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36例效果观察

    作者:杨志强;陈少明;李会森;王宝九;周学利;陈小华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6例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6.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切口感染、神经症状加重、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角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畸形矫正率无丢失.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能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远期伤椎塌陷的发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 经椎弓根硫酸钙植入联合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孙继芾;黄永辉;左华;曹兴兵;江潮;屠海霞;李大鹏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硫酸钙人工骨植入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3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15例行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合并经椎弓根伤椎内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植入组),另15例仅行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非植入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Cobb角度和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结果]植入组与非植入VAS评分术前为7.22 vs 7.32,术后1周为2.47 vs 3.13,术后2年为1.33 vs 1.80,两组间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2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角术前为23.89°vs 25.10°,术后1周为5.47° vs 5.67°,术后2年为6.67°vs 8.60°.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术前为49.21% vs 50.73%,术后1周为5.93%vs 6.40%,术后2年为7.40% vs 10.67%.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两组间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后2年两组间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内硫酸钙人工骨植入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维持伤椎高度,避免后凸畸形的发展,该术式的中短期疗效令人满意.

  • 跨伤椎与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王鹏;冯晓雷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97例,其中42例( A组)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55例( B组)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2年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比、Cobb角。结果两组术后1周伤椎前后缘椎体压缩比均较术前升高,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两组术后1周伤椎前后缘椎体压缩比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A组伤椎前后缘椎体压缩比均较术后1周下降、Cobb角增大(P均<0.05),B组伤椎前后缘椎体压缩比及Cobb角较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2年与B组相比P均<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优于跨伤椎固定法。

  • 椎弓根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比研究

    作者:何贵生;乔根强

    为观察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或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采用RF、AF等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56例,其中自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充分植骨36例,未植骨者20例,分别观察术后及1年随访时伤椎高度恢复及后突角纠正情况.结果术后伤椎高度及后突角较术前均明显恢复,植骨组1年后随访时伤椎高度降低及后突角增大不具显著性意义,但未植骨组1年后伤椎前缘高度降低及后突角增大显著.表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明显,伤椎终板的良好复位及椎体内充分植骨是防止椎体矫正度丢失的重要因素.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效果比较

    作者:郑留根

    目的:比较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对照组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形态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伤椎楔变角平均矫正率为75.0% (15/20),脊椎后凸角平均矫正率为80.0%(16/20);伤椎前后缘高度比矫正度平均达90.0%(18/20).对照组患者伤椎楔变角平均矫正率为65.0%(13/20),脊椎后凸角平均矫正率为75.0%(15/20);伤椎前后缘高度比矫正度平均达75.0%(15/20).两组患者后凸角平均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楔变角平均矫正率及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侧植骨相比,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更好地恢复伤椎形态,稳定患者的脊柱,保证脊柱的理想复位.

  • 椎体内植骨矫治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20例

    作者:杨世民;赵海波;马予军

    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上常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脊髓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由于爆裂骨折复位困难,而充分的减压,充分的恢复受损椎体的高度又会使受损椎体骨质相对丢失、缺损,骨折愈合时间较长.我院1999年9月~2003年5月应用经"漏斗"骨泥椎体植骨2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过伸体位下矫形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

    作者:李玉伟;王海蛟;王义生;刘宏建

    目的 探讨过伸体位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矫形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技术治疗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对76例胸腰段椎体新鲜骨折患者,在过伸体位下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矫形并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术后8~12个月取出内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45 ~ 92min,平均65 min;出血量50 ~ 380ml,平均186ml.无感染、继发性脊髓神经损伤或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椎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在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伸体位下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矫形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技术治疗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可有效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预防椎体高度远期的丢失,是一种治疗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较好的方法.

  • 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的设计

    作者:尹知训;丁红梅;白波;吴景明

    目的:设计出新型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实现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方法:在CAD2006软件平台中,利用三维实体建模和参数化建模技术,设计一套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包括植骨漏斗、内蕊、通条、安全卡、取骨器,并进行虚拟装配,观察器械匹配情况.结果:成功设计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一套:包括取骨器、植骨漏斗、内蕊、通条、安全卡.植骨漏斗外径5.2 mm、内径3.8 mm、长144 mm(直头)和160 mm(弯头).虚拟装配,观察器械匹配良好.结论:此器械以国人椎弓根解剖特征为依据,设计合理,匹配性好,具有自攻通道、定向植骨、辅助复位、微创安全等特点,适用于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植骨.

