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脾动脉选择性插管方法的建立

    作者:向贤宏;杨建勇;余雷;陈伟;李家平;王于;谭国胜;李鹤平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脾动脉选择性插管的方法,为大鼠脾动脉灌注栓塞治疗等相关实验提供可靠的实验途径.材料与方法 20只大鼠中,分离并暂时结扎大鼠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腹腔干动脉后,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超选至脾动脉主干.结果 15只选择性插管成功且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超选至脾动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少,提高了脾的灌注栓塞治疗等相关研究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关键词: 大鼠 脾动脉 插管
  • 部分性脾栓塞术相关的血管造影解剖

    作者:梅雀林;李彦豪;鲁恩洁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 PSE)术相关的血管造影解剖基础.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脾栓塞前后的脾动脉造影片,着重探讨脾脏大小与直径1mm脾内动脉分支数、1mm脾内动脉分支数与明胶海绵颗粒用量的关系.结果儿童组轻、中、重度脾肿大患者分别为8、34、47例,直径约 1mm脾内动脉分支数相应为18.3、17.6、19.4支;成人组轻、中、重度脾肿大患者分别为7、 6、8例,直径约1mm脾内动脉分支数相应为21.3、23.7、26.8支.明胶海绵颗粒用量为10~4 0粒,平均23.5粒.统计分析表明,轻、中、重度脾肿大患者所含的1mm脾内动脉分支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1mm脾内动脉分支数与明胶海绵用量呈高度的正相关(r=0.94、0.98,P<0.0005). 结论脾脏大小不能作为确定明胶海绵用量的依据,而脾内动脉分支数是栓塞前确定明胶海绵用量的依据之一.

  • 氟尿嘧啶兔脾动脉插管给药和耳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余爱荣;吴笑春;曾晓华;王颂章

    目的:比较氟尿嘧啶脾动脉插管给药和耳静脉给药的优劣.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家兔氟尿嘧啶2种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脾动脉插管给药后门静脉血药浓度高于耳静脉给药,脾动脉给药组的Cmax比耳静脉给药组高63.8%(P<0.05),曲线下面积(AUC0-18)比耳静脉给药高42%.结论:脾动脉插管给药对消灭门脉供血的外围癌组织,控制和预防肝动脉介入栓塞后癌灶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间接门静脉与直接门静脉灌注5-氟尿嘧啶的药动学比较

    作者:田锦林;郭顺林;杜富会;王文辉;王莲初

    目的:研究经兔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即间接门静脉)灌注5-Fu和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药动学变化,以证实临床经间接门静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肝肿瘤的合理性.方法:3组家兔分别经脾动脉(SA组)、肠系膜上动脉(SMA组)和门静脉(PV组)灌注5-Fu,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不同时间门静脉血中的药物浓度.结果:PV组AUC明显高于SA组和SMA组(P<0.01),SA组又高于SMA组(P<0.05);PV组T1/2明显低于SA、SMA组(P<0.01),SA组又低于SMA组(P<0.05);30 min后3组门静脉血中的5-Fu浓度趋向于一致.结论:经间接门静脉灌注可作为直接门静脉灌注的一个补充手段应用于肝肿瘤的"双灌注"治疗.

  • 肠系膜上动脉与肝总动脉共干伴左右膈下动脉发自腹腔干1例

    作者:赵云飞;段俊伟;汤志杰;刘国澜;胡圣望

    2007年8月我们在尸解时见肠系膜上动脉与肝总动脉共干发自腹主动脉,腹腔干分出脾动脉和胃左动脉外,还分出左右膈下动脉,这种变异并不多见,对临床动脉造影、外科手术有参考价值,报道如下.

  • 脾动脉血流量对脾功能亢进程度的影响及诱因分析

    作者:朱元峰;李鹏凯;孙秀娟;张原;王宏斌;郝世君;王焕娣

    目的 对肝硬化患者脾动脉血流量对脾功能亢进程度的影响以及诱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对72例肝硬化伴脾亢患者与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一氧化氮浓度,脾指数和脾动脉血流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脾动脉血流量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的脾指数与脾动脉血流量呈明显正相关,血小板计数与脾动脉血流量呈明显负相关,脾动脉血流量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提高与脾动脉血流量增加是影响脾功能亢进生程度的重要因素.

