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洛复与丙咪嗪治疗强迫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左洛复与丙咪嗪在临床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在我院24例强迫症患者对照组则按照与研究组的1:1比例随即分成两组,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评定疗效,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 左洛复与丙咪嗪对强迫症治疗疗效相似,但前者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少于后者.结论 左洛复治疗强迫症疗效肯定而安全,副反应轻.
-
锌和丙咪嗪对慢性束缚应激致抑郁样行为变化的预防作用
目的 了解锌在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致抑郁样行为中的变化规律及其预防作用.方法 通过CRS建立动物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CRS组和5个CRS同时给药组(20 mg/kg/d丙咪嗪,5 mg/kg/d丙咪嗪,30 mg/kg/d ZnSO4,15 mg/kg/d ZnSO4,5 mg/kg/d丙咪嗪+15 mg/kg/d ZnSO4).CRS 3周后检测悬尾不动时间和自主活动实验运动路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小鼠血清和海马锌含量.结果 3周CRS可以显著延长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缩短自主活动实验中的运动路程(P<0.0 1),同时降低血清锌水平,增加海马锌含量(P<0.01).各CRS同时给药组(补锌组、丙咪嗪组以及锌和丙咪嗪联合组)小鼠均可纠正小鼠出现上述的抑郁样行为学改变和血清及海马锌水平改变(P<0.01),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CRS可导致动物出现抑郁样行为学变化,同时导致血清锌下降和海马锌上升,CRS同时给予一定量锌补充或丙咪嗪可以预防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变化并纠正锌稳态.
-
新型抗抑郁药万拉法辛的临床应用
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三环类抗抑郁药 (TCAs)丙咪嗪被证明有抗抑郁效应,相继出现多种此类药物,使许多抑郁症病人症状获得缓解.但是由于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一些病人并未得到较好的效果,有的甚至放弃治疗.近年来抗抑郁新药的研制迅速发展,开发了第二代抗抑郁药.
-
神经酰胺对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酰胺代谢酶抑制剂油酰乙醇胺(NOE)和丙咪嗪(Imi)对人源肝星状细胞(HSCs)LX-2中神经酰胺含量的影响,并探讨神经酰胺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给药组(NOE组终浓度为50、75、100 μmol/L; Imi组终浓度为10、20、30 μmol/L),乙醇对照组(乙醇终浓度为1%),DMSO组(DMSO终浓度为1‰).高效液相法测定HSCs内神经酰胺的含量,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SCs的增殖情况,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酶消化法测定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与乙醇组比较,NOE各浓度组可显著提高HSCs内神经酰胺的含量(P<0.05);对HSCs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各浓度组LDH活性与乙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各浓度组均可显著降低HSCs上清液中Hyp的含量(P<0.05).30μmol/L Imi作用24 h后,与DMSO组比较,可降低HSCs内神经酰胺的含量,促进HSCs的增殖,并可升高HSCs上清液中Hyp的含量,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酰胺代谢酶抑制剂对HSCs内神经酰胺的含量有显著影响,且神经酰胺可通过抑制HSCs细胞的增殖、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丙咪嗪完全缓解哮喘1例
患者,女,45岁,主诉心境低落、乏力、易怒、排便时腹痛12年;2004年7月7日诊断为抑郁症,肠易激综合征.先后服氟西汀(百优解)20 mg/d,文拉法辛(博乐欣)75 mg/d,文拉法辛控释剂(怡诺思)150 mg/d,症状完全缓解.
-
托特罗定联合多沙唑嗪、丙咪嗪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托特罗定联合多沙唑嗪、丙咪嗪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我院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32例,均给予口服托特罗定2 mg,每日2次;多沙唑嗪4 mg,每晚1次;丙咪嗪25 mg,每日1次.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行OAB症状评分(OABSS),观察患者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后白天排尿评分、夜间排尿评分、尿急评分、急迫性尿失禁评分及OABSS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34.4%)、便秘(21.9%),无尿潴留发生,无患者因无法耐受而退出.结论 托特罗定联合多沙唑嗪、丙咪嗪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三环抗抑郁药:你的患者正在应用吗?
