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咽部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致神经麻痹伴吸入性肺炎2例

    作者:陈传成;陈英武;何云生

  • 喉结核并发喉狭窄1例

    作者:李彦;田兴德;罗忠梅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7岁,因持续声嘶10年伴渐进性呼吸困难半年于2006年2月入院.患者20年前有肺结核病史,曾抗痨治疗半年,无喉外伤及手术史.入院体检:患者体温正常,有轻度吸入性呼吸困难,无三凹征,发声费力,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 新生儿肺炎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张小旦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新生儿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用资料完整并有X线检查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47例,按日龄分为早期、晚期两组,观察其主要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进行病因分析,统计病死率.结果:早期新生儿肺炎组以吸入性肺炎为主,占87.2%,病死率高;晚期新生儿肺炎以感染性肺炎为主,占90.6%.统计学分析排除了新生儿肺炎的病因与新生儿日龄两种临床属性间的独立性(P<0.01).结论:提高产科质量,加强新生儿护理,对新生儿肺炎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 老年人吸入性肺炎

    作者:王桦

    1 老年人划分标准联合国在1956年曾将65岁作为老年人的划分标准,但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在对发展中国家人口进行研究时,也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起始年龄.1980年,联合国把老年人下限定义为60岁.在我国,中华医学会20世纪80年代确定的老年人标准为60岁以上.因此,在文献中老年的定义有两个,即60岁或65岁以上.

    关键词: 老年 吸入性 肺炎
  • 46例支气管哮喘诊治调查分析

    作者:刘洪玲;孙海强

    支气管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发病率高,是可防又控疾病,全球哮喘防治创仪(GINA)认为目前ICS联合β2长效受体激动剂组合增减吸入疗法是哮喘安全和有效方剂,我们哮喘整体控制并不乐观,哮喘控制率相当低1,引起哮喘反复急性发作迁延不痊,病情加速进展,气道结构重塑,导致不可逆气道阻塞,伤残率增高,生活质量下降;这些都因为我们对哮喘炎症本质的认识缺限,患者对哮喘症状自我评估偏差,吸入性治疗依纵性差等多种因素有关;我们对市本区域内周边县区的哮喘治疗、控制水平、病情转归状况调查,现将我科4年来收集到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分析.

  • 消化道外科手术胃液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及其预防

    作者:李凌;李瑞华

    目的 探讨消化道外科手术胃液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及其预防措施. 方法 对2007年1月~ 2015年1月期间5例因消化道外科手术所致的胃液吸入性肺炎的患者进行临床总结,其中食管癌手术4例,梗阻性结肠癌手术1例.患者麻醉时或术后发生呕吐后即出现激烈的呛嗽、呼吸困难、紫绀,面色潮红,脉率在140 ~180次/分,SPO2及血压下降以及高热持续不退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纤支镜发现支气管肺段开口处有胆汁样物或从气管内吸出胆汁样液体而确诊. 结果 虽经积极的抢救,但全部患者均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结论 胃液吸入性肺炎是外科的一种灾难,气管插管全麻前未留置胃管及食管癌术后胃管引流不畅是其主要的诱发原因.

  • 颅脑损伤合并吸入性损伤6例报告

    作者:潘轲;周晗;刘浏

    吸入性损伤是烧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重度吸入性损伤死亡率高达80%以上,如同时合并颅脑损伤,可想互加重病情.

  • 静脉推注喘定致急性喉水肿1例

    作者:董庆龙;郭化敏

    病人,女,65岁,因感冒,咳嗽,鼻塞,流脓涕2 d就诊.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入院后出现阵发性咳嗽,气喘,心悸.检查: T 37.6℃,P 120次/min,R 25次/min,BP 110/85 mmHg.口唇无紫绀,双侧鼻腔充满黄脓性分泌物,双下鼻甲充血、肿大,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双肺散在干性哮鸣音,剑突下心脏抬举性搏动,心率快,节律整齐,未闻及杂音.诊断:急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心病,给予25%葡萄糖40 ml加西地兰 0.2 g,缓慢静脉推注;25%葡萄糖40 ml加喘定 0.25 g,缓慢静脉推注; 0.9%生理盐水300 ml加头孢唑啉钠 5.0 g加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大约10 min头孢唑啉钠滴入约20 ml时,病人出现憋气,烦躁,可闻及吸入性喉鸣.

