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阴式大子宫切除术58例临床分析

    作者:石红

    近年国内外越来越多地报道了阴式大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1-4].以往阴式子宫切除术(TVH)多限于子宫脱垂的小子宫患者.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手术方法改进,非脱垂的大子宫也能顺利地经阴道切除,现将我院施行的58例阴式大子宫切除术的经验报道如下.

  • 1例子宫粘膜下腺肌瘤的超声所见

    作者:王晓燕;邹艳丽;王向东

    患者,女,69岁,主诉:绝经10余年,阴道排液4月,点滴流血40天来院就诊.妇科检查:阴道壁略充血,宫颈肥大、充血、水肿,子宫后位,如50d孕大、软、无触痛.双附件区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正常.超声所见:子宫后位,体积增大,宫体大小为6.2cm ×4.7cm ×4.5cm,实质变薄,回声均匀,宫内探及4.4cm×3.9cm ×3.5cm的高回声光团,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的小低弱回声区.CDFI:其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RI为0.35.超声提示:宫腔内实性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手术所见:子宫如50d孕大,质软且脆,剖视子宫见宫腔右前壁肿物约4cm×4cm×4cm,蒂粗约1cm,肿物表面光滑,质软.双侧输卵管、卵巢萎缩.病理诊断:①子宫粘膜下腺肌瘤.②慢性宫颈炎.

  • 腺肌瘤型异位胰腺致胆道梗阻一例报道

    作者:何北;邓伦钦;王兆同

    患者:男性,72岁.以"右上腹部闷胀不适9年,巩膜、皮肤黄染1个月"入院,无腹痛发热.B型超声示:肝内外胆管扩张伴右肝内结石,胆囊结石.CT示:壶腹部占位,癌可能.肝功能检查:白蛋白28.0 g/L,球蛋白35.0 g/L,总胆红素444.7 μmol/L,直接胆红素242 μmol/L,AKP 470 IU/L,r-GT 119 IU/L.拟"壶腹部癌"手术探查,术中见胆囊肿大伴多发性结石,肝呈严重淤胆性肿大,胰腺及十二指肠旁无占位性病变和淋巴结肿大,胆总管24 mm.行胆囊切除,切开胆总管,胆汁浓稠,呈白胆汁样改变,未见结石.切开十二指肠探查:直视下经胆总管可强行将细导尿管通过乳头,见乳头部肿物1 cm×1.5 cm,灰白色分叶状,质地中等,并非菜花样改变.

  • 婴儿回肠腺肌瘤致肠套叠一例

    作者:周玉华;马洪喜;刘洋;金美善

    患儿男,10个月,因呕吐伴哭闹2d入院.入院体检腹部平坦,全腹软,于左上腹可触及一包块,约4 cm×4 cm×3 cm,质硬、有压痛,活动度好.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听诊肠鸣音正常.

  • 内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腺肌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爱琴;陈曾燕

    目的 探讨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腺肌症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腺肌症患者,通过腹腔镜下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其中21例患者加异位病灶挖除术.术后观察月经症状、痛经程度的改变及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随访24个月以上,月经症状缓解率100%;痛经症状缓解率83.3%(20/24);其中21例忠者术后1年痛经明显缓解,1例手术2年后复发;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6%;5例患者出现偶发性下腹部疼痛,消炎痛栓对症治疗可获得缓解,无1例闭经,术后2年血性激素测定值与术前相似且在正常范围.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阻断加病灶挖除术能明显改善痛经及月经症状,缩小子宫体积,疗效稳定,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以幽门梗阻为首发症状的异位胰腺1例

    作者:张晓辉;王锦波

    患者 女,42岁.因右上腹部胀满伴恶心、呕吐1周于2012年3月20日入院,症状以进食后明显,呕吐后减轻,无伴随不适症状,门诊以"幽门梗阻"收入我科,体检:心肺(-),腹平软,肝脾未及,剑突下偏右有深压痛,未触及包块,无肌卫,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腹腔B超及胸部正位片均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诊为胃窦下黏膜下隆起病变,考虑为间质瘤(图1).经术前准备后,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胃窦部大弯侧向胃腔内突出生长约3 cm×2 cm圆形光滑肿块,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提示:异位胰腺.病理肉眼观:胃黏膜下肿物,大小约3.0 cm×2.0 cm,边界清晰,切面灰白,质地较硬;镜下:胃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胰腺组织(图2).诊断为胃黏膜腺肌瘤(胰腺异位),遂行胃部分切除术,术后给予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恢复好.