三环抗抑郁药( TCA)是治疗神经性疼痛的一线药物;虽然该药应用广泛,但仍有很多卫生保健提供者不清楚哪一类患者正在使用该药物。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很多开药者对患者开始和停止应用TCA的具体情况并不知晓。该论文于2014年3月在线发表于《疼痛杂志》( Pain medi-cine)。研究中回顾性数据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患者对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和丙咪嗪的依从率;报告那些应用TCA(由尿检确定)但没有告知其卫生保健提供者的患者比率(未被告知的开药者比率);后,评估年龄、性别和处方数量对依从性的影响以及未被告知的开具药者比率。研究者共获取55296例疼痛患者的尿排泄数据,使用多重分析法对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和丙咪嗪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依从率是66%(1407/2137)。在普通人群中,未被告知的开药者比率为3%(1547/55296),而在TCA应用者人群中该比率为52%。老年和女性患者的依从率较高,应用其他药物的数量对依从率没有影响。
-
客观对待抗抑郁药的副反应
抗抑郁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副作用的减少和疗效的增强.上世纪80年代的三环类抗抑郁剂(TCA)如丙咪嗪、阿密替林、多虑平等.对抑郁症有肯定的疗效,总有效率约为70%左右.
-
以HPLC法测定附子甘草配伍对丙咪嗪血药浓度的影响
目的:以丙咪嗪为探针药物,采用体内代谢的方法研究附子、甘草单用与伍用之后分别对丙咪嗪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附子组、甘草组、附子甘草舍煎组,中药提取液诱导6天,于第7天尾静脉注射丙咪嗪溶液,定点取血,以HPLC法测定丙咪嗪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结果:附子单用抑制丙咪嗪的代谢,甘草单用诱导丙咪嗪的代谢,同用时甘草的诱导作用起主导作用.实验提示:中药复方的研究,可以从药物代谢的角度入手;附子配伍甘草时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从药物代谢的角度揭示了甘草缓和附子毒性的科学内涵.
-
氯丙咪嗪与丙咪嗪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氯丙咪嗪与丙咪嗪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对 28例广泛性焦虑症的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进行 6周的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第 2、 4、 6周进行汉密顿焦虚量表 (HAMA)及副反应量表 (TESS)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 HAMA评分氯丙咪嗪组与丙咪嗪组分别为 23.6± 6.82、 23.18± 5.64,第 2周末评分为 16.87± 4.84、 21.05± 4.89,第 4周末分别为 14.13± 3.21、 17.26± 4.92。第 6周末分别为 10.92± 2.01、 12.05± 3.21。副作用:氯丙咪嗪组口干为 5例、出汗 4例、头晕 4例、心电图 (ECG)改变 4例、心慌 2例。丙咪嗪组口干 11例、头晕 7例、思睡 6例、睡眠障碍 3例、 ECG改变 7例、心慌 8例。结论氯丙咪嗪与丙咪嗪都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 ,但是氯丙咪嗪起效快 ,副作用少 ,易被患者接受。
-
丙咪嗪、尼莫地平及两者并用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
抑郁症是一类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病.丙咪嗪(Imipramine)等三环类为抗抑郁的首选药物,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尼莫地平(Nimodipine)是对脑血管有选择性扩张作用的钙通道阻滞剂,并兼有神经和精神药理作用.我们设想利用丙咪嗪和尼莫地平联合应用在抗抑郁方面的协同作用,来提高丙咪嗪抗抑郁作用的疗效,从而降低不良反应.
-
噻奈普汀与丙咪嗪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噻奈普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0例年龄≥60岁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丙咪嗪组(30例)和噻奈普汀组(30例),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评定药物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从疗后2周~6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TESS评分噻奈普汀组显著低于丙咪嗪组.结论噻奈普汀疗效好,副反应少,适合于老年抑郁症特别是伴有躯体疾病患者的治疗,服用方便、安全,可首选使用.
