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电图研究的进展

    作者:王云侠;曹忠铭

    综述了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m, EGG)的生理及其它影响因素,以及在消化不良、胃轻瘫、胃排空延迟、晕动病和胃溃疡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关键词: 胃电图
  • 高选迷切加胃窦粘膜切除术及单纯高选迷切对胃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文亚渊;王代科;刘宝华

    目的 了解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窦粘膜切除术(HSV-MA)和单纯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HSV)对胃窦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只犬随机均分成3组(对照组、HSV组、HSV-MA组),术后4~6个月测胃排空时间、胃窦肌电活动及胃窦压.4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成HSV-MA组(28例)和HSV组(20例),术后4~6个月行胃排空、胃电图(EGG)频率及振幅和胃酸检查,并与术前水平作比较.结果 X线钡餐检查发现术后两组患者及犬的胃和十二指肠形态正常,胃蠕动波清晰可见.在犬HSV-MA组,胃的初排及排空时间分别为(5.0±0.06) min及(4.0±0.4) h,和对照组及HSV组相近(P>0.05).犬HSV-MA组胃窦肌电动作电位频率是(3.11±0.65)次/分,患者HSV-MA组胃电图频率为(3.25±0.75)次/分,均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及HSV组(P<0.05).肌注5-肽胃泌素或进餐能明显增加胃窦压及胃电图振幅.胃酸分泌HSV-MA组及HSV组相似,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尽管胃肌电频率稍低,但HSV-MA后胃窦运动功能接近正常.因此,HSV-MA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一种可选择术式.

  • 20例老年糖尿病胃电图改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云侠;徐贤华;胡素娟;张英;张毅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m ECG)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20例健康老年人的胃电图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两组胃电图的频率和振幅的均数相比无明显差异,但糖尿病组胃电图频率的紊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5),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组的胃电频率紊乱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胃肌电活动频率有改变,此改变与血糖水平相关,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EGG检测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体表神经调控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军;汤净;谭安萍;谭琰

    目的 观察体表穴位无针经皮电刺激(TEA)此种体表神经调控方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胃容受、胃电图(EEG)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体表神经调控对 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6例满足纳入标准的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 EA组和假-T EA组,各53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0例.所有受试者均测试胃容受(大饱腹感).TEA组刺激足三里(ST36)和内关穴(PC6);假-TEA组(Sham-TEA)刺激位置位于ST36外侧10~15 cm及远离PC615~20 cm部位,且不在任何经络上.刺激参数同TEA组.采用双盲交叉方法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容受性、EEG、临床症状变化及SF-36评分变化.结果 1)正常对照组胃容受性为(725 ± 46)mL,FD患者胃容受性为(539 ± 3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 FD患者治疗前平均症状积分(24.5 ± 2.9)分,T EA组治疗后症状积分(11.9 ± 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 EA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Sham-T 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T EA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Sham-T E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 EA 组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68.2% ± 3.1%)和空腹正常慢波百分比(70.9% ± 2.4%),与治疗前基线和Sham-T 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T EA组餐后主功率值(46.23 ± 4.03)db和空腹主功率(35.35 ± 1.53)db与治疗前基线和Sham-T 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任何状态下Sham-T EA组的主功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患者的胃容受性下降,存在内脏高敏感,T EA可以改善 FD患者的胃容受,降低内脏高敏感;明显改善FD患者的生活质量.T EA可以提高FD患者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提高餐后主功率,降低主频不稳定系数,调整胃肌电活动异常,从而促进胃动力.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脏腑辨证与胃电图、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文;毛兵;梁文琼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中医脏腑辨证与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m,EGG)、营养状态的相关关系.方法:对60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中医脏腑辨证分型,并对胃电图基本电节律和胃动过缓百分率、实际体重/理想体重(ideal body weight,IBW)、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单纯COPD组(n=21)与COPD并肺心病组(n=39)的基本电节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55.68±13.30% vs 43.79±10.53%,P<0.05),而胃动过缓百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5.46±17.72% vs 48.40±16.98%,P>0.05).单纯COPD组及COPD并肺心病组的实际体重<90%IBW发生率分别为61.9%和74.36%,血清白蛋白<35g/L发生率分别为23.81%和48.7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脏腑辨证肺虚型(n=20)、肺脾虚型(n=16)、肺脾肾虚型(n=24)的基本电节律分别为(56.20±13.24%),(47.38±10.24%),(41.35±10.0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动过缓百分率分别为(45.18±18.13%)、(46.31±15.83%)、(49.90±17.5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虚型、肺脾虚型、肺脾肾虚型的实际体重<90%IBW发生率分别为50%、75%、54.1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35g/L的发生率分别为20%、37.5%、54.1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与中医脏腑辨证相关,且病变累及脾肾脏腑时尤为明显.