  • 子宫缩减成形术合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的研究

    作者:高子轩;栾峰;颜友良;杜静;敖丽

    目的 探究子宫缩减成形术合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子宫缩减成形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手术后均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术后6个月后进行复查.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8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复发,优于对照组的5例(12.5%)复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月经量正常者38例(95%),对照组月经量正常者34例(8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体积降为(168.35±38.21)cm3,对照组子宫体积降为(181.68±37.89)cm3,经比较,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缩减成形术合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弥漫型子宫腺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探讨(附17例分析)

    作者:欧阳光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 17例经临床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治疗,根据腹主动脉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的表现,予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 结果 1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均成功完成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栓塞.介入手术时长平均75( 60~90) min,术中透视观察时间平均22.5(15~30) min.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栓塞后综合征3~6d.随访3个月~5年,月经量明显减少,痛经及贫血症状明显缓解,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延长的经期明显缩短,无复发病例. 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子宫完整保留的优势,有望成为代替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理想方法.

  • 子宫腺肌病与血清催乳素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晓萍;谷珂;钟富莲

    目的 探讨血清催乳素水平与人类子宫腺肌痛的关系.方法 设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Ⅱ级)或因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症患者或盆腔炎病人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血清催乳素值.结果 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催乳素(558.73+304.41)μIU/ml,对照组血清催乳素(368.30 4-187.84)μIU/m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催乳素异常值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可能是子宫腺肌病发病因素之一.

  • 曼月乐节育环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月经模式和性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付琼;洪莉;陈璐;李秉枢;胡敏

    目的 探讨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腺肌病后对患者的月经模式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09年12月子宫腺肌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的患者56例,采用月经失血图法,痛经评分法,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9、12个月月经模式、子宫体积和性功能情况.结果 53例患者顺利完成随访,随访率94.6%.5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放置曼月乐环后3、6、9、12个月痛经程度较放置曼月乐前减轻[放置前:(3.15±0.91)分;放置后:(1.41±0.51)分,(0.22±0.09)分,(0.07±0.01)分,0分,P<0.05)],月经量减少[放置前:(12.0±57.5)分;放置后:(71±23.1)分,(29±19.4)分,(18±10.5)分,(10±4.7)分,P<0.05];治疗1个月性功能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3个月后仅D2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6个月后性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0.05~0.01).结论 曼月乐节育环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月经模式和性功能恢复疗效好.

  • 前列腺素类物质与子宫腺肌病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张文瑾;李立峰;杨心宇

    目的 探讨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及不同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研究组(子宫腺肌病51例)病灶及其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子宫肌瘤29例)组织液中6-keto-PGF1α和TXB2的含量.结果 子宫腺肌病组病灶中6-keto-PGF1α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XB2含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肌病组在位内膜中6一keto-PGF1α和TXB2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肌病经量增多组6-keto-PGF1α含量高于经量未变组(P<0.01),TXB2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肌病Ⅲ级痛经组6-keto-PGF1α含量明显高于Ⅰ级痛经组(P<0.05)和Ⅱ级痛经组(P<0.05),TXB2含量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keto-PGF1α与腺肌病的疼痛、经量增多等症状有关,且6-keto-PGF1α含量与痛经的程度呈正相关(rs=0.843,P<0.05);TXB2与这些症状无相关性;在位内膜中6-keto-PGF1α和TXB2水平的增高可能与腺肌病的发生有关.

  • 改良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婉;李琼珍;陈中文;莫家奇

    目的:探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适应证、手术要点、优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而无子宫脱垂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阴式组),与同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腹式组)对比研究.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比腹式组短,术中出血量比腹式组少,术后腹胀显著低于腹式手术,术后肛门排气显著提早.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康复迅速,是一种安全和效果好的术式.

  • 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腺肌瘤结节1例

    作者:陶良阔;孙见微;王晓玉

    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腺肌瘤结节在临床上很少见,现报道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腺肌瘤结节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患者,女,55岁,因"双附件肿块5年,绝经3年,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天"于2011年5月4日入院.病史:患者5年前出现左下腹间断性疼痛,当时无异常阴道流血,无腹泻、腹胀等不适,我院B超示:双侧附件肿块,右侧附件肿块直径5cm,左侧为3 cm.建议手术但被患者拒绝,遂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随后症状消失,未返院复诊.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同以往月经,色鲜红,无明显血块,无下腹痛、腹泻等不适.孕4产2,足月产2次,人流2次,1984年曾行经腹双侧输卵管绝育术.绝经3年,绝经前月经规则,无痛经,绝经后无异常阴道出血.妇检:外阴已产式,阴道畅,见少量血迹,无臭味,宫颈常大、光滑、质软,无接触性出血,宫体前位、常大、质中、轻压痛,子宫左侧扪及一个直径约4cm大小的包快,实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子宫分离,可活动,无压痛,右附件未及明显肿块.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未见异常,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M99)等肿瘤标志物正常范围,血雌二醇(E2)<10 pg/mL(正常绝经后<28 pg/mL).

