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缺血心肌的影响

    作者:郭豫涛;李小鹰;吴迪;姚克群;陈平;马康涛;周春燕

    目的 探讨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肌瘢痕周边及远隔区心肌的影响.方法 制作心力衰竭大鼠模型,4周后分为细胞移植组(将5×106 MSC注射到梗死后心肌)和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磷酸缓冲液),每组7只.组织多普勒评价室壁运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RT-PCR及Western杂交检测Bax、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移植组在心肌瘢痕区观察到血管形成.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1 d移植组大鼠心肌收缩及舒张期纵向峰值速度在左室前壁、后壁、前室间隔及二尖瓣水平均显著升高[左室前壁收缩峰值速率为(0.67±0.02)cm/s对(0.31±0.02)cm/s,P<0.001];左室前壁舒张峰值速率为(1.26±0.04)cm/s对(0.4±0.01)cm/s,P<0.001];移植组大鼠心肌凋亡细胞减少[(9.2±1.1)个/mm2对(28.5±3.6)个/mm2,P<0.001];瘢痕远隔区细胞比对照组细胞减小[(29.5±1.6)μm2对(78.5±3.9)μm2,P<0.001].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大鼠心脏Bax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MSC移植改善瘢痕边缘缺血心肌血供,增强缺血心肌功能;拮抗细胞凋亡,防止远隔区细胞肥大.

  •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修饰的脂肪干细胞移植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肌和毛细血管再生的研究

    作者:王建宇;耿婕;姜楠;李博;陈晓波;陈庆良

    目的 探索脂肪干细胞(ADSCs)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修饰的ADSCs (XIAP ADSCs)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 方法 10周的雄性SD大鼠27只,体质量200~300 g,数字抽签将大鼠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对照组)、ADSCs组、XIAP ADSCs组各9只.取自体脂肪组织,提取ADSCs行体外培养扩增.应用电转染的方法将XIAP表达质粒导入ADSCs内,进行基因修饰.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选取梗死中央及边缘区共5个注射点,按分组每个注射点注射生理盐水、ADSCs悬液或XIAP-ADSCs悬液,未处理组不做任何处理. 结果 注射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ADSCs组和XIAP-ADSCs组梗死区面积减小,梗死区中可见少到中量心肌细胞岛和毛细血管.XIAP-ADSCs组梗死区毛细血管数目(18.65±1.12)个/mm2,较ADSCs移植组(8.68±0.90)个/mm2、对照组(7.64±0.60)个/mm2增多(t值分别为-22.49、29.91,均P<0.05). 结论 自体ADSCs与XIAP-ADSCs可通过增加心肌细胞和毛细血管的生成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抑制心室重构,从而恢复心功能.

  • 干细胞移植与糖尿病免疫稳态的重建

    作者:陈丽

    自从干细胞自我复制和定向分化潜能被证实,干细胞移植一度成为糖尿病治疗的焦点.既往对糖尿病干细胞治疗的理论认识主要基于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定向分化能力.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迁移入并功能整合于受损组织的供体干细胞数量太少(仅占受损组织总细胞数的0.1%~2.0%),往往无法引起生理改变[1-2];而体内试验也揭示仅有1.7%~3.0%输注的干细胞可分化成为有功能性的β细胞[3],提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可能很大程度上不依赖于向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定向分化能力,其在调控自身免疫与过度炎症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有望成为糖尿病细胞免疫治疗的新手段.

  •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转化

    作者:朱大龙;李莉蓉

    糖尿病是危害全球数百万人口身心健康的破坏性疾病.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1].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改善对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因此,借助干细胞移植的方法,在糖尿病患者体内重建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系统,成为目前再生医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永辉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40例初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予以常规保肝治疗及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经肝动脉途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4、8、12周的临床症状体征,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肝纤维化四项、HBV-DNA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第12周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化验室指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纳差、乏力、腹胀、腹水及双下肢水肿等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治疗组明显。术后第12周两组HBV-DNA检测均低于低检出值。经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肝纤维化四项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均有所改善,以治疗组明显。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以治疗组明显。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脏功能。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新的有效手段。

  • 炎症性肠病非药物疗法的实践与展望

    作者:江学良

    干细胞移植、选择性白细胞吸附、粪菌移植等非传统药物方法用于治疗部分顽固性炎症性肠病取得了一定疗效,具有一定应用前景.但哪些患者适合用、如何用、安全性如何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本文就有关方法的实践与展望作一介绍.

  • 干细胞移植与转基因治疗建立生物起搏器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任晓庆;浦介麟;王方正

    近来的研究表明,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修复可以治疗多种心脏疾患,其中包括重建心脏生物起搏器(biological pacemaker)[1].因此,基因与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可能为缓慢心律失常的治愈带来了希望.

