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脾活血方对中晚期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

    作者:张永华

    大量研究已证实,中晚期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胰高血糖素(GG)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是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应用健脾活血方为主治疗中晚期肝硬化,能够减少门脉高压出血的危险性.我们观察了该方对中晚期肝硬化患者血浆NO和GG的影响,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998年10月~2000年10月本院门诊和住院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共48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1993年洛阳会议制定的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4)∶237-238].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甲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51.34±17.46)岁;病程(5.78±3.16)年;乙肝后肝硬化17例,丙肝后肝硬化1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Child B级19例,Child C级7例.乙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50.40±13.83)岁;病程(5.46±4.13)年;乙肝后肝硬化14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Child B级14例,Child C级8例.两组患者均无心血管和糖尿病史.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 PD-1/PDL1信号通路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立萍;毕胜利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自然史可分为康复、表面抗原(HBsAg)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肝、急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化、乙肝相关性肝癌等[1].慢性乙肝(chronichepatitis B,CHB)是HBV感染发病的常见状态,CHB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毒感染时机和宿主的免疫状况.

  • 巨大肝癌超声误诊为肝硬化1例

    作者:朱玉红;赵长林;刁晓晴

    患者,男,54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纳差、恶心、厌油腻,未予重视.10天前自觉上诉症状加重,并伴明显消瘦,体重减轻,腹部胀大,全身乏力,肝区不适入院.化验:乙肝五项;HbsAg(+);抗HBe(+);抗HBC(+).肝功:白蛋白34.03g/L;球蛋白37.74g/L;谷丙转氨酶(GPT)正常.门诊以乙肝后肝硬化收入住院.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

  • 乙肝后肝硬化球后血流变化的彩色多普勒研究

    作者:闫国珍;张秉亨;赵晓兰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检测乙肝后肝硬化球后血流,推断其高动力循环的程度.方法采用美国Acuson公司生产的Sequoia 512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分别测量32例正常成人、10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HA)、眼动脉(OA)、睫状体后短动脉(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结果①乙肝后肝硬化各组的HA、OA、PCA、CRA血流参数与正常组相比较:肝功能B、C级组和脾切除术后组的PSV均升高,RI降低;肝功能A级组仅表现为RI降低.②乙肝后肝硬化各组OA、PCA、CRA与HA的RI相关性比较:HA与OA、PCA、CRA的RI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8和0.93.结论乙肝后肝硬化球后血流变化程度与肝动脉高度一致,表明高动力循环状态既存在于内脏血管,也存在于外周末梢动脉血管,且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明显.

  • 肝脏手术术前肝功能储备评估进展

    作者:毛一雷;童俊翔

    我国是肝细胞肝癌的高发区,在我国的肝细胞肝癌患者中,有超过90%与乙肝感染、乙肝后肝硬化密切相关.据200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乙肝疫苗的使用使近年来国人乙肝病毒的携带率有所下降,但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仍占全国总人口的7.18%,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础上,这一百分比就代表了目前近9 300万人是乙肝携带者,数字非常惊人,全世界2/3的乙肝感染患者在中国.

  • 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鸣;段志军

    目的:探讨影响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为预防HE发生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3/2011-05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合并HE患者共87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乙肝后肝硬化未合并HE患者52例作为对照.分别统计入院时的临床表现,根据West Haven标准和Child-Pugh分级进行HE分期和肝功能分级,记录入院后各生化指标的第一次结果,包括血氨、血钠、血清胆碱酯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对以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寻找影响乙肝后肝硬化HE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结果:因HE入院患者中,感染位居HE诱因首位(35.6%);HEⅡ期所占比例高(36.8%),Ⅳ期居第2位(25.3%).合并HE组与未合并HE组比较肝功能分级、腹水、血氨、血钠、血清胆碱酯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0∶8∶79vs0∶21∶31,19∶68vs36∶ 16,20.74±70.44 vs 46.53±10.67,136.01±6.65 vs 141.48±3.34,1927.34±70.52 vs 3342.01±38.03,91.75±84.56 vs 58.98±14.46,25.53±3.84vs 29.48±2.58,13.57±14.76 vs 6.41±1.57,21.34±7.12 vs 18.59±1.66; both P<0.05).肝功能程度与HE分期无关,合并HE患者血氨水平在Ⅳ期较其他各期显著升高(156.91±62.94vs 104.13±73.07,112.69±60.87,104.67±82.00; bothP<0.05).血钠水平在Ⅱ期、Ⅲ期、Ⅳ期较Ⅰ期显著降低(135.22±6.05,134.91±7.79,134.55±6.25 vs 139.73±5.15; bothP<0.05),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在Ⅳ期较Ⅰ期显著降低(1605.19±76.01 vs 2325.46±71.31,P<0.05).血尿素氮水平在Ⅳ期较Ⅰ期、Ⅱ期显著升高(21.65±23.69vs6.53±3.41,10.62±7.37; both P<0.05).结论:在因HE入院患者中,感染居乙肝后肝硬化发生HE诱因的首位.肝功能C级、合并腹水、高血氨、高血清总胆红素、高血尿素氮、低血钠、低血清胆碱酯酶、低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增加HE的发生率,高血氨、高血尿素氮、低血钠和低血清胆碱酯酶可加重HE的程度,并影响预后.

