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脾护肝汤治疗老年乙肝后肝硬化63例疗效观察

    作者:邴雅珺;孙涛

    目的 观察健脾护肝汤治疗老年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3例老年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胸腺五肽、甘草酸二胺、Vit C片、复合维生素B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有腹水者加服氢氯噻嗪;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健脾护肝汤,两组疗程均为1.5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护肝汤治疗老年乙肝后肝硬化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 优质护理服务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欧晓红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乙肝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患者随机性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心理状态都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升乙肝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及处理

    作者:陈志海

    陈志海:我将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分析几个典型的乙型肝炎(乙肝)案例,然后再分析案例背后的理论基础.如果大家对这些案例真正地掌握了,那就基本上掌握了乙肝的各种类型,包括什么是携带者?什么是慢性乙肝?什么是急性乙肝?什么是乙肝后肝硬化?遇到这些病例该怎么办.

  • 肝豆状核变性20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国洪;史正军

    肝豆状核变性易被误诊,我们收治2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8~49岁,平均年龄18.6岁.家族史中有父母近亲结婚1例,其他家族成员患本病2例.被误诊4例,其中3例误诊为乙肝后肝硬化,1例误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入院后确诊时间为0~17天.

  •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白介素-28B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峰;王娟;王静;王绪霖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白介素-28B(interleukin-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11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1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IL-28B基因rs12979860和rs8099917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基因型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IL-28B基因rs8099917在观察组中TG/GG的基因型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G等位基因可能为乙肝后肝硬化的易感基因.rs12979860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两组间未发现差异.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IL-28B基因的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之间未发现有显著的关联(P>0.05).[结论]IL-28B基因rs8099917位点多态性与乙肝后肝硬化的遗传易感性有关,但未发现rs12979860和rs8099917多态性与乙肝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相关.

  •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IL-6、IL-28B及TNF-α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峰;王娟;王静;王绪霖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8B(IL-28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采用 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6、IL-28 B及TNF-α水平,分析各指标水平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以肝气郁结证所占比例高(43.8%),其次依次为瘀血阻络证(18.8%)、湿热蕴结证(11.6%)、水湿内阻证(10.7%)、脾肾阳虚证(8.0%)、肝肾阴虚证(7.1%)。肝肾阴虚证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均<0.05),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IL-28 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 P均<0.05)。结论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血清IL-6、IL-28 B、TNF-α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海燕

    目的 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40例按肝硬化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40例按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8周后观察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满意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护理的满意度、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及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肝性脊髓病一例误诊报告

    作者:孙安志;王晓辉

    [病例] 男,37岁.因双下肢无力4个月,加重1个月,于1997年10月入院.4年半前病人因腹胀就医时已确诊"乙肝后肝硬化、腹水",近2年,反复出现肝昏迷住院治疗.4个月前,感右下肢僵硬无力,痛觉消失,渐波及左下肢,且呈进行性加重.

  • 血清高尔基体膜蛋白7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飞;曾传琴;欧彬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门诊、住院和健康体检人群300例,将其分为5组,分别为HCC组、乙肝后硬化组、其他恶性肿瘤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检测5组的血清GP73、甲胎蛋白(AFP)水平,绘制其诊断HCC的ROC曲线.结果:HCC患者中,不同年龄、肿瘤大小、性别及不同AFP浓度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血清AFP、GP73水平较其他各组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后肝硬化组及其他恶性肿瘤组患者AFP、GP73均较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诊断HCC的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AFP,P<0.05.结论:血清GP73对HCC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优于AFP,可作为HCC早期诊断的血清标记物.

  • 温阳益气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刘会坡;邓素美;李俊颖;赵春燕;张巍;张景昆;宋丽媛;黄政宇

    目的:探究与分析温阳益气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每组各45例,单独用药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温阳益气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A、HBV-DNA定量、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相比,PTA升高、HBV-DNA定量降低更显著(t=3.53,P<0.05;t=3.41,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相比相比TBIL、ALT降低、ALB升高更加显著(t=6.64,P<0.05;t=5.23,P<0.05;t=2.28,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相比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与Ⅳ型胶原降低更加显著(t =4.67,P<0.05;t=5.11,P<0.05;t=5.72,P<0.05;t=5.99,P<0.05).结论:采用益气温阳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与应用.

