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直肠超声研究移行区体积校正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阮骊韬;郝志强;段云友;曹铁生;王作军;杨一林

    目的探讨经移行区体积校正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PSATZ)对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6例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正常的前列腺增生,第2组为PSA>10.0 ng/ml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第3组为4.0 ng/ml<PSA≤10.0 ng/ml的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移行区体积对PSA进行校正,计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PSAD)和PSATZ,观察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第2和第3组的PSAD均较第1组明显升高[(0.31±0.14)ng/ml2、(0.28±0.19)ng/ml2对(0.11±0.08)ng/ml2,P<0.05],而2、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2组和第3组的PSATZ均较第1组明显的升高[(0.37±0.13)ng/ml2、(0.51±0.11)ng/ml2对(0.15±0.07)ng/ml2,P<0.05],第3组较第2组也明显增加.结论PSATZ与PSAD相比,在鉴别PSA无明显增加的前列腺癌和PSA明显增加的前列腺增生方面具有一定è的临床意义.

  • 老年阴囊良性间叶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孟庆欣;王炼;傅宁华

    患者男,83岁.前列腺癌电切术后4个月,发现左侧阴囊肿块3个月余就诊我院.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 ng/ml,睾酮 0.01 nmol/ml(正常值:9.01~45.75 nmol/ml).

  • 巨大前列腺窦并感染经直肠超声表现1例

    作者:周宁明

    患者男,56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周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为深红色血尿,无血块,无发热,无尿频、尿痛,无腰背酸痛,排尿通畅.曾在外院给予口服用药,止血抗炎,症状在2 d内缓解.超声检查显示:前列腺内及后上方见 33 mm×27 mm 囊性占位.提示:射精管囊肿(图1).CT示:直肠与膀胱间隙内囊性低密度灶,大小约 30 mm×27 mm,似见壁强化,其两侧见精囊腺.膀胱后壁向前推移.CT诊断:射精管囊肿可能.入院诊断:血尿待查,射精管囊肿.入院后行膀胱镜检查示:精阜处尿道黏膜充血,同时行前列腺按摩,见有血性分泌物从精阜排出.膀胱内黏膜完好.前列腺液检查:红细胞++++,白细胞 3~5/高倍视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0.83.输精管造影示:双侧输精管、精囊腺、射精管显影完好,未见异常.静脉肾盂造影也未见异常.经会阴囊肿穿刺,抽出 25 ml褐色液体,用无水酒精冲洗,保留少量酒精.抽出液检验结果:送检囊液中有红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镜检未见精子.

  • 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司素华

    目的 研究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10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术前血清tPSA和TSGF水平,结合术后病理诊断分析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之间tPSA和TSGF水平差异对病变性质的鉴别价值.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和TSGF水平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和TSGF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故联合检测血清tPSA和TSGF水平是筛查前列腺癌的理想指标,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症的鉴别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

  • 前列腺特异抗原筛选相关癌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国庆;牛海玲

    前列腺癌(PCa)是目前男性常见的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是欧美男性第2高病死率的疾病。其肿瘤标志物: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的应用,显著提高了 PCa 的检出率,致手术后患者转移率及病死率降低。此外,tPSA 检测的特异性目前尚不十分理想[1]。由于前列腺所有上皮细胞,不论正常的、增生的还是癌细胞,均会合成分泌 tPSA,所以其 tPSA 升高并非仅由 PCa 引起。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感染、急慢性前列腺炎均会引起tPSA升高。因此检测血清 tPSA 仅供筛查和参考。临床实践证明 tPSA 的应用在诊断和治疗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有效地 PCa 生物标志物是非常必要的[2]。本文主要表述 tPSA 的局限性并介绍几种新发现的 PCa 生物标志物。

  • PSA和ALP联合检测在早期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邱梅婷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联合检测在早期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经核素骨显像将前列腺癌患者98例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所有患者均检测PAS和ALP,对比分析2组患者PAS和ALP检测结果、阳性率及与骨转移关系,分析二者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以及核素骨显像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分布情况.结果 骨转移组血清PSA和ALP水平均高于非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单项检测结果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SA和ALP值随着骨转移分级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r=2.18,P<0.05);PSA和ALP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敏感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核素骨显像检查阳性结果58.2%,且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多位于胸腰椎部位.结论 PAS和ALP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可提高其诊断率.