  • 胃电图临床应用:进展、启示与策略

    作者:赵文堂;黄熙;任平;王一平

    胃电图因其具有非侵入性,简单易操作,检查时痛苦小,而易于被患者接受,它另一方面又可以弥补闪烁造影术等在检查胃轻瘫患者的胃动力方面的不足,因而在临床中应用也越来越受欢迎.

  • 胃电图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徐贤华;王云侠;张毅;曹忠铭

    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m,EGG)作为辅助诊断胃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临床提供了客观、无创、定量、有价值的电生理检测手段,是对临床诊治手段的可靠补充.可是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描记手段及检测指标不统一,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学术界对其研究非常热烈.本文就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动力恢复临床研究

    作者:蔡逊;卢绮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通过测定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胃电图振幅、频率及术后腹压、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几项指标联合观察了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及15例开腹胆囊切除患者.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患者手术后胃动素、胃泌素、腹腔压力、胃电图振幅及慢波比率恢复要快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结论:腹腔压力的尽快恢复有益于胃肠动力的恢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快.

  • 胃动素与大鼠胃电节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勇;蒋明德;王钊;曾维政;张毅

    目的:探讨大鼠胃电节律失常与血浆胃动素的关系.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20),实验组(n=30),药物组(n=10).模型组及药物组大鼠按自行设计的不规则喂养方法饲养四周(隔日禁食24h).实验组于第六周给予琥乙红霉素治疗1周.胃窦浆膜下埋置银丝电极,一周后记录胃电快波、慢波.检测实验组、对照组大鼠血浆胃动素含量.结果:实验组及药物组90%出现不同类型的胃电节律失常异常节律指数达36.67%、35.83%.经琥乙红霉素治疗后胃电节律失常显著减少.胃电节律失常出现时其对应的快波频率及振幅显著降低.实验组大鼠血浆胃动素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不规则喂养后大鼠胃电节律失常的发生与血浆胃动素含量降低有关.

  • 中药四磨汤对婴幼儿先心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朱豫;许贵华;秦娜;李雪梅

    目的 探讨四磨汤对婴幼儿先心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31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拔除气管插管后2 h,实验组(n=152)即给予中药四磨汤口服液1.5 ml/kg,3次/d,连续使用3 d;对照组(n=164)给予等量温开水口服,其他处理两组无异.观察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并做胃电图检测.结果 两组术后均出现一定比例的恶心、呕吐、腹胀,但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11.84%(18/152) vs 20.73%(34/164);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7.38±3.19)vs(44.83±3.66)h,P<0.05];实验组首次排便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47.52±4.63)vs(57.04±4.43)h,P<0.05];实验组在术后各个检测时限点上,胃电振幅和慢波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四磨汤可以促进婴幼儿先心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 保和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胃电图的作用

    作者:李红

    目的:通过胃电图检查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胃电图紊乱的发生率,证实胃动力异常在儿童FD发生中的作用,并研究保和丸是否具有改善儿童动力障碍的作用.方法:100例FD患儿行餐前和餐后体表胃电图检查,对正常胃慢波百分比和胃电主功率两项参数进行分析.服用保和丸饮片颗粒后,进行复查胃电图.结果:根据正常胃慢波百分比,FD儿童胃电节律胃电正常者21%,胃动过缓58%,胃动过速12%和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组9%.在胃电节律正常的FD患儿中,52.4%存在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异常.服用保和丸饮片颗粒后,患儿消化不良症状改善,胃电正常者达85%.结论:本组90%的FD患者存在胃肌电紊乱,证实胃动力异常在儿童FD的发病机制中起有重要作用.保和丸具有改善儿童胃动力异常的作用.

  • 和胃理气汤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16例临床观察

    作者:朱锦腾;杨春平;叶仁群;曾穗德

    目的 观察和胃理气汤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疗效及对患者体表胃电图的影响.方法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将33例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从胃管注入和胃理气汤30 mL,每日3次;对照组从胃管注入生理盐水30 mL和多潘立酮粉末10 mg,每日3次.分别观察治疗前1d及治疗后7d症状体征、记录胃管引流量、体表胃电图的变化,并对两组疗效和体表胃电图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正常胃电节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和胃理气汤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儿童厌食症胃电图临床研究

    作者:肖满田;叶轶坤;钱兴国

    [目的]探讨儿童厌食症胃动力与胃电图变化的关系. [方法]2007年5月~2008年2月本院门诊就诊,年龄1~7岁的50例厌食症儿童及50例健康儿童,分别接受胃肠电图仪检测,分析胃电描记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厌食症儿童胃电参数f、F、Vpp、Ra显示餐后比餐前降低,餐后胃窦导联f、F、Vpp、Ra比胃体导联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健康儿童组餐后胃电参数f、F明显比餐前增高,而Vpp、Ra餐前餐后无明显变化,餐后胃窦导联f、F比胃体导联增高(P<0.05). [结论]厌食症儿童胃电异常,胃电基本节律减慢,提示胃动力异常,胃排空过缓.胃电图对评价厌食儿童胃动力异常极有帮助作用.

