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髋关节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斌;陈德超;高健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和髋关节表面置换在临床上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入院的44例髋关节骨折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2例,A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进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随访3年,A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16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81.82%;B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20例,良2例,可0例,优良率为1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后的骨关节炎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疗效优于全髋关节置换。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生存分析研究

    作者:王一鸣;徐一宏;徐卫东

    目的 目前我国关于金属对金属关节系统的髋关节表面置换(HRA)患者缺乏相关临床生存分析结果的报道.文中旨在对金属对金属关节系统的HRA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究影响假体生存率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到2010年5月长海医院关节骨病外科行金属对金属关节系统HRA术的113名患者(146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术后10.2年.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假体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随访结束时,共有17例患者(17髋)进行了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术后10年的Harris评分[(90.3±10.8)分]较术前[(51.4±7.8)分]显著提高(P<0.001).骨盆平片评估有6例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I 型;2例股骨颈缩窄,2例有透亮线,但无明显松动迹象.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RA术后10年生存率为87.1%(95%CI:80.8%~93.4%).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相对于髋臼假体外展角45°~55°,>55°相对危险度为2.381,<45°相对危险度为0.251. 结论 HRA术后生存率较高,且假体生存率与髋臼假体安放位置(外展角)相关,应注意髋臼假体外展角>55°时风险较高.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初步报告

    作者:蒋李青;王昌贵;张凯跃;季卫平;梁伟;兰俊;沈永辉

    [目的]初步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病例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自2004年10月-2007年2月,对8例患者10髋施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注意病例选择及手术技巧.[结果]所有病例早期无股骨颈骨折、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无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患者Harris评分由手术前的35~56分、平均45分增加到术后的93~99分、平均95分, DDH病例肢体不等长术后纠正.X线测量X线测量:髋臼外展角40°~50°,平均44°;股骨侧短柄外翻角134°~143°,平均139°;股骨头颈off-set率平均为0.20;未见假体松动、股骨颈变狭窄、短柄周围未见透亮区.[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对年轻及活动度大的病人非常适合,但要注意病例选择及手术技巧.

  •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肖飞;刘国辉;杨述华;朱建福;陈东;张鹏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AS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规范功能锻炼.定期临床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临床愈合.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7(5±1)个月.早期无股骨颈骨折、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术后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6±6)分上升至平均(94±4)分.影像学检查假体位置良好.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结论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AS患者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历史发展及经验

    作者:徐卫东;李甲

    长期的临床实践已证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于髋关节炎无疑是一种有效而且耐用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老年病人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假体10年生存率超过了90%[1].

  •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与近期疗效

    作者:郝鹏;裴福兴;沈彬;杨静;周宗科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疗效、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5~6月,对12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13个髋关节进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30~59岁,平均47岁,所有患者均为半脱位型.髋臼侧采用真臼位置重建,为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头假体采用骨水泥固定.[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10 min,术中失血平均387 ml,术后引流量平均200 ml,肢体延长平均9 mm(术前短缩平均14mm).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股骨颈骨折、脱位、松动、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全部随访12~13个月,临床效果满意,平均髋关节活动度屈曲由106.7°增加到120°,外展由25.8°增加到46.4°,外旋由20.8°增加到45°,内旋由3.3°增加到28.6°,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2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96分.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常,人工髋臼平均外展角为39°,股骨头中心柄与股骨干夹角平均141°,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平均下移9 mm,内移11.5 mm.宿主骨对臼杯的平均覆盖率为89.5%,宿主骨与假体之间未见透亮线.[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半脱位型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和应用前景,其远期疗效及其他类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刘建芳;何桂娟;赵晓利;孙晓芬;虞伟力;俞黎

    髋关节表面置换是指用金属的髋臼帽和金属的股骨头杯覆盖和重建髋关节疾病患者股骨头和(或)髋臼表面已被破坏而切除的关节面,以恢复髋关节功能.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保留了较多的骨质,因此更多地保留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和应力转移性,增强了关节的稳定性,使以后的翻修手术更简单易行,适用于中青年患者.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5月共施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护理体会

    作者:梁文杰;张令坤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卉;喻姣花;杨晓霞;罗凯燕

    对1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充分准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规范功能锻炼,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手术均获成功,切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早期无股骨颈骨折、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假体脱位等并发症.提示应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效果满意,全方位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初步临床观察

    作者:刘国辉;肖飞;杨述华;夏天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ANFH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规范功能锻炼.定期临床随访,并按相关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临床愈合.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14个月.早期无股骨颈骨折、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术后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9分上升至平均93分.影像学检查假体位置良好.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结论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ANFH患者,具有较多优势,初步临床效果满意.

