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腺瘤患者整体护理体会

    作者:高改

    胸腺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胸腺瘤是一组来源于不同胸腺上皮细胞,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和伴有多种副肿瘤症状的疾病.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纵隔肿瘤的19 0%~42 2%,约占前纵隔肿瘤的47%.在成人占纵隔肿瘤的20%~30%,多见于40~60岁患者,大约50%胸腺瘤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是在胸部X线体检时被查出肿瘤.随着肿瘤增大或肿瘤的外侵,患者表现为局部压迫症状、全身反应及伴发疾病症状.胸腺瘤特有的表现是合并某些综合征,如重症肌无力(MG)、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低球蛋白血症、肾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红斑狼疮、巨食管症等.胸腺瘤一经诊断即应外科手术切除、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

  • 甾体类性激素对培养的胸腺上皮细胞增殖相关信号转导的调节

    作者:何威;王占友;坂部贡;清木勘治

    目的探讨甾体类性激素(sex steroid)对胸腺上皮细胞增殖相关信号转导的调节机制. 方法用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研究甾体类性激素在体外培养大鼠胸腺上皮细胞株(IT-45R1)蛋白激酶C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机制. 结果 (1)甾体类性激素诱导的胸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受甾体类性激素和血浆抑制因子相互作用产生的质膜相关信号途径的调节;(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系在胸腺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中起重要作用;(3)5α-双氢睾酮在10-10mol/L增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系的调节,而17β-E2则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系的调节. 结论胸腺上皮细胞增殖相关信号的转导是几条途径相互作用的结果.

  • 松果体摘除及褪黑素对大鼠胸腺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7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云梅;刘卉;魏建恩;林晋;周瑞祥

    目的 探讨松果体摘除及褪黑素对大鼠胸腺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7(IL-7)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1.培养大鼠胸腺上皮细胞,应用广谱角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显色鉴定;MTT法观察褪黑素(1×10-3~10-9mol/L)干预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细胞分空白对照组、褪黑素10-8mol/L处理组和褪黑素10-6mol/L处理组,RT-PCR法观察细胞IL-7 mRNA的表达;2.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11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松果体摘除组、松果体摘除+褪黑素7.5ms/(kg·d)腹腔注射组和松果体摘除+褪黑素15mg/(kg·d)腹腔注射组.术后4周和8周取材,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 观察胸腺上皮细胞IL-7表达的变化. 结果 褪黑素干预对大鼠胸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能使IL-7 mRNA的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松果体摘除对大鼠胸腺上皮细胞表达IL-7无显著影响,补充褪黑素15mg/(kg·d)4周后IL-7表达显著增高,8周后均下降至正常水平. 结论 松果体及褪黑素可能通过影响大鼠胸腺上皮细胞IL-7的表达,从而调节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

  • CD11c和NLDC-145单克隆抗体标记的阳性细胞的观察

    作者:徐玉东;徐媛媛;刘丽;贾立敏;钟淑琦;魏岚;赵太平;马月秋;伊藤恒敏

    目的探讨CD11c和NLDC145单克隆抗体标记胸腺内何种间质细胞,并是否具有特异性.方法应用CD11c单克隆抗体及NLDC-145单克隆进行标记,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及免疫电镜法对胸腺内间质细胞进行观察.结果CD11c阳性细胞为指状嵌入突起细胞(interdigitating cell,IDC)及少数巨噬细胞.NLDC-145阳性细胞为胸腺上皮细胞. 结论 CD11c标记IDC,NLDC-145标记胸腺上皮细胞.胸腺巨噬细胞中存在不同亚群.

  • 大剂量地塞米松导致胸腺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作者:刘洁;潘彬;曾令宇;徐开林

    本研究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对胸腺上皮细胞(thymic epithelial cells,TEC)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将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20 mg/kg)处理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给药后第5d,取小鼠新鲜胸腺标本,应用常规病理学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TEC的形态学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胸腺内细胞总数、TEC和各胸腺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同时应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与TEC功能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剂量地塞米松处理组TEC结构被破坏、胸腺内总细胞数减少(P<0.05);胸腺细胞各亚群构成发生变化,其中双阳性(double positive,DP)胸腺细胞数急剧降低(P<0.05);与胸腺修复功能相关的因子Foxn1和IL-22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小鼠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的使用可导致TEC的结构和功能破坏,并诱导与TEC修复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

