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复方粉针剂中地塞米松磷酸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粉针剂中地塞米松磷酸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phereSorb C18色谱柱(4.6mm×250mm,10μm),甲醇-0.01mol·L-1磷酸氢二铵(20:80,磷酸调pH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4nm,流+/min,柱温为30℃,进样量20μL.结果地塞米松磷酸钠线性范围为9.6~48mg·L-1,回归方程Y=30605.3X速:1.0mL16315.8,r=0.9999,平均回收率98.1%,RSD为0.92%(n=9);去甲万古霉素线性范围20~100mg·L-1,回归方程Y=5171.6X-8435.4,r=0.9993,平均回收率100.5%,RSD为1.0%(n=9).结论方法简便、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本制剂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
去甲万古霉素致周围神经病1例
去甲万古霉素为糖肽类抗生素,对各种革兰阳性菌,包括耐药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临床应用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和过敏反应,合并应用其他抗感染药物及年龄≥60岁患者中,去甲万古霉素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去甲万古霉素致周围神经病的病例未见报道.我院近期使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某患者腹腔内耐药屎肠球菌感染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从双脚麻木开始的周围神经病症状,并随治疗的进行逐渐加重,后被迫停药.现就具体情况叙述如下.
-
不明原因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肺血管炎2例及文献复习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UO)伴呼吸系统表现的病因较多,其中肺血管炎相对少见,在临床工作中常出现延误诊断.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1,王XX,女性,69岁,农民,“因发热、咳嗽、咳痰1月余”于2011年3月1日入院.体温高达39.4℃,伴咳嗽、咳白粘痰、吞咽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吸入性肺炎”,给予抗感染(先后给予阿奇霉素、头孢米诺、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去甲万古霉素、甲硝唑)及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患者住院期间痰培养查出“白色念珠菌”,给予“氟康唑0.4 1/日静滴7天”患者咳嗽、咳痰、吞咽困难较前明显减轻,仍有无规律发热,出院后间断口服布洛芬降温.
-
利奈唑胺、去甲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
目的:研究北京市三家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现状,评价利奈唑胺、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三家医院分离的非重复MRSA 111株,头孢西丁纸片法确认MRSA,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11株MRSA,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率为1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92.8%,对氨基糖苷类(奈替米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99.1%,对氟喹酮类(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91.9%.99.1%,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为3.6%,对去甲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全部敏感,对去甲万古霉素MIC50和MIC90分别为0.5和1/ug/mL,对利奈唑胺的MIC50和MIC90均为2ug/mL.结论:北京三家医院分离的MRSA对本研究的大多数抗菌药物均耐药,去甲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于MRSA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关键词: 利奈唑胺 去甲万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活性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研究
目的:建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HPLC)测定法。方法以替硝唑或甲硝唑为内标,血液样品处理采用15% HClO4沉淀、高速离心,NH4 Ac 溶液稀释后进样。色谱分析使用 Kromasil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组成为甲醇—乙腈—40 mmol·L -1 KH2 PO4缓冲液(含0.1%磷酸)=15∶5∶80(v/v),进样量为20μL,流速为1.0 mL· min -1,柱温35℃,紫外检测波长236 nm。灵敏度 AUFs =0.02,以峰面积、内标法定量。结果该法在去甲万古霉素浓度(X)为5.0~160 mg·L -1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 =0.9985(n =6),血清低检测浓度为2.5 mg·L -1(S /N≥3),日内、日间 RSD <10%,一个月内、反复冻融后的稳定性考察 RSD <10%。结论此法快速、简便、灵敏、可靠,适用于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肺部感染32例
目的评价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肺部感染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国产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肺部感染病人共32例,每天总量1.2~1.6 g,治疗7~14 d,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治疗后细菌的清除率为92.3%.结论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肺部感染疗效满意.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肺部感染 -
万古霉素类药物应用的干预及其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万古霉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情况,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某院2015年4月到11月份147名住院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类药物的合理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结果 万古霉素类药应用基本合理,有效率达72.9%,用药干预后疗效明显提高,去甲万古霉素疗效显著优于万古霉素(P<0.05),且更经济.结论 严格遵循药物适应证,减少经验用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加强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的合作,有利于更合理安全有效利用万古霉素类药物.
