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期肠吻合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敏;寸建平;李永洲

    目的探讨一期肠吻合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急性左半结肠梗阻行一期手术吻合的病历资料.结果29例一期愈合,肠瘘2例,经非手术治治愈.结论一期肠吻合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手术中应用是安全的.

  • 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胃肠外营养治疗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附11例报告)

    作者:李向青;杨林

    观察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胃肠外营养治疗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结果发现,治愈9例,瘘口愈合时间9~27d,平均12.8d,死亡2例.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胃肠外营养可明显降低死亡率,缩短瘘口自愈时间.

  •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1例误诊分析

    作者:韩芳化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19岁,已婚,农民。因畏寒、发热、咳嗽伴气促5d,突然昏厥发作二次于1987 年2月28日入院。5天前无明显诱因阵发畏寒、发热(38℃)、出汗伴咳嗽、气促、无痰,无胸 痛。2天前突然不省人事2次,发作时无四肢抽搐,也无口吐泡沫,平卧休息约10min后苏醒 。既往无外伤史,也无癔病、癫痫史。但近4~5年来常有口唇发紫、重体力劳动后感到气短 ,常感膝关节疼痛,但无明显的红、肿。也无游走性关节痛史。  体查:T38℃,P104次/min,R30次/min,BP12/8kPa。急性热病面容,呼吸急促,唇发绀,全 身皮肤、巩膜无黄染也未见出血点,可见杵状指,浅淋巴结无肿大,未见颈静脉怒张。甲状 腺 不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以左肺为明显,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在 左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内2cm处,于心尖部偏上方可闻及连续性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 电轴重度右偏。X线胸片:左中上肺野可见约6cm×5.5cm,园形高密度阴影,未见钙化,边 缘较清晰,未见短毛刺,未见卫星灶。左下肺纹较紊乱,且可见少许小点状模糊阴影。X线 诊断 :⑴左肺良性肿瘤;⑵左下肺感染。临床诊断:⑴上呼吸道感染;⑵风心病,二尖瓣病变, 心功能二级;⑶肺部感染。入院后经抗炎、抗病毒、护心治疗,热退。但于3月初连续昏厥 发作多次伴呼吸困难,经吸氧、平卧休息约15min后才苏醒。发作时有一次心率为58次/min ,考虑为阿一斯综合征,转上级医院作“肺部良性肿瘤”切除术,确诊为左上肺的肺动静脉 瘘。术后“心脏杂音”消失,康复出院。

    关键词: 肺动静脉
  • 银灰膏对肛瘘术后50例创面换药疗效观察

    作者:王爱华;李帅军;王真权;景湘川;谢涛

    目的:观察银灰膏对肛瘘术后创面换药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肛瘘术后患者按病种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银灰膏(由响锡、炉甘石、冰片、凡士林组成)、九华膏、凡士林膏、马应龙痔疮膏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细菌检出率、疼痛、水肿、渗出、瘢痕等指标.结果:银灰膏能明显缩短痊愈天数,与凡士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通过对细菌检出率、疼痛、水肿、渗出、瘢痕等指标检测,银灰膏优于其他3组,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银灰膏具有抗菌消炎、消肿镇痛、祛腐生肌的作用.

  •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

    作者:马英;左进;贺彩东;甄熙奎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内口位置高,贯穿的肌肉多,主支管道纵横交错,弯曲连通,环绕肛门半周或全周,或是外口过多,或重叠几层,呈潜行蜂窝状.因错综复杂,致使治疗存在许多问题,复发率极高,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后遗症亦较多.因此,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防止并发症、后遗症的出现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的关键.现将笔者临床实践总结如下.