  •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冯树雄;陈小萍;梁炳权;杨国栋;梁伟明

    目的:对比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B组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临床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 A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2.7±7.3)个月,B组为(30.9±6.5)个月。两组患者在角度纠正及高度恢复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P=0.036),B组患者的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恢复优于A组。两组患者在疼痛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B组优于A组;而在工作状态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64)。A、B组均有3例患者手术失败,A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内固定断裂,2例患者出现Cobb角增加≥10°,而B组均为角度纠正丢失。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0),A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小于B组。结论:人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效果好于后外侧植骨融合经伤。

  • 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肖延河;陈峰;杨慎玺;司枫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的疗效.方法:总结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采用AF撑开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以获得椎体前中柱的支撑.结果:本组30例均获随访,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脊柱生理曲度、神经功能恢复满意,骨折椎全部骨性愈合,无一例断钉现象.结论:AF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在减少迟发性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折断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效果.

  •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体会

    作者:潘宏;陶岳峰;郑毅;曹燕庆

    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由于伤椎复位后椎体内形成较大的骨缺损, 前方不稳导致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较高[1].为了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 是否需要同时进行经伤椎固定或椎体内植骨目前仍然存在有争议[2]. 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分别采用传统的后路跨伤椎4钉内固定以及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经伤椎置钉及椎体内植骨的方法治疗急性单一节段胸腰椎骨折共 48例,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 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蒋守念;陶海南;方钢;黄绍东;黄国鹏

    目的:比较经后路减压椎体内植骨与横突间植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76例,按照植骨方法不同分为椎体内植骨组和横突间植骨组,对两组进行比较研究.术后随访1.5~2.8年,观察两组间术后2周及内固定物取出后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的变化;同时评价内固定的失败率.结果: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在术后2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内固定物取出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内植骨组在内固定物取出后腰背痛发生率较低且未发现内固定失败.结论: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重建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有效减少椎体高度、矫正度丢失和内固定失败,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评价

    作者:黄方兴

    目的: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全部给予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治疗,观察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Cobb's角、腰背痛、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4个月(12~18个月).2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明显改善),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5%,脊柱Cobb's角平均为3°,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级3例,D级4例,E级15例.术后骨折均获得理想复位,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伤椎椎体内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理想复位,重建伤椎前中柱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内固定失效、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 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徐剑锋;谢学义;李金生;吉赵勇;米铁鹰;丁东胜;陈钊鹏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7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4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接受单纯椎体后外侧植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4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观察组为(22.3±1.7)%,对照组为(21.1±1.5)%]均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为(3.4±1.4)%,对照组(6.7±1.6)%],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脊柱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观察组分别为[(44.2±4.6)°、(7.7±5.8)°,对照组分别为(47.1±4.7)°、(11.5±5.9)°]显著低于术前[观察组分别为(83.4±5.2)°、(22.1±6.1)°,对照组分别为(84.2±5.1)°、(21.9±6.2)°],且术后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疼痛视觉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组分别为(1.62±1.26)分、(14.3±7.9)分,对照组分别为(3.32±1.32)分、(14.4±7.7)分]均显著低于术前[观察组分别为(8.71±1.60)分、(42.4±8.2)分,对照组分别为(8.91±1.54)分、(42.2±7.9)分],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ODI在术后6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7%vs 79.9%,P>0.05).结论 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联合椎体后外侧植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更好的恢复伤椎高度、脊柱生理曲度以及脊柱稳定性,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后死骨形成与植骨量及骨折类型的关系