  •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和展望

    作者:葛均波;黄浙勇

    心律失常的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射频消融和植入起搏器等尽管已有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基因工程改造细胞技术的发展,干细胞移植的触角已延伸到心律失常领域.虽然目前尚处于实验研究的起步阶段,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 不同类型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对比

    作者:肖文涛;高丽君;高传玉;高永举;戴国友;李牧蔚;王宪沛

    目的 比较经冠状动脉内移植单个核干细胞(MNC)和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DCM患者随机分成MNC移植组(n=16)、MSC移植组(n=17)和对照组(n=20),均通过大腔导管于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入等量MNC、MSC和生理盐水.随访3个月并记录不同时期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肌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等指标,同时记录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术后1个月时,两移植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均<0.05),但仅MSC移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径和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均较术前减小,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3个月时,两移植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均<0.05),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移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移植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径和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均<0.05),但仅MSC移植组心肌灌注缺损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3)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细胞移植治疗DCM安全、有效,MSC移植的疗效相对于MNC移植而言优势并不明显.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观察

    作者:陈岩;高恩民;高传玉;徐予;黄克钧;牛振民;朱中玉;杨宏辉;李牧蔚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 25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行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分为移植组(n=71)和对照组(n=187).随访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年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 min步行距离及心脏核素(SPECT)检查,记录年住院天数.结果 移植组6 min步行距离术后1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345±76)m比(286±104)m,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比较,移植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移植组左心窜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41.5±9.4)%比(37.3±6.6)%,P<0.05].术后2年时移植组LVEF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6±6.3)%比(43.2±6.0)%,P>0.05].术后3个月移植组缺血心肌节段数较术前减少,且较对照组少[分别为(2.0±1.0)个比(3.1±1.4)个和(2.0±1.0)个比(3.1±1.2)个,P均<0.05],而坏死心肌节段数移植前后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牛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比94.9%,P>0.05).但移植组患者年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3.6±13.4)d比(33.0±14.0)d,P<0.05].结论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LVEF、增加6 min步行距离,减少年住院大数,且近期疗效显著,中期疗效与传统治疗相似.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糖尿病心肌病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楠;李佳慧;王建安;张鸿坤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心肌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从雄性SD大鼠的胫腓骨获取并培养,在体外用DAPI标记后,股静脉回输.4周后在对照组,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及移植组(Msc组)间经心脏超声、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PT-PCR方法分析会属基质蛋白酶(MMP)-2、MMP-9及组织型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TIMP)mRNA的表达,并分析MMP-2的蛋白活性,Western blot法分析肌钙蛋白T(cTnT)表达.结果 DCM组左心室后肇厚度(LVPW)和心肌动脉密度低于对照组(t=4.35,P<0.01),MSC组高于DCM组(t=4.86,P<0.05).DCM组TIMP-1 mRNA和MMP-2活性低于对照组(t=3.67,P<0.01),MSC组高于DCM组,但仪MMP-2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1).结论 经静脉移植MSC能诱导血管的新生,诱导MMP及TIMP的表达,改善心肌重构,但不足以影响射血分数.

  • 核素标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监测心脏干细胞移植后存活情况

    作者:沈锐;刘盛;钱海燕;刘辰;王道宇;郭风;刘秀杰

    目的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标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无创性的显像,并评价移植后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和存活情况.方法 中华小型猪8只麻醉后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经髂骨抽取骨髓20 m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后用放射性核素~(18)F-FDG体外标记,以心肌内直接注射的方式注入梗死区,进行即刻、1 h、2 h和3 h全身平面显像和心肌断层显像.体外锥虫蓝染色检测放射性核素标记后3 h的细胞活力.结果 ~(18)F-FDG体外标记率为(67±14)%,锥虫蓝染色活细胞率为(95±3)%.标记后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注入心脏后,即刻、1 h、2 h和3 h在梗死区内的储留比例分别为(83±6)%、(49±8)%、(32±6)%和(24±5)%.结论 利用~(18)F-FDG标记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有效监测干细胞心脏移植后急性期在体内的分布和在心脏内的储留数量.

  •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兔心肌梗死区域的研究

    作者:李长岭;王建安;樊友启;何红;孙勇;吕炳建

    本研究旨在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直接心肌梗死(MI)区域注射移植后,MSCs能否存活定居于MI区域、能否转化为心肌样细胞及血管组织细胞,进而改善心脏功能.

  • myocardin相关转录因子-A在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中对bcl-2基因的调控作用

    作者:钟泽;胡家庆;孙勇;蒋峻;吴新东;相鹏;罗秀英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时对myocardin相关转录因子-A(MRTF-A)的影响及MRTF-A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大鼠实行手术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心肌梗死组结扎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干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模型形成后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术后1周,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及MRTF-A表达.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并转染MRTF-A表达质粒或共转染MRTF-A表达质粒及bcl-2报告基因质粒或其突变体,经Western blot法及荧光素酶法确定bcl-2蛋白表达及转录活性.结果 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干细胞移植组的心肌凋亡细胞分别为(4.05±1.56)%、(62.38±8.41)%和(22.36±6.17)%,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和干细胞移植组(P<0.05);心肌梗死组的MRTF-A及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而于细胞移植组则高于心肌梗死组(P均<0.05);在体外培养的原代心肌细胞中,MRTF-A转染量为0.2、0.4和0.6 μg时,bcl-2的蛋白表达及转录活性均明显高于MRTF-A转染量为0μg时(P<0.01);将bcl-2启动子上的CArG Box突变后,bcl-2的转录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抑制心肌梗死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调亡,其机制可能与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心肌细胞MRTF-A表达增高并继而调控抗凋亡基因bcl-2转录表达有关.

