎并行次全宫切除术,术中见淡黄色腹水200 mL,羊水Ⅱ度混浊。术中失血约300 mL。术后予硫酸镁15 g静滴,每日1次,连续2 d;硝普钠50 mg静滴,每日1次,连续4 d;术后第3天自觉症状消失,第5天血压降至正常,复查血小板280×109/L,血红蛋白121 g/L,红细胞体积0.326,ALT、AST正常,尿蛋白(-),痊愈出院。病理报告:子宫腔出血及浆膜上斑片状出血,符合弥漫性血管内凝血。HELLP综合征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本例根据病史、症状、辅助检查,可确诊为先兆子痫并发HELLP综合征。

  • 35~45岁子宫肌瘤手术方式选择-附73例报告

    作者:陈图珊;王娟

    目的探讨35~45岁子宫肌瘤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1996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收住我院35~45岁子宫肌瘤行肌瘤剔出术与全宫切除术,且有随访资料的7 3例患者.结果肌瘤剔出术较全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随诊15.8个月,肌瘤数<2个,无复发,有症状的复发率为12.5%,无症状的复发率为8.33%,肌瘤个数≥2个复发率为33.3%,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单纯子宫平滑肌瘤2.44%,变性复发率为5.88%,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剔出术术后复发与肌瘤个数有关,而与病理、症状无关,因此35~45岁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肌瘤个数而定,肌瘤个数≥2个行全宫切除术,肌瘤个数<2个行子宫肌瘤剔出术.

  • 106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临床分析

    作者:范雪梅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LAP)下全宫切除术10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71例单纯全宫切除,10例同时行附件切除,25例同时行卵巢囊肿剔除,25例行盆腔粘连松解术.平均手术时间(174.8±57.3)min,术中出血量为(102.9±89.0)ml,子宫平均重量(260.0±125.4)g,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为(31.7±8.7)h,术后平均抗炎时间为(3.9±1.2)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7±1.0)天;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全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关键词: 腹腔镜 全宫切除术
  • 全宫切除术后硬膜外罗比卡因镇痛

    作者:唐有华;陈浩铭

    罗比卡因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有前景的酰胺类局麻药,具有纯S-对映体结构,其特点是长效、麻醉效能强,低浓度时能使感觉与运动明显阻滞分离;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毒性较小.作者对全宫术后硬膜外0.25%罗比卡因镇痛效果进行了观察,并与传统使用的硬膜外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少量吗啡术后镇痛效能相比较.1 资料与方法择期全宫切除术病例38例,年龄40~54岁,体重45~60 kg,ASA1~2级,术前半小时常规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术前插尿管,全部手术采用T12-1↑、L3-4↓双腔置管法行麻醉,各置留管径4 cm.术中均用2%碳酸利多卡因维持麻醉平面,不辅加其他麻醉镇痛药.术后留L12↑管行镇痛.

  • 介入治疗妇产科急症出血的护理

    作者:何佩仪

    妇产科急症出血的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较传统的双髂内动脉结扎或全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疗效高、止血快、可保留生殖功能等优点,是近年来介入放射学在妇产科领域中新的发展.我科自1991年始应用TAE治疗各种妇产科急症出血共39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991年3月~2000年6月,我科共收治各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妇产科急症出血39例,年龄19~67岁.产科出血15例,其中经阴道分娩后出血6例,剖宫产术后出血2例,引产术后出血2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3例,剖宫产术后次全宫切除术后再出血、宫颈妊娠搔刮术后出血各1例;妇科癌性出血24例,包括子宫颈癌出血15例,子宫内膜癌出血5例,绒癌阴道转移灶出血2例,阴道癌放疗后出血、侵蚀性葡萄胎并腹腔内出血各1例.累计出血量1000~3500 ml不等,其中14例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

