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起搏器治疗亚高原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德忠;朱朝勇;聂宝利;刘桂花;李万禹

    目的:通过采用胃肠起搏器和吗丁啉药物的对比治疗,观察亚高原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并选择出胃肠起搏器治疗亚高原地区的FD的佳频率和时间等指标;方法:临床随机选择病例,分为胃肠起搏器治疗组和吗丁啉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和胃电图检查中的平均频率及平均幅值;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不大,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除呕吐外,其它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后胃电频率改变,治疗组餐前及餐后的平均胃电频率明显趋向正常频率(3.0次/秒),经自身对照的t检验统计P<0.05;而对照组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胃电幅度值经t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表输入一个较佳的治疗参数,能显著改善亚高原地区FD患者的胃运动功能和临床症状,胃肠起搏器对治疗亚高原地区FD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新生儿胃电图与孕后年龄相关性的分析

    作者:黄莉

    目的胃电图是应用表面电极进行经皮记录下的胃肌电活动情况.由于其具有非侵入性及与胃蠕动的相关性,而激起人们对胃电活动的兴趣,它对新生儿意义非同寻常.而新生儿胃电图资料不多且结果不一.本文欲探讨健康新生儿胃电活动与孕后年龄(胎龄+日龄)的相关性.方法对23名健康早产儿住院期间每周记录1次胃电活动,19名足月儿分别进行1次胃电活动记录,共计61次.记录时间为餐前、餐后至少60分钟以及用餐时间.应用计算机化的胃电图参数进行分析,相关参数包括主频率(DF),主频率在正常范围内的百分值(2~4CPM%),主频率变异系数(DFIC),餐后与餐前主频率能量比值(PR).结果我们未发现EGG参数值与孕后年龄的相关性.餐后2~4 CPM%较餐前值显著下降(P=0.032),餐后DF(P=0.26),主频率能量(P=0.12)较餐前呈下降趋势,但是餐后DFIC较餐前有增加趋势.结论在我们的研究中,通过胃电图我们没有发现胃电活动与孕后新生儿年龄的相关性.与其他资料结果相反,我们发现餐后DF,及主频率能量下降.即使胎龄小于35周的早产儿亦能产生胃电活动图形.总之,新生儿胃电图结果还存在许多矛盾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

  • 肝硬化患者胃电图的临床观察

    作者:许统俭;陈玉林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胃电图的变化,采用EGEG- 5D微机处理系统,按胃电图检测操作常规,观察41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进餐前后胃电图的变化.Child A级餐后幅值上升较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Child B、C级餐后幅值上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随着肝硬化肝功能的减退,胃的收缩功能下降,胃电节律紊乱发生率增高.

    关键词: 肝硬化 胃电图
  • 食管癌围术期管胃的胃电图变化特征

    作者:袁杨;曹伯雄;夏艳;方强;肖波;邱宇;任光国

    目的 探讨食管癌围术期管胃胃电图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3年3-11月初次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的3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经同一小组医师行Ivor-Lewis手术方式完成食管癌根治术,在术前1d,术后第3、7、11、30天测量其餐前及餐后胃电图,以术前1d胃电图作自身对照.分析胃电图的主频、主频不稳定系数、主功率、餐后/餐前功率比、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胃动过速节律百分比等指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n)表示.采用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对术前与术后、餐前与餐后胃电图参数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LSD法或秩和检验.结果 3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49 ~ 75岁,平均年龄62岁.患者餐前、餐后的主频参数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2.83 ±0.13和3.01±0.17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2.66 ±0.10和2.82±0.10,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主频参数均明显降低,餐后较餐前高,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回升的趋势(F=285.62,P<0.05);而时间与进餐没有交互作用(F=0.22,P>0.05).患者餐前、餐后的主频不稳定系数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0.133 ±0.031和0.045 ±0.019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0.150±0.043和0.115±0.010,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主频不稳定系数均明显升高,餐后较餐前低,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F=16.51,P<0.05).患者餐前、餐后主功率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85±15)μV和(149±23) μV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74±9) μV和(98±10) μV,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餐前、餐后主功率均明显降低,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回升的趋势(F=48.45,P<0.05),时间与进餐具有交互作用(F =7.39,P<0.05).患者餐后/餐前功率比由术前3.00±0.35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2.52±0.2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餐后/餐前功率比均明显下降,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F=26.66,P<0.05).患者餐前、餐后的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81%±6%和94%±5%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57%±5%和7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餐前、餐后的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均明显降低,餐后较餐前高,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回升的趋势(F =49.36,P<0.05);而时间与进餐没有交互作用(F=0.24,P>0.05).患者餐前、餐后的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17%±7%和4%±4%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32%±4%和21%±4%,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餐前、餐后的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均明显升高,餐前较餐后高,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F=46.54,P<0.05);而时间与进餐具有交互作用(F=18.12,P<0.05).患者餐前、餐后的胃动过速节律百分比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由术前1.55% (1.04%,2.21%)和1.95% (1.74%,4.22%)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8.97% (5.76%,12.02%)和12.41%(8.04%,16.85%),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餐后较餐前高;餐前、餐后的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术前和术后第3天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11.47,13.28,P<0.05),而第7、11、3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8,0.31,0.03,P>0.05);而时间与进餐没有交互作用(F=0.85,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管胃在进餐前、餐后仍然保留胃的基本电活动特征.术后管胃的主频参数、主频不稳定系数、主功率、餐后/餐前功率比、正常慢波百分比、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以及胃动过速节律百分比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管胃的上述各参数在围术期内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 艾灸足三里、阳陵泉对健康人胃电图的影响