  • 生肌红粉膏治疗肛瘘、肛周脓肿术后创面25例疗效观察

    作者:洪子夫;袁亮;邱剑锋;李国栋

    目的:观察生肌红粉膏在肛瘘、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换药初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在换药初期应用生肌红粉膏纱条外敷,待腐肉脱落后改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对照组26例应用生肌玉红膏换药.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2组患者均获痊愈.治疗组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及14天创面愈合率>75%例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能缩短愈合时间.结论:术后初期应用生肌红粉膏换药能明显促进感染性创面愈合.

  • 64排螺旋CT诊断双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

    作者:唐梅丽;刘玉品;严兆贤

    病例资料男性患者,35岁,因劳累后心悸查因.使用美国GE Light Speed 64排CT扫描仪,行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根据病人的心率确定扫描方式.100ml对比剂加40ml生理盐水以4ml/s经肘静脉注射,根据测得的降主动脉峰值的时间作为冠状动脉CT扫描延迟时间或依据心率不同延迟时间在20-28S.启动扫描,采集原始数据.传入ADW 4.2后处理工作站,于75%R-R间期进行轴位及斜位大密度投影(MIP),三维容积再现(VRT)重建.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比较

    作者:池畔;林惠铭;徐宗斌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2000年9月至2005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对距肛缘5~8 cm的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术(LP术组)53例及传统开腹根治术135例,比较两组和两组内患者造口与未造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差异.结果 LP术组造口与未造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4.6%(1/22)与6.5%(2/31),χ2=0.08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术组造口与未造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2.3%(1/43)与8.7%(8/92),χ2=1.0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术组与OP术组行造口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P=0.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术组与OP术组未行造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P=0.288,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不会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 儿童和青少年误吞磁性异物致消化道损伤的文献分析

    作者:刘仕琪;雷鹏;吕毅;王善佩;严小鹏;马海军;马佳

    目的 研究儿童误吞磁性异物致消化道损伤的诊断及处理措施.方法 通过Google、Medline、ISI Web of Knowledge、Ovid、万方、维普、CNKI、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及申请文献传递等方式收集1987年6月至2010年4月国内外所有以英文、中文、日文和韩文发表的关于误吞磁性异物而导致相应消化道并发症的文献.研究内容包括发病年龄、性别、国家和地区分布、磁性异物的数量、磁性异物来源、临床表现、诊断及取除异物的方法等.结果 共收集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98例吞咽磁性异物病例.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94例,5岁以下儿童占62.2%(61/98),高发年龄为3岁(16.3%,16/98).所吞咽的磁性异物来源玩具73例(74.5%),医疗仪器8例(8.2%),饰品4例(4.1%),其他13例(6.2%);异物数量2~100枚,其中11例(11.2%)伴有异食癖或孤癖症等精神症状.所有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延误诊治的情况,其中1例因严重感染而死亡.开腹探查发现,消化道损伤包括从食管至结肠不同部位的穿孔和肠瘘,其中小肠损伤占51.0%,其次是小肠-结肠瘘占15.3%.除2例患儿急诊经内镜取除异物外,其余患儿行肠切除吻合术和肠瘘修补术.结论 2枚以上的磁性异物会导致严重消化道损伤,需要早期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对5岁以下儿童需要更多的预防措施.

  • 克罗恩病合并瘘手术治疗 24例

    作者:汪建平;周军;宋新明;王磊;黄美近;吴小剑;杨祖立;兰平

    目的总结分析外科手术治疗克罗恩病( CD)合并瘘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对 1980年 1月至 2005年 4月期间收治的 CD合并急性穿孔和瘘的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年间确诊 CD的 181例中,合并瘘或穿孔病例 24例( 13.3%). 8例患者( 33.3%)穿孔前明确使用过类固醇药物, 9例无激素治疗史,其余 7例情况不明.单一穿孔 18例, 2处游离穿孔 4例, 3处以上腹壁外瘘 2例.急诊手术 8例,择期手术 16例;有 20例在病变肠段切除的基础上,分别采取阴道或膀胱瘘口修补术 4例,瘘管一期扩创切除 12例,腹壁瘘管搔刮术 4例;还有 4例采取乙状结肠单腔造瘘加肛瘘切开术.术后 5例患者( 20.8%)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 2例,腹腔脓肿 2例,吻合口瘘 1例;均经外科引流、抗感染等保守措施治愈.死亡 3例( 12.5%), 2例死于出血和持续高热;1例为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并造瘘口出血死亡.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 18例获 6个月至 18年的随访, 5年瘘的复发率为 16.7%, 10年再手术率为 33.3%.结论激素的应用并非构成 CD合并瘘的主要因素, CD合并瘘应成为手术的明确指征.