  • 哺乳动物胸腺器官发育及调控

    作者:李兰兰;张连军;赵勇

    胸腺为T细胞的发育、分化成熟及功能的获得提供重要而复杂的微环境.在胸腺微环境的作用下,T细胞发育成具有自身免疫耐受及MHC限制性的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分化成熟过程需要胸腺细胞与起源于胚胎第3咽囊的胸腺上皮细胞(Thymic epithelial cells,TECs)的相互作用.对胸腺器官三维组织结构的建立、胸腺前体细胞的迁入及胸腺的发育等过程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胸腺器官形成的理解,也为胸腺发育缺陷相关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胸腺上皮细胞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作者:张国权;刘皓

    胸腺上皮细胞(TEC)是胸腺基质细胞的主要成分,它为胸腺细胞的成熟提供了适宜的细胞和体液微环境.TEC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胸腺激素和神经内分泌多肽并表达相应的受体,它们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共同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 高碘对大鼠胸腺上皮细胞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张国权;吕少文;李红;刘皓;杨海贤;董亚利

    [目的]研究摄入高浓度的碘化钾后,Wistar大鼠胸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断乳后1个月的Wistar大鼠,分为5组:适碘组(NI)、5倍碘组(5HI)、10倍碘组(10HI)、50倍碘组(50HI)和100倍碘组(100HI).饲养3个月后,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电镜观察胸腺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与NI相比,10HI和50HI的FT3显著降低(P<0.05);100HI甲状腺激素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电镜下高碘大鼠胸腺上皮细胞发生了明显变化:张力丝明显增多;溶酶体样致密颗粒明显增多;胞质空泡化;胞浆内出现许多低电子密度的囊泡;胞膜降解.尤其在100HI组,胸腺上皮细胞开始出现损伤性变化.[结论]不同部位的胸腺上皮细胞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不同;长期摄入过量的碘可使甲状腺激素减少,从而损伤胸腺上皮细胞.

  • 甲状腺激素对仔鼠被膜下胸腺上皮细胞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何文彤;江涛;张国权

    [目的]研究给予甲状腺激素后,仔鼠被膜下胸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300 g左右的健康Wistar大鼠,交配后,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均在发现阴栓后15 d灌胃,直到仔鼠生后20 d.实验组每只大鼠给予浓度为50g/L的甲状腺素混悬液1 ml/d,对照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在仔鼠生后的1、10、20 d处死,取胸腺,电镜观察被膜下胸腺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放免法测定仔鼠血清FT3和FT4水平.[结果]与对照相比,实验组10 d龄仔鼠的FT3显著升高,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仔鼠胸腺上皮细胞发生了明显变化:细胞排列松散,间隙增宽;细胞水肿;凝固性坏死;胞膜溶解.[结论]在胸腺的发育过程中,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会严重损伤胸腺上皮细胞.

  • 国外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在免疫系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书培;任明山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是一个为相当大部分遗传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负责的基因.自身免疫调节因子缺陷导致自体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是现在研究的关键,它可以为胸腺微环境内免疫系统区别自我或非我提供线索.

  • 胸腺重建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邹邹;胡丽环;徐倩兰;宋银宏

    作为T细胞发育的主要器官,胸腺在产生强大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及应对来自病原体和肿瘤的威胁时发挥主要作用.随着对胸腺作用的深入了解,人们逐渐意识到胸腺对急性和慢性损伤均很敏感.胸腺在许多有害因素的作用下会迅速衰退,同时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胸腺恢复和重建能使其功能恢复至一定水平.胸腺上皮祖细胞过继免疫、输注IL-2及血管生长因子、调整c-Met信号通路等均可促进胸腺恢复及T细胞再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作者:刘波;毕黎琦

    目的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胸腺上皮细胞.方法剪切、胶原酶消化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BXSB小鼠)胸腺,进行原代培养,胰蛋白酶消化法传代培养,光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经剪切、胶原酶消化的BXSB胸腺植块,在体外培养2~3天后,可见上皮样细胞从植块长出,8~15天后胸腺上皮细胞在培养瓶底部长满,细胞间通过胞浆突起连接成网孔结构.当原代培养的细胞长满瓶壁的90%左右时可传代,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纯度达95%以上.结论剪切、胶原酶消化法简便易行,可获得符合实验要求的BXSB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建立了稳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胸腺上皮细胞培养体系.