  • 腹膜囊肿10例误诊分析

    作者:白丽珍

    我院自1985~1999年收治腹膜囊肿18例,现就其中10例患者的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者,女性,年龄28~46岁,平均35岁,因妇科疾病行妇检及B超发现腹腔包块,病史无痛经、月经异常及胃肠道症状。有腹部手术史者5例,分别为阑尾切除术3例,全宫切除术2例,2例于术后1个月和1年内发现。1.2 临床检查包块性质为囊性,张力低,形状不规则,如不认真检查很难发现,包块无触痛。辅助检查:B超示子宫正常大小,可探及囊性包块壁薄,形态不规则,内为液性暗区,或包块内见分隔状光带、光斑、细小的小光点,边界清、或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多位于子宫的后方或阴道残端上方,连续B超观察包块增长速度慢。血常规:中白细胞数及白细胞分类正常。

  • 筋膜内层全子宫切除术79例报告

    作者:陈玉萍;蓝雪琴;梁金梅

    我科1998年1月至11月对79例有子宫全切除指征的病人,采取筋膜层内宫颈纤维间断环形螺旋形将宫颈完整切除的筋膜内层子宫全切除术,并随机抽同期筋膜外全宫切除术54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阴式切除非脱垂性子宫30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海冰;包玲燕

    阴式全宫切除术作为微创手术近年来得到广泛开展.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5年4月开展了非脱垂性阴式全宫切除术(TVH)30例,本文旨在探讨该术式在临床中应用价值.

  • 不同剂量布吡卡因-芬太尼腰麻用于全宫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波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布吡卡因伍用芬太尼腰麻用于全宫切除术的小有效剂量,为临床提供佳的药物剂量组合.方法 将75例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A组腰麻用药为布吡卡因5 mg与芬太尼20 μg;B组布吡卡因7.5 mg与芬太尼20 μg;C组布吡卡因10 mg与芬太尼20 μg.观察三组用药后的MAP和HR变化、运动阻滞程度及平面消退时间.结果 三组用药后的MAP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C组比A、B组下降更加显著(P<0.01);A、B组间MAP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分别有4、5例出现低血压需要用麻黄碱治疗,而C组有17例需用麻黄碱治疗以维持血压.C组Bromage评分集中在3~4分,而A、B两组大部分病例为2~3分;B、C组平面消退时间较A组明显延长(P<0 01),但B、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组不同剂量的布吡卡因伍用20 μg芬太尼行腰麻可实施全子宫切除术,而布吡卡因5.0 mg及7.5 mg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副作用少,麻醉效果及肌松效果相当,但7.5 mg维持时间较长,对估计可能手术难度较大或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更适用,值得临床推广.

  • 1例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后护理

    作者:杨桦

    子宫肌瘤是现代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20%~25%,是妇科非急性出血的常见原因,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有全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式有开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UAE)是通过栓塞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使肌瘤缺血、坏死、萎缩、脱落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子宫动脉栓塞术不仅保留了子宫及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且术后肌瘤不易复发,创伤小,患者在生理上更容易接受[1]。子宫动脉栓塞被公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方法。但也可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并发症,护士运用专科护理常规,不能忽视介入治疗术后潜在的危险。我科收治1例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下腹及腰部疼痛、白细胞计数严重异常:28.8×109/L、心率减慢、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异常等,经严密的观察,积极的护理干预,及时准确的治疗措施,患者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 全宫切除术后合并膀胱阴道瘘的护理

    作者:何文婷;龙晓媚;谢品燕;尉浪;张丽清

    目的:探究因进行全宫切除术后合并膀胱阴道瘘的护理方法.方法:整理分析10例因实施全宫切除术后合并膀胱阴道瘘的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措施.结果:10例患者术后经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下腹部疼痛、阴道异常分泌物的流出等异常现象,且术后至今尚未有患者出现复发的现象.结论:对于膀胱阴道瘘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加强术后的局部清洁,采取高效便捷的护理方式,尽大的努力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31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