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 Rosetta 对中医喘证用药经验规律的挖掘研究

    作者:马会霞;路振宇;刘保相;赵斗贵;王国权;于荣霞;王巍;包巨太

    目的:在遵循中医以药测症、方证对应规律的基础上,应用粗糙概念格聚类技术和方法挖掘喘证用药经验中的基础数据,通过整理、分析和归纳药症之间的对应关系,总结喘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Rosetta计算机软件对喘证用药经验进行数据挖掘和聚类解析.结果:得到喘证各个症状与用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和用药规律.结论:利用粗糙概念格聚类技术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挖掘出中医喘证临症经验中药味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用药经验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模式.

  • 含白头翁方剂的应用及配伍规律研究

    作者:吴德智;刘运锋;马正;朱卫丰;罗杰英

    目的:通过系统收集含白头翁中药的方剂,为白头翁的应用及配伍提供参考.方法:用中医传统文献学与现代统计学相结合,建立含白头翁中药的方剂数据库,并利用该数据库分析白头翁中药的用药物点及配伍规律.结果:白头翁大多以口服剂型为主,用量上逐渐减少,常见的配伍药物以清热、止痛、化痰止咳、解毒镇静为主.结论:运用现代统计方法,能较好地将药物归类,并根据这一类药物作用趋势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

  • 小柴胡汤类方应用医案处方用药配伍规律探讨

    作者:胡雅凌;游强华;陶姗;刘芳;唐学贵

    目的:应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小柴胡汤类方应用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小柴胡汤类方“证-病-方-药”之间的多维内在规律.方法:以《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为方剂来源,收集有关小柴胡汤类方的方剂,以频数分析为切人点,引入黄金分割法,统计分析高频症状、主治病名、药物、药物功效,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收集到的509首方剂中,涉及151种症状,共3 243频次,以发热为首的高频症状11种;涉及127种疾病名称,共534次,以外感热病为首的高频主治病名4种;涉及178味药物,共4 283频次,以柴胡为首的高频药15味;按药物功效分共18类,以解表药为首;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形成2个聚类方.结论: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能够客观的反映小柴胡汤类方应用医案处方用药的配伍规律.

  • 基于方剂数据的补肾常用中药及其配伍规律的挖掘分析

    作者:刘树春;刘洋;张晓玮;陈缤;郑洪新

    目的:探讨补肾方剂中高频应用的中药及其药性特点和在补肾治疗中的配伍规律,为临床药物筛选和合理组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BICOMB对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具有补肾功效的方剂进行中药名称提取和数据处理,以及依据教科书等对中药名称进行标化,建立中药共现矩阵;通过频数统计及利用图形聚类工具包gCLUTO对方剂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结果:251首补肾方剂涉及358种中药,高频(27次以上)使用的中药有25种;方剂主要来自《辨证录》等6种方书.在补肾方剂中,其配伍规律可分为3大类5小类.在各个类别中,中药之间通过配伍从祛湿、补阳、滋阴、养血、益气的不同角度发挥补肾作用.结论:熟地黄、茯苓、当归、山茱萸和山药等是补肾方剂的常用中药,且多以甘味、温平性为主,归肾经、肝经、脾经类并无毒性中药是补肾方剂的构成主力;中药通过协同和拮抗作用,使功效得到大化发挥.

  • 角膜炎治疗方药聚类分析

    作者:朱晓林;张云松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历代角膜炎方药进行聚类分析,为临床角膜炎组方用药提供启发和思路.方法:收集自晋代至本世纪初角膜炎治疗方剂334首,录入数据库、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组方用药规律.结果:挖掘出26组角膜炎聚类药物群,分析其用药特点为:祛邪常以清热、疏风、利湿、退翳、解毒、凉血、清肝、平肝、熄风等为法;扶正以明目、补肾、滋阴、养肝等为法.结论:运用聚类分析法,能较好地将药物归类,并依据药物作用趋势指导临床用药,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角膜炎用药规律,为角膜炎规范化治疗研究提供了思路.