    作者:季文军;敖俊;廖文波;杨朔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死骨形成与植骨量及骨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胸腰椎骨折进行后路撑开复位椎体内植骨102例患者进行约18个月随访,其中,22例患者椎体内植骨死骨形成,对死骨形成病例,按Denis及M cafce分类进行骨折评分,手术时植骨材料选用同种异体骨,植骨量3~9 g。术后随访对患者骨折椎体进行C T扫描,对植骨量及骨折类型进行变量关联性分析。结果椎体内植骨死骨形成22例,均为骨折较重及植骨量较大患者,对患者死骨形成程度与患者骨折严重程度及植骨量进行线性相关统计学分析,发现患者死骨形成与患者骨折严重程度及植骨量具有正相关的关联性,骨折严重程度对死骨形成的相关系数为0.535;植骨量对死骨形成的相关系数为0.422。结论胸腰骨折椎体内植骨植骨死骨形成与植骨量及骨折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植骨量越大及骨折创伤越重,越易导致死骨形成。

  • AF内固定并经椎管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林宏;李康宁;向勇

    目的探讨AF内固定并经椎管椎体内植骨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行AF内固定,并经椎管椎体内植骨及后路植骨,术后卧床2-4周,腰背肌锻炼,腰围固定.结果随访36例,随访时间3月-32月,平均17.5月.根据手术前后影像学评价(椎体高度的恢复,椎管侵占率、脊核后凸cobb's角)和神经功能评价(Frankel分级),优良率80.5%,无松动断钉等情况.结论AF固定对于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有良好复位、固定作用,同时行经椎管椎体内植骨,能增强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再加上后路植骨,能提高脊柱融合率.

  • 经椎管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A3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朔;廖文波

    目的 研究40例AO分类A3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椎体撑开复位,经椎管椎体内植骨综合疗效的分析.方法 对2009~ 2013年收治的40例AO分类A3型胸腰椎骨折行经椎弓根撑开复位,椎板间隙开窗,椎管减压,经椎管椎体内植骨治疗,其中男28例,女12例.通过X线及CT检查,计算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半年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中部高度比,伤椎后凸角(Cobb角),测量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用以计算伤椎椎管侵占率,术后1周经伤椎内植骨分布以及术后半年随访时伤椎椎体内融合情况,按照Frankel分级,比较术前和术后半年随访时神经学评估.结果 随访6个月,术前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38.48±5.65)%,伤椎椎体中部平均高度比(53.33±9.56)%,伤椎平均后凸角(Cobb角)(24.40±7.34)°,平均椎管侵占率(42.55±10.78)%,术后1周时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91.43±6.69)%,伤椎椎体中部平均高度比(93.25±4.42)%,伤椎平均后凸角(Cobb角)为(4.53±1.09)°,平均椎管侵占率恢复到(5.75±1.46)%,手术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随访时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88.38±6.29)%,椎体中部平均高度比(90.01±6.33)%.伤椎平均后凸角(Cobb角)为(5.43±1.38)°,平均椎管侵占率(5.10±1.71)%.术后一周与术后半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伤椎内见植骨分布较广泛、均匀,术后半年植骨与周边骨融合良好,有少数空洞形成,但并不影响椎体稳定性.神经学评估,术后半年随访时比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 经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经椎板开窗椎管内植骨治疗AO分型A3型骨折可充分椎管减压,为神经功能恢复提供有利的条件,有效重建椎体高度,植骨在椎体均匀分布,增强伤椎的稳定性,可有效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疲劳而导致的断钉、断棒以及内固定失败,矫正丢失等并发症,是对于胸腰椎AO分型A3型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后路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或椎体内植骨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21例体会

    作者:夏本杰;董革辉;蔡小军

    近年来随着运输、采矿以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各种不稳定的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的患者越来越多,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传统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虽近期疗效明显,但远期随访常不令人满意,尤其是骨折复位后形成的不易愈合"空壳样"椎体,往往造成椎体高度的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从而引起腰背疼痛等后遗症.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共收治不稳定胸腰椎骨折、脱位21例,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或椎体内植骨,保留未损伤运动节段的功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临床分析

    作者:龙欣;戴民;肖长青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目前多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但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突畸形,达到早期的稳定性方面疗效不明显,并且骨折复位后形成的"蛋壳样"椎体不易骨性愈合[1],造成后期椎体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我们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奇峰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8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予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研究组54例患者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疗效显著。

63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