  •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赵迎风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同样的治疗用药方案,仅是护理方案不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宣教;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个体化心理护理,在休息、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 HBV-DNA阳性病人肝移植后HBV 再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体会

    作者:邰升;张新宇;陈大志;陈儒志;迟强;孙士波;吴德全;韩德恩

    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率很高,并且大大降低了肝移植病人的生存率.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中,术前HBV-DNA阳性,术后1年HBV再感染率高达96%[1],而且病理改变严重,大多数病人短期内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因此,在许多肝移植中心,HBV-DNA阳性被列为肝移植的相对禁忌证.我院于1998年以来给3例HBV-DNA阳性乙肝后肝硬化病人实施肝移植,术前术后给予抗病毒治疗,采用乙肝定量分析和HBV-DNA荧光定量基因检测来监测乙肝病毒复制水平,有效的避免了HBV再感染,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 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肝移植术后反复发热一例

    作者:施宏

    患者男,40岁.以"肝移植术后7个月,反复发热4个月"主诉入院.患者因乙肝后肝硬化7个月前在外院行肝移植术.术后3个月出现黄疸、间歇发热,调整抗排异药、保肝药效差.MRCP提示"吻合口胆管狭窄、肝内胆管扩张".3个月前于外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道舣支架内引流(ERCP+ERBD,7Fr).术后黄疸减轻,但仍反复间歇发热,抗炎无效.近2个月来症状加重,转诊我院.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腹软、末触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肝区叩痛(+),肠鸣音正常.

  •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夏强;彭志海;王书云;刘俊;陈国庆;徐军明;祝哲诚;钟林;戚晓升

    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共实施原位肝移植术125例,其中8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本组病例中男性71例,女性16例,年龄12~67岁,平均48岁.病种为乙肝后肝硬化43例,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8例;原发性肝癌27例,其中肝硬化合并肝癌2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5例,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5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5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 A级6例(肝癌患者),Child B级25例, Child C级56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其中9例同时接受了肾移植, 1例12岁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女孩接受了减体积肝移植术,1例16岁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女孩接受了母亲右半供肝亲体肝移植术,平均肝移植手术时间7 h,无肝期60~90 min,均不采用静脉转流.

  • 疝囊顶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并发嵌顿疝一例

    作者:殷俊杰;贾忠;刘国琼;徐孙兵;蒋康

    患者男,85岁,因“发现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年余,不能回纳伴疼痛9 h”。于2013年10月18日急诊收治入院。既往有乙肝后肝硬化病史,脾功能亢进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史。入院查体:急性痛苦貌,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心肺听诊无殊,全腹略膨隆,腹软,右下腹压痛(+),右腹股沟区及阴囊处可触及大小约14 cm ×7 cm 肿块,触痛明显,张力较高,肠鸣音亢进并可闻及气过水声,双肾区无叩击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可疑,余无殊。辅助检查:血 WBC 4.0×109/L,N 0.89,L 0.07,RBC 3.95×1012/L,Hb 101 g/L,PLT 126×109/L,GPT 17 U/L,Alb 41.5 g/L,TBIL 18.3μmol/L, BUN 12.90 mmol/L,SCr 150μmol/L,Glu 8.12 mmol/L;凝血功能正常;腹部平片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阻;腹部B超提示右侧腹股沟嵌顿疝;心电图正常;心脏超声提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及肺动脉轻度高压。入院诊断:(1)右侧腹股沟嵌顿斜疝并不完全性小肠梗阻;(2)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慢性肾功能不全;(4)冠心病(PCI 术后)。入院后经积极术前准备后于当晚在全身麻醉下行疝囊顶入路的嵌顿疝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患者平卧位,取右下腹斜切口,长约4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腹外斜肌腱膜向两侧游离,术中见疝囊大小约14 cm ×7 cm,进入阴囊,嵌顿内容物为小肠,长约15 cm,颜色为紫红,蠕动较差,并有淡黄色液体渗出。小肠经温盐水纱布湿敷,并向系膜内注射1%利多卡因2 ml,观察约40 min,见小肠颜色明显好转,蠕动明显,小肠系膜小血管可见搏动,证实小肠活力尚存,故将小肠还纳入腹腔,并行疝无张力修补术。

