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COPD 30例

    作者:金一淑;金一南

    COPD是一种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进行性气流阻塞的疾病.COPD病人气流阻塞常伴气道高反应性,通过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多数病人的气流阻塞有部分可逆性.我科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0例COPD患者采用了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吸入性肺脓肿的临床特点及近年来的变化

    作者:朱亚茜;何权瀛

    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由肉芽组织包裹形成脓肿.

  • 新生儿的呼吸道护理

    作者:李莉;荣丽媛

    对新生儿取左侧卧位法清理呼吸道,减少了新生儿窒息及吸入性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年~2007年我院出生120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20例,发生率为1.66%,死产1例,抢救成功率为95%,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吸入性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

    作者:韩燕斌;张丽红

    目的 观察吸人性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48例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婴幼儿随机分两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人布地奈德雾化吸人,对照组单纯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治愈率,缩短干湿性罗音及咳嗽持续时间方面均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可缩短病程,疗效确切且安全方便,可作为常规治疗.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

    作者:邓伟吾

    吸人性糖皮质激素(ICS)在临床上应用始自上世纪70年代,由于呼吸道局部治疗的高效性和全身不良反应较轻,避免或减轻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适合于对支气管哮喘长期用约治疗.

  • 儿童外周血过敏原特异IgE的检测分析

    作者:朱丽娟;金周晟;苏晓霁;许莉莉;郝家砚

    目的:研究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在儿童过敏疾病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儿童外周血过敏原特异IgE(sIgE)的检测结果.结果:共1832名儿童sIgE阳性,其中男性1213名(66.21%),女性619名(33.79%).阳性过敏原以尘螨为主,阳性率56.17%,其次是花生(19.76%)、海鱼(13.05%)、鸡蛋白(12.61%)、豚草(11.74%)和屋尘(11.03%).总体吸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为73.64%,食入性过敏原为51.86%.食入性过敏原阳性儿童中3岁以下的婴幼儿占比49.15%,显著高于吸入性过敏原组的33.73%.食入性过敏原组儿童的平均年龄为4.45岁,而吸入性过敏原组为5.33岁.结论:儿童过敏原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食入性过敏原阳性儿童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居多.

  • 多西环素对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肺功能改善作用

    作者:苏卫国;王平丽;牛希华;娄季鹤;李永林;周一平;王丽敏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对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肺功能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2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0)。两组均采取入住烧伤重症监护室,液体复苏,早期气管切开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治感染,于气管切开前、切开后每1~2 d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行局部灌洗等方法治疗,于住院后0、24、72、120 h测两组患者静脉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白介素-1β(IL-1β)含量;每12 h测动脉血气分析,计算两组的氧合指数(OI)=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记录乳酸值(LAC)。另治疗组常规经胃管注入多西环素片[第1天每12 h 1次2 mg/(kg·d),以后24 h 1次2 mg/(kg·d),共服用3 d],对照组经胃管注入安慰剂。比较两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OI、LAC、MMP-2、IL-1β值。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7 d内ARDS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72 h起治疗组较对照组OI值高(P<0.05), LAC值低(P<0.05),MMP-2、IL-1β低(P<0.05)。结论多西环素可改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机制可能为发挥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和拮抗细胞因子作用。

  •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方林森;胡德林;余又新;王春华;赵浩东;童飞

    目的 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2例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采用保护性通气模式,分别观察:① 通气前及通气后1 h、1 d、3 d、7 d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② 2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 22例患者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后,机体的缺氧情况有效改善,SPO2、PaO2通气后1 h即恢复正常,与通气前相比,HR通气后明显下降(P<0.05);通气前过度通气致PaCO2低于正常,保护性机械通气后PaCO2略高于正常,但CVP在通气前后无明显变化.② 22例患者经保护性机械通气后缺氧情况改善,因经济原因好转后出院2例,后期因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死亡2例,其余18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好转率90.91%;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呼吸机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满意,能有效改善缺氧,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53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厚江;马兰