  • 中央柄设计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颈骨折风险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高宗炎;高雁卿;郑稼;金毅;唐超;杨卫兵

    目的 观察表面置换股骨假体中央柄不同设计对置换术后股骨颈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 CT扫描1名63岁健康男性股骨近端,构建股骨近端有限元模型,以直径50 mm的Birmingham hip resurfacing(简称BHR)假体为模板,建立传统假体、短中央柄假体、无中央柄假体的模型,分别于中立位、外翻10°、内翻10°放置假体并骨水泥固定,模拟下肢单腿站立模式进行力学加载,加载强度0~6 kN,测量股骨颈骨折时的关节受力及初始骨折部位.结果 传统假体在内翻位放置时,与正常股骨颈比较,术后股骨颈力学强度下降20%,中立位时下降10%;无柄及短柄假体,术后股骨颈力学强度较正常股骨颈下降分别小于5%和3%.初始骨折部位,传统假体内外翻时与正常股骨颈有明显区别,其更接近与中央柄所形成的骨道,而短柄型及无柄型假体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传统假体中央柄设计会降低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颈的强度,同时初始骨折部位亦有所变化.而短柄及无柄假体,对内外翻放置(小于10°)时与正常股骨颈比较,力学强度和初始骨折部位接近,理论上可以降低术后股骨颈骨折的发生风险.

  •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杨重飞;朱庆生

    随着冶金技术不断改进、假体设计理念日益更新、对于髋关节假体磨损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临床观察到第二代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取得的良好疗效,近年来,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作为一种对年轻、活动量大的髋关节疾病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备受关注.这种方法不仅尽可能多地保留了股骨近端骨质,使得翻修手术十分容易,而且,优化了股骨近端应力传导.再加上大直径股骨头假体的使用,提供了术后髋关节良好的稳定性及佳的活动度[1].

  • 全髋关节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 的疗效比较

    作者:妙定坤;王延军;姚林明

    目的 对比全髋关节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大兴医院和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于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应用Harris评分、Barthel(BI)指数评价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14 d(T1)、术后1个月(T2)、术后3个月(T3)、术后6个月(T4)、术后12个月(T5)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屈曲角度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89.6±38.3)min vs(219.3±52.5)min],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050.2±130.4)mL vs(1200.3±210.5)mL],负重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3.5±1.2)h vs(9.4±1.5)h],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8.6±1.8)d vs(15.4±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72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BI指数术后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0、T1、T2、T3、T4、T5时点Harris评分、B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屈曲角度为(113.6±2.3)°,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02.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具有和全髋关节置换接近的治疗效果,且创少小、术后恢复快,髋关节活动度大,更适合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治疗.

  • 全髋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老年低龄髋关节疾病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姜新海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低龄髋关节疾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低龄髋关节疾病患者70例,其中31例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表面置换组),39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置换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输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全髋置换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明显短于髋关节表面置换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调查结果显示,髋关节表面置换组屈曲、外展活动度明显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内收、外旋活动度明显低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两组后伸、外旋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低龄髋关节疾病患者短期疗效相似,两者均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而髋关节表面置换在保留骨量及恢复患者运动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可在相对低龄患者中推广。

  • 12例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雪容

    对1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充分准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规范功能锻炼,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手术均获成功,切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早期无股骨颈骨折、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假体脱位等并发症。提示应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效果满意,全方位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 全髋关节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魏霖

    目的:对比研究全髋关节置换和髋关节表面置换在临床上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7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入院的44例髋关节骨折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2例,A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进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随访3年,A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16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81.82%;B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20例,良2例,可0例,优良率为1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后的骨关节炎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疗效优于全髋关节置换.

  • 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对比

    作者:林鑫欣

    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患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是临床上用来治疗此病的主要方式,为进一步确认治疗效果,本文对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进行一个对比,为以后的临床医学提供参考.

37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