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获得性突变的研究

    作者:刘志红;龚如军;胡可斌;李颖健;王建平;黎磊石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基因(TβRⅡ)获得性突变在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2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利用肾小球微分离技术从肾活检组织切片分离出不同硬化程度的肾小球,一步法提取DNA,聚合酶链长度多态性法检测TβRⅡ基因中A10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以突变条带积分像素密度(IPD)百分率和标准样品中DNA突变率作标准工作曲线.各样品突变条带IPD百分率通过标准曲线回归而得到各微分离小球TβRⅡ基因突变率.结果肾活检组织切片经微分离获取的肾小球组织,一步法提取的DNA质量可靠,PCR一次成功率为87.5%;标准曲线中突变条带IPD百分率(10%、32%、55%、75%、88%)与DNA突变率(17%、24%、53%、79%、95%)相关性好(γ=0.9908).所有微分离肾小球组织均未能检出TβRⅡ基因获得性突变.结论在肾小球硬化的形成过程中未能检测到TβRⅡ基因A10微卫星序列的突变.

  •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徐潇漪;谌贻璞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e-erosis,FSGS)是一组临床及病理表现都具有特点的肾小球疾病.该病近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1,2].本病临床以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呈现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通常根据病因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烫发性两大类,本文重点讨论原发性FSGS的表现、治疗和预后.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作者:刘俊先;宋宗惠;王琳

    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靖华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为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历上表现为肾小球基底增厚,系膜基质增生,引起肾小球纤维化、硬化,引起肾小球高滤过及蛋白尿,也称为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症.

  • 补肾活血方保护FSGS小鼠足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左春霞;张勉之;贾胜琴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小鼠足细胞骨架蛋白desmin,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及肾母细胞瘤wt1的影响,探讨此组方保护足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阿霉素诱导方式完成FSGS肾病模型制备,在1周之后以补肾活血方开展治疗(设为治疗组),时间持续6周.然后再设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针对3组的尿、血及肾组织等进行收集,并检测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等.通过光镜针对肾组织形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以免疫荧光完成小鼠的肾组织nephrin荧光强度测定工作;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组肾组织当中的desmin、wt1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UAER、UACR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治疗组(P<0.01),模型组体质量和ALB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空白对照组nephrin免疫荧光表达具有连续性特征,而模型组则是具有少量点状或者片状特征,较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表达明显减少.模型组当中的w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组、空白对照组(P<0.01),而desm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超过空白对照组、治疗组(P<0.01).[结论]采用补肾活血组方可以降低FSGS小鼠蛋白尿,同时有可能和wt1、nephrin表达水平上调,以及desmin表达水平下调存在关系.

  • 补肾活血方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

    作者:贾胜琴;谭小月;阎丽娜;左春霞;张勉之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对阿霉素(ADR)诱导的阿霉素肾病小鼠肾小球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ADR诱导产生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病模型,1周后用补肾活血方治疗(治疗组),持续6周.并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收集各组血、尿及肾组织,检测其体质量、右肾质量、血清白蛋白(ALB)、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测定小鼠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肾组织nephrin 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UACR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组,体质量和ALB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P < 0.01);对照组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免疫荧光呈连续性表达,治疗组呈轻微缺失,模型组呈少量点状或片状表达,较对照组和治疗组表达强度明显减少.模型组nephrin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 < 0.01).结论 补肾活血方能减少阿霉素肾病小鼠的蛋白尿,可能与改善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 的表达减少有关.

  • 辛通畅络法复方肾苏Ⅱ阻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窦一田;李翀;马鸿杰;张涛

    目的 观察辛通畅络法复方肾苏Ⅱ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进程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只和造模组36只.造模组大鼠采用阿霉素注射法诱发FSGS型阿霉素肾病模型,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西药组0.33 mg/100 g灌服洛汀新混悬液,中药组3.5 g/100 g灌服肾苏Ⅱ,模型组及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共12周.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肾小管-间质病理形态改变情况,测定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小管间质纤维连结蛋白(FN)和TGF-β1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中药组FSGS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延缓,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1.51±0.80)低于模型组(2.18±0.38)和西药组(1.79±0.24),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2.39±0.13)低于模型组(3.11±0.25)和西药组(2.80±0.41),肾间质FN相对表达量(14.19±3.06)低于模型组(21.25±3.31)和西药组(18.51±2.29),TGF-β1相对表达量(2.64±0.21)低于模型组(6.02±0.12)和西药组(3.79±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辛通畅络法复方肾苏Ⅱ可延缓FSGS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有关.

