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福多司坦联合小剂量吸入性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作者:凌卫平

    目的观察福多司坦联合小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结果将哮喘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在治疗期间对患者使用福多司坦联合小剂量吸入性激素的治疗方法,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普通的药物治疗,且保证两组患者人员相同,其他医疗条件相同,患者滋生将抗状况也基本相似,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一段治疗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进行检查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福多司坦联合小剂量吸入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与接受传统治疗的患者具有明显的区别。采用福多司坦联合小剂量吸入性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的PEERV明显降低,而FEVI%(P<0.05)明显提高,且两组患者的诱导痰上清中IL-8的水平都有明显的降低。结论结合试验结果表明可得出结论福多司坦联合小剂量吸入性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疗效。

  • 老年吸入性肺炎60例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朴希君

    目的 探讨加强临床护理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通过加强翻身、叩背、有效咳嗽、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60例吸入性肺炎患者均能治愈出院.结论 对患者采取正确卧位,指导正确的排痰方法,给予鼻饲饮食及恰当的饮食指导,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 吸入性喉损伤123例临床治疗

    作者:张绪生;刘毅;肖斌

    喉部烧伤多数是吸入热气体烟雾所致,同时伴面颈部烧伤者居多.它又和吸入性损伤紧密相连,即吸入性损伤愈重,喉部损伤也愈重.我科1995~2003年,共收治吸入性喉损伤123例,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烧伤 喉部 吸入性
  • 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200例临床分析

    作者:白玉芳

    分娩的剧痛不仅给产妇带来疼痛,而且易引起恐惧和不安.很多孕妇因惧怕疼痛而拒绝阴道分娩.笑气吸入镇痛分娩将可能解决这一难题.为探讨笑气吸入镇痛分娩的实际疗效,我院对200名产妇提供产时笑气吸入镇痛服务,现报告如下.

  • 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作者:商建然;张莉萍;宁建英

    哮喘是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病理基础,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有关国外资料报道,全欧洲哮喘患儿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三年,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药依从性问题,高达38%的患儿没有科学规律使用吸入性类固醇药物来控制哮喘.

  • 笑气吸入镇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月娥;赵桂花;骆爱玲

    随着医学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分娩过程日趋科学化,人们对分娩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减轻产妇痛苦、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我院于2003年10月开始对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 成批特重烧伤合并肺冲击伤的诊治

    作者:宋斌;雷勇;王宏坤

    目的探讨成批特重烧伤合并冲击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一批16例特重烧伤伴肺冲击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在伤后7 d内出现肺冲击伤表现,5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全部并发肺部感染.14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本组患者肺冲击伤的临床表现迟,症状重,胸部X线表现多样.治疗上重点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采取机械通气、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措施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吸入性损伤临床诊疗全国专家共识(2018版)

    作者: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吸入性损伤是由热力、有毒或刺激性气体吸入引起的呼吸道和肺实质的损伤.目前临床对其认识仍较局限,缺乏有效的诊治规范.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根据国内已形成的吸入性损伤诊治经验,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报道,从吸入性损伤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诊断和评估及临床治疗等3个方面,系统介绍吸入性损伤规范化的临床处理措施,并形成吸入性损伤临床诊治全国共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新生儿吸入性汞中毒1例

    作者:王有良

    患儿男,20天,因拒乳、呼吸急促、呻吟收入.查体:神志清,精神反应差.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王丽娟;李瑛瑜;张芳;庞保东;宋宴宏;杨国颖;张建丽;侯桂军

    随着人们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及生理作用等研究不断深入,其在呼吸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S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疗效已得到肯定,治疗严重胎粪吸入综合征也取得一定效果,但PS辅助治疗新生儿大量羊水吸入性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报道较少.