  • 负压引流预防下颌角区囊肿术后瘘的探讨

    作者:杨团结;杨小平;唐海阔;苏凯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对下颌角区囊肿术后瘘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近3年经口内切口治疗的68例下颌角区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组与未放置组出现术后瘘的差异.结果 未放置负压引流组的术后瘘发生率为23.33%,放置负压引流组的术后瘘发生率为2.63%.结论 经口内进路刮治下颌角区囊肿放置负压引流可减少术后瘘的发生.

  •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分析后半规管瘘对豚鼠听力及耳蜗形态学结构的影响

    作者:谢南屏;陈国强;严星;舒斯云

    目的探讨豚鼠后半规管造瘘后的听力情况.方法健康杂色豚鼠10只,左耳为实验耳,右耳为对照耳,左耳后半规管造瘘后分别进行多频听觉稳态诱发电位测试.测试状态为戊巴比妥钠镇静睡眠.结果载波频率为0.5 kHz、1 kHz、2 kHz及4 kHz时,左耳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dB SPL)分别为30.00±8.66、25.56±5.27、20.00±5.00和22.22±4.21;右耳分别为35.56±5.27、27.78±10.93、18.89±3.33和21.11±3.33.左右耳同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手术造成的较小的后半规管瘘管对听力无明显影响.

  • 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82例

    作者:彭峰;莫宋平;陈振清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的经验.方法:对8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患者进行手术治疗,52例在感染期进行手术治疗,而另30例在感染控制期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均得到1a以上的随访.结果:8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通过手术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 在感染期和感染控制期接受手术的患者,痊愈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期和感染控制期以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均可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但在感染期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和减少医疗支出,对患者更为有利.

  •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多排螺旋CT征象分析

    作者:李景雷;黄美萍;崔燕海;唐向周;梁长虹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为成人CPF的CT资料.观察瘘血管起源、数目及走行(管状扩张或蚯蚓状迂曲扩张、附壁征),肺动脉瘘口位置、数目、大小及征象(穿通征、等密征、烟雾征、喷射征),肺动脉增宽与否.结果:瘘血管起源及数目:右圆锥支21例,左圆锥支(左前降支第1分支)22例;右左圆锥支15例;左前降支(LAD)第2分支l例;合并左主干分支2例;合并降主动脉分支l例.1支异常冠状动脉分支13例,2支11例,3支4例.瘘血管迂曲扩张形态:管状扩张7例,蚯蚓状迂曲扩张21例(合并动脉瘤9例).肺动脉瘘口数目、位置及大小:肺动脉瘘口均为1个,分别位于主肺动脉前壁10例、左侧壁17例、主肺动脉分叉处右侧壁1例,肺动脉瘘口大小约1.7 ~7.4 mm,平均约3.3 mm.肺动脉瘘口CT征象:穿通征28例、喷射征或射血征11例、烟雾征14例及等密征15例.肺动脉增粗2例.结论:MSCT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对诊断CPF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下颌智齿冠周炎致面颊瘘的诊治

    作者:符绩文;黄志权;张结霞

    [目的]探讨下颌智齿冠周炎致面颊瘘的诊治体会.[方法]对21例下颌智齿冠周炎致面颊瘘的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对下颌智齿冠周炎致面颊瘘的患者行下颌智岗拔除术和面颊瘘道刮治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下颌骨颊侧破坏骨质需行刮除.[结论]下颌智齿冠周炎致面颊瘘经正确诊治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及时处理下颌智齿冠周炎是预防此类面颊瘘的关键.

