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中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的牛蒡子生品和炮制品快速鉴别研究

    作者:朱雪梅;陈翠微;曹岗;鲍雯雯;蔡宝昌

    目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快速鉴别牛蒡子生品和炒制品.方法:以4 000-400c m-1范围内的吸收峰和吸光度为指标,应用SIMCA技术对牛蒡子生品和炮制品进行快速聚类分析.结果: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法对牛蒡子生品和炮制品的聚类结果良好,识别率和拒绝率达到97%以上,预测正确率可达100%.结论: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法可以快速地鉴别牛蒡子生品和炮制品饮片.

  • 心脑血管中药复方专利发展进程及影响因素

    作者:杨旭杰;裴晓华;王春晖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中药复方专利发展进程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及相关事务所作为专利数据来源;以万方数据库、CNKI、CHKD数据库作为科研成果检索资源;运用简单统计与聚类分析的方法,把年度数据当作聚类成员,以心脑血管中药复方专利申请量、公开量、科研成果作为聚类变量,对20年来心脑血管中药复方专利展开聚类分析.结果:心脑血管中药复方专利在2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3个阶段:1991至2000年是第一阶段,专利申请量、公开量、科研论文数量较低;第二阶段为2001至2004年,专利申请量、公开量是第一阶段的2倍,而科研论文数是第一阶段的3倍;第三阶段是2005年至2010年,3个指标均为第二阶段的2倍.结论:心脑血管中药复方专利的发展与国家政策、专利制度、中医药科研等因素密切相关.

  • 基于证素分析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证候特征研究

    作者:栾洁;孙仲宜;刘文军;王红;朱莉;王绍华;刘鹏;闫二萍;邱模炎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素特点,分析其中医证候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36例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舌、脉信息进行横断面调查,进行证素判别,再以证素为依托进行聚类分析进一步辨证和确定证名.结果:出现频率超过50%的症状、体征有皮肤干燥、面色萎黄、唇紫、健忘、倦怠乏力.病性证素分布本虚证中,血虚、阳虚、阴虚、气虚出现频率均超过被调查人数50%以上,实证以湿、气滞、痰、血瘀为常见;病位证素以肾、肝、脾、胃为常见.可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归纳为:虚证分为肝血亏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实证分为湿证、气滞证、痰证、血瘀证.结论:本次研究所观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是以正虚为主,兼有邪实,虚实夹杂.

  • 排石颗粒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作者:黄萌萌;唐颂豪;陈彦;陈家进

    目的:建立排石颗粒的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计算和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评价排石颗粒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 TC-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nm,对11批排石颗粒样品进行分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排石颗粒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6个色谱峰为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色谱峰.11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53-0.998,聚类分析结果与相似度结果基本一致,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3年样品共有峰含量较一致,2014-2015年的样品含量一致性较高.结论:所建立的排石颗粒指纹图谱,可更好地评价排石颗粒的质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更有利于排石颗粒质量的控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 基于聚类分析的淫羊藿黄酮类成分的质量分析研究

    作者:牛晓静;鲁静;段晓颖;徐立然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对不同批次淫羊藿中总黄酮和5种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质量分析研究.方法:以淫羊藿药材所含活性成分为分析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采用HPLC同时测定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及宝藿苷Ⅰ 5个活性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各成分的含量测定标准化结果对11批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HPLC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重现性、精密度、稳定性良好,不同产地的黄酮类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别,通过聚类分析分为4类.结论:淫羊藿黄酮类活性成分的积累与产地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聚类分析法能够对淫羊藿的产地识别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地区市售麻黄药材的质量差异

    作者:郑孟凯;唐映红;陈建真;何昱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类分析法(CA)对不同地区市售麻黄药材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通过HPLC梯度洗脱建立28个批次不同地区市售麻黄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18个批次合格麻黄药材进行相似度比较.选取每批次麻黄药材色谱图中峰面积总面积1%的色谱峰作为变量,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PCA和CA分析.结果:建立了合格麻黄药材的共有模式图谱,合格麻黄药材的相似度为0.466-0.981.PCA结果筛选出累计贡献率达到86.465的6个主成分,以它们计算所有样本的综合得分,可对麻黄药材质量进行排序.CA结果将所有批次麻黄药材共分为3类,反映了28个批次不同地区市售麻黄药材的质量特征.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PCA和CA可以对麻黄药材的质量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价.

  • 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调查及证型研究

    作者:毛竹君;董颖;栾洁;徐隽斐;陶枫;姚政;陆灏;沈远东

    目的:调查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和门诊糖尿病病人,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临床常见糖尿病中医证型特点,并进一步研究常见证型与客观指标(如并发症史、血脂、尿MA/CR等)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1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应用公因子分析、方差大化正交旋转与样品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由临床专家根据聚类结果判别中医证型.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用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分型结果与一些客观指标(如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尿MA/CR等)进行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对调查表中137个中医症状体征中出现频率大于10%的50个症状体征进行统计分析判别,获得的糖尿病中医证型根据中医诊断学理论可归纳为4个主要复合证型:气阴两虚、瘀热内蕴型77例,肾气亏虚型54例,肝阳上亢夹瘀型39例,湿热夹瘀型10例.进一步对分型结果与一些客观指标进行相关性的研究发现,不同证型与血脂、尿MA/CR等有一定的关联性.结论:气阴两虚、瘀热内蕴型是糖尿病常见的证型.中医证型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尿MA/CR等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基于数据挖掘的778例卵巢癌处方中的节气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陶方方;沈敏鹤;孔丽娅;阮善明;徐春波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在中医药治疗卵巢癌的用药规律与节气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沈敏鹤主任中医师治疗778例卵巢癌病案,记录就诊节气和用药,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和清明这5个节气中有14味高频药物完全相同,而3味高频药物的使用在节气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个节气的共同关联药物是茯苓,其余关联药物皆是桂枝茯苓丸的组方;清明节气的关联药物频次高.形成7类聚类,主要治法是活血化瘀和益气健脾.其中,活血化瘀法、益气健脾法和化湿消积法在各节气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茯苓和以桂枝茯苓丸为代表的活血化瘀法是沈敏鹤在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和清明为代表的节气时治疗卵巢癌的关键药物和主要治法,其重视清明和冬至的用药差异,清明时节注重益气健脾和化湿消积.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在探讨各节气在用药规律方面取得与临床较为一致的结果.

