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褥疮的护理心得
褥疮是指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这种损伤是由于压剪切力或身体与接触表面的摩擦力造成的.褥疮常发生在枕骨粗隆、耳郭、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髋部、骶尾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足跟部等处.常见的是病情危重,长期卧床、瘫痪、极度消瘦、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水肿等病人.
-
自制头圈用于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头皮压疮护理体会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1]。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因患者持续意识障碍和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使枕骨粗隆处头皮长期受压容易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加重了病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做好压疮护理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至关重要。我科对8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除给予相关基础护理外,联合应用头圈预防头部压疮,取得良好效果。
-
儿童外伤性脑脊液板障漏一例
患儿男,14岁.主因"外伤后9年,智力发育迟缓3年"入院.9年前(1999年)患儿不慎摔伤,枕部着地,伤后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及其他不适.当时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提示:"头部各部脑质未见异常,枕骨粗隆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相应部位软组织肿胀",未给予特殊治疗.3年前(2005年)患儿父母发现其智力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未行特殊治疗,今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枕骨良性占位"收住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语利,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
-
儿童外伤性脑脊液板障漏一例
患儿男,14岁.主因"外伤后9年,智力发育迟缓3年"入院.9年前(1999年)患儿不慎摔伤,枕部着地,伤后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及其他不适.当时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提示:"头部各部脑质未见异常,枕骨粗隆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相应部位软组织肿胀",未给予特殊治疗.3年前(2005年)患儿父母发现其智力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未行特殊治疗,今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枕骨良性占位"收住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语利,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
-
平面镜在骨科卧床患者皮肤检查中的应用
骨科卧床患者皮肤出现的严重的问题是发生压疮.骨科压疮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及足跟部等.目前,勤翻身检查是是预防压疮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在骨科卧床患者中往往是禁止翻身,因此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压疮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由此可见预防倍显重要,而勤检查皮肤又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
特殊体位气管插管
因疾病本身或术中特殊情况,而要在坐位,侧卧位或俯卧位等特殊体位进行气管插管.现将操作方法介绍如下.坐位插管保持病人清醒,坐在靠背椅上,双腿下垂,双脚踏在小方凳上,头后仰,使枕骨粗隆位于椅背上缘,麻醉医师站在病人后方,需要时可加脚凳,使病人头部相当于操作者剑突水平,令病人张口,在吸气时,用1%丁卡因喷雾咽喉部表麻2~3次.待表麻完善后,经口明视显露声门,避免损伤粘膜出血,镜片置入不宜过深过快,防止导致呛咳反射.在病人吸气初,将导管插入,固定,然后使病人平卧.该法适用于病理性气道狭窄致严重通气障碍,不能在半卧位或仰卧位插管病人.
-
枕部螺钉固定的拉力强度试验
作者对12具新鲜尸体枕骨标本进行了三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单层皮质螺钉固定、双层皮质螺钉固定、钢丝固定)的拉力试验。发现于同一坐标点上双层皮质螺钉固定较单层皮质螺钉抗拉强度平均大50%,而单层皮质螺钉固定与钢丝固定的抗拉强度无统计学差异;于枕骨粗隆处三种固定方法的抗拉强度均为大;于枕骨粗隆处单层皮质螺钉固定的抗拉强度与除枕骨粗隆外的其它部位的双层皮质螺钉的抗拉强度相似。提示行枕颈融合时于枕骨粗隆处行单层皮质螺钉固定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抗拉强度,同时又可以避免双层皮质螺钉固定或钢丝固定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摘译自Spine,1999,24(1):5
-
对不同程度褥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地供给皮肤及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皮肤或皮下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的溃烂和组织坏死.通常好发于受压部位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枕骨粗隆、耳廓、肘部、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肘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足跟等处.褥疮预防的根本就是消除引起褥疮的原因.我科是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相当一部分均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特别是有些瘫痪病人长期卧床,自己无力翻身,家属又不掌握翻身的要领,使病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就极易形成褥疮.