    目的:观察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临床表现,探讨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疗效.方法:将53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在常规氧疗、抗感染、支持治疗的同时加用酚妥拉明2~5 μg·kg-1·min-1,微泵输入,每天2次,每次2 h.观察两组呼吸困难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高于对照组61.9%(P<0.05).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酚妥拉明微泵滴注,能明显改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火药爆炸特重度烧伤合并肺冲击伤、吸入性肺损伤临床诊治的初步探讨

    作者:赵凤德;孙伟;韩明锋;时建

    目的 探讨爆竹火药爆炸成批特重度烧伤合并肺冲击伤、吸入性肺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和分析一批12例特重度烧伤合并肺冲击伤、吸入性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在烧伤后均出现吸入性肺损伤及不同程度的肺冲击伤,全部并发休克,2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胸腔积液2例,心包积液1例,局限性气胸1例,全部并发肺部感染,创面感染菌以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多见.8例痊愈,死亡4例,病死率33.3%.结论 本组患者烧伤临床表现急、症状重;呼吸道症状具有多样性、阶段性;胸部X线表现多样化.治疗上重点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采取综合处理烧伤创面、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机械通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方法.

  • 儿童鼻咽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作者:李家福;马先奎;陈进

    我科2005年10月收治1例鼻咽部横纹肌肉瘤,报告如下.患者男,6岁.因双侧鼻塞、脓涕、说话含混伴吸入性呼吸困难3个月来我科诊治.检查双侧鼻道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吸引器吸尽脓性分泌物后见表面光滑灰白色新生物阻塞双侧鼻道.

  • 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

    作者:刘金凤

    目的通过对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选择1993年1月~1999年6月收治的吸入性损伤患者75例,对其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5例中治愈51例,死亡14例。结论应重视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注意早期气管切开,保持气道湿润通畅,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床边盲法主动留置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在重型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伟;斯一夫;姜建平;闫广玲;孙瑜;钟林;汪敏;张洁

    目的:探讨重型脑卒中患者采用床边盲法主动留置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床边盲法主动留置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对照组则单用床边留置鼻胃管,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7天、第14天肠内营养目标喂养量达标率,并追踪14 d 内两组患者的胃潴留、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 天数、30 d 病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第7天及第14天肠内营养目标喂养量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第7天达标率:88%比64%,χ2=3.947,P =0.047;第14天达标率:80%比52%,χ2=4.367,P =0.037];同时观察组14 d 内胃潴留率、反流、误吸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潴留率:8%比56%,χ2=10.784,P =0.001;反流率:0%比24%,χ2=4.735,P =0.03;误吸率:8%比32%,χ2=4.500,P =0.034;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4%比68%,χ2=9.742,P =0.002];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 天数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1.16±4.86)d 比(13.72±3.67)d,t =-2.101,P =0.041;住 ICU 天数:(15.36±5.66)d 比(18.72±2.99)d,t =-2.625,P =0.012],而观察组与对照组30 d 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比32%,χ2=0.397,P =0.529)。结论床边盲法主动留置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能明显提高重型脑卒中患者的肠内营养目标喂养量达标率,并显著减少胃潴留、反流误吸的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 ICU 住院时间,有其推广应用价值。

  • 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肺部X线特点分析

    作者:柳向朋

    目的:研究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肺部X线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根据吸入性肺炎诊断标准,选取96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摄取胸部正侧位片,患者不能站立者,摄胸部仰卧前后位及侧位片,观察所有患者的X线特点及结果分析。结果胸部X线的病灶部位分布以同时累及两肺下叶者为多,占39.6%,24例累及右肺下叶,19例累及左肺下叶,总计病灶分布于肺下叶者达84.4%。病变形态以肺纹理粗乱、模糊伴小斑片状影为主,两者相加占77.1%,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的特点。此外肺不张或肺含气不良占11.5%,条索状、网织状伴点状影占10.4%。结论虽然老年人吸入性肺炎X线表现尚缺乏一定的特异性,但仍然是诊断肺部感染的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严重烧伤并吸人性化学中毒疗效观察