  •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乐江华;侯巧燕;袁莲香;万友华;乐承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文献报道ESS的发生率占子宫恶性肿瘤的0.2%~0.25%[1].参照Norris[2]的标准进行分类,分为低度恶性间质肉瘤和高度恶性间质肉瘤,其中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ESS)约占80%.当肿瘤局限于子宫时,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或腺肌瘤.在病理形态上,该肿瘤也易与其他肿瘤相混淆,影响临床治疗及预后,因此,探讨LESS的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十分重要.

  • 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鉴别作用

    作者:韦苇

    子宫肌瘤是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含少量结缔组织构成.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由基底层向肌层内异位生长,局限于子宫肌层的一种病变.两者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及常见病.在35岁以上的妇女中子宫肌瘤发生率约占40%[1].

  • TV-3D-CPA在子宫肌瘤和腺肌瘤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张健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彩色能量成像(TV-3D-CPA)在鉴别子宫肌瘤和腺肌瘤中的应用.方法对子宫肌瘤53例,子宫腺肌瘤32例进行TV-3D-CPA观察.结果 47例子宫肌瘤显示瘤周血流丰富,并呈球体网架结构,28例子宫腺肌瘤显示瘤中血管紊乱,但无立体网架结构.结论 TV-3D-CPA能清晰、直观、完整地显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血流特征,为其鉴别诊断提供新的信息,及时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改良腹式子宫切除术50例分析

    作者:王雪;吴翘楚;王雁

    我科于2000年1月至7月选择有子宫切除术指征的50例患者施行改良腹式子宫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0年1月至7月对50例良性子宫疾患需行子宫切除者行改良术,年龄28岁-54岁,子宫肌瘤37例,腺肌瘤10例,更年期功血3例,其中宫颈轻、中度糜烂伴潴留囊肿者33例,子宫正常大至12周以内,选同期或以前采用传统术式切除子宫的50例病人为对照组,两组年龄、病种、子宫大小及宫颈情况与改良组相近,无显著差异。

  • 左侧阔韧带腺肌瘤误诊纤维瘤1例

    作者:杜伊林

    患者女,49岁.普查发现左侧盆腔包块来院求治.患者无腰痛,无不规则阴道流血、流液,无腰骶部胀痛等不适.月经正常,量中,无痛经.妇科检查:子宫前位正常大.子宫左后方扪及约8~9 cm直径大包块,质硬,边界清楚,结节感明显,向直肠方向突出,无压痛.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前位,正常大,内见节育环.子宫左后方见5.6 cm×5.8 cm×7.6 cm包块,边界清,可见包膜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可见密集状回声点,呈漩涡状分布,并可见"栅栏征",包块后部见明显声衰减.CDFI:包块内见星点状血流信号,PW可检测出动脉频谱:Vmax4 cm/s, Vmin 2 cm/s, PI 0.79, RI 0.50.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在体人子宫腺肌瘤病理变化初探

    作者:杨竹;曹友德;胡丽娜;王智彪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在体人子宫腺肌瘤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提供的JC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对7例诊断为子宫腺肌瘤需要做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用HIFU定点照射充分暴露的子宫腺肌瘤120 s,常规切除子宫后,沿照射点垂直切开瘤体,用靶区内的组织进行TTC(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染色,并送HE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7例子宫腺肌瘤照射靶区组织TTC染色不着色;光镜和电镜下,子宫腺肌瘤平滑肌细胞、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发生不可逆性凝固性坏死.结论HIFU对在体人子宫腺肌瘤的平滑肌细胞、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 超声诊断子宫黏膜下腺肌瘤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云波;郭刚;周若琨;张晓君;张帅

    子宫黏膜下腺肌瘤为局灶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较少见的一类,由于其部分或完全突入宫腔内,使宫腔分离,形成宫腔内异常回声肿块,易误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本组将4年我院收治的20例子宫黏膜下腺肌瘤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0例子宫黏膜下腺肌瘤患者,年龄29~62岁,平均39岁,其中经产妇19例,未产妇1例,有人流或多产史16例.临床表现: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剧烈痛经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病史3个月~10年15例;单纯月经量多,经期延长3例;阴道淋漓出血伴腹痛1个月1例;绝经前月经量增多,绝经10年,间断少量阴道出血6~7年1例.

113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