  • 参麦、苯那普利综合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碧丽;李志军;宋兰云;周红;王文红;张瑄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及苯那普利对大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均分5组:(1)正常对照组(A组);(2)参麦治疗组(B组);(3)苯那普利治疗组(C组);(4)综合治疗组(D组);(5)模型组(E组).采用小剂量分次阿霉素-间羟胺-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FSGS模型.B组、C组及D组于实验第29 d分别予参麦注射液或苯那普利或参麦注射液+苯那普利治疗.测定24 h尿蛋白、血生化指标、肾脏组织血流量、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1)治疗后2周时各治疗组尿蛋白排泄量开始降低.实验12周时各治疗组胆固醇升高的幅度均低于模型组.(2)肾组织血流量测定:综合治疗组肾组织血流量明显增加.(3)光镜检查:肾小球硬化指数(SI):综合治疗组明显减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肾小球面积(GA):各治疗组均明显减低.(4)电镜检查:综合治疗组毛细血管腔通畅,未见足突融合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参麦、苯那普利综合治疗可起到多靶位协同治疗FSGS的良好疗效.

  • 霉酚酸酯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作者:逢健;史敬朋

    霉酚酸酯(MMF)治疗成人狼疮性肾炎和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已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1],但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未有报道.现将我院6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应用MMF治疗有效的病例总结如下.

  • 肾络通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王月华;陈志强;檀金川;许庆友;丁英钧

    目的 观察肾络通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雌性SD大鼠50只,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方法复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缬沙坦组[予缬沙坦10 mg/(kg·d)经口灌服]、肾络通组[肾络通26 g/(kg·d)经口灌服]、肾络通加缬沙坦组[予缬沙坦10 mg/(kg·d)和肾络通26 g/(kg·d)经口灌服]与模型组[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经口灌服],并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大鼠.行HE、Masson染色观察实验大鼠梗阻侧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为杂交方法检测实验大鼠梗阻侧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角蛋白(CK)在蛋白或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及各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呈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损害(P<0.05),α-SMA的表达也增加(P<0.05),CK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病理损害减轻(P<0.05),α-SMA表达明显减少(P<0.05),CK表达明显增强(P<0.05),治疗各组间比较,肾络通加缬沙坦组优于缬沙坦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呈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损害,这可能与α-SMA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增加有关.肾络通及缬沙坦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肾络通与缬沙坦联合用药,其作用比单一用药更强.

  • 银杏叶联合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郝玉杰;王桂英;田力铭;王运红;董燕飞;宋星辰;韩小兵

    ),其中依那普利组加银杏叶组与依那普利组、银杏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依那普利组与银杏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片能够减少UUO大鼠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肾间质胶原蛋白的含量,有防止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银杏叶和依那普利两者合用抗RIF有协同作用.

  • 肾炎四味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林海英;刘东芹;崔丹

    目的 探讨肾炎四味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肾炎四味片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肾炎四味片治疗组,每组15只,分别于术后第3、7、14 d每组大鼠各取5只.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情况,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假手术组和肾炎四味片假手术组肾小管间质胶原纤维相对面积及TGF-β1、TSP-1的表达组内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肾小管间质胶原纤维相对面积及TGF-β1、TSP-1的表达,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且与同期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各时间点,肾炎四味片治疗组肾小管间质胶原纤维相对面积及TGF-β1、TSP-1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肾炎四味片缓解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可能部分是通过降低肾脏TGF-β1和TSP-1的表达而实现的.

  • 红花黄色素粉针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作者:王月华;王彦凯;魏晓娜;杨凤文;刘晓冉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粉针对肾问质纤维化实验大鼠Ⅲ型胶原(collagenⅢ,colⅢ)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1,TGFβ1)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方法复制大鼠肾问质纤维化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缬沙坦组[予缬沙坦10 mg/(kg·d)经口灌服]、红花黄色素粉针组(红花黄色素粉针62.5 mg/(ks·d)腹腔注射)与模型组[予同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并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大鼠.行HE、Masson染色观察实验大鼠梗阻侧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观察实验大鼠梗阻侧肾脏colⅢ、TGFβ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及各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呈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损害,梗阻肾问质ColⅢ沉积明显增加,TGFβ1蛋白的表达也增加(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ColⅢ、TGFβ1表达明显减少(P<0.05).2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呈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损害,肾间质ColⅢ沉积明显增加,这可能与TGFβ1表达增加有关.红花黄色素粉针及缬沙坦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作者:王战建;邵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所致.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是DN发病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很多研究显示,CTGF参与DN的发生和发展的许多环节.

  • 瑞舒伐他汀对肾小球硬化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桂元;陈苏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肾小球硬化症患者炎性反应介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 选择38例肾小球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2例予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16例·1.73 m-2,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eGFR、尿蛋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不仅有显著的血脂调节作用,还能降低患者血管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改善炎性反应的作用.

