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西宁地区45例肝硬化患者死因分析

    作者:白延东

    肝硬化是目前医学界治疗的一大难题,在我国肝硬化病因主要是乙肝所致,约10%~15%的病人在(5~10)年后,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1].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多,治疗棘手,病死率高[2].近年来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炎所引起的肝硬化,其并发肝癌的机率较单纯乙肝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机率明显增加,应值得临床及预防部门的重视.

  • 安络化纤与alb干扰素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邓新燕;朱卫华;周军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及肝间质细胞在坏死性炎症刺激下产生TGF-β等一系列细胞因子,激活Itu细胞,使细胞间质产生增多与异常沉积的结果,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演变必须阶段,并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合并肝硬化胆囊切除术23例诊治分析

    作者:张军

    肝硬化病人合并胆囊病变的手术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困难,我科从1993年5月到2009年3月收治此类病人2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42-70岁,乙肝后肝硬化16例,丙肝后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23例均术中取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硬化,术中见肝脏失去正常形态不问程度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布满小结节,5例见混合性结节,肝十二指肠韧带,胆囊三角及胆囊床见不同程度的增粗迂曲静脉.

  • 加减清营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瑞荣

    目的 :研究加减清营汤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58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肤甘肽、苦黄注射液、甘草酸二胺氯化钠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减清营汤治疗.结果:在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清营汤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疗效显著.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高倩;陈超;石俊;周轶群;汤海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异甘草酸镁和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治疗组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观察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凝血功能(APTT、PT、TT、FIB).结果: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凝血功能治疗组APTT、PT、TT高于对照组(P<0.05),FIB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可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

  •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李佑桥;张亚琳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7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36例加服恩替卡韦,治疗组40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服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4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肝功能、HBV-DNA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P<0.01或P<0.05),但治疗组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效果较好.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48例

    作者:温成培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8例肝硬化腹水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8例均为我院2003年5月~2006年5月住院患者,男31例,女17例;年龄大70岁,小29岁;病程长6年,短1.5年.乙肝后肝硬化37例,丙肝后肝硬化2例,乙醇性肝硬化9例.均为第2次以上出现腹水,且在其他医院经西药治疗控制腹水失败者.均经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腹部B超检查确诊.肝硬化Child-pugh分级B级17例,C级31例.腹胀、乏力、食欲减退、尿少43例,呕血、黑便5例.

  • 门脉高压症脾脏部分切除术后再发脾功能亢进1例

    作者:邢雪;汤海涛;张大伟

    1资料与方法
      病人,女性,52岁,因反复呕血、黑便、左上腹部肿物3年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病人以往有乙肝病史30余年,未施行系统的针对乙肝的治疗。既往史:病人10年前因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进入我科治疗。入院后CT显示肝脏呈硬化状态,脾脏明显肿大,III级,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发现门静脉直径2.5cm,脾静脉2cm。胃镜检查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明显。遂在全麻下施行脾脏部分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肾静脉远端分流术。手术中游离脾脏,离断脾脏周围的韧带,向外托出脾脏从下至上依次切断2级脾蒂的动脉和静脉,至2/3脾脏处,保留部分胃短静脉,离断脾脏实质,保留约1/5的脾脏上级约7cm×6cm×5cm,保留的脾脏实质血供良好,脾脏残面无渗血。仔细分离脾静脉远端约3cm,切开后腹膜,显露肾静脉的1/2周径长约3cm,应用三翼钳将两静脉端侧对拢,在肾静脉的前壁和长轴平行切开2 cm的静脉壁,用4-0的Prolene无损伤血管缝线施行脾静脉和肾静脉的端侧吻合,吻合口通畅,针孔无漏血。手术后进行随访,病人脾脏功能亢进症状消失,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年内多次复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脾肾静脉远端的吻合口通畅。

  •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丁杰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为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黏连蛋白(LN)、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层黏连蛋白(LN)、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IV 型胶原(Ⅳ-C)水平明显降低,脾门厚度明显减小。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层黏连蛋白(LN)、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IV型胶原(Ⅳ-C)水平均明显降低,脾门厚度明显减小。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 乙肝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80例治疗初探

    作者:孙会荣;冯玲吉;厉建娟;姚幸福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方法 对2002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30例乙肝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乙肝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复杂.与其肝功能状态、门脉高压情况、伴随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其疾病本身与治疗措施均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单纯使用利尿剂已达不到有效治疗目的,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并尽可能寻找影响腹水消退的原因.