-
HPLC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方便、准确的人血浆中万古霉素的浓度测定方法 .方法内标物:去甲万古霉素;色谱柱:Axxlaim?PolarAdvantageⅡ-C18(4.6×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pH 3.1)=19:81;检测波长:281nm;流速:1.0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血浆样品采用10%(w/v)的硫酸锌直接沉淀蛋白后进样检测.结果 万古霉素在1.5~15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136X-0.009(R2=0.9989).日内精密度在0.08%~1.29%之间,日间精密度在1.28%~3.56%之间,样品稳定性符合方法学要求.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线性范围广、结果准确,可用于临床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mol·L-1 KH2PO4:乙腈(90:1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为236nm,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互为内标.结果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分别在1.49~89.1μg·mL-1和1.32~84.55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88.49%~93.68%,90.54%~94.66%,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结论 本方法简单、准确,可适用于同时测定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
-
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浓度
目的 建立人血清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HPLC测定方法,便于指导临床血药浓度的监测.方法 色谱柱为symmetry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甲醇-乙腈(85∶10∶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6nm,柱温为35℃,采用乙腈-6%高氯酸=1∶6的沉淀剂处理后进样,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互为内标.结果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065min和4.958min;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28.34X+0.33,r=0.9998(n=3),Y=91.41X-0.24,r=0.9992(n=3),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均>95%,绝对回收率均>95%,日内RSD均<4.0%.结论 本测定方法快速、准确、简便,为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临床常规血药浓度监测提供依据.
-
HPLC法测定去甲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
目的 建立人血清中去甲万古霉素的HPLC测定方法,用于去甲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的临床监测.方法 色谱柱为Shima-pak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3.2)=15:85,检测波长为236 nm,流速1 mL·min-1,柱温为35℃,去甲万古霉素为内标.结果 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8 min和7.1 min;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 203 27)X-1.624 06,r=0.999 2;线性范围为2.0~100.0 mg·L-1.结论 该方法便捷、准确、灵敏,适用于去甲万古霉素的临床血清药物浓度监测以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
去甲万古霉素临床使用分析
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是化学结构相近的糖肽类抗生素,作用相似,属快效杀菌剂,对各种革兰阳性菌包括球菌和杆菌均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MIC大多为0.06~5mg/L.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及肠球菌对本品非常敏感,体内和体外细菌对本品不易产生耐药.然而,近年来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在临床已出现,并有增高的趋势,应引起重视,不要随便滥用.由于(去甲)万古霉素的适应症较严格,毒性突出,肾毒性显著,并且价格较高,所以临床一般不作为首选药.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去甲万古霉素应用情况作了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新型去甲万古霉素-纤维蛋白胶磷酸钙缓释系统中抗菌素的体外释放规律
目的:通过对比两种磷酸钙人工骨中去甲万古霉素在体外的释放规律,为新型载药缓释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适量去甲万古霉素粉末以生理盐水充分溶解,制成一定浓度抗菌素溶液,逐步稀释形成去甲万古霉素标准液的浓度梯度,在一定温度下,以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00-800 nm波段间进行连续扫描,取大吸收峰值处波长为以后测量的参考波长,将各浓度下测得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下称OD值)导入SPSS13.0软件包中,计算溶液标准回归方程并检验之.分别将一定量新制备的两组材料试件投于生理盐水中持续浸提,定期更换试管取浸提液,在上述参考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代入方程计算各期浸提液中去甲万古霉素的浓度及累计释放量.结果:去甲万古霉素溶液在25℃条件下于226 nm波长处出现高峰,OD值随浓度x(mg·L-1)的标准回归方程为:OD =0.013x +0.173(R2=0.971,调整R2 =0.964,方程检验P=0.00),实验组维持有效浓度可达6周以上,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结论:纤维蛋白胶可明显延长载药缓释体系中抗生素的释放时间,早期遵循Higuchi's规律.
-
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去甲万古霉素浓度
目的 建立人血清中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以万古霉素为内标,采用10%高氯酸溶液直接沉淀蛋白后进样.色谱柱为SHIMADZUVP-ODS(150mmx4.6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92:8),流速1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36 nm.结果 去甲万古霉素血清浓度Y与内标峰面积比X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Y=32.544 56X-3.147 39,r=0.999 3;线性范围2.5-80.0 μg·mL-1;日内RSD小于3.0%;日间RSD小于5.7%;去甲万古霉素低、中、高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7.36%、99.51%、101.17%;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6.82%、89.84%、92.68%.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回收率稳定,适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人体药动学研究,尤其适于ICU或NICU患者接受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时的血药浓度监测.