-
噻萘普汀与丙咪嗪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噻萘普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噻萘普汀组(30例)和丙咪嗪组(30例),疗程6周,疗效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安全性评价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检.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末评定药物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噻萘普汀组有效率为80.0%,丙咪嗪组有效率为76.7%,两组Ridit分析P>0.05,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HAMD评分从疗后2~6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结束时TESS评分噻萘普汀组显著低于丙咪嗪组.结论 噻萘普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好,副反应少,服用方便、安全,可首选使用.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NOS表达与细胞凋亡及米帕明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及米帕明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原位细胞调亡检测方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神经细胞(nNOS、iNOS)的阳性表达的细胞数目.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2h后缺血侧神经细胞nNOS、iNOS表达升高,并出现神经细胞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iNOS的表达明显增强,凋亡神经细胞数逐渐增多,至24 h达高峰,但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并未见明显增强.米帕明保护组神经细胞nNOS、iNOS的表达和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组(P<0 0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神经细胞nNOS的表达增强,iNOS的表达显著升高,使NO的形成增加,这可能是介导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米帕明具有下调神经细胞nNOS、iNOS的表达,减少NO的生成,印制细胞调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53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米氮平和丙咪嗪的对照研究,其中米氮平组30例(15~45 mg/d),丙咪嗪组23例(100~200 mg/d),共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6 w治疗后,米氮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显效率为69%,丙咪嗪组分别为86%和67%,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氮平组治疗第1周就起效.两组的HAMD,AHMA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氮平组的不良反应相对于丙咪嗪组少而轻,常见的有头昏、口干、胃肠不适等.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而轻,适合临床应用.
-
文拉法辛、丙咪嗪、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小成本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疾病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小成本分析法对3种治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种药物的有效率分别为88%,89%,91%;成本为:231.60元,476.50元,1164.04元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9%,63%.结论:舍曲林组治疗方案是3种方案中较佳的治疗方案.
-
丙咪嗪单用及与尼莫地平合用对小鼠脑内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测定小鼠脑内单胺递质含量变化探讨丙 咪嗪(Imi)单用及与尼莫地平(Nim)合用与单胺递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脑内单胺递质及其代谢物的含量。结果:单用 及合用组多巴胺含量均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单用组明显增高,且以7 d合用 组变化明显。结论:7 d组Imi与Nim合用对单胺递质水平有一定影响。
-
氯胺酮、丙咪嗪以及两者联合用药对Wistar Kyoto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氯胺酮、丙咪嗪或两者联合用药对Wistar Kyoto (WKY)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治疗效果和机制.取6周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给同龄WKY大鼠(抑郁症模型)腹腔注氯胺酮(给药1周,停药1周)、丙咪嗪(给药2周)或氯胺酮联合丙咪嗪.行糖水偏好及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各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缰核β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βform of 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type Ⅱ,pCaMKⅡ)和膜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 1,GluR1)蛋白表达,以及前额叶皮质的膜GluR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Wistar大鼠相比,WKY大鼠糖水偏好程度显著降低,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显著增加;单独氯胺酮治疗对WKY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没有显著作用,而丙咪嗪或氯胺酮联合丙咪嗪治疗可显著减少WKY大鼠不动时间.与Wistar大鼠相比,WKY大鼠缰核pCaMKII和膜GluR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前额叶皮质的膜GluR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单独氯胺酮治疗对WKY大鼠缰核βCaMKII和膜GluR1蛋白表达没有显著作用,但可上调前额叶皮质的膜GluR1蛋白表达;丙咪嗪或氯胺酮联合丙咪嗪治疗均可显著下调WKY大鼠缰核pCaMKⅡ和膜GluR1蛋白表达,上调前额叶皮质的膜GluR1蛋白表达,丙咪嗪对上述蛋白表达的作用和联合用药之间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丙咪嗪治疗2周显著改善了WKY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联合使用氯胺酮不能增强丙咪嗪的疗效;丙咪嗪的抗抑郁机制可能与缰核中βCaMKⅡ及膜GluR1表达下调以及前额叶皮质的膜GluR1表达上调有关.
-
丙咪嗪、安坦治疗氯氮平所致遗尿
氯氮平可引起遗尿,使用丙咪嗪或安坦均有一定疗效,我们对此作了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对象为1999~2000年住我院,均单一服氯氮平且有遗尿者.排除妇科、泌尿科疾患,入院前2周内服用氯氮平及不合作者.共48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平分为丙咪嗪组及安坦组.丙咪嗪组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0~41岁,平均(29.8±7.0)岁.安坦组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1~43岁,平均(30.3±8.0)岁.以上各项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
丁螺环酮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目的:探讨加用丁螺环酮对丙咪嗪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对38例丙咪嗪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分成A、B两组。A组加用丁螺环酮,B组继续原治疗不变。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Asberg抗抑郁副作用量表(ASBS)进行评定。结果:第6周末,A组HAMD总分减分率为41.6%,好转率为52.3%(10/19);B组分别为17.7%及10.5%(2/19)。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加用丁螺环酮对部分丙咪嗪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有一定疗效,且不增加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