  • 犬重度喉烧伤后喉形态和病理改变及其与喉狭窄的关系

    作者:刘波;万江波;张国安

    目的 探讨犬重度喉烧伤后的喉形态和病理改变及其与喉狭窄的关系. 方法 将18只健康雄性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伤后即刻组及伤后2、4、6、8周组,每组3只.拟致伤组犬予以经口吸入饱和水蒸气5 s造成重度喉烧伤,伤后即刻予以气管切开置管并静脉输注青霉素40万U/d,持续1周.观察各组犬致伤后进食、活动及发声情况至处死前.伤后即刻及伤后2、4、6、8周采用内镜观察对应各时间点组犬喉部形态;观察结束后处死各组犬并取喉部组织,针对会厌、声门、环状软骨分别制作全层组织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各部分组织病理改变.对照组犬不予特殊处理,同前行生命活动、喉形态及病理学观察. 结果 (1)对照组犬进食、活动、发声正常.致伤组犬均存活至处死前,伤后进食、活动、发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伤后2~8周组犬进食、活动于伤后2周恢复,发声频率及音量低于对照组并持续至处死前.(2)对照组犬喉黏膜外观完整、呈粉色,无明显渗出.伤后即刻组犬喉黏膜表面苍白、水肿,渗出明显,局部可见溃烂、坏死、脱落,表面可见扩张微小血管.伤后2周组犬喉黏膜苍白、水肿、渗出较伤后即刻组减轻,声门处见明显突出肿物阻塞声门.伤后4周组犬喉黏膜苍白、水肿较伤后2周组明显好转,未见扩张微小血管,声门突出肿物较伤后2周组明显缩小.伤后6、8周组犬声门肿物大小相近,较伤后4周组明显缩小.(3)对照组犬会厌、声门、环状软骨上皮细胞形态正常,固有层可见正常腺体,肌纤维形态正常,软骨细胞形态正常.伤后即刻组犬会厌上皮大片脱落,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固有层腺体萎缩、坏死,软骨细胞变性坏死;声门上皮部分脱落,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固有层腺体萎缩、坏死,肌纤维部分萎缩、断裂,可见空泡状软骨细胞;环状软骨上皮局灶脱落,上皮细胞肿胀,固有层及黏膜下层轻度水肿,腺体、软骨细胞和肌纤维形态结构正常.伤后2周组犬会厌上皮层完全修复,固有层少量腺体修复,可见陈旧坏死软骨细胞及新生软骨细胞;声门处上皮层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炎性细胞浸润,固有层腺体修复;环状软骨上皮修复完整,固有层未见水肿.伤后4周组犬会厌固有层腺体较伤后2周组进一步修复;声门黏膜下层可见新生软骨细胞;环状软骨情况与对照组一致.伤后6、8周组犬会厌、声门、环状软骨情况相近,较伤后4周组无明显变化. 结论 犬重度喉烧伤后喉黏膜形态学上可发生黏膜脱落、坏死,形成肿物阻塞声门;病理学上可出现上皮脱落、坏死,腺体萎缩、坏死,血管充血、栓塞,软骨细胞变性坏死、增殖,甚至局部出现肉芽组织、软骨化生等.这些结果可能是喉烧伤后喉狭窄的原因.

  • 不同体位高频振荡通气对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犬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朱峰;曾能初;罗源李;冯贺德;廖新成;刘名倬;郭光华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高频振荡通气(H FOV)对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犬氧合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方法 将12只行常规机械通气后犬制成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行HFOV30 min,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俯卧位HFOV组和仰卧位HFOV组,每组6只,分别行相应体位HFOV8h.于伤前、致伤后即刻及分组后治疗2、4、6、8h分别测定2组犬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O2、PaCO2并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 结果 (1)治疗8h,俯卧位HFOV组犬pH值明显高于仰卧位HFOV组(t=3.057 1,P<0.05).与组内致伤后即刻比较,除仰卧位HFOV组治疗2、4h(t值分别为2.066 5、1.440 7,P值均大于0.05)外,2组犬其余各治疗时相点pH值均显著降低(t值为2.449 5~3.985 3,P<0.05或P<0.01).治疗2、4、8h,俯卧位HFOV组犬PaO2分别为(131±26)、(150±40)、(112 ±30)mmHg(1 mmHg =0.133 kPa),均明显高于仰卧位HFOV组的(81 ±15)、(96±5)、(83±6)mmHg(t值为2.366 4 ~4.083 5,P<0.05或P<0.01).仰卧位HFOV组和俯卧位HFOV组犬致伤后即刻PaO2分别为(55±15)、(48±±11)mmHg,显著低于2组犬各治疗时相点PaO2水平(t值为2.473 6~7.231 0,P<0.05或P<0.01).2组犬各时相点PaCO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值为0.661 0~2.1419,P值均大于0.05);2组犬组内致伤后即刻与各治疗时相点PaO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值为0.1262~1.7683,P值均大于0.05).(2)治疗2、4、8h,仰卧位HFOV组犬OI值均明显高于俯卧位HFOV组(t值为3.091 9~3.791 6,P<0.05或P<0.01).与组内致伤后即刻比较,2组犬各治疗时相点OI值均显著降低(t值为2.702 0 ~5.969 3,P<0.05或P<0.01).(3)治疗6、8h,俯卧位HFOV组犬心率显著高于仰卧位HFOV组(t值分别为4.255 9、4.765 9,P值均小于0.01).与组内致伤后即刻比较,仰卧位HFOV组除治疗2 h(t=1.938 2,P>0.05)外,其余各治疗时相点心率均显著降低(t值为3.006 2 ~5.135 5,P<0.05或P<0.01);俯卧位HFOV组各治疗时相点心率均无明显差异(t值为0.7865~1.5258,P值均大于0.05).2组犬各时相点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045 8~1.783 4,P值均大于0.05).与组内致伤后即刻比较,仰卧位HFOV组治疗8 h MAP明显降低(t=2.368 3,P<0.05);俯卧位HFOV组治疗2 h MAP显著降低(t=3.580 1,P<0.01).治疗2、4h,仰卧位HFOV组犬CO显著高于俯卧位HFOV组(t值分别为2.310 3和4.526 5,P值均小于0.01).与组内致伤后即刻比较,除仰卧位HFOV组治疗2 h(t=1.294 1,P >0.05)外,2组犬其余各治疗时相点CO均明显降低(t值为2.247 0 ~4.067 8,P<0.05或P<0.01). 结论 俯卧位行HFOV有利于改善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犬氧合,且无明显CO2潴留,对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烟雾吸入性损伤家兔体内向功能细胞分化的观察

