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特点及阻断措施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特点及阻断措施.方法:对63例孕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新生儿感染率25.4%.HBsAg(+)、HBeAg(+),孕妇所生新生儿感染率高达70%.结论:母婴传播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研究显示新生儿乙肝感染率的高低与孕妇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呈正相关.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措施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①新生儿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按0、1、6方案实施;②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采用联合免疫;③阻断宫内感染在妇女孕28、32、36周注射HBIG,每次200U;④阻断分娩过程中的感染;⑤阻断产后传播感染;⑥阻断种系传播感染.结果: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结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也是乙肝防治工作的重点.
-
柳州市36例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的基本情况
广西柳州市为艾滋病的高发区,2006年开展艾滋病病毒(humam immunodeficiency vires,HIV)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措施以来,我院共予36例HIV阳性孕妇进行母婴阻断.现将36例HIV阳性孕妇的流行病学情况报告如下.
-
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性传播疾病.儿童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受害者之一,而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本文将从艾滋病的概念、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阻断措施方面进行分析.
-
HI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时机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的母婴阻断效果及阻断时机。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26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按照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时间,分为孕期治疗组、产前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并将孕期治疗组分为早中孕治疗组和晚孕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三联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AART),同时采取安全分娩及人工喂养等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各组的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及母婴阻断效果。结果孕期治疗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95%,3/74)显著低于产前治疗组(20.00%,8/45)及未治疗组(42.86%,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48,P <0.05)。孕期治疗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9.46%,7/74)显著低于产前治疗组(22.22%,10/45)及未治疗组(5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42, P <0.05)。对82例存活婴儿完成随访,孕期治疗组无1例婴儿感染HIV,产前治疗组的婴儿HIV感染率(9.68%,3/31)显著低于未治疗组(33.3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35,P <0.05)。早中孕治疗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及婴儿感染HIV率与晚孕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HIV感染的患者,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与患者开始HAART的时间密切相关,孕期采用HAART治疗者显著优于产前治疗者和未治疗者,且HAART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
采用阻断措施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哺乳结果的观察
母乳喂养以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已广为世人接受,但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的母乳喂养一直被视为禁地.随着研究的深入,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率日益提高,HBV携带产妇能否母乳喂养日益受到重视.为此,我们观察了300例HBV携带产妇及其婴幼儿在应用多种阻断措施后进行母乳喂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238位点和-30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关系
围生期感染是亚洲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感染后容易因免疫耐受而呈现慢性化趋势.乙肝疫苗联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的阻断措施能够提供有效保护,但仍有约5%~10%的儿童发生感染.
-
卵巢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与预防
据统计女性一生卵巢癌的患病率为1.8%,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癌发病率逐渐增加,卵巢癌的发生为40~79岁,其发病率由15.7/10万增加到54.0/10万[1].卵巢癌的病死率占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尽管做了理想的减瘤手术及系统的化疗,其5年生存率仍在50%以下.卵巢癌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多数已属晚期,因此预后不良.要改善卵巢癌的预后,必须从病因及早期诊断上着手.尽管目前对卵巢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但已知许多可导致卵巢痛的因素,也称之为高危因素.各种肿瘤的高危因素不尽相同.针对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并采取一些阻断措施,必将减少部分卵巢癌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
乙型肝炎垂直传播及其阻断对策
目的 我国属乙型肝炎高地方性流行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垂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的重要传播方式.本文对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方式及阻断垂直传播的措施包括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拉米夫定、特异性免疫方式合用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等的作用机制作了详细阐述.对阻断乙肝的传播,降低全人群HBV的感染率起到科学指导作用.
-
介入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迅猛发展,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许多处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新方法,尽管这些技术还不成熟,但日益显示其重要的临床价值。1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caval filtration) 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的目的是预防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造成肺栓塞。其适应证包括:(1)反复发作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而抗凝禁忌者;(3)抗凝治疗时仍然有肺栓塞发生者;(4)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抗凝治疗时有出血并发症而不得不终止抗凝治疗者;(5)肺动脉栓塞取栓术后;(6)其它下腔静脉阻断措施失败,可能造成肺栓塞者。相对适应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或经导管溶栓前;髂股静脉血栓出现超过5cm以上的漂移血栓;脓毒性肺栓塞;严重心肺血管疾病或肺动脉床闭塞超过50%的高危病人。早期使用的滤器为Mobin-Ubbin伞式滤器,而近年广泛应用的滤器有:Greenfield滤器、Vena Tech滤器、Bird's-Nest滤器、Simon Nitinol滤器等,而以各种改良的Greenfield滤器应用普遍。
-
联合免疫后HBV携带者母乳喂养的安全性研究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其中主要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乙肝高发地区,慢性HBV携带者多始于婴儿及儿童期的感染,所以人们担心慢性HBV感染的母亲在长达数月的哺乳期将病毒传染给婴儿.这种情况能否母乳喂养意见不一致[1].为此,我们回顾分析母亲在妊娠期接受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后婴儿HBV感染情况,探讨接受免疫阻断措施后母乳喂养的安全性.
