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例脑囊虫病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杨琼

    目的 评价阿苯达唑、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2002-2007年收治的脑囊虫病病例资料,随机抽取200例,分单纯使用阿苯达唑治疗组58例和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治疗组142例两组,进行上述目的 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高压症、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阿苯达唑组少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苯达唑、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疗效肯定,但吡喹酮和阿苯达唑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较阿苯达唑单独用药严重.

  • HPLC测定阿苯达唑有关物质

    作者:孙春艳;赵亚萍;郭江红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笨达唑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资生堂MGⅡC18柱(250 mm×4.6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磷酸二氢铵溶液(1.67 mg·mL-1)-甲醇(40∶60);检测波长:290nm.结果 样品中的杂质均能很好检出,各杂质与主峰之间的分离度良好,检测限为0.2286 ng.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作阿苯达唑有关物质检查.

  • 复方阿苯达唑防治学生肠道寄生虫11年效果评价

    作者:蔡茂荣;郭浩炘;卢黎明;陈锦钟;郭元云;陈秋怀

    漳州市地处闽南地区,气候温和、潮湿,适合人体寄生虫繁殖.1989-1991年调查显示,人群寄生虫感染率达41.6%~81.8%[1],学生蛔虫感染率为32.8%.

  • 一起中学生服用“驱虫药”引起的诉讼

    作者:董东风;黎明

    1 案情简介原告:王红平(为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力,本文原告系采用化名),女,1980年11月生,汉族,无业.被告:贵州省卫生厅、贵州省教育厅(原贵州省教育委员会).

  • 三苯双脒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沈光金;王勇;吴维铎;刘晓明;尹晓梅;季虹;李启扬;周利;胡春梅

    目的 观察三苯双醚治疗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 180例2岁以上钩虫、蛔虫、蛲虫和鞭虫单独或混合感染者分组分别用三苯双醚和阿苯达唑治疗.成人及14岁以下儿童的钩虫和蛲虫感染者分别给三苯双醚40mg和200mg,蛔虫感染者给三苯双醚300mg,鞭虫感染者每天400mg三苯双醚,连续3天.各感染对照组均给予阿苯达唑400mg.同时观察三苯双醚及阿苯达唑的临床治疗的副作用.结果 三苯双醚和阿苯达唑对钩虫感染的治愈率分别为73.9%(17/25)and 50.0%(9/18).两药物对蛔虫感染的治愈率分别为85.7%(18/21)and 90%(10/11).两药对蛲虫感染的治愈率分别为84.9%(28/33)and 100.0%(18/18).三苯双醚的临床副作用轻微,对外周血象,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三苯双醚对钩虫、蛔虫和蛲虫感染有显著的疗效,对鞭虫作用较差.

  • RP-HPLC法测定阿苯达唑片含量

    作者:张永权;靳龙文

    目的 建立RP-HPLC法测定阿苯达唑片中阿苯迭唑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 ×4.6 mm,粒径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3),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22nm.结果 阿苯达唑在1~50 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回收率99.5%.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阿苯达唑片的质量控制.

  • 阿苯达唑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肝包虫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盛垚;汤治平;周芳;杨统升

    目的:观察阿苯达唑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肝包虫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4年收治的肝包虫病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苯达唑片治疗,2次/d,2粒/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西咪替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超声影像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29/3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2,P <0.01)。结论阿苯达唑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肝包虫病有较好疗效,可作为包虫病首选治疗药物。

  • 硝唑尼特和阿苯达唑联合治疗小鼠原发性和继发性泡状棘球蚴病的机制探讨

    作者:买合皮热提汗·艾尔肯;王云海;赵晋明;白磊

    目的 观察硝唑尼特、阿苯达唑及硝唑尼特/阿苯达唑联合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泡状棘球蚴病小鼠的疗效.方法 分别通过腹腔注射泡状棘球蚴原头节和口服泡状棘球蚴虫卵的方式建立继发性和原发性泡状棘球蚴病小鼠模型,建模2个月后分别进行药物治疗,药物经口灌胃,疗程持续35 d后.检测各组小鼠泡状棘球蚴囊湿重及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清IL-2、IL-4、TNF-α和Ig-E的含量.结果 治疗35 d后,继发性泡球蚴感染小鼠用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用药组泡球蚴的平均湿重显著下降(P<0.01),结果 现示硝唑尼特单独及联合均有明显抑制小鼠泡状棘球蚴生长的作用(抑囊率分别为51.56%、67.68%、88.06%),其中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继发性和原发性泡球蚴感染实验小鼠血清IL-2、IL-4及Ig-E的含量,用药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含量用药组和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唑尼特及硝唑尼特/阿苯达唑联合用药对小鼠泡状棘球蚴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阿苯达唑和地塞米松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疗效的动物试验