-
枢椎齿状突摄影体位的改进
枢椎齿状突张口位投照常受患者张口困难的影响,容易与上颌门齿或枕骨粗隆重叠而显示不佳.据了解在大医院其已完全被CT扫描所取代.笔者在基层工作中根据齿状突周围解剖关系,利用X射线投照原理对枢椎齿状突摄影体位进行改进.通过对18例患者图像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与体型对其影响有限.而对颌面部外伤致张口困难者尤为重要,且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
脑动脉分色铸型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制作脑血管分色铸型标本尚未见文献报道。以前通常是连同头颈部血管一起灌注,整体酸腐蚀[1,2],这种单色的脑血管铸型标本,呈一团血管球,很难观察清楚脑血管在脑实质内的走行和分布范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根据脑血管末梢之间虽有交通吻合支,但缺乏生理代偿这一特点,设计对脑动脉实行分色灌注,并获得成功。这些脑血管分色铸型标本,分支的分布范围清晰可辨、界线分明,对某些诊疗设备的操作和脑外科手术更有参考意义。具体介绍如下:1 取材 若是已防腐固定材料,则循眉弓、耳廓上缘、枕骨粗隆平面沿线切开头皮、锯掉颅骨,连同硬脑膜一同取下脑组织;若是新鲜材料,则需先期固定。可连同整具尸体一起固定或从颈根部离断后从颈总动脉灌注固定液,2~3 d后再按上法取材,然后在上矢状窦旁开1.5~2.0 cm处剪开并去掉硬脑膜,保留上矢状窦。为了避免锯切颅骨时不慎伤及脑组织及基底部的动脉,造成血管破裂,亦可离断下颌关节,并连同舌、食管、气管等一同取下,再用咬骨钳及钝器小心地从枕骨大孔处将颅底中央部分去掉,暴露出颈内动脉(离大脑中动脉起点处0.5~1.0 cm为宜)、基底动脉环及基底动脉、椎动脉根部(约2.0 cm)等。
-
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我们近年对34例危重患者采用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15~80岁,均为危重患者,左侧腋静脉置管24例,右侧腋静脉置管10例,导管留置时间5~100 d,平均45 d。均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导管。1.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背部置一小薄褥,上臂外展,手高举至头旁,屈曲外旋,手掌放在枕骨粗隆处,使腋鞘被绷紧和腋静脉移至表浅位置。剃去腋毛,常规消毒,在无茵操作条件下,沿肱骨上端紧靠胸大肌外侧端摸到腋动脉搏动点,用龙胆紫作标记,并找出腋动脉在腋区行走的投影。选在腋动脉强搏动点内侧1 cm处作局部浸润麻醉后,向第一肋方向前进1~3 cm,如出现突然落空感,或阻力消失,或患者主诉上肢触电感伴手指酸麻,表明针尖已突破腋鞘壁,再向前1 cm刺入腋静脉即可见回血。
-
枕骨粗隆处磁刺激对F-波的影响
目的: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磁刺激对F-波的影响.方法:在枕骨粗隆处用8字形磁刺激头施行磁刺激,在右腕关节处尺神经上施与电刺激,在右手第一背侧骨间肌记录肌肉活动电位.分别记录刺激间隔为30、50、100、300 ms及磁刺激施行前后的F-波.每个实验条件下记录10个F-波.观察F-波的小潜伏期;F-波的波幅与M-波波幅之比;F-波的平均持续时间及F-出现频率,并与实验前进行比较.结果:用8字形磁刺激头在枕骨粗隆处刺激时,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可以明显增大F-波的兴奋性,表现为F-波的波幅增高,平均持续时间延长和出现频率明显增大,而对F-波的短潜伏期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在枕骨粗隆处施行的磁刺激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可以明显改变F-波的兴奋性.
-
磁刺激对脊髓前角细胞兴奋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磁刺激对脊髓前角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在枕骨粗隆处用8字形磁刺激头进行磁刺激,在右腕关节处尺神经上进行电刺激,在右手第一背侧骨间肌记录肌肉活动电位.分别记录磁刺激前、磁刺激后间隔30、50、100、300ms时电刺激的F波.每个实验条件下记录10个F波.观察F波的小潜伏期,F波的波幅与M波波幅之比,F波的平均持续时间及F波出现频率,并与实验前进行比较.结果:磁刺激后F波的波幅增高,平均持续时间延长和出现频率明显增大,而F波的短潜伏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枕骨粗隆处施行的磁刺激可以明显增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
压疮治疗护理体会
压疮好发部位一般在枕骨粗隆、肩胛骨、肘部、髋骶尾部、耳廓、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足跟部等骨隆突处[1]。长期卧床、瘫痪、极度消瘦、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水肿等患者易发生压疮。现将压疮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