  • 低碘大鼠胸腺上皮细胞的异质性研究

    作者:刘皓;张国权;李金茹;王俊艳;王世忠;刘金宝;陈祖培;阎玉芹;杨海贤;董亚利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细胞的异质性及甲状腺功能降低时大鼠胸腺上皮细胞的变化.方法将断乳后1月的Wistar大鼠分为2组:正常组饲以正常饲料,饮用自来水;低碘组饲以低碘饲料,饮用去离子水.饲养3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甲状腺素及胸腺指数,同时对大鼠胸腺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低碘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及胸腺指数显著降低.胸腺上皮细胞发生了3种变化:(1)细胞角蛋白增多;(2)囊泡增大和(或)小泡增多;(3)细胞降解.结论不同部位的胸腺上皮细胞对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反应不同.

  • 甲状腺激素缺乏对大鼠胸腺CK19阳性上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国权;刘皓;康亚妮;陈祖培;阎玉芹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缺乏对大鼠胸腺CK19+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断乳1月龄的Wistar大鼠分为2组:正常组饲以正常饲料,饮用自来水;低碘组饲以低碘饲料,饮用去离子水.实验3个月及6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胸腺指数、血清甲状腺激素及胸腺CK19+上皮细胞的体密度和面数密度.结果实验3个月后,低碘组大鼠的胸腺指数、T4显著降低,而CK19+上皮细胞的体密度和面数密度未见明显变化;实验6个月后,低碘组大鼠的T3、T4显著降低,胸腺CK19+上皮细胞的体密度的面数密度显著降低.结论甲状腺激素缺乏可使大鼠胸腺严重退化,CK19+上皮细胞减少.

  • BXSB狼疮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作者:刘波;毕黎琦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原代狼疮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生长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剪切法、剪切加胶原酶消化法、剪切加胰蛋白酶消化法建立培养体系获取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BXSB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用光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含血清的培养基与含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均能培养出较纯的胸腺上皮细胞;剪切法成纤维细胞污染较多,剪切加胰蛋白酶消化法细胞生长状态较差,经剪切加胶原酶消化的BXSB胸腺植块,生长状态好,成纤维细胞污染少;当原代培养的细胞长满瓶壁的90%左右时可传代,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纯度达95%以上.结论:剪切加胶原酶消化法仅用含血清的培养基即可培养出符合实验要求的BXSB小鼠胸腺上皮细胞,是低成本、简便易行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胸腺上皮细胞培养体系.

  • 几种成年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分离和富集方法效果的比较

    作者:齐慧慧;陈冰;陈晓娜;王瑶琪;佟青玥;孙丽光;杨永广

    目的:通过比较几种成年小鼠胸腺上皮细胞(TECs)分离和富集方法的效果,寻找一种具有准确体内代表性的高效TECs富集方法.方法:27只6~8周龄BABL/c小鼠分为9组,每组3只.①分离实验分为5个分离组,包括1.0 g·L-1 collagenase Ⅴ组和0.5、0.7、1.0及2.0U·mL-1 LiberaseTM组,按照相应的酶工作浓度对胸腺组织进行消化处理;②富集实验分为4个富集组,包括对照组和免疫磁珠(MACS)、Percoll及Ficoll富集组,各组用1.0U·mI-LiberaseTM消化胸腺组织后,将所得的单细胞悬液分别用MACS、Percoll和Ficoll法进行细胞富集(对照组除外).分离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及胸腺基质细胞(TSCs)的产量;富集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TSCs比例和TSCs中TECs重要标志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表达丰度,检测Percoll富集组和对照组TECs的2个亚群——皮质TECs (cTECs)和髓质TECs (mTECs)比例.结果:1.0U·mL-1Liberase TM组中TSCs的产量明显高于0.5和0.7 U·mL-1 LiberaseTM组(P<0.01),且其细胞活力及消化时间均优于1.0 g· L-collagenase Ⅴ组(P<0.01).3个富集组的细胞活力均较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3个富集组TECs比例明显增加(P<0.05或P<0.01);在3个富集组中,Percoll富集组富集的TECs比例高于其他2个富集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Percol1富集组cTECs和mTECs的百分比及cTEC/mTEC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Liberase TM较collagenase Ⅴ更适用于消化成年小鼠胸腺,其适消化浓度为1.0 U· mL-1.本研究采用的3种富集方法均可以提高TECs比例,对细胞的破坏均较小;Percoll富集法有效,在富集后不影响TECs亚群细胞比例,便于后续实验操作.