  • 整合素连接激酶过表达的心肌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

    作者:李菁菁;刘玉;赵娟;李爱英;王冬梅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过表达的心肌干细胞(CSC)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从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中分离培养CSC,构建含人ILK全长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CSC.将40只8周龄的清洁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生理盐水注射组(生理盐水组)、心肌梗死+转染空载体的CSC注射组(Ad-null-CSC组)和心肌梗死+转染ILK的CSC注射组(ILK-CSC组),每组10只.经冠状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模成功15 min后,各组大鼠均在直视下分3点在心肌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分别注射30μl生理盐水、Ad-null-CSC(1×105个细胞/30μl)或ILK-CSC(1×105个细胞/30μl).移植后4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各组大鼠心功能;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形态和纤维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中增殖相关基因Ki-67和磷酸化组蛋白H3(p-H3)的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另外2个增殖相关基因cyclinD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mRNA表达.结果 (1)各组大鼠存活情况及心功能:移植后4周,40只大鼠中有3只死于术后并发症或心力衰竭,其中生理盐水组2只,Ad-null-CSC组1只,剩余37只用于实验分析.生理盐水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分别为0.009和0.002),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则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 =0.006).Ad-null-CSC组大鼠LVESD和LVEDD则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分别为0.005和0.003),但LVEF两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113).而ILK-CSC组大鼠LVESD和LVEDD均进一步明显低于Ad-null-CSC组(P分别为0.004和0.000 1),LVEF明显高于Ad-null-CSC组(P =0.004).(2)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形态和纤维化:移植后4周,可见生理盐水组和Ad-null-CSC组大鼠心肌细胞大量死亡,细胞核固缩,纤维增生明显,蓝色胶原组织所占面积分别达(70.6±5.1)%和(57.7±3.4)%,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8.2±2.2)%(P分别为0.002和0.001).然而,ILK-CSC组大鼠心肌细胞核固缩较少,细胞数量较多,纤维组织较少,蓝色胶原组织所占面积为(30.6±7.0)%,明显低于Ad-null-CSC组(P =0.005).(3)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移植后4周,可见Ki-67和p-H3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细胞核中,阳性细胞细胞核内可见棕黄色颗粒.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内未见Ki-67和p-H3阳性表达,生理盐水组和Ad-null-CSC组大鼠心肌细胞内可见少量表达,而ILK-CSC组二者表达均较高,且均明显高于Ad-null-CSC组(P分别为0.007和0.003).(4)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增殖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移植后4周,生理盐水组和Ad-null-CSC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cyclinD1和PCNA的mRNA表达水平均略高于假手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ILK-CSC组二者水平均明显高于Ad-null-CSC组(P分别为0.003和0.004).结论 过表达ILK的CSC可通过促进心肌细胞增殖、抑制左心室纤维化,进而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 脂肪干细胞移植促进心肌新血管形成研究

    作者:张端珍;盖鲁粤;刘宏伟;金琴花;董蔚;朱鲜阳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少衡;郭静萱;周春燕;张萍

    尽管目前已成功应用许多措施防止或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然而对于梗死区域的坏死心肌或无功能心肌,现有的内外科治疗手段却是很有限的.近研究应用干细胞移植有可能取代受损心肌细胞并建立新的血管来供应血运.

  • 干细胞移植改善心功能的旁分泌机制及治疗策略

    作者:裴志勇;赵玉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现有的治疗措施(药物、冠状动脉介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心肌灌注,改善心功能,但对于已坏死的心肌却无能为力.随之而来的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室重构使心功能进行性恶化,预后极差.

  • 羊水来源干细胞与心肌组织再生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静;王一茹;王禹

    再生性治疗是修复受损心肌的一种治疗策略,其主要内容是将细胞移植入受损心肌,新的细胞辅助修复并恢复心功能.Müller-Ehmsen等[1]将胎鼠或新生乳鼠心肌细胞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观察到移植心肌细胞在梗死区存活,梗死心肌厚度增加,左心室功能得到改善.但受伦理学及供体数量限制,这种方法不可能应用于临床.近十年,干细胞被广泛关注,就在于实验模型和初步临床研究均提示受损心肌组织可以通过干细胞移植达到功能恢复.

  • 细胞示踪技术在心脏病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黄浙勇;葛均波

    大量动物和临床研究[1-4]均表明干细胞移植确实能改善心功能,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心衰)已成为21世纪医学的标志性成果.

1607 条记录 9/81 页 « 12...6789101112...808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