    作者:杨一玲;郝蓬亮;关玲

    目的:采用无创的胃电记录技术观察艾灸足三里、阳陵泉对健康人胃肠蠕动的影响,分析两穴的在胃区的作用特征,并探讨灸热刺激穴位后人体产生自我调节的现象和规律。方法:将60例健康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足三里组30例和阳陵泉组30例,并进行灸前、灸中及灸后的胃电图测试。艾灸方法:患者平卧位,使用灸架固定艾条悬灸双侧足三里穴(阳陵泉)各15分钟。检测方法:应用八导智能胃肠电图仪,采集悬灸前后胃体、胃窦、胃小弯和胃大弯四个区域的胃电指数。结果:足三里组灸后的胃体、胃小弯、胃大弯的主频、运动指数及反应面积与灸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阳陵泉组对胃小弯、胃大弯的主频及反应面积亦有影响(P<0.05);艾灸足三里对整体胃电指数的影响较阳陵泉明显,其中胃体部主频变化较阳陵泉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及阳陵泉均可对健康人的胃电活动产生影响,与阳陵泉相比,艾灸足三里对健康人的整体胃部的电反应指数影响更大。

  • 新生儿胃肌电变化的研究

    作者:徐华;杨春敏;张映辉;张俊红;韦明

    目的观察新生儿胃肌电发育过程,并初步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对23例健康新生儿生后1周、2周及1月进行胃肌电描记.采用皮肤表面电极,从腹壁体表用PCPOLYGRAP-HR多功能胃肠检测仪记录胃电,观察主频率(DF)、主频率不稳定系数(DFIC)、正常胃慢波百分比(PNSW).结果餐前、餐后正常呈随周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餐后PNSW明显高于餐前.DF和DFIC各阶段无明显差异,但自身比较,餐后DF高于餐前,餐后DFIC低于餐前.结论研究显示出新生儿胃电肌运动的发育过程.

  • 基于小波分析的胃电信号处理

    作者:续大伟;史学涛

    目的:体表胃电图(EGG)是研究胃动力学特性和功能性胃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而从人体直接采集的胃电信号都含有干扰成分,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诊断。将小波分析运用到胃电信号的处理中,对信号进行去噪、重构等实验,用此方法对胃电信号进行处理。方法:以矩阵实验室(MATLAB)为工具,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将含有噪声的胃电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得到不同频带的子带信号,对含有干扰频率的子带信号进行去除,选择与胃电信号频率为相关的子带进行重构。结果:此方法取得了较理想的胃电图。结论:小波分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信号处理方法,使EGG在临床诊断中更具有实际意义。

  • 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前后胃电活动的动态观察

    作者:王伟;王维林;丁毅;肖福大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手术前、后胃生物电活动的特点及胃电节律的改变规律.方法对28例CHPS患儿手术前、后及22例正常儿童行餐前及餐后的胃电图检查.结果手术前餐前、后的主功率均明显升高,可达对照组的2倍,主频率和正常节律百分比略有降低.术后1周主功率逐渐下降,胃动过缓的百分率增加,当术后1个月时这些指标大致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CHPS行幽门肌切开后,主频率降低和胃动过缓百分率的增加可能与术后呕吐有关,随着幽门管从功能上和组织结构上的逐渐恢复,呕吐症状也将得到改善和消失.