  • TPSA与FPSA并结合FPSA/TPSA比值对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郑立;刘贺亮;徐燕

    目的 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及FPSA/TPSA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asia,BPH)、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e inflammatory,CPI)及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磁分离酶联免疫分析法(magnetic-separated enzyme immunoassay,MEIA)检测BPH 80例、CPI 76例、PCa 30例患者的TPSA、FPSA,并计算出相应的FPSA/TPSA值.结果 TPSA<4.0μg/L时68例患者无1例PCa; 当TPSA≥30μg/L时,所有患者均为PCa;TPSA为4.0~10.0μg/L时,3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PH患者FPSA/TPSA与PC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PI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μg/L<TPSA<30μg/L时,CPI 与PCa患者之间的FPSA/T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FPSA/TPS比值结合TPSA含量可以提高PCa、CPI、BPH的鉴别诊断特异性.

  •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改变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新求;刘伟英;陈宇东;王领军;李昱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改变及其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20~60岁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360例,测定血清PSA浓度.根据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的白细胞(WBC)记数的多少,将患者分为轻度炎症(WBC<10/HP)、中度炎症(10/HP≤WBC<30/HP)、重度炎症(WBC≥30/HP)3组,并比较3组之间PSA水平的变化,其中180例行EPS细菌培养.结果:血清PSA升高比例为46.7%,其中轻度炎症组10%、中度炎症组10%、重度炎症组26.7%.3组血清PSA平均值分别为(2.3830±0.8350)ng/ml、(3.1571±0.6432)ng/ml及(7.1557±0.9110)ng/ml.轻、中度炎症组间PSA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而轻、中度炎症组与重度炎症组间PSA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01和P<0.005).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血清PSA升高比细菌性前列腺炎更明显,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血清PSA浓度升高比例在50%左右,PSA可作为衡量该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治疗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 前列腺集团检查对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振星;徐勋;胡明

    目的: 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0例中老年男性(≥40岁)门诊及住院病人,以及社区人员常规进行前列腺指检、血PSA检查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筛选出前列腺癌15例(0. 75%),将病人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70岁及PSA≥4ng/ml组患者前列腺癌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 PSA联合直肠指检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是目前筛选前列腺癌简便而又重要的指标.

  • 前列腺癌相关两种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磊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是前列腺癌相关的两种肿瘤标志物.本文就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结构,生物学效应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血清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国元;唐中;邓健康;周祖寅;廖涛;郭晓兰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态PSA(F-PSA)和总PSA(T-PSA)及游离态/总(F/T)PSA比值作为前列腺疾病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采用Abbott公司AxSYM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自动检测未经治疗的84例前列腺增生(BPH)病人和29例前列腺癌病人血清F-PSA和T-PSA,并计算F/T比值.结果:F/T百分率值在前列腺癌组中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P<0.001).若总PSA限定于4~1OμL范围内,应用F/T百分率值可区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P<0.01),而两组总PSA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F/T百分率值可用于区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总PSA在4~10μg/L范围时,应用F/T百分率值较总PSA为佳.

  • 125例前列腺癌患者全身核素骨显像的诊断与分析

    作者:黄丽琼;饶国辉;吴克宁;李春亿

    目的:探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125例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组89例,非骨转移组36 例)进行99mTc-MDP骨显像,对PSA、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与数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71.20% ,骨转移常见部位为脊柱167 个(32.50 %)和骨盆155 个(30.16 %).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的PSA均值分别是(87.99 ±21.01)μg/L和(24.67 ±8.33)μg/L,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SA水平与骨转移有密切关系,PSA的均值升高,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率增加.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高,全身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的诊断有价值,应作为前列腺癌的常规检查.

  • 前列腺特异抗原定性检查和直肠指检在前列腺癌社区普查的意义研究

    作者:朱蜀宁

    目的 观察社区应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定性检查和直肠指检普查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 从老干部健康体检人群中筛选出轻度及中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观察,行血清PSA定性检查和直肠指检,比较两种方法在前列腺癌普查中的意义.结果 中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有结节者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与无结节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84,P=0.0012);血清PSA阳性者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与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5,P=0.0343);血清PSA阳性者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与前列腺直肠指检有结节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77,P=0.8460).结论 两种方法同时在基层应用可减少漏诊及误诊率,同时应对未查出前列腺癌的高危和次高危人群进行有效指导.