  • 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应用二陈汤规律分析

    作者:陈丽平;李建生;蔡永敏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应用二陈汤及与其他方药配伍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341例以二陈汤为主方的名老中医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先用频数分析统计出频次>10的高频症状、药物及证型,再分别对高频症状、药物进行因子和聚类分析,后分别对高频药物(剔除二陈汤药组后)间关联分析,再与高频症状(剔除二陈汤主治症状后)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找出有意义的因子组、聚类组,支持度、置信度符合定义的二阶、三阶、四阶、五阶关联结果.结果:得到有意义的因子组、聚类组分别为9组和8组,据定义的小支持度、置信度,去主方药物后剩余高频药物间二联10组,三联20组,四联3组;去主方主治症状和主药后剩余高频症状、药物三联16组,四联8组,五联8组.结论:二陈汤主治证型为痰浊阻肺、脾虚湿困;主治症状有肺系(咳、喘、痰),脾胃系(腹胀、纳呆、便溏),心系(胸闷、心悸、头晕、失眠),全身症状(发热、恶寒、身痛),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滑弦);常用药有橘红、半夏、茯苓、甘草;常配伍药有莱菔子、紫苏子、白芥子、桔梗、苦杏仁等化痰止咳平喘药,枳实等行气药,白术、山药等补气健脾药,干姜、细辛、麻黄等性温药;常配伍方有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麻杏石甘汤等;二陈汤为治痰基础方,可化裁为导痰汤、半夏茯苓汤、温中化痰丸等.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用药规律

    作者:林敏;薛博瑜

    目的:分析和总结薛博瑜教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薛教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医案149份,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用药逐项录入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Medcase V3.2,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的使用频次,常用药物组合及组方特点,探讨薛教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学术思想.结果:共纳入146份医案,共计176味药物,常用药物有丹参、地黄、赤芍、水牛角等26味.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药物搭配有①水牛角、丹参,②地黄、赤芍,③牡丹皮、丹参、水牛角等,犀角地黄汤为治疗基本方.聚类分析发现药物偏向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及兼顾其他兼证.结论:数据挖掘有助于发现薛教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规律,能为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客观依据.

  •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二妙丸“一方多效”的分子机制

    作者:刘志强;王博龙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思路与方法,研究二妙丸中有效成分、靶点、通路之间的关系,预测其可能的“一方多效”药理机制.方法:依托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服务器(BATMAN-TCM)对二妙丸进行成分-靶点的预测和筛选,借助检索相互作用的基因/蛋白质的搜索工具平台(STRING)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利用BiNGO和MCODE插件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0)生物过程富集和聚类分析,通过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的数据库(DAVID)平台对关键靶点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二妙丸活性成分作用于血清白蛋白(AL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肿瘤坏死因子(TNF),前列腺素内环氧合酶2(PTGS2),5-羟色胺受体2A(HTR2A),腺苷脱氨酶(ADA),糖皮质激素受体(NR3C1)等37个关键靶点;参与炎症反应、神经传导、金属阳离子稳态平衡、氧化还原、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等GO生物过程;调控TNF,TRP通道炎症调控,FcεRI信号通路,Ⅱ型糖尿病,钙离子信号通路,5-羟色胺以及多种信号转导、肿瘤、细胞色素P450通路.结论:二妙丸除具有治疗痛风、关节炎、湿疹等炎症疾病外,还可能具有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神经系统、胃肠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一方多效”作用.

  • 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候规律的初步探讨

    作者:黄少君;王宝爱;郑肇良

    目的:探索并总结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在文献调研基础上构建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0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中医证候信息和理化检查资料.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证候风邪犯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弱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与临床辨证分型比较,总符合率为50.6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临床4个主要证候:风邪犯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弱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与临床辨证分型比较总符合率不高,提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表现以兼夹证为主,单一证型不多见.

  • 伊贝母药材适宜生长区分析

    作者:张鹏葛;安露莎;盛萍;任慧梅

    目的:研究比较新疆不同产地伊贝母中总生物碱、西贝母碱、西贝母碱苷、腺苷和β-胸苷的含量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伊贝母的佳生长区域.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UPLC-ELSD)法,对不同产地伊贝母药材中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上述5个指标成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新疆不同产地伊贝母中有效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同一产地的伊贝母样品中成分含量差异较小,其中新疆吉木萨尔县、木垒县和奇台县,新疆霍城县果子沟,新疆伊犁赛里木湖和新疆温泉县生长的伊贝母主成分得分及其排名相对高,新源县那拉提生长的伊贝母主成分得分及其排名低.结论:新疆吉木萨尔县、木垒县、奇台县,新疆霍城县果子沟,新疆伊犁赛里木湖和新疆温泉县为伊贝母的适宜产区,同时,不同产地的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气候条件对伊贝母中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因此当选择伊贝母产区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环境因素.