  • 糖尿病患者24小时胃电图与病程间的关连

    作者:李显丽;周虹;王敏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患者不同病程与24h胃电图异常的关连,了解糖尿病不同病程胃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分为糖尿病病程≤5年(A组)32例,糖尿病病程>5年(B组)34例,采用动态胃电图检测仪测24h胃电图.结果 A组胃电图异常占28.13%,B组胃电图异常占55.88%,两组结果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患者病程长者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病程短者发生率高,糖尿病胃运动功能的变化与病程有关.病程短者以胃动过速多见,病程长者以胃动过缓多见.

  • 术香冲剂对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晓;李岩

    目的探讨术香冲剂治疗运动障碍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B超采用胃窦面积法进行胃排空测定.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并进行胃电图检查及症状积分评价.结果运动障碍样型FD患者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胃排空时间显著缩短,除主频无显著性改善(P>0.05)外,餐前及餐后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胃动过缓百分比、主频不稳定系数、餐后/餐前功率比均有显著性改善,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症状积分显著缩短.结论本冲剂可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电异常节律、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从而缓解FD症状.

  • 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胃电图分析

    作者:王亚军

    目的:应用胃电图(EGG)研究2型糖尿病(DM)胃动力的变化.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对两组胃电图的主频(FP)、振幅(AP)、胃动过缓百分率(B%)的测定,并研究其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两组餐后AP均显著高于空腹(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餐前餐后B%比较,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还发现DM FGB与餐前餐后B%呈正相关,随FGB升高餐前餐后B%相关升高.结论:DM患者存在明显EGG异常,表现为胃动节律过缓明显增多的胃电节律紊乱,同时发现DM FGB升高与餐前餐后B%相关升高.

  • 肝硬化患者胃电生理及胃排空的研究

    作者:顾晓红;袁爱梅;李力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在不同肝功能分级阶段胃电图(EGG)表现及对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级14例、B级16例)和1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体表胃电图记录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法胃半排空时间(GET1/2)测定.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餐前及餐后胃电节律百分比(N%、B%、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肝硬化A级、B级组间餐前及餐后胃电节律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对照组间GET1/2分别为94.02±11.98min、52.89±6.19min,肝硬化A级组与B级组GET1/2分别为71.71±12.09min、110.85±16.04min,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明肝硬化患者存在胃半固体排空延迟,且肝功能B级组尤为明显(P<0.01);肝硬化组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紊乱的百分比均与胃半排空时间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44、0.56,P<0.01).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及胃半固体排空障碍.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治疗观察及胃电变化分析

    作者:侯安存;金宗平;耿彬

    目的:探讨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疗效及分析治疗前后的胃电变化.方法:120例HP感染的非溃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服安胃合剂加三联疗法,B组单用三联疗法治疗,疗程10天,停药4周后复查,比较两组根除率,评估疗效,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胃电图变化.结果:①A组病人症状缓解明显优于B组(P<0.05);②两组根除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组胃电图FZ、FP较B组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A组胃电节律恢复明显优于B组.结论:以铋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对根除儿童HP感染有较好的疗效.中药对HP的根除没有作用但对HP感染症状的改善及疗效的巩固有很好的作用.中药对HP感染病人胃电图FZ、FP恢复有重要的作用.胃电图FZ与HP感染的远期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中西药结合对HP感染的远期疗效有重要作用.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与胃电图变化

    作者:王晓艳;肖雪;刘俊;刘伟茹;张野;徐颖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胃电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胃电图机测定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的胃电图.结果患者胃电图主频(PDF)、主功(PDP)、胃慢波均低于正常(P<0.05),尤其餐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餐前(P<0.01),后者与恶心、呕吐、餐后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密切相关,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胃运动节律紊乱且排空障碍,说明胃动力学障碍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产生消化系统症状的原因之一.

294 条记录 15/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