  • 氟对体外培养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培忠;孙红琰;云中杰;马爱华;高红旭;王玉涛;孟宪才;乔赐彬

    目的研究氟化物对胸腺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胸腺细胞发育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原代体外培养及与胸腺细胞混合培养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氟化钠(NaF)对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损伤情况及胸腺细胞在NaF处理的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环境中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染氟组可见小鼠胸腺上皮细胞胞体变圆,折光性增强,胞浆内有空泡形成,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培养基中LDH活性增强,胸腺上皮细胞合成DNA和蛋白质的能力降低,白细胞介素1(IL-1)分泌量减少,并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NaF处理的小鼠胸腺上皮细胞与新鲜的胸腺细胞混合培养,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胸腺细胞摄取3H-TdR和3H-Leu的能力降低,活细胞数目逐渐减少.结论高氟能够直接损伤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破坏胸腺微环境,进而导致胸腺细胞发育障碍,影响免疫功能.

  • Notch3胞内活化片段抑制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系增殖

    作者:李潇涵;闵玉娇;潘子辉;吴皓杰;王荟;邵启祥

    目的:研究Notch3信号对胸腺上皮细胞(thymic epithelial cells,TECs)增殖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Notch3胞内活化片段(NICD3)序列,构建慢病毒载体,并进行酶切和测序验证.将NICD3包装后感染小鼠TECs系mTEC1,荧光显微镜观察记录绿色荧光细胞的数量与可见光下细胞数量并计算感染效率.采用EdU增殖试剂盒检测mTEC1细胞增殖率.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NICD3慢病毒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该质粒能较好地感染mTEC1细胞,感染效率约为20%.EdU增殖实验显示过表达NICD3可抑制mTEC1细胞增殖(P<0.01).结论:Notch3信号抑制mTEC1细胞的增殖.

  • 小鼠原代胸腺上皮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作者:夏洁云;袁姝姝;付瑞雪;王军杰;徐开林;赵恺

    目的 比较几种小鼠原代胸腺上皮细胞(TEC)分离方法的效果,筛选简单、高效、实用的分离方法.方法 将小鼠胸腺组织根据所用的消化分离方法分为以下几组:胶原酶Ⅰ组 (Collagenase Ⅰ, Col IE组, 1 mg/ml)、DispaseⅡ组 (DisⅡ组, 3 mg/ml)、Col IE+低浓度DisⅡ组 (Col IE/Dis Ⅱ-L组, 0.75 mg/ml)、Col IE+中浓度DisⅡ组 (Col IE/Dis Ⅱ-M组, 1.5 mg/ml)、Col IE+高浓度DisⅡ组(Col IE/DisⅡ-H组, 3 mg/ml).优选出适消化方法后,将所得单细胞悬液分成Percoll实验组以及Percoll对照组.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总细胞数计数,台盼蓝染色法观察细胞的活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基质细胞(TSC)以及TEC的比例.结果 与单独使用DisⅡ与Col IE相比,Col IE与不同浓度Dis Ⅱ联合使用均能加快胸腺组织消化(P<0.01),获取单个胸腺的总细胞数较多,尤以中、高浓度DisⅡ与Col IE联合消化效果更佳(P<0.05或P<0.01).与单独使用酶消化组相比,Col IE与中、高浓度DisI联合消化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加获取TSC和TEC的比例(P<0.01).与Percoll对照组相比,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进一步提高获取TSC和TEC的比例(P<0.05).此外,各种消化分离方法均可获得高活细胞率的细胞.结论 Col IE与DisⅡ联合消化,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取数量多、活性高的小鼠原代TEC.

  • 胸腺瘤27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国栋;何理祥;何相锋;李校传

    胸腺瘤是常见的前纵隔肿瘤,它起源胸腺上皮细胞.胸腺瘤因其潜在的侵袭性而被认为是恶性肿瘤,并且常伴有重症肌无力、红细胞发育不良、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副瘤综合征,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1].现对我院收治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相关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