    作者:郭鹏娟;詹希美;甘明;郑小英;吴瑜;李卓雅;潘智华;于彦杰;张美春;何蔼

    目的 观察阿苯达唑和地塞米松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效果,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Balb/c 小鼠为动物模型,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用不同剂量的阿苯达唑治疗,并设立地塞米松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小鼠于感染后第22d解剖,计数脑组织中存活虫体,以减虫数统计药物疗效;同时观察脑组织切片病理变化;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阿苯达唑对虫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对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阿苯达唑为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有效药物,感染早期用药效果显著.杀虫药和地塞米松的合用可有效减轻脑部炎症反应.阿苯达唑主要通过虫体体壁及肠道吸收而发挥作用.结论 阿苯达唑和地塞米松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

  • 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对旋毛虫感染小鼠毛中微量元素含量的作用

    作者:刘向东;张秀昌;张进顺;唐红炜;张维真

    目的 研究甲苯咪唑(MD)、阿苯达唑(AD)治疗对旋毛虫感染所致小鼠毛中Zn、Cu、Fe 3种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组,用提取的旋毛虫肌肉幼虫感染小鼠,建立不同感染度的旋毛虫病模型,于感染后第7 w分别给予一次性口服MD、AD 50 mg/kg,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旋毛虫感染非治疗对照组,于感染后第15 w,测量各组小鼠毛中Zn、Cu、Fe的含量,并观察其膈肌病理变化.结果旋毛虫感染导致小鼠毛中Zn、Cu、Fe 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中,重度感染组又显著低于轻度感染组(P<0.05).在感染后第7 w应用MD、AD治疗的小鼠,Zn、Cu、Fe 3种微量元素均得以显著提高,与感染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病理观察显示,治疗组囊包周围炎症较轻,可见透明带和钙盐沉积.结论 MD、AD治疗可以减轻旋毛虫感染小鼠的病变程度,使因感染所致的鼠毛中Zn、Cu、Fe 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的降低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 阿苯达唑治疗泡球蚴病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富荣;石佑恩;史大中;DA Vuitton;PS Craig

    目的为探讨泡球蚴病患者经阿苯达唑治疗后,机体免疫应答的状态和对病程转归影响.方法35例泡球蚴病患者经阿苯达唑治疗12月前后,血清中sIL-2R,IFN-γ,IL-4 IL-5,IL-6,TNFα,及特异性IgG,IgE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在治疗12月后,Th1型细胞因子sIL-2R,IFN-γ无改变(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显著性下降(P<0.01),IL-5在患者中检出率明显降低(P<0.01),TNFα和Ig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泡球蚴病患者治疗后,Th2型细胞因子反应减弱,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有所恢复.

  • 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根;史大中;李文科

    目的通过中药单体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以探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泡球蚴病的新途径.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原头节检测汉防己甲素杀灭原头节的效力;同时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进行药物治疗90d后,检测各小鼠泡球蚴湿重、抑囊率;并对泡球蚴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及病理分级.结果汉防己甲素在体外能有效地杀灭原头节;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均对小鼠泡球蚴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4.55%、63.39%和80.82%),其中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对小鼠泡球蚴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效果较好,说明两种药物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 氧自由基与阿苯达唑对旋毛虫幼虫作用关系初探

    作者:黄沛力;李浴峰;陈怡;王凤云;陈佩惠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与阿苯达唑对旋毛虫幼虫作用的关系.方法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用药组及未用药组旋毛虫幼虫和病鼠肝组织、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用药组病鼠体内旋毛虫幼虫中SOD和MDA的含量均有明显升高,与未用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病鼠用药后肝组织和血清中SOD和MDA含量略有升高,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苯达唑增强氧化损伤作用,有助于杀伤旋毛虫幼虫,而且对宿主也有一定损害.