    关键词: 智齿 冠周炎
  • 腹腔镜辅助高位肛门闭锁一期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王金虎;赵绪稳;戴春娟;胡博;包国强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治疗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效果。方法应用腹腔镜辅助高位肛门闭锁一期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7例,其中4例合并直肠尿道瘘,2例合并直肠阴道瘘。术中在腹腔镜下游离直肠结肠,结扎离断直肠尿道瘘(阴道瘘)。镜下引导经耻骨直肠肌收缩中心穿刺,扩张穿刺通路,将直肠盲端自此拖出与会阴部皮肤缝合。结果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瘘管复发。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4例大便控制满意,每天排便2~3次。1例排稀便时肛门控制不良,大便成形时控制尚可,但仍有污粪。2例肛门狭窄经扩肛后好转,排便满意。结论腹腔镜辅助高位肛门闭锁一期成形术便于处理直肠尿道瘘(阴道瘘),可准确辨认并引导直肠经耻骨直肠肌收缩中心拖出吻合,显著改善术后肛门排控便功能,疗效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输尿管结石致十二指肠输尿管瘘1例报道

    作者:牛家增;吴圆圆

    十二指肠内瘘是指十二指肠与邻近脏器发生的病理性窦道,多数情况下是由于长期炎症粘连或者外界病理因素如结石、肿瘤等压迫侵蚀导致,临床常见的是十二指肠胆道内瘘,尤其以十二指肠胆囊内瘘发生率高,但十二指肠输尿管内瘘临床罕见.查阅相关文献,我国仅在2004年有1例肾盂十二指肠内瘘报道[1].本科室今年收治1例十二指肠输尿管内瘘患者,现报道如下.

  • 炎性乙状结肠膀胱瘘2例报告

    作者:万波

    1 资料与方法患者一男,63岁,因气尿及粪尿16d入院,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和下腹胀痛;无脓尿、血尿;大便1次/天,无血便、粘液便及水样便.体查:腹平软,未扪及包块,无压痛及反挑痛;肛查:肛周未见瘘管,前列腺Ⅲ度肿大,质韧,表面光滑,无硬结,指套无粘液血便;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0-3/HP,脓球(+);大便常规正常.结肠镜检:发现乙状结肠有三个炎性憩室;钡灌肠检查:见乙状结肠针刺样突出影,大约4cm长细线状瘘道影与膀胱中部相连,未见结肠内充盈缺损,膀胱内无造影剂影;B超:耻骨联合上方纵切扫描见膀胱前壁上方有一直径4mm的瘘口,同时见气体流入膀胱声像;膀胱镜及活检:未见癌,慢性炎症改变,移行上皮增生,淋巴组织增生.诊断:乙状结肠膀胱瘘.

    关键词: 膀胱 乙状结肠 病例
  • 上颌尖牙根尖周病并发面部窦道5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赖

    目的:提高上颌尖牙根尖周病并发面部窦道的诊治率.方法:回顾分析5例误诊为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局部和全身检查,探查窦道,摄X线片,确诊为上颌尖牙根尖周病引起的面部窦道.治疗为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清除病灶,严密缝合伤口.结论:上颌尖牙根尖周病并发面部窦道易误诊鼻部疾患,应细心询问病史和检查.

  •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作者:李平安;段传志;罗小林;杨国清;朱飚;李冲

    目的:总结经动脉途径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验.方法:采用Magic-BDTE球囊导管和带标记乳胶球囊,在X线电视屏幕监视下,经股动脉插管,在球囊内注入适量等渗非离子造影剂闭塞瘘口.结果:6例全部治愈,均1次栓塞成功,颈内动脉通畅率100%,无并发症.结论:本方法可作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414 条记录 17/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