  • 脾动脉灌注联合部分脾塞术治疗ITP

    作者:陈晓明;黄瑛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目前临床常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治疗,服药时间长,起效慢,且有难以避免的毒副作用,国内自1992年来陆续报道了脾动脉栓塞,脾动脉灌注免疫抑制治疗ITP,取得了较好疗效.作者于2002年开始对ITP患者进行长春新碱脾动脉灌注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 腹腔镜巨脾切除的术前脾蒂血管预处理

    作者:林建华;李朝龙

    我院对2例巨脾患者,在术前1h行脾动脉栓塞后,再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取得良好效果.

  • 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附12例报告)

    作者:刘彪;黄伟浪

    目的评价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外伤性脾破裂并休克的患者行急诊脾动脉栓塞术,观察术后临床效果及CT扫描复查栓塞后的脾脏变化.结果除2例造影证实是脾蒂断裂伴脾广泛撕裂伤行脾动脉主干栓塞后再中转开腹脾切除手术处理外,其余10例均行单纯栓塞治疗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CT扫描证实残脾血供良好.结论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具有有效、安全、快速、损伤小和可保留脾脏的优点.

  • 脾动脉瘤3例报告

    作者:李建军;孙智勇

    目的探讨脾动脉瘤(SAA)的发病率、病因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AA的临床资料. 结果 3例SAA 均具有门静脉高压症.2例行SAA加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结论 SAA罕见,是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之一. SAA加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

  • 紧邻腹腔干脾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附7例报告

    作者:王春喜;陈婧如;褚福涛;梁发启

    目的:探讨紧邻腹腔干脾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例紧邻腹腔干脾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例术前均经彩超、CT及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包括动脉瘤切除、肾下主动脉—脾动脉人工血管转流4例;动脉瘤切除、脾脏切除2例;多发动脉瘤切除、脾动脉结扎、脾切除1例.手术后10~14 d治愈出院,随访2~14年,存活5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主-脾转流术后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动脉瘤切除+脾切除术后5年死于急性脑出血.存活5例中3例为主-脾动脉转流者(1例术后2年吻合口逐渐狭窄,术后6年完全闭塞,但未见脾脏梗塞,余2例未出现吻合口狭窄或假性动脉瘤);2例为动脉瘤切除+脾脏切除者.结论: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是治疗紧邻腹腔干脾真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综合治疗

    作者:王昊;李亭;贺志军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致死性并发症之一.门脉压力增高与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损是其发生的必备条件及主要风险因素,其临床治疗方法涉及药物、内镜、介入、手术及肝移植,优势各异.笔者从门静脉压力、曲张静脉破损及肝功能损害等风险因素控制的角度,分析评估了目前其各种临床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控制单一风险因素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往往有限,而对多种风险因素进行联合控制的综合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内镜结合脾动脉主干栓塞的联合治疗方案具备优于其它治疗方案的理论优势.

  • 脾动脉瘤1例

    作者:李波;陈志强

    患者女,27岁.左上腹包块6年.无外伤、感染史,无疟疾、血吸虫病史.体查:轻度贫血貌,左侧肋缘下4cm可扪及脾脏,质地中等,无触痛,无震颤,无血管杂音.肝未扪及.

  • 脾动脉结扎大网膜网罩包脾治疗脾破裂

    作者:王其瑞;张兆杰;亓宝明;孙喜波;王多勇

    我院1999年以来采用脾动脉结扎大网膜网罩包脾的方式处理脾破裂1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32(16~51)岁.16例均为外伤性单纯脾破裂,其中Ⅱ级10例,Ⅲ级6例.

    关键词: 脾破裂 脾动脉 网膜
  • 结扎脾动静脉的保脾手术在脾破裂中的应用(附6例报告)

    作者:张东宝;张立学;杨文涛;罗德光;赵向东;黄云飞

    为探讨结扎脾动静脉的保脾手术的方法及可行性,对外伤性脾破裂行术中结扎脾动静脉,勿损伤胃网膜左血管及胃短血管,达到即保脾又止血的目的.结果6例全部保脾成功,脾功能正常.在"保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下,采用结扎脾动静脉的保脾手术是可行的.证实由胃短血管和胃网膜左血管构成的脾脏另套血液运输系统,是能保证脾脏血液供应的.