  • 湿疹患者胃肠动力学测定及意义

    作者:王香兰;惠海英;时代音;李俊杰;任建文;朱时珍

    目的探讨湿疹与胃肠蠕动情况,从而对湿疹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52例湿疹患者进行胃电图测定及胃肠通过时间检查(4小时胃排空、48、72小时全胃肠排空测定).结果湿疹患者存在胃肠动力功能减弱,胃肠排空有不同程度延迟.结论胃肠动力障碍是导致湿疹的重要因素,调整胃肠动力可有效治疗湿疹.

  •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表胃电图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晓燕;李静茁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客观指标.方法:将3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研究治疗前、后患者体表胃电图谱.结果:治疗组针刺治疗后胃电振幅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的运动异常与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 大鼠氮能神经与胃电节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龙庆林;王振华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与胃电节律失常的关系. 方法: 2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2只)和胃电节律失常模型组(8只)喂养4 wk后,先记录胃电、再行胃窦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染色;药物组(8只):观察注射不同剂量硝普钠(SNP)、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型精氨酸甲酯(L-NAME)后的胃电变化. 结果: 药物组大鼠注射硝普钠或大剂量L-NAME后出现了明显的胃电节律失常;模型组大鼠胃电节律失常增加,异常节律指数(ARI)和慢波频率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分别为21.8%和25.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ARI和CV分别为9.5%和17.2%,P<0.01),胃窦肌间神经丛的氮能神经含量也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21.9% vs 13.8%,P<0.01). 结论: 一氧化氮增多或过少均可导致明显的胃电节律失常.

  •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的同步研究

    作者:唐红卫;刘莉;黄裕新;徐海峰;高巍;周润锁;尚磊;高峰;安晓丽

    目的: 通过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发病机制. 方法: 以FD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罗马Ⅱ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3个临床亚型,每型患者随机取10人为一组,并以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做胃电图及胃排空检测. 胃排空检测后,再将30例FD患者分为2组,胃排空正常组和胃排空延迟组. 利用胃电图仪记录胃电变化,通过99Tcm标记的固体餐检测胃排空. 结果: ①30例FD患者中,胃排空延缓18例,占60.0%,其中,溃疡样型4例,动力障碍样型7例,非特异性型7例.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胃电图餐后平均振幅降低(P<0.05),就餐前后平均振幅差减小(P<0.05),就餐前后平均频率、餐前平均振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胃排空正常组胃电图41.7%异常,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胃排空延迟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FD胃排空延迟组胃电图83.3%异常,就餐前后平均振幅差减小(P<0.05),餐后平均振幅降低(P<0.05),就餐前后平均频率、餐前平均振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胃运动障碍是FD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有较好的一致性.

  • 莫沙必利对肝硬化患者体表胃电参数的影响

    作者:米军;吴燕京;张世斌

    目的 了解莫沙必利对肝硬化患者体表胃电参数的影响.方法 对45例肝硬化肝功能分级为childA患者进行莫沙必利治疗2w前后对比,行体表胃电围检查及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服药后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前后胃电图参数有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沙必利能改善肝硬化患者胃电生理和临床症状.

  • 麻醉状态下胃电图特点分析

    作者:王鸣遒;陈洪波;候晶星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麻醉状态下患者的胃电图特点。方法统计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重症患者50例入科24h内麻醉状态下进行胃电图检查。结果麻醉状态下患者胃电图胃电频率在正常范围,但胃电主功率下降,慢波百分比低于正常,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和联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值。结论麻醉状态对患者胃电频率没有影响,但对患者胃电主功率及慢波比例有明确影响。

  • 5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电图变化的探讨与应用价值的研究

    作者:郭丽梅;赵月琴;黄晓群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胃电变化的关系,能否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与指导。寻求一种无痛苦,简便,患者容易接受的胃肠疾病的检查方法。方法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2例,无症状志愿者30例分别进行常规胃电图监测,对各组胃电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以餐前、餐后胃肠电节律紊乱、平均频率增高,餐后主功率比降低较明显,胃电参数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比例为19.23%。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电图检查结果有一定的特异性,对其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推荐行胃电图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胃动力障碍及其类型,依据患者情况及早运用胃动力药物治疗。胃电图可作为胃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294 条记录 14/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