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白联合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研究

    作者:张秀艳

    目的 探讨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4),观察组采用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眼压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前房深度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2例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时庆凤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疾病,因其发病年龄较早,眼压升高是逐渐进展的,相应症状较轻,不易引起患者的警觉.所以帮助患者了解青光眼的基本知识,术前给予充分的准备及健康教育,术后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和控制眼压升高,对保护患者视力,降低致盲率,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后视野变化规律的初步观察

    作者:段晓明;邹燕红;刘小力;艾凤荣;刘熙朴

    目的观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稳定于正常水平(<21 mmHg)(1 mmHg=0.133 kPa)后视野的变化情况,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病损的可能变化规律.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3年10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经手术治疗后眼压控制至正常水平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共计29例47眼,所有患者均需于眼压稳定后行Humphrey视野计24-2程序行视野检查至少两次,间隔时间至少1年以上,并按照随访时间长短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即l~2年组和2年以上组.根据进展期青光眼干预研究(AGIS)的标准进行视野评分及秩和检验;将视野分为五个区域并计算每个区域的光敏感度和缺损深度.结果随诊1~2年和2年以上患者视野的AGIS评分、各区缺损深度及各区光敏感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稳定于正常水平时,其青光眼视神经病损可能无明显进展.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临床分析及护理

    作者:洪伟兰

    目的 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症状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博罗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的9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隐匿,误诊漏诊概率大,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干预,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时帮助患者更好恢复健康的重要方法.结论 慢性闲角型青光眼的确诊困难,确诊好需要采用多种联合手术,并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康复.

  • 中国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宁利;吴河坪;范志刚

    目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中国眼科学者以及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超声生物显微镜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研究后的研究工作及有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复习.结果根据房角关闭机制,中国人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分为三种类型:1. 多种机制共存型. 2. 单纯瞳孔阻滞型.3. 非瞳孔阻滞型.由于多种机制共存型闭青的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不同于其它类型闭青,除了要解除其瞳孔阻滞因素外,同时要针对性地处理共同存在的非瞳孔阻滞因素.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闭青的研究、诊断以及对治疗效果的评价方面的应用促进了对闭青的认识,随着这一技术的普及,将大大提高闭青的诊治水平.

  • 原发性青光眼与脸型、眶距、瞳距的关系

    作者:郭启英;于军;赵忠忠(通讯作者)

    目的:了解原发性青光眼发病与脸型、眶距、瞳距的关系。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收住确诊的20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用Hertel眼球突出计测量眶距,用米尺测量瞳距和脸长。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男45例,平均年龄57.31岁,平均脸长202.4mm,眶距97.94mm,瞳距61.71mm。女56例,平均年龄58.71岁,平均脸长187m m,眶距94.95m m,瞳距59.76m m。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男28例,平均年龄57.29岁,平均脸长199.8m m,眶距97.59m m,瞳距61.65m m。女21例,平均年龄55.29岁,平均脸长185.4m m,眶距93.64m m,瞳距60.29m m。开角型青光眼,男31例,平均年龄42.61岁,平均脸长197.39mm,眶距100.52mm,瞳距62.48mm。女19例,平均年龄37.71岁,平均脸长183.12mm,眶距94.35mm,瞳距60.12 mm。原发性青光眼脸长、眶距、瞳距男性大于女性,其脸长度男女均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开角型小。眶距男性开角型青光眼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女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结论脸型长度、眶距和瞳距与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有因果关系。

  • 层间巩膜切除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附78例80只眼疗效观察)

    作者:肖萍

    青光眼是以眼压升高而引起视神经器质性损害和典型视野缺损为主要体征的眼综合病征,其致盲率较高,青光眼除药物治疗外手术治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院于1992~1996年在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设计了层间巩膜切除4mm×6mm或3mm×5mm的潜池巩膜瓣,共治疗急、慢性闭角青光眼78例80只眼,远期观察降眼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8例80只眼中,男31例,女47例。年龄在44~65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2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3只眼,绝对期青光眼5只眼。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一例误诊