  • 36例肝病死亡患者化验指标分析

    作者:傅淑艳;张蕾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中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等终末期肝病又是难治病,往往出现多种并发症,如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肝腹水,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等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迄今尚无切实有效的根治方法,多以对症处理为主。为了更好地及时了解、评估肝病的预后,提高救治率,我们对一年内死亡的36例肝病病例的化验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36例死亡病例均为1999年11月至2000年11月上海曙光医院肝科住院病例,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35至84岁,平均56岁,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0例,合并腹水32例,合并肝性脑病8例,合并肝肾综合征10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肺部感染,胸水8例,衍变成慢性重症肝炎20例。肝硬化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 联合检测APRI、Hcy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淑云;张丽;虞薇赟;张炜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APRI、Hcy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39例)、B级(33例)以及C级(42例).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不同组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PL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计算并比较APRI指数、Hcy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Hcy水平和APRI指数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中不同组患者之间的Hcy水平和APR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I与血清Hcy的联合检测可以为临床乙肝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可以大幅提高乙肝后肝硬化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率.

  • 温阳通焦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阳虚焦滞型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月岚;夏文萍;肖霞

    目的 探讨温阳通焦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阳虚焦滞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60例阳虚焦滞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阳通焦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程结束时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纳差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温阳通焦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阳虚焦滞型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 肝移植术后患者行肾移植手术麻醉一例

    作者:翁晋晖;段希康

    患者男,56岁,主因"发现血肌酐升高4+年,乏力、纳差1周"入院.患者2007年3月因"乙肝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1医院"行"活体肝移植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好,出院时血清肌酐(Scr)400 μmol/L,尿蛋白(++),考虑肝肾综合症,给予保肾口服药物治疗,2011年底出现乏力、纳差,Scr 813 μmol/L,2012年1月3日入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移植血液透析中心诊断治疗.

  • 血清中HBV DNA含量及乙肝标志物模式与乙肝后肝硬化关系的探讨

    作者:刘怡伶

    目的:探讨血清中HBV DNA含量及乙肝标志物模式与乙肝后肝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率的方法.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检测它的HBV DNA含量及乙肝两对半指标,按照两对半指标的模式进行分组,同时设对照组.结果:在5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共检出"大三阳"、"小三阳"及HBsAg(+)抗-HBc(+)三种模式,其中以"小三阳"及HBsAg(+)抗-HBc(+)为主,阳性率分别为53.45%和32.75%,除"大三阳"的HBV DNA的阳性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模式的HBV DNA的阳性率及三种模式的HBV DNA平均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结论:血清中HBV DNA含量及乙肝标志物模式与乙肝后肝硬化有密切关系,乙肝患者应当结合乙肝两对半指标及HBV DNA含量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治疗.

  • 乙肝后肝硬化误诊为肝癌B超分析

    作者:安永茂

    为了探讨由慢性乙型肝炎造成的慢性肝损害发生肝硬化或肝癌时,肝脏形态变异的情况.我们把临床确诊的乙肝后肝硬化和肝癌病例动态观察,B超报告结果3次以上把肝硬化误诊为肝癌的病例筛选出来分析.结果发现B超观察到三类不同形态的小结节性(直径<2mm)肝硬化、结节性(直径<0.5cm)肝硬化、大结节性肝硬化与病理解剖所见描述相对应的门静脉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肝坏死后肝硬化肝脏形态变异大致相符,并与相对应的弥漫型肝癌、结节型肝癌、巨块型肝癌易相混淆.B超是诊断肝硬化、肝癌的重要手段,并可能分辨乙肝后肝硬化和肝癌的临床类型,不但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而且对临床分型治疗有参考价值.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报道

    作者:王娜;王沙;刘茵

    乙肝后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若其得到有效治疗则会阻止或廷缓其向失代偿期、肝癌、肝衰竭等终未期肝病发展.笔者通过临床中对1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及时治疗,获效甚佳;并认为及时正确的抗乙肝病毒和抗肝纤维化治疗是成功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关键所在.

  • 255例乙肝后肝硬化溃疡发病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关系分析

    作者:王晓梅;金顺姬;王吉凌;李秀莲;李莉萍

    消化性溃疡(PU)是消化系常见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数字,综合各家报道约为0.33%~5.8%,但对于肝硬化病人,溃疡发病率则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大约为5.4%~23.8%,是正常人的2~3倍[1],我们对我院内窥镜室近6年胃镜资料进行回顾,对255例乙肝后肝硬化进行分析,发现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者其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者,现报道如下.

  •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作者:谢丽;王晓楠

    肝硬化易合并消化性溃疡,其发生比例约占肝硬化患者的20%~30%.为了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笔者对近5年在我院住院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并消化性溃疡的46例患者进行分析.

  • 益气解毒通络法与恩替卡韦联合应用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蔡小旗;张达坤;张清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通络法与恩替卡韦联合应用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海南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予以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50例予以恩替卡韦联合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及影像学指标,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00%低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低于对照组,血清ALB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LN、HA、PCⅢ和C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低于对照组,门脉大流速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解毒通络法与恩替卡韦联合应用对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延缓病情进展.

214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