  • 阿苯达唑联合IFN-α抗小鼠细粒棘球蚴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云哲琳;周永升;张焱;李冰

    目的 在BALB/c小鼠体内评价阿苯达唑(ABZ)联合干扰素(interferon,IFN)-α对于CE的治疗效果.方法 Balb/c小鼠原头蚴腹腔继发感染5个月后,小鼠被随机分配到4组:ABZ组、IFN-α组、ABZ+ IFN-α组和未经处理对照组.不同处理组分别给药2个月.在治疗的第0、7、14、28、36、48、60 d从小鼠尾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中抗体水平变化.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检测相关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P<0.01)或ABZ组(P<0.05)相比,ABZ+ IFN-α组包囊的数量、大小及重量都显著减少.对不同处理组的包囊进行透射电镜观察(TEM)发现,ABZ+ IFN-α组的包囊的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ELISA实验结果表明,ABZ+ IFN-α组的血清与脾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IgE、IgG抗体及其亚型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 本研究证实ABZ联合IFN-α可能成是一种有效的CE治疗方案.

  • 合欢皮总皂苷治疗旋毛虫感染小鼠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雪雪;蔡维维;龚蕾蕾;雷月月;谭方根;周永华;邱丽颖

    目的 研究合欢皮总皂苷对感染旋毛虫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6只感染旋毛虫的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只小鼠感染300条旋毛虫),每组6只.组Ⅰ-Ⅲ为成虫组:组Ⅰ为感染对照组,组Ⅱ为合欢皮总皂苷治疗组,组Ⅲ为阿苯达唑治疗组;组Ⅳ-Ⅵ为肌幼虫组:组Ⅳ为感染对照组,组Ⅴ为合欢皮总皂苷治疗组,组Ⅵ为阿苯达唑治疗组.Ⅰ、Ⅱ、Ⅲ组于感染后第2d开始给药,连续给药3d,于感染后第7d处死,计数小肠内成虫;Ⅳ、Ⅴ、Ⅵ组于感染后第7d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4 d,于感染后第40 d处死,计数肌幼虫并计算减虫率,HE染色计数肌幼虫,免疫组化检测膈肌中IL-1β,IL-6,TNF-α,COX-2因子的表达.结果 合欢皮总皂苷和阿苯达唑治疗组成虫数和肌幼虫数均少于感染对照组(P<0.01),成虫减虫率分别为71.60%和81.24%,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65.70%和89.94%;HE染色结果表明两个治疗组囊包幼虫均减少,炎症细胞表达均明显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组IL-1β,IL-6,TNF-α,COX-2的表达降低.结论 合欢皮总皂苷对旋毛虫成虫和囊包幼虫均有较好的杀虫效果,虽然效果略次于阿苯达唑,但其作为中药提取物毒性较低.

  • 苦参碱和阿苯达唑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睿;景涛;傅宣英;卫峥;王琪

    目的探讨中药苦参碱与阿苯达唑联用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感染泡球蚴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即:苦参碱组、阿苯达唑组、联合用药组和阴性对照组,另设空白组.小鼠泡球蚴病用药物治疗60天后,检测各小鼠泡球蚴湿重、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抑囊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苦参碱单独及与阿苯达唑联合用药均对小鼠泡球蚴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囊率分别为77.61%和89.88%),各治疗组泡球蚴的平均湿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接种泡球蚴的各组与空白组比较,胸腺普遍缩小而肝、脾增大(P<0.05).结论苦参碱对小鼠泡球蚴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效果更好,说明两种药物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 苦参碱治疗包虫病后小鼠免疫功能和部分氧化还原酶、转氨酶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殷袆隆;聂蕾;傅宣英;王琪;景涛