  • 基于ITS2序列的茄科酸浆属植物的DNA分子鉴定

    作者:吴亚男;许亮;陈靓;蔡振娇;王冰;赵容;康廷国

    目的:利用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序列对茄科酸浆属植物进行分子鉴定.方法:对酸浆属与散血丹属植物样本的ITS2序列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和测序.为扩大研究范围,从GenBank 中下载了上述2个属植物样本的ITS2序列.所有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 V3.0.1软件拼接,DNAMAN软件比对分析,采用MEGA 5.10计算相关数据,基于K2P模型构建邻接聚类树.从ITS2数据库中获得所测样本及下载序列的ITS2二级结构信息,分析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从邻接聚类树分析可知,所有样本被聚为两大支.酸浆属植物自成1支,散血丹属植物为1支,且除极个别样本外,2个属的各物种种内样本可各为1支,表现出单系性;且每2支之间的Bootstrap支持率均很高.结论:ITS2序列在近缘物种间的系统学研究、品种的鉴定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适用于酸浆属植物的分子鉴定.

  • 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产地半枝莲的综合质量评价

    作者:范菊娣;覃容贵;张珏;李相陵;杨传玉

    目的:综合比较并评价不同产地半枝莲的质量.方法:采用RP-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半枝莲中野黄芩苷、大波斯菊苷、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并以这4个成分为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3个产地的半枝莲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不同产地半枝莲中野黄芩苷、大波斯菊苷、总黄酮和多糖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总黄酮和多糖含量丰富,分别在18.56 ~74.67,19.67 ~47.3 mg·g-1,所有样品均达到药用要求.主成分分析发现,选择2个因子(F1,F2)即可对半枝莲药材进行综合评价,其综合评价函数为F =0.581 28F1+0.278 82F2,其综合评价得分在-0.66~1.68.以贵州锦屏、云南、贵州镇远半枝莲药材样品的质量综合评价较好.结论:不同产地及生长环境对半枝莲质量有影响,该研究可为半枝莲质量评价及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基于UHPLC-TOF-MS技术建立金线莲的指纹图谱及金线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张藏蔓;卢敬光;谢启师;王丹;詹华杏;高进;王静蓉;姜志宏

    目的:建立野生、组织培养和种植等14批不同来源金线莲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HPLC-TOF-MS)指纹图谱,建立金线莲苷的UHPLC-TOF-MS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金线莲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鉴定化学成分,选择[M+ HCOO]-作为专属离子对金线莲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PSS22.0软件对各批次药材中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考察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因素对金线莲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建立了金线莲药材UHPLC-TOF-MS指纹图谱并从中指认出36个化学成分,包括金线莲苷类5个、黄酮类18个、核苷类5个、有机酸类6个、长寿花糖苷C和天麻苷各1个.指纹图谱相似度考察、聚类分析及金线莲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对药材中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为产地和栽培时间.金线莲苷质量分数处于4.85% ~ 16.18%.结论:建立的金线莲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及金线莲苷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为金线莲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

  •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栀子种质资源评价

    作者:蔡晓洋;张思获;曾俊;李敏;钟兴彬

    目的:通过探讨栀子种质资源之间的理化品质差异,为新品种选育及定向育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24个种质来源的栀子种苗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采用UPLC对栀子药材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栀子种质来源和品质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24个来源的栀子的根系长度、叶形指数、叶片数和地径4项指标未表现出差异.江西1,2,4,浙江1,3,4等6个药材质量不合格,栀子苷质量分数未达到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1.8%).对存在差异的11项品质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解释总变量和碎石图提取了4个主成分反映原来变量85.14%的信息.第1主成分主要综合了叶长、叶宽指标的信息,即种苗叶形因子;第2主成分主要综合了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西红花苷类指标的信息,即药材内在品质因子;第3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种苗鲜重和干重的信息,即种苗质量因子;第4主成分主要综合了苗高、苗高与根长比、叶片张开程度的含量信息,即种苗苗型因子.结合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表直观地反映出栀子品质的优良顺序;聚类分析将24个种质的栀子分为3类,聚类分析与综合评分排序表对种质资源类别的判定结果较为一致.结论:本研究表明四川1,3,4以及江西7等栀子品质较好,可作为新品种选育及定向育种的优良材料.

  • 黔产宽叶缬草叶绿体trnL-F,matK基因遗传关系的分析

    作者:钱志瑶;饶海;曹旭林;邓强;杨宏;徐昌艳;覃容贵

    目的:探讨贵州省宽叶缬草在叶绿体基因trnL-F,matK上的遗传关系.方法:利用trnL-F,matK序列对宽叶缬草进行序列分析,运用Bioedit,MEGA 5.0软件计算贵州省宽叶缬草居群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不同居群宽叶缬草trnL-F序列长度为947~985 bp,鸟嘌呤和胞嘧啶质量分数为35.92% ~ 36.55%,其中差异位点8个,变异位点5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 0 ~0.005 4,小进化法(minimum-evolution,ME),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4种聚类构树结果显示15(江口县官和乡泗渡村寨上组),18(江口县凯德镇育苗基地)号样品明显与大部分的宽叶缬草样品区分出来;不同居群宽叶缬草matK序列长度为1 080~1 088 bp,鸟嘌呤和胞嘧啶质量分数为35.19% ~ 36.64%,差异位点2个,变异位点1个,简约信息位点1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 0 ~0.000 9,ML,NJ,ME,UPGMA 4种聚类构树结果显示2(剑河县太拥乡太平村),5(剑河县岑松镇稿旁村),6(剑河县关么乡苗岭村),20(江口县闵孝镇渔凉溪村)号样品聚为一类,其余19份样品聚为一类.结论:贵州省宽叶缬草居群内trnL-F,matK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