  • 食道异物合并吸入性钡肺致死1例报告

    作者:邓斌

    食道异物系常见病,但因检查不当,引起钡肺致死的病历实属罕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

  • 产后常规吸净新生儿胃液对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作者:朱敏

    本文探讨足月新生儿在常规清理呼吸道处理后,立即吸净胃液对减少吸入性肺炎的作用.对744例足月新生儿在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后即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吸净胃液,与同期756例未吸净胃液新生儿比较.结果发现吸净胃液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未发现并发症.

    关键词: 肺炎 吸入性 胃液
  • 1例机油吸入性肺炎患儿的护理

    作者:姚新美;叶芳;邵宝琴

    总结1例误吸机油导致吸入性肺炎患儿的护理经验。认为要做好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同时做好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术中配合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严密观察有无声音嘶哑及氧饱和度、体温等变化,认真做好吸氧、雾化吸入、降温、抗感染等对症护理,此外要重视健康教育,要求家长做好安全防范,有毒有害物质应存放在小儿不可触及的地方,以避免类似意外事件的发生。患儿经10 d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好转出院。

    关键词: 肺炎 吸入性 机油 护理
  • 急性吸入三氯乙烷肺部X线表现的分析

    作者:李远章;陈德基

    目的 探讨吸入三氯乙烷后肺部的X线改变.方法 48例急性三氯乙烷吸入的患者,男性7人,女41人,年龄小5.5岁,大50岁,平均年龄13.5岁.其中诊断急性三氯乙烷轻度中毒4例,吸入反应22例,不适反应22例.均接受X线胸片检查.结果 诊断为急性三氯乙烷轻度中毒的4例肺部X线表现为双肺血管纹理增粗,边缘模糊,双下肺肺纹理旁见小点状、小斑片状模糊阴影;吸入反应22例表现为双肺血管纹理增粗,边缘模糊;不适反应的22例胸片无异常.结论 急性三氯乙烷吸入可导致肺炎、支肺炎或支气管周围炎,X线胸片可明确诊断.

  • 吸入性胰岛素研究概述

    作者:潘晓东;何戎华;卞茸文

    为了通过非侵入性的方法使用胰岛素,人们进行了长时间多方面的探索.吸入性胰岛素是比较有希望的一种方式.由于肺脏本身的解剖生理特点,使其成为一个潜在的药物吸收脏器.对吸入性药物自身空气动力学特点研究的一系列成果,使吸入性胰岛素终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相关的短期研究表明:吸入性胰岛素在控制血糖方面是有效的,同时也比较安全.但是,吸入性胰岛素的长期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及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规律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 长效β2-激动剂与吸入性皮质类固醇激素联用可改善哮喘患者对气道痉挛的感知度

    作者:

  • 应用IVT特异性吸入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对慢性荨麻疹病因的检测

    作者:晏洪波;陈英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使疗效不甚满意.作者采用IVT过敏原检测试剂盒系列中的(701)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过敏原检测,以了解IVT试剂盒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 新药研发启示录——28亿美元的代价

    作者:克林斯曼

    主持人:2007年10月18日,辉瑞公司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由于做出停止销售吸入性胰岛素(Exubera)的决定,公司税前损失达到28亿美元,净利润下降77%,损失惨重.2006年1月辉瑞公司斥资13亿美元从赛诺菲-安万特购得Exubera的全球合作营销权,并于2006年中期投放市场.但是其销售业绩一直不甚理想,2007年第二季度全球销售额仅仅400万美元,尽管辉瑞花费重金做了大量宣传,但仍然无法扭转销售颓势,为了避免更多的损失,辉瑞新任CEO及董事会决定停止Exubera的全球销售.

  • 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69例诊治体会

    作者:李剑波;李斌;彭璞;钟晖东;熊波;谢竹青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9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中行气管插管62例,插管后转行气管切开58例,发生呼吸衰竭35例,24例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病死率为34.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颅底骨折并脑脊液口鼻漏、酒醉后脑外伤、头面部损伤者易致吸入性肺炎,对于此类患者应加强防治.早期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道冲洗、控制感染对吸入性肺炎的治疗和预防有一定效果;机控呼吸和早期大剂量激素的应用对防治呼吸衰竭有一定疗效.