    目的考察用药后小鼠的免疫功能变化并研究对小鼠肝组织损伤和棘球蚴组织营养代谢产生影响的部分氧化还原酶、转氨酶等的改变状况.方法染病小鼠经苦参碱、阿苯达唑及联合用药治疗90天后,对血清中Th2型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进行检测;采用比色法、放射免疫标记技术及速率法等检测治疗前后小鼠肝脏、棘球蚴囊壁组织匀浆NO、NOS、LD、LDH和AKP及血清HA、GOT的含量及活性.结果治疗后血清中IL-4,IL-6和IL-10的含量降低(P<0.05),其中IL-4与IL-10在联合用药组下降尤为明显(P<0.05);小鼠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分类:CD+4/CD+8升高(P<0.05),但与正常小鼠比较尚存在差异(P<0.05).棘球蚴囊壁LD、LDH和AKP均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尤为明显(P<0.05).肝脏组织中各用药组NO、NOS和下降(P<0.05),LDH在苦参碱组及联合用药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lb组(P<0.05); LD仅在苦参碱组与联合用药组下降(P<0.05).各用药组血清HA含量较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苦参碱组及联合用药组与Al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苦参碱组及联合用药组血清GOT含量较之对照组降低(P<0.05),Alb组无变化(P>0.05).结论棘球蚴病小鼠经治疗后,机体的免疫状况有所恢复.苦参碱和阿苯达唑均能抑制棘球蚴影响代谢,尤其联合应用效果更好.苦参碱能显著改善小鼠肝功能,并对逆转肝细胞损伤方面较阿苯达唑为优.

  • 口服阿苯达唑三种不同溶液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润花;赵文婧;裴彦江;李起超;殷国荣

    目的 观察口服阿苯达唑( ABZ)三种不同溶液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方法 BALB/c小鼠32只,随机均分为4组,每鼠口服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14 d,顿服阿苯达唑300 mg/kg,驱除肠道成虫.驱虫后第29d,分别用不同溶剂的阿苯达唑治疗,吐温组:用7%吐温-80和3%乙醇溶解;羧纤组:用1%羧甲基纤维素和3%乙醇溶解;羟环组:用7%羟丙基-β-环糊精和3%乙醇溶解.剂量均为200 mg/(kg.d),连续6d,对照组不治疗.治疗后14d,取小鼠膈肌和腓肠肌,肌肉压片法检查成囊期幼虫,观察其存活情况,并计数活虫数和死虫数,根据各组每克肌肉平均成囊期幼虫数评价疗效.结果 实验期间所有小鼠均健康,未见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3个治疗组膈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总虫数和存活虫数均显著减少(P<0.05、P<0.01),死亡虫数显著增加(P<0.05、P<0.01),疗效高的为羟环组.将吐温组阿苯达唑的相对药效率设为1.0,以减虫率计算,羧纤组和羟环组对膈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相对药效率分别为吐温组的1.55、1.33和1.95、1.83倍;而以死虫率计算,该数据分别为1.93、1.82和2.45、3.22倍.结论 本研究表明7%HP-β-CD和3%乙醇制备的阿苯达唑溶液的生物药效率和抗旋毛虫成囊期幼虫效果显著提高.

  • 不同药物杀灭原头节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影响

    作者:吕海龙;彭心宇;张士杰;阿杜瓦一;杨宏强;孙红

    囊型肝包虫手术过程中原头节的药物处理选择一直是存在争议的,术中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药物杀灭头节,对于术后复发将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可完整剥离包虫外囊,消除了外囊残腔,从根本上解决了包虫复发和残腔并发症.为探讨此手术过程中头节外溢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我们采用动物模型,模拟"开放式-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过程,在小鼠肝脏接种术前及术后同时运用阿苯达唑脂质体,免疫增强剂槐耳浸膏,以及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肝脏接种时头节分别用20%高渗盐水,75%酒精,阿苯达唑脂质体和平衡液处理头节,分别通过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率,外周血抗体和T淋巴细胞分类的检测,了解不同药物在术中对于原头节的杀灭作用,为临床治疗囊型肝包虫术后复发提供理论依据.

  • 不同浓度的阿苯达唑体外杀短膜壳绦虫实验观察

    作者:栾希英;刘同慎;周吉礼;付志强

    阿苯达唑作为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新药,在临床上成为驱治肠道蠕虫的首选药物。在驱治短膜绦虫的病例中,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实验选用不同浓度阿苯达唑进行体外杀短膜壳绦虫实验观察,旨在探讨本药对短膜壳绦虫的杀虫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虫种的采集实验用虫体采自粪检阳性小白鼠。将小鼠处死取出肠管纵向剖开小心取出虫体。置36.5℃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再置于36.5℃无菌Hank’s液中保存备用。

286 条记录 8/15 页 « 12...567891011...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