    作者:吕海建;谢春利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严重烧伤合并吸人性化学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烧伤并吸人性化学中毒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烧伤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CRRT治疗,平均2~3次.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分别为(110.0±26.0)次/min、(93.3±11.0)mm Hg、(6.1±1.3)mmol/L、(106.4±24.8)μmol/L,较治疗前的(148.0±38.0)次/min、(84.5±9.1)mm Hg、(8.6±1.9)mmoL/L、(172.6±29.8)μmol/L有明显改善(t=2.154、2.345、2.458、2.544,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的(133.0±37.O)次/min、(86.5±9.9)mm Hg、(8.3±2.0)mmol/L、(134.6±26.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4、2.245、2.558、2.444,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6、-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260.7 ±25.9)ng/L、(327.6 ±129.2)ng/L、(300.3±146.6)ng/L、(97.1±22.3)ng/L]与对照组治疗后[(368.2±24.8)ng/L、(400.2 ±198.3)ng/L、(482.9 ±198.5)ng/L、(225.0±22.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4、2.371、2.278、2.316,均P<0.05).结论 CRRT治疗可以清除严重烧伤患者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维持内环境稳定.

  • 脑血管病并发吸入性肺炎532例临床分析

    作者:董晨光;王春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2例脑血管病并发吸入性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病例532例,合格病例有488例,治愈198例,好转174例,死亡67例,放弃治疗49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意识改变为主;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结论脑血管病并发吸入性肺炎临床较为常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病死率较高,应以综合治疗为主,适时行鼻饲饮食,同时应根据病原学进行有效抗菌治疗。

  • 大面积化学性烧伤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8例临床分析

    作者:葛乃航;徐健;刘德琴;刁永力

    目的 分析大面积化学性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大面积化学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37.9岁;烧伤面积40%~83%体表面积;吸入性损伤:中度5例,重度3例.死亡2例,治愈6例;随访,除有3例出现咽部异物感外,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大面积化学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死率较高,及时救治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关键词: 烧伤 化学 吸入性
  • 循环系统内皮细胞与促炎性因子在烧伤急性期的变化

    作者:陈能彬;刘永林

    目的 观察循环系统内皮细胞(CEC)是否是烧伤患者同时发生肺部感染的一个预测指示,以及与相关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24例烧伤患者.内皮细胞由细胞计数器进行测量(CA),此外还测定了血浆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干扰素-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白介素2(IL-2)的含量以及与CEC数量的关系.结果 吸入性损伤患者的CEC水平明显低于烧伤伴肺损伤的患者,而在烧伤患者中,TNF-α、IL6、IL4和IL-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伴有CEC的升高.结论 CEC的数量是烧伤严重程度判定的一种有效和特异的指标,烧伤伴有/不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在急性期都同时伴有CEC和炎性因子的升高.

  • 老年痴呆患者合并吸入性肺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惠芳;宋永亮;叶雅玲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合并吸入性肺炎(AP)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322例老年痴呆患者,统计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对患者年龄、性别、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基础疾病、误吸等潜在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发生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并总结防治对策。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95%CI =1.884~6.362,P =0.001)、洼田饮水试验分级(95%CI =2.184~9.636,P =0.000)、营养不良(95%CI =2.501~11.114,P =0.000)、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5%CI =1.271~3.569,P =0.011)、基础性疾病(95%CI =1.694~5.319,P =0.011)是老年痴呆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合并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较多,应做好排痰护理、口腔护理等工作,降低肺炎发生概率。

  •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进展

    作者:郝擎宇;葛乃航;徐建;张林林;温从吉;严晓鸥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烧伤救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救治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且成为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造成的休克、感染、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及急性呼吸系统损伤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一直是烧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几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治疗理念也被提出,该研究对当前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406 条记录 13/21 页 « 12...10111213141516...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