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立体三维膝关节模型的创建

    作者:何叶松;李莉;单晶心;洪洋;吴琳;付淼

    目的 本研究利用人体膝关节的CT/MRI二维断层扫描图片数据创建三维模型,并将重建的三维模型以IGES文件输出,可做人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等.方法 使用逆向工程理论,Mimics逆向工程软件.结果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特定人膝关节的CT/MRI影像的二维成像数据,通过Mimics逆向工程软件设计并创建三维膝关节模型.结论 为膝关节模型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方法,给膝关节疾病的治疗,膝关节置换手术,膝关节假体设计提供临床上的精确数据,对假体、植入体的设计意义重大.

  • 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勇

    解剖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在解剖教学中应用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对人体的认知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浅析了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优势,以期为类似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 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哈红萍

    目的:研究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方法:认真分析当前数字化人体的研究情况、数字化人体图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三维模型以及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应用状况;结果: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教学中,能够不断加深学员对人体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结论: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在解剖教学中推广应用。

  • 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周奕

    将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教学之中,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从大的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相继出现。将现代人体解剖学与影像学进行巧妙的结合,构建出更加生动、形象的数字化人体模型和三维模型。并且为了加深对图像的理解,将所获取的影响与实物断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借助于该种方法使得影响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加醒目,对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将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使得解剖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 利用核磁共振图像数据进行医学模型3D打印的方法研究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李建宇;李志奎;高洪波;邱兆文

    目的 探讨利用核磁共振图像数据进行医学模型3D打印的方法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0例健康志愿者磁共振影像数据,其中头部4例、颈椎2例、膝关节3例、肩关节1例,扫描序列均采用三维容积扫描,层厚均小于1 mm,所得到的图像为DICOM格式的原始数据,将这些数据导入MIMICS图像处理软件,通过限定阈值和区域增长等技术精确地分离出待研究的组织,并将图像数据转换为STL格式,后通过设置合适的3D打印参数进行三维模型打印.结果 利用这10例健康志愿者的磁共振影像数据均制作出了所需要的组织模型.结论 通过该方法制作出的医学实体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度和精确度,对于临床医生进行术前疾病评估以及实施模拟手术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

  • 去骨瓣减压术后头皮表面积测量方法

    作者:张钦虎;刘兰娟;赵宁辉;赵金喜;高莲;孙鹤;施心陵

    目的该文旨在介绍一种简单、快速并通用的测量方法,用于去骨瓣减压术后头皮表面积的测量。方法第一步,获取颅脑损伤病人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的颅脑CT图像,并将其导入Mimics软件;第二步,基于界定阈值,经Mimics软件三维化处理Dicom格式的原始图像获得颅脑和颅骨的三维几何模型;第三步,利用Mimics中的分割工具和测量工具对三维颅脑模型进行切割、分离、测量;第四步,通过数学计算方法估算出缺损区域的头表皮面积。结果应用该文所述的测量方法估算出了不同人群在不同颅脑损伤位置处的缺损区域头皮表面积。结论该文阐述了一种简单、快速、通用的新测量方法,运用此方法可以方便地估算出缺损区头皮表面积。

  • 基于凸包算法的三维心内膜模型的构建

    作者:陆颖;奚日辉;沈海东;叶有利;张勇

    在心内膜定位与标测系统中,三维心腔模型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凸包算法,从心腔内导管电极的位置信息中提取心腔的表面数据,以此构建心腔舒张期的三维模型,并成功地用于基于VTK的心腔三维重建.

  • 腰椎病整复按摩机的设计和开发

    作者:文怀兴;杨洁;郭慧

    论述了基于Pro/Engineer软件为中心的按摩机的设计过程,实现了产品的虚拟设计和运动仿真,开发了按摩机的微机控制系统,提高了该器械的自动化水平,使该按摩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3ds max软件在解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石冰涛;刘锦

    在解剖学学习中,人体一些解剖部位结构细小、复杂,难以暴露清楚,细微结构不易辨认,给教学带来很大不便.如人的眼球,一般的教学图谱图像只能显示平面结构,而用3dsmax构建人体眼球三维模型可以对眼球解剖模型进行虚拟仿真操作,模拟解剖学的标本观察,虚拟解剖操作等,克服了以往传统解剖学教材和图谱的缺点,可以成为传统教材和解剖学图谱的有力补充.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三维模拟和立体成像技术的发展,在医学科学领域已出现许多三维重建的方法,一般是采用人体组织器官切片的方法,将标本分多重切片,通过专业扫描仪或相机将切片断面转换为多幅二维图像,然后使用SGI图形工作站或高速计算机处理成三维图像.但这种方法投资巨大,要求自主编写图形处理软件,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合作完成,难以普及.