  • 氟伐他汀联合百令胶囊防治肾小球硬化实验研究

    作者:钟文旗;戴宪国;冯彩琴;夏进标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百令胶囊对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A组(n=9)为正常对照组,B组(n=10)、C组(n=10)、D组(n=11)采用阿霉素注射制备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A组(正常对照组):每日灌服自来水3.0 ml;B组(肾病对照组):每日灌服自来水3.0 ml;C组(百令胶囊组):每日灌服百令胶囊粉2.0mg·kg-1·d-1;D组(联合用药组):每日灌服百令胶囊粉2.0 mg·kg-1·d-1,氟伐他汀2.0 mg·kg-1·d-1.各组均灌服6周后,观察血清脂谱、血清白蛋白(Alb)、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Pro)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D组血脂谱明显低于B、C组(P<0.01),Alb明显高于B组(P<0.01),而与C组无显著差异,同时C、D2组肾组织损伤也明显减轻,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定量分析进一步显示细胞外基质(Ⅲ、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蛋白)肾小球内聚积明显少于B组.结论氟伐他汀和百令胶囊联合用药能更有效的降低血脂,减少白蛋白排泄,减缓肾小球硬化,防治肾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继发肾小球硬化症1例

    作者:姚明瑞;卢珊;张晓雪;权松霞;肖静;刘栋;程根阳;赵占正

    患者,男,25岁,因双下肢水肿、肾功能异常3个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12年前因面色发黄、乏力,在外院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于10年前行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之后规律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治疗。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肌酐141μmol/L,尿蛋白(++)。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双侧眉毛和睫毛呈白色,全身散在皮肤色素脱失。辅助检查:24 h尿蛋白定量8.86 g,白蛋白34 g/L,尿素16.83 mmol/L,血肌酐185μmol/L,总三酰甘油5.43 mmol/L,碱性磷酸酶183 U/L,谷氨酰转肽酶229 U/L,血WBC 10.6×109/L,RBC 3.27×1012/L,Hb 116 g/L,PLT 215×109/L,CD4292/μl,血自身抗体、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均为阴性,补体C3、C4均位于正常范围内;彩色超声:双肾大小及形态正常。行肾穿刺活检术,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G(+)、IgA(±)、κ(+)、λ(±),在毛细血管壁伴系膜区颗粒状沉积,光镜:约30%肾小球缺血硬化,余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增生,其中2个节段性硬化,部分缺血皱缩;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性、多灶状萎缩;肾间质片状淋巴、单核细胞浸润伴纤维化;小动脉管壁增厚,玻璃变性,管腔狭窄。病理诊断为:非特殊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伴缺血性肾损伤。2周后复查,血白蛋白30 g/L。继续给予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治疗。

  • 通络方防治肾小球硬化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吴喜利;孙万森;张王刚;乔成林;王娟;王竹

    目的 探讨通络方对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观察治疗组大鼠肾功能、血脂、血液黏稠度、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浓度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功能、血液黏稠度明显改善,血脂、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浆AngⅡ浓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通络方可明显改善肾小球硬化大鼠肾功能,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脂、血液黏稠度和血浆AngⅡ浓度有关.

  • 足细胞病变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意义

    作者:杨林;王建荣;杨万霞;傅淑霞

    近几年研究发现,在许多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可见到足细胞病变,而且足细胞病变参与了肾小球疾病尿蛋白的形成和肾小球硬化[1].我们观察了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sclerosis,FSGS)的足细胞病变,计数肾活检组织和尿足细胞数量和变化,并以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minimal change nephropathy syndrome,MCNS)作对照,讨论其意义.

  •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检测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刘国勇;贺理宇;石艳;易法云;肖国球;杨青;佘建;徐海琴;龙庆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suPAR )水平检测对于诊断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SGS)的价值。方法选取常德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103例肾病综合征( NS)患者,包括34例原发性膜性肾病( MN)患者( MN组)、30例原发性FSGS患者( FSGS组)、26例原发性微小病变型肾病( MCD)患者( MCD组)和13例IgA肾病患者( IgAN组)。检测4组患者血清中suPAR水平,并分析FSGS 组患者血清suPAR 水平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分析suPAR诊断FSGS、 MN、 MCD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4组患者性别构成、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肌酸酐、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组患者年龄、肾小球滤过率(GFR)、 suPA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SGS组患者GFR低于MN组、 MCD组和IgAN组, MN组患者GFR低于MCD组和IgAN组(P<0.05); FSGS组患者血清suPAR水平高于MN组、 MCD组和IgAN组(P<0.05); MN组患者血清suPAR水平与MCD组和IgAN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SGS组患者血清suPAR水平与年龄和肌酸酐呈正相关(P<0.05),与GFR呈负相关(P<0.05);血清suPAR水平与性别、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无直线相关性(P>0.05)。 suPAR诊断FSGS的AUC为0.723〔95%CI (0.702,0.769)〕,而suPAR诊断MCD和MN的AUC分别为0.455〔95%CI (0.382,0.486)〕和0.493〔95%CI (0.425,0.538)〕。 suPAR诊断FSGS的临界值为3542 ng/L,其灵敏度为79%,特异度为78%。结论血清suPAR 水平>3542 ng/L对FSGS的诊断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suPAR有望成为辅助诊断FSGS的血清标志物。

200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