    作者:朱峰;郭光华;陈任生;余克涵;黄松;王年云;邢娟娟

    目的 观察静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烟雾吸入性损伤家兔体内"归巢"和分化情况.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吸入性损伤组、正常对照+MSC处理组和MSC治疗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家兔不致伤,经耳缘静脉注入10 mLPBS;正常对照+MSC处理组家兔不致伤,经耳缘静脉注入内含1×107个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第3代兔MSC的PBS 10 mL.其余2组家兔造成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后,吸入性损伤组同正常对照组处理,MSC治疗组同正常对照+MSC处理组处理.4组家兔分别于注射后7或28 d,取肺组织、气管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MSC在受损组织中"归巢"情况;核标记物BrdU分别与肺或气管内特异性膜标记物水通道蛋白5(AQP-5)、碱性磷酸酶(AKP)、CD34以及角蛋白组合,行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观察MSC向功能细胞分化情况;HE染色观察肺及气管损伤情况.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SC治疗组可见MSC于注射后7 d在肺组织和气管组织中"归巢";正常对照+MSC处理组未见此现象.(2)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显示,MSC治疗组于注射后28 d肺组织中可见AQP-5和AKP以及CD34表达阳性的MSC,气管组织中未见角蛋白表达阳性的MSC,正常对照+MSC处理组未见上述阳性表达细胞.(3)HE染色显示,MSC治疗组肺损伤和气管损伤较吸入性损伤组明显减轻,Fb增殖显著减少.结论静脉移植的MSC能"归巢"至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明显的肺组织和气管组织区域,并分化为肺泡Ⅰ型上皮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参与了烟雾吸入性损伤的组织修复过程.

  • 高频振荡通气及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用对吸入性损伤家兔肺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郭光华;王少根;付忠华;杨明;吴星恒

    目的 了解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HFOV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应用对吸人性损伤家兔肺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制成重度蒸气吸入性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FOV组和HFOV+PS组,每组8只,分别行定容通气、HFOV及HFOV+PS治疗.治疗3.5 h时取各组家兔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及肺损伤评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活性,测定TNF-α、IL-18、IL-10和IL-13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各组吸入性损伤家兔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病理学改变,以对照组明显,HFOV+PS组轻.对照组、HFOV组、HFOV+PS组肺损伤评分各为(3.71±0.43)、(2.87±0.26)、(2.08±0.28)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HFOV组和HFOV+PS组家兔MPO、caspase-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HFOV+PS组明显低于HFOV组(P<0.05).(3)HFOV组和HFOV+PS组家兔TNF-α、IL-18含量及其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10和IL-13含量及其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FOV+PS组这几项指标较HFOV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 HFOV能减轻吸入性损伤家兔肺组织炎性反应和肺损伤,联合应用PS效果更佳.