-
羟磷灰石水泥/BMP-2/去甲万古霉素缓释系统的观察
为观察新型HAC与广谱抗菌素NVCM及生长因子BMP-2混合制成的HAC/NVCM/BMP-2复合体的物理特性、药物抑菌活性、原位成骨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制备各种HAC/NVCM/BMP-2复合体,作抗压强度和凝固时间测定、X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体外抑菌实验及成骨效应观察.结果显示,HAC/NVCM/BMP-2系统药物能持续以有效浓度释放,且能保持药物的抗菌活性、BMP-2的骨诱导能力及HAC的成骨效应.表明HAC/NVCM/BMP-2缓释系统可同时发挥修复骨缺损和预防感染的双重效果,可以在局部持续有效地释放抗菌素及骨生长诱导因子,克服了全身用药的诸多缺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玻璃体内注射包载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纳米粒治疗兔眼混合细菌性眼内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包栽盐酸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NV)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poly(N-isopropyl acrylamide)-polyethylene oxide,PNIPAAm-PEO]纳米缓释给药系统(NV-PNIPAAm-PEO)治疗兔混合细菌性眼内炎模型的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50只,每只随机选取1眼向玻璃体腔内注入100×103CFU·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混合悬液建立眼内炎模型.建模成功后24 h,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1个空白对照组(A组)和4个实验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0眼.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C组、D组和E组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入0.1 mL的空白纳米粒(20 g·L-1)、无菌生理盐水、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原药(4.4 g·L-1)和NV-PNIPAAm-PEO(20 g·L-1).于给药后第1、2、3、7、14、21、28、42天分别进行临床炎症评分、眼部A/B超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B组和C组各时间点眼内炎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异;D组和E组炎性反应较A组、B组和C组轻(P<0.005);E组与D组在术后21 d内无差异,21 d后E组玻璃体腔混浊程度较D组明显减轻(P<0.005).眼部A/B超检查,术后7 d之后A组、B组和C组可见玻璃体内团块状回声伴点状或短线状回声点;D组在42 d后仍可见玻璃体腔轻度混浊;E组注药后7-14 d可见玻璃体内点线状回声,回声强度较同时期A组、B组和C组弱,21 d后未见明显异常回声.组织病理学检查见A组、B组和C组眼球结构被破坏,D组近后极部视盘前方玻璃体腔内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E组眼球结构正常,未见典型炎性细胞.结论 NV-PNIPAAm-PEO纳米粒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细茵性眼内炎疗效确切,与单纯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眼内注射相比,具有缓释及药效持久等特性.
-
去甲万古霉素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例报告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70岁.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3d入院.入院前3d,患者服用镇痛药后出现嗜睡、呼吸困难,在门诊予纳洛酮拮抗,入院前2d,意识转清,但出现咳嗽、咳痰,痰为黄色,痰中带少量血丝.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10年.查体:体温(T)37℃,脉搏(P)86次/min,呼吸(R)30次/min,血压(BP)80/60mm Hg(1mm Hg=0.133kPa),左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双上肺可闻及干湿啰音,以左肺明显.3月2日胸片示右上肺及左上肺炎症改变伴左侧胸腔少~中量积液,胸膜增厚.血常规:WBC 7.0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0.89,先后给予舒普深、可乐必妥、复达欣抗感染,3月19 日痰培养为屎肠球菌,给予去甲万古霉素400mg静脉滴注,2次/d.3月22日血常规:WBC 1.6×109/L,中性粒细胞数0.5×109/L,3月23日血常规:WBC 1.6×109/L,中性粒细胞数0.7×109/L.3月23日给予惠尔血75μg皮下注射1次/d,3月26日血常规:WBC 7.66×109/L,N 0.68,停用惠尔血.3月27日停用去甲万古霉素.3月9日胸片示左上肺炎症改变已吸收,胸膜增厚好转,少量积液.3月30日胸片示右上肺斑片影消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左膈胸膜增厚,患者好转出院.
-
去甲万古霉素载药涤纶血管材料的研制
目的探讨去甲万古霉素载药涤纶血管材料(NV-DP)的制备,并对其形态特征、载药量、体外释药性能和有机溶剂残留量进行观察.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采用乳剂-溶剂挥发法制备去甲万古霉素聚乳酸微球;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支撑剂将微球固载至涤纶材料制备NV-D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去甲万古霉素(NV)含量和体外释药量;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二氯甲烷残留量.结果微球平均粒径和载药量分别为30.7 μm和(0.253 3±0.002 5) g/cm2;微球被成功地固载至涤纶材料,载药量为(0.246 45±0.000 61) g/cm2;NV-DP均匀,厚度为0.18 mm;NV自NV-DP缓慢释放超过20 d;二氯甲烷残留为0.003 1%.结论 NV-DP壁薄,载药量大,在体外能够实现长时间释药,有机溶剂残留未超标.提示该载药血管材料适合用于制备抗感染血管移植物.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浓度
目的 建立人血清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250 mm×4.6 mm,5 μm)柱;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甲醇(87∶13),流速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36 nm;以甲硝唑为内标,采用乙腈和硫酸锌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结果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血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万古霉素回归方程为Y=0.0873X-0.0061,r=0.9999;去甲万古霉素回归方程为Y=0.1000X-0.0004,r=0.9997;线性范围1.0~50.0 mg/L.日内相对标准编差(RSD)小于4.8%,日间RSD小于6.6%;万古霉素低、中、高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2.41%,100.44%,104.69%,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7.54%,89.86%,88.13%;去甲万古霉素低、中、高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9.46%,98.88%,99.47%,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8.13%,77.41%,76.45%.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回收率稳定,适于临床血药浓度测定及相关科研的应用.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浓度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清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全血经过20%硫酸锌沉淀,以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为色谱柱,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值=3.2)-甲醇-乙腈(87:10: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6 nm,流速为1.0 mL·min-1.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互为内标.结果 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在1~10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r=0.999 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0%和100.90%;日内、日间RSD均<5%.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 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合两药临床血清浓度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