  • 肝、肾多原发癌合并门静脉及胆管癌栓一例

    作者:王连江;邓永林;蔡金贞

    患者 男性,58岁,因"发现乙肝20年,右上腹胀痛2周"于2010年1月7日入院.腹部CT示:肝硬化,肝左叶巨块型实性占位10.0 cm ×8.3 cm,门静脉主干及左支癌栓形成(图1,2),右肾上极4.6 cm×4.5 cm实性占位(图3).肝功能Child-Pugh A级;肝炎系列: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甲胎蛋白39 962 μg/L.人院诊断:原发性肝癌,乙肝后肝硬化,右肾肾癌.经术前充分评估肝脏代偿功能后于2010年1月12日行左半肝切除术+右肾切除术.术中发现癌肿部分侵犯肝右叶,我们沿肿瘤边缘1~2 cm用超声吸引刀分离肝组织,保留肝中静脉,术中发现门静脉左支及左肝管内瘤栓已延伸至门静脉主干及肝总管内,遂于门静脉左支及左肝管切断处将门静脉及胆道内瘤栓取净,经术中超声及胆道造影证实无残留栓子后完整切除肿瘤组织.然后经同一切口切除右肾.术后病理:肝细胞癌(中低分化),门静脉断端胆道断端及栓子内均检见癌细胞;肾上极透明细胞癌,肾盂及输尿管断端未见癌累及;结节性肝硬化.

  •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伴发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闫东;曾辉英;史仲华;李肖;李槐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在中晚期肝细胞癌伴发乙肝后肝硬化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9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伴发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4个月以上,观察不良反应,计算总存活率及临床受益率.结果 患者存活率为90.0%,2例患者部分缓解,4例患者稳定,4例患者进展,临床受益率为60.0%.全组发生4级不良反应l例,为消化道出血,高血压及手足皮肤反应3级各1例.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伴有乙肝后肝硬化的肝细胞癌患者,建议起始剂量为250mg/d,其不良反应可控,且可取得较好疗效.

  •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疗效分析

    作者:牛秀峰;谭伟;贾百灵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疗效,探讨PHGF作用机理.方法采用PHGF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6例,90例作对照,治疗组应用PHGF每日80~100mg,静脉点滴30日为一疗程,同时采用综合疗法,对照组仅用综合疗法.结果治疗组近期临床治愈50例(52.08%),有效31例(32.29%),无效15例(15.63%),总有效率84.37%;对照组以上各项分别为31例(34.44%),22例(24.44%),37例(41.11%),总有效率58.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 PHGF对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肯定.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瑞红

    目的 分析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老年患者行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90例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老年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行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肝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6周后两组的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及下降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老年患者行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腹部超声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寅;王新月;江宇泳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腹部超声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探求对乙肝后肝硬化辨证分型有价值的超声检查指标,为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开拓新思路.方法 对符合乙肝后肝硬化标准的135例患者,进行规范中医辨证和超声检查.记录肝、脾外形及实质回声、胆壁双边征、胆囊内透声、结石等声像特征,测量肝右叶大斜径和前后径、肝左叶上下径和前后径、脾厚径、脾长径、胆囊壁厚度、腹水深度.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2组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构成比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瘀血阻络证与肝气郁结、湿热蕴结、水湿内阻证相比较,肝左叶上下径缩小趋势更明显,脾脏增大较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证更加显著.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证更容易出现肝叶形态比例失调、肝被膜锯齿状、弥漫性回声增高、胆囊壁增厚的表现.肝左叶上下径缩小可能是瘀血阻络证的特征,而肝叶形态比例失调、被膜锯齿状、弥漫性回声增高可能是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证的特点.胆囊壁增厚可能是水湿内阻、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证的特征,胆囊腔内回声不均和胆壁毛糙可能是湿热蕴结证的提示指征.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腹部超声形态学特征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特点与中医关于肝硬化病机演变特点的传统认识相符合.

  •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采用跟踪护理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贾永芬;孔祥荣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采用跟踪护理对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跟踪护理,对比2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88.57%高于对照组69.09%(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宣教、出院指导、出院回访及服务态度依次为(23.17±5.59)分、(22.65±5.88)分、(21.56±5.74)分及(24.39±5.4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3.23±5.26)分、(12.24±3.85)分、(11.66±4.22)分及(13.23±3.98)分(P<0.05);研究组HBeAg转阴率47.14%、HBV-DNA转阴率82.86%高于对照组20.00%、56.36%,且病毒变异5.71%低于对照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采用跟踪护理可增强治疗依从性,从而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能够增强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

  • 阿德福韦酯联合丹参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肖跃兵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丹参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感染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都进行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组在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参滴丸,2组都以12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 2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恢复情况都好于对照组.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丹参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能改善临床症状,使肝功能有所恢复.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洪小兵;李海娟;李伟林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休息、保肝剂、利尿剂、补充营养等治疗和恩替卡韦,治疗组额外给予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疗程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5%,优于对照组(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肝区疼痛、乏力、腹水、腹胀等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ALB、ALT、A/G)和纤维化指标(LN、PCⅢ、HA和Ⅳ-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丽2组患者HBVDNA改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有效治疗方案.

  •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体质类型调查

    作者:林海燕;黄鑫;阎飞;宁晓艳

    目的:调查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本院40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调查问卷,通过统计学分析总结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结果400份调查问卷中共回收有效问卷398份。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所占比例分别为43.2%、36.4%、6.5%、5.3%、4.5%、3.0%、1.0%。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主要以血瘀质和阴虚质两种中医体质类型为主。

214 条记录 2/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