  • 先天性气管畸形1例

    作者:罗绍鹏;刘大波

      患儿,男,11个月,因发音嘶哑,气促5个月,伴吸气性呼吸困难半个月,于2000年1月7日入院。患儿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音嘶哑、气促,间有咳嗽,在外院以一般感染抗炎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近半个月来,声嘶、气促加重,并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口唇发绀,1月7日就诊入院。既往史:小孩出生时彩超示先天性房缺。体查:体温36.8℃、脉搏145次/min、呼吸36次/min、血压12/7.5 kPa。神清,重病面容,吸入性呼吸困难,唇发绀,三凹征阳性,剑突下窝明显,双肺呼吸音粗,基本对称,呼吸音较弱。CT示气管颈段相当C6水平至胸段相对狭窄,咽后壁及气管后壁软组织未见明显增厚,气管全段未见不透X光异物影,考虑气管中下段狭窄。心电图:①窦性心律不齐;②偶发室性早搏;③房性早搏。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7.4×109/L,血红蛋白129 g/L,中性粒细胞占0.36,淋巴细胞占0.63。于当天下午经鼻行纤维喉镜检查,见会厌无明显肿胀,双声带活动度好,未见畸形及新生物。后在全麻下行直接喉镜+支气管镜检探查术,术中用直接喉镜挑起会厌,暴露声门,插入2.5号新生儿支气管镜,见声门下约2 cm气管黏膜正常,无异常发现,再进镜距气管隆凸上约1.5 cm处气管环消失,见长约1.2 cm横形缝隙,隙宽约1.5~2 mm,不能再进镜,诊断为气管畸形。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送监护室监护。因刺激使喉气管水肿及黏性分泌物的阻塞,在监护期间曾先后3次心跳、呼吸暂停,经抢救复苏成功,不能拔管。于2000年1月12日下午转院,两天后因呼吸道梗阻死亡。  讨论 先天性气管畸形发病率极低,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能引起组织和器官分化异常的因素都可促使气管发育阻碍,发生在胚胎发育的4~8周,先天性气管畸形种类很多,常见种类有:先天性气管狭窄,气管软化症等8种。气管畸形由于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不同,症状不尽一样,气管狭窄严重者,出生后即出现症状,一般多在数月内出现;如本例患儿出生6个月以后才出现声嘶,气促,有呼吸道感染时,常使症状明显或加重。主要症状表现为气促或呼吸困难,吸气性或双相喘鸣,呼气期延长,严重者可有四凹征,以剑突下为明显,哭闹时明显加重,甚至出现青紫,本例入院时即有上述症状。先天性气管畸形患儿,常并有其他系统畸形,本例有先天性房缺。根据先天性气管畸形的临床特点,生后或生后不久就有呼吸道症状,本例在6个月后出现声嘶,气促,加重至出现吸入性呼吸困难,吸入性三凹征等症状体征。一般常规胸片检查,不一定有明确征象,目前常用的确诊方法有支气管镜检术,如本例在支气管镜下可清楚见到横形裂缝气管畸形,得以确诊。治疗方面对气管蹼或局限纤维性狭窄可以用支气管镜扩张治疗,弥漫性狭窄目前尚无有效办法,节段性狭窄可作切除后对端吻合,狭窄区管腔直径只要有正常的1/2即能提供功能需要的气流,术口细密缝合不能漏气,术后高度前屈,限制头部活动与护理特别重要,本例患儿因术中对气管的刺激及术后气管插管,使呼吸道梗阻加重,结果因气道梗阻死亡。

  • 全麻药对脑代谢影响的研究

    作者:卢吉灿;续向军;林春水;夏旭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入性全麻药均可使大脑意识消失,这种神经生理过程发生的作用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大脑的意识活动伴随着能量代谢,对于脑代谢尤其是脑糖代谢影响的研究可望为揭开全麻药使大脑意识消失的机制提供新的证据.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在老年人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

    作者:邓锦清;刘泽;郭振辉

    目的:总结纤支镜吸痰在老年人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纤支镜吸痰45例为治疗组(A组),综合治疗44例为对照组(B 组),治疗后对体温、白细胞总数、肺部阴影消退情况、动脉血氧分压进行比较。并对操作中的关键点进行总结。结果:A组体温及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肺部阴影消退、动脉血氧分压升高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1)。45例均能完成吸痰,无一例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纤支镜吸痰是治疗老年人吸入性肺炎一项有效的措施。操作熟练,正确处理吸痰中的关键点,让该项技术发挥重大价值。

406 条记录 16/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