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MRI平扫、增强及SWI在脑静脉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I平扫、增强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脑静脉畸形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脑静脉畸形患者33例,分别行横断位T1WI、T2WI、DWI、增强T1WI及SWI扫描,比较诊断效果.结果:增强扫描及SWI均能完整显示全部35个病灶,T1WI显示26个病灶,T2WI显示28个病灶,DWI显示27个病灶,与增强扫描及S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增强扫描和SWI序列在诊断脑静脉畸形时的应用价值较高,其中SWI更具优势,可作为静脉性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
小儿常见眼眶肿瘤影像诊断分析
随着现代影像检查手段的出现,如B超检查,CT扫描及MRI成像等,对眶内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有效辅助条件.我们就4种小儿常见眼眶肿瘤(视神经胶质瘤、横纹肌肉瘤、静脉性血管瘤、皮样囊肿)的3种影像诊断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资料选自我院1990年~2000年10年间影像检查的43例小儿眼眶肿瘤.所有病例诊断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视神经胶质瘤7例,横纹肌肉瘤7例,静脉性血管瘤18例,皮样囊肿11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1~14岁,平均发病年龄8.38岁,所有患儿均行B超及CT检查,3例行MRI检查.
-
18例眼眶静脉性血管瘤γ刀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评价18例眼眶静脉性血管瘤γ刀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18例患者中位年龄15岁(2~54岁),其中男8例,女10例;12例(66.7%)系既往手术后复发患者;临床表现:眼球突出17例,双侧眼球突出度差距平均3.4mm(1~13mm),4例失明;肿瘤容积1.0~30.2cm3,平均7.3±3.5cm3;均行MRI定位扫描;边缘剂量15~20Gy,中心剂量30~40Gy;5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视神经平均受照剂量6.3±1.7Gy;等中心数7~16个,平均11个.全组患者均无放射治疗史.结果:随访30~120个月,中位时间56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全部缩小,其中13例肿瘤体积缩小超过50%,全组患者突眼症状消失,治疗后平均容积2.23±1.05cm3;治疗后视力提升11例(61.1%),无变化5例(27.8%),减退2例(11.1%),无γ刀治疗后失明患者;随访期内无1例出现肿瘤复发、肿瘤出血或导血管栓塞;4例曾出现一过性球结膜水肿.结论:γ刀治疗眼眶静脉性血管瘤可长期控制肿瘤生长,可保留部分视力,并发症较少,为术后残留或复发的患者提供了进一步治疗的方法,也可作为静脉性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100例CT表现
目的 分析眼眶静脉性血管瘤的CT表现,提示该病的特殊CT征,作为诊断依据.方法 复习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静脉性血管瘤CT片共100例,分析其所在的位置、范围、形状、边界、密度、CT值及继发性改变,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00例病变均被CT发现.内上象限47例,外上象限11例,内下象限10例,外下象限7例,眶内侧7例,正上方7例,正下方5例,球后2例,占满全眶4例;不规则形90例,分叶形6例,类圆形3例,长椭圆形1例;71例为不均质,29例为均质;其中有静脉石28例.眶骨骨变薄或凹陷者16例,眶腔扩大50例,筛窦变窄16例,眶上裂扩大2例,眶下裂扩大1例.结论 CT能够在术前对静脉性血管瘤作准确定性、定位诊断,对制定手术方案及其他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
-
眼球摘除术后眶静脉性血管瘤伴炎性细胞浸润
患者女 47岁 1岁时右眼外伤后失明.1984年出现右眼疼痛伴右侧眼眶痛,在外院诊断为"右眼内炎",予以右眼球摘除,并安装义眼.1995年出现右眼内眦皮肤青紫并在上睑中央扪及一黄豆大小的肿物,无疼痛和压痛,以后包块进行性长大.
-
少年儿童眼眶血管瘤2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眼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要点,处理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武警总医院眼眶所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毛细血管瘤和静脉性血管瘤共26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组织病理学分类,毛细血管瘤7例,静脉性血管瘤19例,均行手术切除,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儿童时期的眼眶血管瘤需尽早确诊,及时治疗.术中术后应警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发生于眶深部的血管瘤,需与其他儿童时期易发生的眶内肿瘤相鉴别.
-
读片窗(5)
简要病史 女,39岁,不明原因下出现头痛、头晕3天.MRI图像见图1~3.术后病理诊断静脉性血管瘤并陈旧性出血及血管机化.图示说明:左侧小脑半球见类圆形异常信号,T1WI呈高、低信号,T2WI大部分为低信号,周边呈高信号,病灶内侧见片状长T1长T2水肿区,第四脑室及脑桥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局部向右侧移位.注入Gd-DTPA 15 ml 后扫描,上述病灶未见明显强化.