  • 沈宝藩教授治疗脑血管疾病方药研究

    作者:省格丽;胡晓灵

    对收集的沈宝藩教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1107个中医处方分别进行了整理.采用对方药的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统一编码的方法,分别进行单味药的频次分析,得出各种药物的频次,总结出高频药物;分别对每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进行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沈宝藩教授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常用中药为237味,其中川芎,红花,天麻,陈皮,丹参,钩藤,茯苓,决明子,珍珠母等为其常用药物.沈宝藩教授治疗脑血管疾病用药有以下特点:①从治则治法着眼;②痰瘀同治法贯穿始终;③临床用药中注重顾护脾胃之气.

    关键词: 频数 聚类分析
  • 山西不同产地酸枣仁中脂肪酸类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杜晨晖;闫艳;朱羽尧;裴香萍

    目的:研究山西不同产地酸枣仁中脂肪酸类成分的特征.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山西28个不同产地酸枣仁中脂肪酸类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聚类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山西不同产地酸枣仁脂肪酸得率变化范围在22.09% ~31.10%;鉴定出共有脂肪酸类成分24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处于68.22% ~ 89.92%.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系数5.0处,山西酸枣仁样品明显分为两类.结论:山西产酸枣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产地对酸枣仁中脂肪酸类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小.深入开发山西产酸枣仁脂肪酸类成分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 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的研制

    作者:王阶;高嘉良;陈光;何浩强

    目的:研制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为临床诊断气滞血瘀证提供依据.方法:通过101部古代文献与1 121篇现代文献研究,归纳气滞血瘀证相关症状体征,构建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对45名高级职称医师及研究者进行相关咨询,明确诊断量表研制的形式及内容,并据此设计了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研究调查表;通过调查表收集1 076例患者临床信息数据,采用聚类分析,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区分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等统计学分析结合专家咨询的方法筛选量表条目,并通过界值与赋权形成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结果:本量表包涵10个条目,分别为疼痛、情志不遂、胀痛、窜痛、胸闷、肿块和包块、舌上瘀斑或瘀点、舌质紫暗、脉涩和脉沉,高诊断分数达到51.5分,当分数≥20分时,即可诊断为气滞血瘀证.本量表的特异度81.91%,敏感度80.35%,判断准确率80.94%.结论: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其特异度、敏感度及判断准确率均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为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不同产地、不同海拔地区的甘松地上部分无机元素的多维统计分析

    作者:金乾;李莹;肖芳;克永霞;刘哲;刘圆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甘松药材地上部分的无机元素含量差异,分析其无机元素分布特征,为评价市场上流通的甘松全草统是否科学、合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湿法消解-ICP-OES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甘松药材地上部分的无机元素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多维统计分析确定甘松地上部分特征元素为Pb,Se,As,Si,Mo,Co,Ni,Cd,Cr,Tl,Na,Sn;对地上部分样品能够较好地聚类;海拔在3 400~3 500 m时,甘松地上部分各无机元素含量大都达到峰值(对植物生长有益元素).结论:基于甘松地上部分无机元素的角度考虑,3400~3 500 m为甘松适宜生长海拔高度,同时土壤作为关键因素;对于甘松药材入药部位甘松根及根茎、甘松全草及甘松地上部分这三者是否可以互为替代、甘松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 中风病不同阶段四诊信息的指标聚类分析

    作者:刘强;高颖

    为探讨中风病中医证候发生和演变规律,对195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进行了90天内的调查和随访,对以发病3天、第28天、第90天为代表的三个阶段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指标聚类.依据中医理论及临床,对中风病不同阶段的证候表现进行比较分析.聚类结果提示将中风病患者发病前3天四诊信息分为气虚血瘀、痰热、气阴两虚三类;发病第28天的四诊信息分为气虚、痰湿、血瘀、痰热四类;中风病第90天的信息分为气虚血瘀、气虚、痰热、痰湿四类较为合理.可见中风病不同时点的证候表现有所不同,且在治疗康复过程中体现出由错综复杂到相对单纯的变化过程.

2095 条记录 10/105 页 « 12...78910111213...10410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