  • ECV304细胞株用于体外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明焕;田铧;梁翠宏;李贵宝;刘执玉

    血管新生与肿瘤的生长、组织损伤修复等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而备受关注.体外血管新生模型有助于研究某种因素对血管形成的影响而成为常用的研究手段.体外血管新生研究中,由于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活性低、传代次数少,因而多采用细胞株作为内皮材料.ECV304细胞是自发转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但是Ⅷ因子相关抗原为阴性,因此部分学者对ECV304的应用产生质疑[1,2].本研究采用ECV304细胞构建体外血管新生二维、三维模型,对其可行性进行探讨.

  • 基于点信息的人体寰椎三维模型配准

    作者:焦培峰;常建;杨晓松;焦樱;刘芳德;郭诗辉;柏瑞;欧阳钧;张建军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点信息的寰椎三维模型局部点配准方法,为进行三维数据的统计建模奠定基础.方法 以正常人体CT序列图像生成寰椎三维模型30个,所有模型标注人工选择的对应点,设为模板模型1个,训练模型20个,验证模型9个.首先进行训练组模型对模板模型的配准,包括点信息的比较计算和权重系数的机器训练两步,以自动配准点与人工选点的欧式距离之和为测度,获得点配准公式及对应的佳系数;其次以验证组模型对模板模型进行配准,统计自动配准点与人工选点的欧式距离值,同训练组做对比分析,评估方法的稳定性.结果 获得配准函数及对应的佳权重系数,训练组和验证组配准结果误差分别为1.983和2.045 mm,统计分析表明两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此方法精度及稳定性均达到预期目的,可用于寰椎模型之间感兴趣点的自动配准及统计建模工作中的元素分类.

  • 二种骨性髋臼关节面三维几何形态模型的对照与分析

    作者:顾冬云;戴尅戎;胡鑫;习俊通

    目的建立一种更接近人体骨性髋臼关节面的三维模型.方法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获取髋臼的点云数据,分别用球面和旋转椭球面逐步逼近骨性髋臼关节面,建立球面和旋转椭球面的二种参数化匹配模型,并对二种模型参数与匹配误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旋转椭球面模型的匹配误差显著小于球面模型的匹配误差,旋转椭球面模型的长、短轴与球面模型的半径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旋转椭球面模型较之传统的球面模型更接近人体骨性髋臼的几何形态.

  • 髋臼骨关节面的曲率分布与变化

    作者:顾冬云;戴尅戎;胡鑫;习俊通

    髋臼骨关节面的曲率分布与变化是构建髋臼三维模型的关键与难点.长期以来,髋臼骨关节面因其形态上的难以量化而大多被简单认定或假设为半球面.目前,在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髋关节进行一系列生物力学研究时,尚停留在构建简单的球面模型表示髋臼,并通过该模型的唯一参数,球面半径的改变确定髋臼的大小.该球面模型未充分考虑髋臼骨关节面的形态特点,势必影响在此基础上所作的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结果.因此,对髋臼骨关节面的曲率分布与变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至今未见有相关研究报道.

  • 三维CT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应用

    作者:华英汇;顾湘杰;马昕

    三维CT是对CT二维扫描的数据进行重建,得到三维模型,由此得到更多的信息以指导诊疗工作.本文作者对1999年3月至2001年8月间54例施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进行三维重建及解剖数据的测量,以指导手术,并在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探讨三维CT在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

  • 快速成形技术在全耳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褚燕军;王明刚;柴岗

    目的:探讨快速成形技术在全耳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螺旋CT扫描获取患者健侧外耳影像数据,经Mimics软件转换成STL格式文件,建模后通过镜像技术应用于快速成形系统,构建患侧外耳三维模型,在二期法全耳再造中用于术中指导一期患侧小耳的自体肋软骨耳支架的雕刻及二期颅耳角的个性化重建。结果自2012年至今采用快速成形技术构建患侧小耳模型9例,重建外耳亚结构单位大于10个,颅耳角成形稳定。随访6~13个月,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应用快速成形技术构建外耳三维模型,相对于传统二维胶片模型更为直观、立体,值得临床应用。