-
脑静脉性血管瘤1例
患者女性,31岁.发作性抽搐,意识丧失病史3个月.查体无阳性体征.CT示:右额叶皮层见一圆形病灶,周边为环形高密度,内为低密度,CT值为22Hu,病灶约1.2cm×1.3cm,强化扫描病灶未见强化.初步诊断:脑内肉芽肿,脑囊虫病,继发性癫痫.于1999年11月在局麻下行右额开颅,探查见额中回脑沟处软膜下有1.5cm×1.5cm淡黄色病灶,切开蛛网膜及软脑膜,沿脑沟内钝性剥离深约1.5cm处见一囊性肿物,且与脑沟内一静脉血管相连,电凝、切断囊壁血管,完整将肿物摘除.病理诊断:静脉性血管瘤伴陈旧性出血.
-
质子磁共振波谱在眼眶血管瘤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1H-MRS在海绵状血管瘤、静脉性血管瘤和血管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部病例均行MRI检查、术后病理证实,1H-MRS检查采用1.5T,定点分辨波谱序列(PRESS序列)对眼眶内肿瘤和同侧额部正常脑组织进行定位,测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乙酸盐(Ace)和乳酸(Lac)波.结果海绵状血管瘤与静脉性血管瘤、血管肉瘤各代谢物曲线下面积在MRS表现上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海绵状血管瘤组:Cho下降、Cr上升、Lac下降、Ace下降;静脉性血管瘤和血管肉瘤组:Cho上升、Cr下降、Lac上升、Ace上升.结论 1H-MRS检查可很好的运用于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上,并为血管瘤的影像诊断提供一个定量分析的方法.
-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伴静脉石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左眼球突出数年于2007年5月到我院就诊.患者约9岁时玩耍中不慎被树枝刺伤左眼上睑内侧,当时未重视,自愈.13 a前因左眼上睑内上方"血管瘤"曾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
-
伽玛刀在眼眶静脉性血管瘤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伽玛刀(γ刀)对眼眶静脉性血管瘤的治疗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1997~2005年诊断为眼眶静脉性血管瘤的8例患者行立体定向γ刀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容积1.0~29.3 mL;边缘剂量15~20 Gy,平均(16.47±1.26)Gy;视神经平均受照剂量(6.13±1.88)Gy.γ刀治疗后随访18~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结果 复查MRI显示8例病变体积全部缩小,2例体积缩小超过50%,所有患者突眼症状基本缓解,视力提高.结论 立体定向γ刀对于眼眶静脉性血管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颈髓静脉性血管瘤并出血一例
患者男,42岁.因头皮"放电样"疼痛4 d,大、小便失禁,四肢无力1 d入院.体检:C2~T10节段感觉减弱,T10以下感觉丧失,左上肢肌张力高,肌力2级,余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四肢腱反射减弱,脑膜刺激征阳性.
-
文颅脑静脉性血管瘤MR影像诊断
目的 提高对颅脑静脉性血管瘤的再认识.方法与资料 自2011年1月~ 2013年1 0月所遇到6例颅脑静脉性血管瘤;磁共振扫描仪为GE Signa HDe 1.5T及安科SuperVan1.5T.常规扫描T1WI、T2WI、FLAIR、DWI,可疑病例加扫GRE T2*、SWI、MRA、MRV.结果 病灶多位于额叶白质内,同侧侧脑室旁,T1WI为等、高或低信号,T2WI为高或低信号,SWI、GRE T2*序列为点、条状低信号,MRA、MRV均未见明显异常,增强扫描可见“水母头”样强化.结论 MRI是诊断静脉性血管瘤的有效方法,磁共振增强扫描“水母头”是特征性表现.
-
硬化治疗12例眼眶静脉性血管瘤体会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静脉异常,以往常将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但因为本病的组织构成和眼眶解剖特点,手术风险和难度大,不易根治,甚至可能损伤眼眶内重要结构.我们使用直视下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食管静脉性血管瘤一例
患者 女,53岁.进行性吞咽困难1月.无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病史,查体无异常.食管X线钡餐造影示食管中段有一3cm×2cm大小的肿块,粘膜正常.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5~30cm的食管左侧壁有一5cm×3cm大小的不规则隆起,表面呈蓝色,粘膜完整.超声胃镜示病灶处粘膜下有串珠样液性暗区及不均匀的强回声,边界清楚,向腔内稍隆起,与周围血管相通.诊断为食管中段血管瘤.1999年7月经左胸手术探查,于主动脉弓下2cm处触及4cm×2cm×2cm的质软肿块,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病理报告为食管中段静脉性血管瘤.术后恢复良好,11天痊愈出院.
-
质子磁共振波谱在眼眶血管瘤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1HMRS在海绵状血管瘤、静脉性血管瘤和血管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部病例均行MRI检查、术后病理证实,1HMRS检查采用1.5T,定点分辨波谱序列(PRESS 序列)对眼眶内肿瘤和同侧额部正常脑组织进行定位,测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t)、乙酸盐(Ace)和乳酸(Lac)波.结果:海绵状血管瘤与静脉性血管瘤、血管肉瘤各代谢物曲线下面积在MRS表现上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海绵状血管瘤组:Cho下降、Cr上升、Lac 下降、Ace下降;静脉性血管瘤和血管肉瘤组:Cho 上升、Cr下降、Lac上升、Ace上升.结论:1HMRS检查可很好的运用于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上,并为血管瘤的影像诊断提供一个定量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