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药疹一例
患者王某,女,22岁,主因咽痛伴发热2天,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入院,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T 38.5℃咽部粘膜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表面可见点状白色脓性分泌物,心肺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13.5×109/L,L 0.10,N0.90,CRP43初步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入院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 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第二天晚上,患者胸背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丘疹,高于皮肤表面,直径约0.5-1.0cm,伴皮肤瘙痒,无渗液。考虑:过敏性药疹。治疗计划:(1)停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给予氯雷他定10mg 每日一次,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 静脉推注,连用3天,药疹渐消退。
-
无髓变色中切牙的治疗难题
前牙修复经常是一项高要求的任务.患者对前牙区的期望值普遍较高,使得主观情感因素在治疗中尤为重要.对于根管治疗后变色的中切牙,长久以来人们还未能在其治疗方法上取得共识.在所有方法中,漂白和复合树脂直接充填修复无疑是保守的选择,但后期常需要继续维护治疗(补漂和修复),从长远来看,这对成人患者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而粘接瓷贴面则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端的选择,因其能恢复完整牙所具有的生物力学性能,能遮盖牙体基底色,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并且和全冠修复相比生物学代价更为合理.本文将以一个临床病例对以上治疗策略进行解释说明.治疗计划以仿生学理念为基础,同时考虑现有材料、技术,结合患者的个人需求,并在牙本质封闭过程引入一个创新的步骤——微吸管技术.所有技工室工作均通过“口腔远程医疗”完成,即牙科技师与患者没有直接接触.
-
诊断蜡型和实体模拟:前牙牙周和修复治疗的指南
接诊一个病例时,需要对终治疗结果了然于胸,这是实施任何治疗的基础,包括将会发生改变的前牙形态、大小、尺寸.一个好的治疗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基于诊断蜡型的实体模拟,该实体模拟将在患者口内试戴后获得患者认可.本病例报道例证了如何通过诊断蜡型将信息转移到患者的口腔.这不仅对修复医生和技师是有用的,对实施冠延长术的外科医生也有帮助.治疗计划不应被看作是一系列独立的过程,而应被视为一个整体的工作流程.诊断蜡型联合实体模拟作为指南,甚至对于牙周科医师来说是冠延长的一个新途径.
-
修复根充后折断的上颌侧切牙:探索一种循证方法
目的:通过比较4位口腔专家对牙折的治疗方案,展示循证医学在口腔领域中运用的困难和多变性.材料与方法:将一份病例送给4位专家.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以及明显的表征,要求他们独立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解释.所有结果交给一位循证医学专家审阅.并与第一作者讨论.结果:4位专家根据不同的文献对病例进行判断.在他们所引用的文献中,大的差异在于他们提出不同的治疗建议:牙髓病学专家主张应用金属桩核与PFM冠,牙体科专家和修复科专家选择了玻璃纤维桩/纤维增强树脂桩.牙周-修复专家推荐使用PFM冠和直接法或间接法桩.对引用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关于治疗根充后水平折断前牙的佳方案几乎没有可靠依据.结论:本文表明,目前尽管根据文献对临床情况作出判断在口腔科很常见,但是寻找标准的临床治疗方案仍很困难.
-
哪些因素影响放疗的精确性
新世纪将进入精确放疗主导时代.肿瘤放疗已具备精确治疗条件,特别是随着调强适形放疗和影像引导放疗的开展.但放疗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并导致各种误差产生,需引起重视,并寻求解决之道.总体来说放疗误差主要包括治疗计划设计、实施两个阶段.
-
医患沟通的重要通道——共同决策
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患者及其家属被认为是对医学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所以,在治疗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是不允许患者及家属拥有自己的主张的,患者及家属能做的,就是无条件地服从医生的治疗安排,并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在这种医患关系中,医生被认为是“神圣的”,医生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正确的”、“专业的”,都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如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医生享有如父母那样的权威.
-
2020年前将颠覆医疗健康行业的五大科技
医疗健康行业风云变幻,福布斯网站介绍了将在诊断、治疗和护理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五大科技。
一、人工智能:42%的复合增长率,有望在2021年达到66亿美元
人工智能(AI)是指利用机器或软件描述、模仿人类大脑的智慧。在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旨在通过协助医疗从业人员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人工智能能够彻底地分析和记忆医疗知识,因此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和药物建议。人工智能有能力及时给内科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储存在电子医疗记录中与临床相关的、实时的、有价值的信息。人工智能有望在在医疗健康领域实现全球的广泛运用,预计在2021年它将实现42%的复合增长率。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更理想的治疗结果、降低治疗成本,同时用更简洁的工作流程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计划消除不必要的医疗压力。这些都是人工智能能够在医疗健康领域取得广泛运用和飞速发展的原因。预计在2020年之前,一些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已经可以在几分钟内被诊断出来,通过使用识别特有的生理特征,提供实时3D画面的认知系统。同时,人工智能还有望覆盖全美90%(全球60%)的医院和保险公司。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工智能也会向70%的患者提供更便利、更便宜的优质服务。在数字图像处理、类型识别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平台的帮助下,人工智能持续为我们提供更可靠和准确的医疗影像分析。例如初创公司Butterfly Network,已经成功研发了一款能够实时创建3D医疗影像并发送相关数据到云端,然后进行识别特征和自动诊断的手持3D超声波仪器。人工智能提供的这种临床帮助将会给整个医疗影像诊断市场带来显著的影响。 -
静脉穿刺成功因素的体会
静脉穿刺是护士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护士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其对护士的信任度,而且也能保证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现将多年临床静脉穿刺中摸索到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
颅脑损伤病人的褥疮预防
在神经外科病房常能遇到运动障碍不能翻身的病人,褥疮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褥疮的形成由于神经营养障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循环不良,使皮肤抵抗力降低而形成的皮肤组织溃烂和坏死,易发于长期受压的部位,预防褥疮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褥疮一旦形成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影响整个治疗计划.
-
关于CBCT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
锥束CT(CBCT)自1998年引入牙科后,已成为临床口腔正畸学一个日益重要的三维图像来源.随着CBCT在口腔正畸学日益普及,目前使用CBCT进行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以下5大类:1,CBCT技术的评估;2,它在颅面形态学分析中的使用;3,CBCT偶然发生的错误;4,治疗结果的分析;5,CBCT在诊断和治疗规划中的应用.本文对CBCT在口腔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