  • 脾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的切除及血管重建的手术探讨

    作者:王春喜;段志泉;陈刚;宋清彬;彭正

    目的 探讨脾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的切除及脾动脉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8例脾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彩色超声、CT和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均在全身麻醉下首先阻断腹腔干起始部,远端脾动脉阻断后切除动脉瘤,1例行腹腔干-脾动脉自体静脉移植,4例行肾下主动脉-脾动脉人工血管转流,3例同时切除动脉瘤和脾脏.结果 均于手术后10~14 d治愈出院.随访0.5~10年;其中1例人工血管转流术后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余7例均健康生活,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是一种较好的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动脉瘤 脾动脉
  • 应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儿童脾功能亢进

    作者:郝向东;朱铭;俞炬明

    脾动脉栓塞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一种有效方法.作者采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儿童脾功能亢进6例,现报道如下.

  • 腹腔干缺如1例

    作者:柯鹏;曾洪波;张良燕;林金勇;伏辉

    1 病例报告标本为成年男性,身高172 cm,结构保存完整,已经用甲醛溶液充分防腐固定3年.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自剑突沿正中线向下绕脐至耻骨联合上缘,沿肋弓向外下切至腋中线;自耻骨联合上缘沿腹股沟向外上切至髂前上棘;从正中线上、下两端的皮瓣转角处向两侧剥离皮肤.暴露盆腔和盆部后发现腹腔干缺如.腹主动脉在膈的主动脉裂空稍下方依次发出肝总动脉、胃左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向左上方行至胃贲门附近,然后沿胃小弯在小网膜两层折合向右行,并与胃右动脉吻合,肝总动脉向右至肝十二指肠上部的上缘后进入十二指肠韧带,分为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向右下斜行22.24 mm后发出脾动脉(图1).经游标卡尺(精确度±0.01 mm)测量发现,胃左动脉外径2.46 mm,肝总动脉外径4.24 mm,肠系膜上动脉外径8.36 mm,脾动脉外径5.04 mm.

  • 背部推拿对脾动静脉血流的影响

    作者:冯燕华;刘新华;姚丽平

    为深入探讨推拿能活血化瘀,降低全血比粘度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原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背部推拿前后对缺血性心脏病和肿瘤康复期病人脾动静脉血流的影响.结果:A组:缺血性心脏病的脾动脉:平均流P<0.001;血流量增加60.78%,P<0.001;阻力指数下降4.22%,0.1<P<0.2.B组:肿瘤康复期的脾动脉:平均流P<0.001;血流量增加55.64%,P<0.001;阻力指数下降3.51%,P<0.5.两组比较脾动脉:平均流速0.5<P<0.75,血流量P>0.75,阻力指数0.1<P<0.25.两组无差异.脾静脉: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推测出脾脏的滤血作用能使全血比粘度下降.推拿通过脾脏的免疫作用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因素之一.两种作用这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 肝总动脉及腹腔干共同缺如1例

    作者:方建超;马建军;李德媛;何巍;曹学辉;李亚;段嘉;杨璐璐

    在解剖1例成年女性整尸过程中,发现其肝总动脉及腹腔干共同缺如(图1),此变异罕见[1],为累积解剖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打开腹腔,见腹主动脉前壁于第1腰椎水平发出肠系膜上动脉,在其上方1.47cm处,腹主动脉前壁发出胃脾动脉干.该动脉干起始处外径4.20 mm,其主干向右上走行,后转折向左行于胰腺上方,延为脾动脉入脾,全长11.35 cm.胃左动脉(外径2.68 mm)在距动脉干起点0.98cm处由动脉干上壁发出,其在贲门处发出一食管支,本干沿胃小弯向右走行10.84 cm后,与胃右动脉吻合,吻合处外径0.86 mm.

303 条记录 12/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