  • 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崔秀珍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时使用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共9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恩替卡韦,观察组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57%,x2=5.373,P=0.020.结论 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期间,采取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的给药方案具有疗效确切的优势,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 益生菌辅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

    作者:卢晶莹

    目的 分析对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使用益生菌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3年内收治的58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均需使用传统方法 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益生菌辅助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即血氨、转氨酶、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率差异和HBV-DNA转阴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对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时,在常规方法 基础上应用益生菌辅助治疗,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更好地改善临床疗效.

  •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研究

    作者:路慎国

    目的 分析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均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进行联合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时,相较于单一使恩替卡韦,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 易善力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作者:马明利

    我院自2006年一月至2013年一月,采用易善力注射剂加肝勃宁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40例,常规治疗30例,两组参照1991年上海全国乙肝后肝硬化会议诊断标准,病程及血清学,标志(HBV-M)旨有可比性,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采取常规治疗的患者30例,其中乙肝后肝硬化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岁,给保肝药物多类维生素,促肝细胞代谢,免疫增强剂等治疗.采用易善力注射剂加肝勃宁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0例乙肝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男25例,女1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4岁,在使用保肝维生素及促肝细胞代谢药物基础上加易善力及肝勃宁胶囊治疗.

  • 奥曲肽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顽固性腹水疗效观察

    作者:苗玉永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纠正低蛋白血症、利尿、维持电解质平衡、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mg 皮下注射 tid 。结果: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尿量增加、腹水减少,体重减轻。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56.52%的治疗有效率。结论:奥曲肽在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效果显著。

  • 观察跟踪护理对影响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药治疗(抗病毒药物)依从性的实际价值

    作者:王丹;张学原

    目的 :探究跟踪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药治疗(抗病毒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8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跟踪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用药依从性情况,并实施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总依从率95.0% 高于对照组72.5%,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踪护理可提高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药治疗(抗病毒药物)依从性,因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伟;陈太峰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35例,观察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对中医证型与肝功能主要指标、HBV-DNA、HBV-M等理化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肝后肝硬化常见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多,占65.9%,其次为湿热内阻证(21.5%)和脾虚湿盛证(10.5%),此三种主要证型HBeAg+比例分别为59.6%、48.3%和71.4%.且HBV-DNA水平>3 log10拷贝/ml的患者分别为75.3%、72.4%和42.9%,差异显著(P<0.05).ALT水平以脾虚湿盛高,TBIL、AST、凝血酶原时间水平以肝郁脾虚高.结论: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常见,且中医证型与HBV-M、HBV-DNA水平及肝功能指标有明显相关性.

  • 恩替卡韦治疗68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观察

    作者:王英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观察.方法 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8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现察组与对照组,各组患者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基于常规治疗并口服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全面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hild-Pugh评分低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为患有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口服恩替卡韦,以便有效抑制HBV-DNA复制,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旭

    目的 分析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中收治的5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目标,并根据临床治疗手段的差异,将参与实验的患者分为两个不周的小组,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n =28例)与对照组(n=28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治疗后,对比两个小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用药完成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临床疗效比较明显,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肝功能指标得到有效的改善,对其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 226例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胡睿;洪汝涛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226例乙肝后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HBC)患者为对照,对226例明确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LC占同期肝硬化发病总数的百分比有增高趋势.饮酒量越多、饮酒时间越长,ALC患者的临床症状越严重.与HBC相比,ALC患者以男性为主,占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C患者的肝掌、蜘蛛痣、下肢水肿和黄疸的检出率明显升高(P<0.001).两组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均为上消化道出血,HBC组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LC组(18.6%:10.6%,P﹤0.05).ALC组好转率明显高于HBC组.结论 ①ALC占肝硬化发病总数的百分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②ALC较HBC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214 条记录 10/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