-
卵巢癌的高危因素与预防
据估计女性一生中患卵巢癌的危险(lifetime risk)为1.8%,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癌发病率逐渐增加,卵巢癌的发生为40~79岁,其发病率由15.7/10万增加到54.0/10万 [1 ].卵巢癌的病死率占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尽管做了理想的减瘤手术及系统的化疗,其5 年生存率仍在50%以下.卵巢癌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多数已属晚期,因此预后不良.要改善卵巢癌的预后,必须从病因及早期诊断上着手.尽管目前对卵巢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但已知许多可导致卵巢癌的因素,这也称之为高危因素.各种肿瘤的高危因素不尽相同.针对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并采取一些阻断措施,必将减少部分卵巢癌的发生与死亡. 1 卵巢癌的高危因素 1.1 遗传家族史从卵巢癌患者的家系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大约有10%的患者与亲属中有遗传史有关,特别是一级亲属(母亲、姐妹或女儿).卵巢癌与下列肿瘤遗传综合征有关[1]:①遗传性乳癌与卵巢癌综合征,家族里这两种癌发病较多;②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综合征 ,系家族中有较高的卵巢癌、结肠直肠癌及子宫内膜癌发生;③部位特异的卵巢癌综合征, 即家族成员患癌者皆为卵巢癌.
-
卵巢癌的高危因素与预防
据估计女性一生中患卵巢癌的危险为1.8%,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癌发病率逐渐增加,卵巢癌的发生为40~79岁,卵巢癌的死亡率占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卵巢癌患者在明显诊断时多数已属晚期,因此预后不良.要改善卵巢癌的预后,必须从病因及早期诊断上着手.尽管目前对卵巢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但是许多可导致卵巢癌的因素,称之为高危因素.针对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并采取一些阻断措施,必将减少部分卵巢癌的发生与死亡.
-
拉米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育龄妇女HBV携带率高,在没有任何阻断措施下,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而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婴儿自然感染率可达90%[1].并且宫内感染与孕母HBV DNA正相关,当孕母HBV DNA≥108拷贝/mL时,宫内感染率>80%,而当HBV DNA<104拷贝/mL时,宫内感染低至6%以下[2].当前,HBV母婴阻断措施主要是婴儿出生后实施联合免疫[乙型肝炎疫苗(Vaccine)及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尽管联合免疫已经使我国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下降了2.57%,然而主、被动免疫并不能完全阻断HBV母婴传播,尤其对HBV载量高的孕母.当孕母HBV DNA> 108拷贝/mL时,单用乙型肝炎疫苗婴儿免疫失败率为40%,即使和HBIG联用免疫失败率也达25%.
-
抗HBV治疗与妊娠
妊娠期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处置方式较为复杂.因为婴儿时期感染HBV经常发展成为慢性感染,阻断围产期或垂直传播是主要目的.全球范围内,垂直传播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流行地区,20%的育龄妇女可能感染HBV.这些妇女构成了围产期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导致了高比例的慢性HBV感染.如没有免疫阻断措施,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中,90%将成为HBV慢性感染者.然而通过产前检查和广泛的新生儿主被动免疫措施,HBV传播率急剧下降.但即使有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疫苗接种措施,高病毒载量和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中仍有较高的垂直传播概率.
-
HIV母婴传播及预防阻断措施介绍
艾滋病(AIDS)发现至今20年,其流行仍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在采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作干预性治疗以前,欧美地区HIV母婴传播率为15%~25%,非洲及亚洲地区为25%~40%.我国HIV母婴传播的状况并不乐观.现将HIV母婴传播及预防阻断措施介绍如下.
-
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阻断措施与防护
我国爱滋病(AIDS)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HIV感染孕产妇也相应增加,2005年我省统计有20例HIV感染孕产妇,而2006年1~9月已有28例.因此,如何做好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阻断与职业防护措施,防止HIV传播的工作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
乙型肝炎的准妈妈:如何生出健康宝宝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重要传播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如果不实施阻断措施,HBsAg阳性母亲所生产的婴儿,约40%在6个月内出现HBsAg阳性,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HBsAg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
-
阻断母婴传播怎么就失败了呢?
武女士的遗憾家住某县的武女士,是一名无症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带毒者),结婚5年一直不敢要孩子,怕生一个"乙肝宝宝".后来听说有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办法,她也上网查过,就去县医院找医生咨询,医生告诉她,乙肝带毒者母亲的确是可以怀孕的,只要实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就可以了,她高兴地回家并和爱人商量"要孩子"大事儿.不久真就胎珠喜结,小俩口乐得合不拢嘴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胖小子一出生医生就给予"阻断"措施,按要求进行"联合免疫":给新生儿接种了乙肝疫苗,也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
11例艾滋病病毒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临床分析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数以每年40%的速度迅速增长.母婴垂直传播是HIV感染的三大途径之一,感染HIV的孕妇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或分娩时经软产道及出生后母乳喂养感染新生儿.在HIV感染儿童中,90%以上是通过母婴传播获得.预防HIV母婴传播是保护儿童免遭HIV侵害,减少儿童发生艾滋病(AIDS)的重要措施.世界范围内的HIV母婴阻断措施,大大降低了儿童感染AIDS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