  • 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指导血管内介入插管方式选择研究

    作者:陈春林;陈兰;唐雷;刘萍;李鉴轶;陈斌;段慧;王俊

    目的利用腹盆腔血管及腰骶椎数字化三维模型,探讨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及分叉开口位置与髂总动脉长度的关系,从而指导血管内介入插管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接受腹盆腔CTA检查患者439例,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患者腹盆腔血管及腰骶椎数字化三维模型,Mimics软件联合Geomagic软件对左右髂总动脉间分叉角度和左右髂总动脉长度进行测量,观察并记录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所对应椎体。通过统计学软件对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与其对应椎体位置及左右髂总动脉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439例患者腹盆腔血管和腰骶椎三维模型,均清楚显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及分叉开口位置。439例患者中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为平均(49.1±12.4)°,分叉开口位于L3~4有38例,L4上1/3有63例,L4中1/3有89例,L4下1/3有135例, L4~5有114例。左右髂总动脉平均长度分别为(45.6±15.6)mm和(43.3±15.4)mm。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与其分叉开口位置高度存在负相关关系(r=-0.172,P<0.05),该分叉角度与左右髂总动脉长度也存在负相关关系(左侧:r=-0.171,P<0.05;右侧:r=-0.164,P<0.05)。结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开口位置越低,其角度越大,相应髂总动脉长度越短,经股动脉行对侧髂内动脉直接插管距离短、易操作,成功率高;反之,插管路径就延长,直接插管难度增加,需用成襻插管技术,或进一步结合髂内外动脉分叉角度,评估是选择对侧还是同侧髂内动脉插管。

  • 基于CTA的颅内动脉瘤复合体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杨枫;刘刚;吕华新;柯尊良;胡炜

    目的:探讨3D-CTA动脉瘤实体模型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手术指导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经头颅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20例(大脑中动脉瘤,大脑前交通动脉瘤,大脑后交通动脉瘤和基底动脉瘤各5例),全部患者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3D-CTA颅内动脉瘤复合体三维模型,并与术前非三维空间的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D-CTA与CTA测量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复合体数据模型结果显示血流速度、动脉瘤内动压、血管壁面切应力由大至小为动脉流入道>动脉流出道>动脉瘤体部>动脉瘤顶端,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流速度与动脉瘤内动压具有明显正相关(r=0.956,P<0.05),血流速度与血管壁面切应力具有明显正相关(r=0.964,P<0.05)。结论:CTA的颅内动脉瘤复合体三维模型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模拟手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颈曲变直模型的三维构建及虚拟颈椎后伸作用评价

    作者:张静;杨华元;曹明

    目的:构建家兔正常颈椎曲度和颈曲变直的三维模型,并对三维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以探讨颈椎后伸手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固定家兔颈椎后进行CT断层扫描,通过MIMICS三维软件分别重建正常曲度位和颈曲变直位2个模型;再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力学分析.对2个三维模型进行前屈20°和后伸60°的力学加载,观察颈椎各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前屈20°应力时,第1、4、5颈椎节段力学变化较大,且颈曲变直模型应力大于正常曲度模型(P<0.05);后伸60°应力时,2个模型各颈椎节段力学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颈椎变直使颈椎节段应力变化加大,虚拟颈椎后伸手法可以调节颈椎力学改变.

  • 由二维到三维——睾丸发育及精子生成研究方法的新选择

    作者:张连栋;李和程;张同殿

    单一细胞成分的二维培养模型是研究睾丸发育及精子生成的重要方法,但由于相关细胞因子缺乏及生精小管三维构象的破坏,不能有效的模拟睾丸内环境,且较难完成完整的精子生成过程.近20年来,睾丸组织培养及睾丸移植等多种体外及体内培养模型的发展及优化实现了由二维到三维的转变,睾丸内龛境结构的维持或重构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可较好的模拟睾丸内微环境,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及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与体内类似,其中体外模型可将细胞悬液或组织块悬浮于空气-培养基交界处,在体外即可以模拟睾丸体细胞及生殖细胞正常的发育过程;体内模型可建立供体睾丸组织与受体下丘脑-垂体的关联,为精子生成提供内分泌基础.这为研究睾丸形成及发育、睾丸功能调节等提供了重要方法,并极大的促进了男性不育症治疗理念的进展,虽然上述各种方法仍有各自的局限性,但随着细胞及组织处理、冻存、解冻、移植等技术的进步,必将促进其临床应用并有较好的转化医学前景.

  • 下颌骨形态变化量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作者:张大风;麻健丰;吴立军;肖进;邓辉

    目的 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重建离体下颌骨硬组织形态变化量的三维模型.方法 利用MIMICS软件,对下颌骨模型螺旋CT扫描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模型重建.再利用快速成型软件MAGIC RP对重建的两个不同时期下颌骨模型进行对比加工,生成下颌骨形态变化量的三维模型.结果 对不同时期的离体下颌骨形态进行CT扫描后,应用MIMICS和MAG-IC RP软件,可以将下颌骨模型的形态变化量进行三维重建.从而得到一个直观的、可以任意两点测量和自动包含容积量的下颌骨形态变化量的三维重建模型.结论 使用该方法可以借助模型不同时期的CT扫描数据,快速建立实物模型形态变化量的三维可视模型,改变实物模型形态变量抽象性为直观性.具有操作简单、交流方便、应用范围广、精密度高、数据保存范围大等优点.

133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