    作者:闫炳乾;赵进福;张志莲;田常锁

    [病例] 男,73岁.因左眼视力下降1年,加重1个月入院.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曾在外院多次就诊,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予对症治疗,疗效欠佳.专科检查:视力右眼4.9,左眼4.6;双眼球无充血,角膜透明,角膜后沉着物(KP)(-),周边前房浅,约1/4 CT(角膜厚度),房闪(-),虹膜扇行萎缩,瞳孔圆,直径3 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轻度灰白混浊.左眼底视乳头边界清,色淡,C/D=0.9,血管向鼻侧移位,网膜未见出血、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弥散;右眼底视乳头边界清,色淡,C/D=0.4,网膜未见出血、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弥散.眼压:右眼5.5/5=17.30mmHg,左眼10/3=50.62mmHg.左眼视野有缺失,呈管状视野,房角变窄,有粘连.诊断: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左);②老年性白内障(双)初发期.予抗生素眼液点眼,降眼压治疗,并行左眼巩膜下巩膜咬切术及右眼虹膜根切术.术后恢复良好,视力:右眼4.9,左眼4.6;虹膜根切口可见,角膜透明,KP(-),前房深浅正常,房闪(-),瞳孔圆,直径3mm,光反应存在,晶状体轻度灰白色混浊;测眼压:右眼5.5/4.5=18.86mmHg,左眼5.5/3.5=22.38mmHg.

  • 频域OCT在诊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方繁;刘阳;彭鑫;江成

    目的 观察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青光眼患者46例(74眼)及健康体检者52例(86眼),应用频域OCT检查两组视盘上下方、颞侧及鼻侧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利用Humphrey自动视野计检测两组视野,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青光眼组进展期与绝对期视野缺损均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青光眼组各期象限RNFL厚度均小于健康体检组(P<0.05),且随病情发展,各象限RNFL厚度变薄.各组间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频域OCT检测视盘各象限RNFL和全周平均厚度,结合视野缺损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提供可靠依据.

  • 中医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有效性

    作者:吴娟;蒋慧

    目的:探头中医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医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D均值和眼内压均值有限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治疗慢性比较性青光眼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神经损伤.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中OCT和视野 检查的对比分析

    作者:祁家菊

    目的:探析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中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和视野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的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6例患者(47眼)为观察对象,实施OCT检查测量患者鼻下方和颞上方、颞下方和颞侧、鼻上方和鼻侧方RNFL(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对RNFL发生缺损的阳性率情况进行计算;应用全自动视野计进行视野检查,应用极性分析图对相应区域有无视野受损情况予以观察,对其阳性率情况进行计算.结果:经OCT检查,颞下方、颞上方的RNFL受损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极性分析图检测,颞下方、颞上方的RNFL受损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颞上方、鼻上方、颞侧、颞下方及鼻下方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及视野极性分析图均表现出鼻侧阳性率较低,且两者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NFL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时实施OCT检查以及对视野缺损情况检测时实施视野极性分析图,二者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后者是对青光眼患者RUFL功能和结构进行评估的桥梁,为及早对青光眼患者实施诊断提供数据支持.

  • 青光眼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傅天娥;宁淑婷

    1临床资料本组男8眼,女10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开角型1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高血压、鼻副窦炎、球后视神经炎等.典型病例如:①患者,男,67岁,农民,以高血压Ⅲ期在内科住院治疗,血压180/110mmHg,经用降血压药以后(无阿托品类)患者眼痛,头痛,恶心未改善,而请我科会诊.追问病史,患者已间断性右眼疼痛,虹视,伴有同侧头痛,恶心约两年,本次发作约一周.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史约两年,上述症状发作时血压偏高,故均按高血压病方案治疗,症状逐渐缓解.

  • 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覆盖术治疗青光眼护理体会

    作者:田月

    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覆盖技术治疗各类青光眼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文就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39例(43眼),男19例(20眼)、女20例(23眼),年龄40~79岁,平均56岁;其中开角型青光眼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眼、先天性青光眼4眼、抗青光眼术后高眼压7眼.

  • 小梁切除术后前房重建33例体会

    作者:白秀岩

    1998年9月~2000年5月,我们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后前房重建的方法治疗青光眼33例(43眼),有效地减少了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3例(43眼),男20例(29眼),女13例(14眼).年龄35~67岁,45岁以下3例(5眼),46~59岁6例(9眼),60岁以上24例(29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7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2眼.