  • 吸入性损伤犬降钙素的变化

    作者:范锟铻;李国辉;朱志祥;邓志云;李悦;张青;温桂兰;王年云;严济;郭光华

    目的 单因素观察吸入性损伤或烧伤后血清免疫反应性降钙素(iCT)的变化,分析其诊断意义.方法 将24只犬随机分为单纯吸入性损伤后中度(A)、重度(B)、特重度损伤(C)组及单纯重度烧伤(D)组,每组6只.吸入性损伤犬均在伤后6 h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其损伤程度.分别于不同时相点抽取犬静脉血检测iCT含量,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 (1)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A、B、C组犬符合吸入性损伤的预期程度.(2)与伤前值(38±22)ng/L比较,各组吸入性损伤犬iCT含量在伤后1 h均明显升高(P<0.05),伤后4 h明显高于D组(P<0.05),其中A组于24 h达峰值(453±224)ng/L,B、C组在48 h内呈进行性升高.D组犬iCT含量在伤后2 h开始持续升高,至伤后48 h为(125±41)ng/L.(3)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与伤前值(109±8)mm Hg(1 mm Hg=0.133 kPa)比较,A、D两组氧分压(PaO2)伤后各时相点无明显差异(P>0.05),B、C组犬从伤后8 h和伤后4 h开始持续下降,分别为(65±6)、(71±9)mm Hg.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伤前值(38±5)mm Hg比较,C组犬伤后24 h PaCO2开始升高[(52±11)mm Hg].结论 在吸入性损伤后8 h内,iCT的变化明显早于血气分析指标,其诊断意义接近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吸入性损伤早期应用高氧平衡盐溶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贾赤宇;黄立锋;陈剑

    目的观察吸入性损伤早期应用高氧平衡盐溶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液体给氧这一临床治疗新途径在烧伤早期的治疗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烧伤总面积>30%TBSA、伴中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8例,设为治疗组;对照组选病情相似者4例.治疗组患者伤后每日静脉输入高氧平衡盐溶液1 500 ml,连续7 d,对照组静脉输入等量的单纯平衡盐溶液.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和血气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生命体征较平稳,血生化指标变化幅度轻,动脉氧分压高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吸入性损伤早期应用高氧平衡盐溶液有明确的疗效,这种液体给氧方式在烧伤早期救治中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

  • 吸入一氧化氮对吸入性损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齐顺贞;赵洪良;赵连魁;孙卫海

    目的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对吸入性损伤患者心功能的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12例烧伤伴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6例,按常规治疗;治疗组(T组)6例,行常规治疗+吸入体积分数1×10-6 的NO.两组患者均留置各种导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和72 h观察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和血浆内皮素(ET)及NO含量的变化,对T组患者ET、NO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T组心排出量(CO)和心搏出量(SV)在24 h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其变化早于C组 (P﹤0.05~0.01).T组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和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与C组相比均改善较早,且两组RVSW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C组比较,T组ET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而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1),此两项指标呈负相关(r=-0.98,P<0.01). 结论吸入体积分数1×10-6的NO可以改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NO对肺血管平滑肌张力具有调节作用.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吸入性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朱峰;郭光华

    Inhalation injury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 in burn and trauma patients.So far there is no breakthrough in the treatment of inhalation injury.A significant advance has been witnessed i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use of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injury in recent years.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in the systemic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halation injury,the effect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anti-inflammatory process and repair of lung tissues in inhalation injury,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s are reviewed.

  • 氨烧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伍国胜;肖仕初;孙瑜;纪世召;夏照帆

    Ammonia is commonly used i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accidentally spilled chemicals.Exposure to ammonia can cause severe cutaneous burn or freezing injury,ocular injury,and inhalation injury,among them inhalation injury is the most lethal one.Although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mmonia burns have been improved,the long-term prognosis is not satisfactory.In this article,w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ammonia burns,in order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such injury.

  • 吸入性损伤气道内给药目标靶向治疗

    作者:郭光华;孙威

    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至关重要.气道内给药相比其他给药方式,具有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疗效确切以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可用于气道吸入的药物种类日益增多,除了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和糖皮质激素外,还包括抗炎剂、抗氧化剂、抗凝剂等.经气道内药物吸入作为一种目标靶向治疗方法,对改善吸入性损伤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406 条记录 19/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