  • 穿刺活检未证实为前列腺癌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阳性的原发部位不明的肿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廖义翔;周家杰;刘涛;曾金敏;杨光华

    目的 提高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显著升高但穿刺活检未证实为前列腺癌的PSA+的原发部位不明的肿瘤(CUP)的认识.方法 报道荆州市中心医院1例血清PSA显著升高但穿刺活检未证实为前列腺癌的PSA+的CUP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中检索,时间截至2016-10-09,共8篇文献入选,加上本例患者,共10例血清PSA显著升高但穿刺活检未证实为前列腺癌的PSA+患者被报道,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例男性患者中,年龄61~80岁;直肠指诊均为阴性(前列腺中等大小,质软,未扪及明显结节);血清PSA 56.3~4 222.0 μg/L;均发现骨转移灶或盆腔淋巴结转移灶,经反复前列腺穿刺活检未能证实为前列腺癌,而诊断为PSA+的CUP;均采用姑息性内分泌治疗.结论 血清PSA显著升高,但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为阴性的PSA+的CUP患者临床上可考虑采取姑息性内分泌治疗策略,以期延缓患者疾病的进展或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尿液前列腺癌基因3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Meta分析

    作者:高建军;韩瑞发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尿液前列腺癌基因3(PCA3)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1月-2010年10月)、Cochrane Library(2010年第3期)、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3月-2010年10月),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尿液PCA3检测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应用Meta-disc 1.4和STATA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评价尿液PCA3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2 694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尿液PCA3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95%CI(58%,64%)]和72%[95%CI(70%,74%)],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2.23[95%CI(1.88,2.66)]和0.54[95%CI(0.46,0.62)];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5%CI(0.69,0.77)].结论 尿液PCA3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尚可,且有检测方便、无创等优点,可作为临床上无创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 容易侵袭男性的癌报警信号

    作者:梁炜颜

    前列腺癌错误警报:很多人认为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缓慢、尿不尽,与前列腺癌有关.但事实上,这可能只是前列腺增生或尿道狭窄的症状.早期征兆:早诊前列腺癌好的方法还是指诊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指诊是主要的检测方式之一,如在检查中发现前列腺胀大、变硬、出现结节及形状不规则等现象,便有可能是患上了前列腺癌.而前列腺特异抗原是前列腺癌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如果前列腺特异抗原升高或变化较多,就要进行前列腺癌穿刺活组织检查.

  • 前列腺癌分期分级与前列腺特异抗原及直肠指诊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邹恩泽;才艳红

    目的 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直肠指诊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盘锦市中心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452例前列腺癌病例资料,将PSA及直肠指诊分组后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平均年龄70.58±7.74岁,平均PSA54.94±244.62ng/ml.分组分析显示不同PSA水平组中前列腺癌检出率、前列腺癌分期以及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相同PSA水平时不同直肠指诊结果患者前列腺癌分期以及Glea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SA水平与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肿瘤分期及Gleason评分有显著相关性,直肠指诊结果仅在部分PSA水平患者中影响肿瘤检出率.

  • 联合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研究

    作者:马志方;王东文;赵斌;张剑

    目的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探讨联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方法.方法 以病理确诊的45例前列腺癌和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为研究对象,采用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血清的蛋白表达图谱,分析差异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PSA,对所得差异蛋白联合PSA进行分析.结果 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中检测到9个差异蛋白(P<0.01),前列腺癌患者差异蛋白7个高表达,2个低表达.联合相对分子质量3771.14和4481.59两个差异蛋白诊断前列腺癌,其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88.89%.3771.14蛋白与血清PSA诊断前列腺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结论 通过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筛选出前列腺癌的潜在标志蛋白.多个差异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3771.14蛋白与血清PSA可以更好地早期诊断前列腺癌.

  • 前列腺特异抗原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王桂莲

    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在前列腺癌(PCa)患者的血清中可明显升高 [1],但部分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t-PSA亦可以升高.文献[2,3]研究发现,血清中有少量的游离PSA(f-PSA),对区分BPH和PCa有意义.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检测了65名健康者.76例BPH患者和40例PCa患者的血清t-PSA和f-PSA,并求得f-PSA/t-PSA比值,以探讨后者在PCa诊断中的价值.

  • 外周血前列腺癌基因3前列腺特异抗原 F/T 比值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作用

    作者:李业山;王兆鹏

    目的:探讨外周血前列腺癌基因3(PCA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 PSA(f PSA)/总PSA (t PSA)(F/T)比值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以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医治的79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A组,3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B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3组受试者均行直肠超声检查,应用T rizol总RNA抽提试剂盒说明书对血清PCA3进行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染色法对血清PSA进行测定,并计算F/T值、PSAD值。结果 A组F/T值均显著低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CA3、PSAD和PSA值均显著高于B组及健康对照组;B组F/T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SAD和PSA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PSA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69.8%;F/T灵敏度为77.9%,特异度为58.4%;PSAD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74.8%;PCA3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90.4%;联合检测灵敏度为83.0%;特异度为92.3%;PCA3、F/T、PSA及PS‐AD联合评估前列腺癌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优于各项指标单独评估AUC值。结论 PSA、PCA3、F/T及PSAD值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676 条记录 10/34 页 « 12...78910111213...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