  • 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19例体会

    作者:白秀岩

    我科于1996年4月~2000年5月采用前房穿刺减压法对19例(23眼)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施行了小梁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23眼)中,男6例,女13例;年龄39~74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6眼(69.6%),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17.4%),慢性单纯性青光眼2眼(8.7%),新生血管型青光眼1眼(4.3%).入院时眼压6.67~9.33 kPa(50~70mmHg),平均7.47 kPa.术前经药物控制后眼压4.00~6.67 kPa(30~50 mmHg),平均5.23 kPa.1.2术前准备按内眼手术常规准备,术前30分钟口服醋氮酰胺500 mg,肌注鲁米那钠100 mg;静脉快速滴注200 g/kg甘露醇液250~500 ml.

  • 国产 YAG激光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效果观察

    作者:唐勋伦

    我科自 1995年运用保定空军四十五厂生产的 JYZ- LA型 YAG激光眼科治疗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现将资料完整的并观察 1年以上的 80例 81眼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激光组 80例 81眼闭角型青光眼 , 男 24例 24眼 , 女 56例 57眼 , 左41眼 , 右 40眼.年龄 50~70岁 , 平均 63岁.青光眼类型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 57眼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间歇期 24眼. 术前常规测视力、视野、眼压、前房角、眼底 C/D比值、C值.虹膜周切组 : 81例 81眼 , 闭角型青光眼、性别、年龄、类型基本上与激光组匹配 .

  • 363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小梁组织学改变及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刘少章;于纯智

    目的:观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小梁组织学改变,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周边虹膜前粘连程度与小梁病变的关系.方法: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于术切除的小梁标本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火棉胶包埋,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经组织学检查确定为小梁组织的共363例(412眼),小梁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小梁网及内皮细胞中有程度不等的色素沉积,内皮细胞数减少或消失.Schlemm管压缩或闭塞,虹膜萎缩变性,周边部虹膜与小梁粘连者病变明显.凡有反复发作性眼压升高史,视力、视盘、视野有损害,周边前房深度≤1/3CT~1/4CT,前房角为窄Ⅲ~Ⅳ的病例均显示出不州程度的周边虹膜前粘连、小梁纤维化、色素沉积、Schlemm管压缩或闭塞;且眼压控制不良,病程越长,则周边虹膜前粘连越广泛,小梁损害越显著.结论:周边虹膜前粘连,色素的沉积可能是导致或加重小梁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 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A超生物解剖结构的比较

    作者:陈伟;闵宗英;罗曼;徐永根;朱凯;王达良;张莉

    目的 探讨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结构的异同.方法 采用美国Humphrey公司眼科专用A型超声测量系统,对36例(3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3例(33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36例(36只眼)正常对照组的解剖结构(包括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进行测量,同时计算晶体相对位置及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各项均值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相比,除晶体相对位置外,各项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项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结构存在差异,表现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房更浅、晶体更厚、眼轴更短,提示这两类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

    作者:杨怡田;陶黎明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4~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27只眼),分为A组(房角粘连180°~270°)16只眼;B组(房角粘连270°~360°)11只眼,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变化以及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的变化,随访3个月.结果 视力:A组和B组的术后平均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改善更明显.眼压:A组术前为(4.214±1.55) kPa,B组术前为(4.631±1.153) kPa,术后3天,2周,1月,3月复查中,A组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正常者,为93.8%,87.5%,87.5%,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仅2只眼眼压正常,余两周内陆续眼压升高.前房深度:A组术前前房深度为(1.98±0.31) mm,术后为(3.55±0.31) mm,B组术前前房深度为(1.86±0.09) mm,术后为(3.51±0.22)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改变:所有眼房角均较术前增宽.结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粘连180°~270°时,可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房角粘连270°~360°者应联合小梁切除术.

  • 真性小眼球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渗漏1例

    作者:李维娜;孟樊荣;钱江;孙兴怀

    患者女21岁住院号237781因左眼红痛1个月,于2002年1月14日入院.外院诊断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年前行双眼小梁切除术.

136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