  •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方药的聚类分析

    作者:陈琴;李盟麟;杨娟

    目的:基于统计学聚类算法,分析诊疗干燥综合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6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处方,采用无监督SPSS聚类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并将药物进行归类.结果:对筛选出的62首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高的前3位药为生地黄、麦冬、北沙参.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22味中药通过聚类分析可分为6类,第1类药物为金银花、生石膏、槐米、五味子、竹茹、赤芍、当归、杭菊花、甘草、天冬、山茱萸、茯苓,第2类药物为生地黄、麦冬,第3类药物为白芍、白花蛇舌草、黄芪、黄芩,第4类药物为玄参、枸杞子,第5类药物为北沙参,第6类药物为石斛.结论:聚类分析可对不同证候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用药进行分类,为干燥综合征不同证候的诊疗提供参考药物组合.

  • 不同产地杏花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质量评价

    作者:闫伟伟;罗慧玉;陈建华;宫小平;查建蓬

    目的:建立杏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的杏花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杏花提取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运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产地杏花做出统计分析及质量评价.结果:正交设计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20mL超声30min.10批样品共确定15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00,指认了3个特征峰,分别为绿原酸、芦丁、阿魏酸.聚类分析将10批药材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特征峰,其累计贡献率为87.525%.根据3个主成分的综合评价得分判定:10批次样品中来自河北沽源、北京、河北张家口3个产地的山杏花综合得分高,质量好.结论:不同产地与基源的杏花药材化学成分相似,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山杏花较杏花质量好.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互补充,互为佐证,与相似度评价三者相结合为杏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基于UFLC/Q-TOF-MS对不同产区淡豆豉药材的差异研究

    作者:柴川;崔小兵;单晨啸;戴贞丽;文红梅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准确鉴别淡豆豉药材产地差异性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快速液相-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UFLC/Q-TOF-MS)对安徽、江苏、河南3个产区的共8个批次淡豆豉药材进行ESI源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双重模式检测,利用AB Sciex公司Markerview软件对结果进行PCA-DA聚类分析及t检验;结果:两种模式下不同产地的药材都被分开,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淡豆豉药材在地域间的差异性和地域内的相似性,其中各发现23种差异化合物并对其定量,经标准品对照,成功在正离子模式下鉴定出6种差异化合物,在负离子模式下鉴定出12种差异化合物.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快速、简便、准确鉴别淡豆豉药材产地差异性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阶段对淡豆豉药材产地研究的空白.

  • HPLC测定不同来源紫苏不同部位木犀草素与芹菜素的含量

    作者:赵茜;刘倩;邹素兰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紫苏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含量的方法,测定14种不同来源紫苏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B为0.2%磷酸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nm;流速1.0mL/min.结果: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1.01-20.09mg/L(r=0.9992),1.26-25.10mg/L(r=0.9995)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101.05%,98.15%,RSD为1.27%、1.43%.紫苏不同来源不同部位中二者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适合于同时测定二者的含量.14种来源紫苏被聚为3类,地域倾向性明显.

  • 基于ycf1的姜科植物条形码鉴定及聚类分析

    作者:钟志敏;赖小平;黄松;张桂芳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分析比较姜科植物的ycf1序列,对姜科药用植物进行条形码鉴定及聚类分析,评价ycf1序列对姜科植物的鉴别能力.方法:用ycf1通用引物对姜科6个属16种药用植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用BioEdit v7.0.9.0及MEGA 6.0对目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以美人蕉为外类群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姜科ycf1序列长度约为900bp,17条目的序列差异位点150个,除山姜属4个种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无法鉴别以外,其余5个属种间均存在序列差异;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ycf1序列能明显区分姜科6个属的植物.结论:ycf1序列可对姜科植物进行可靠的遗传聚类分析,且可对本研究中除山姜属4个近源种以外的姜科植物进行鉴定.

  • 景天三七宁心安神活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作者:蔡扬帆;房英娟;林珠灿;郭素华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产地景天三七药材安神部位的指纹图谱,研究景天三七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TOP ODS-AQ(4.6mm×250mm,5μm);以乙腈-甲醇-0.1%磷酸水体系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并对指纹图谱信息进行了数据化处理.结果:建立了16批次景天三七药材安神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得共有峰27个,定性10个峰.结合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初步评价不同产地的药材优劣.结论:此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景天三七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

  • 吴良村教授“病证结合”诊治大肠癌脾虚证用药规律及疗效分析

    作者:单飞瑜;阮善明;张波;徐叶峰;沈敏鹤

    目的:探索吴良村教授治疗大肠癌用药规律及疗效.方法:从浙江省中医院吴良村教授的门诊患者中筛选出120例大肠癌脾虚证患者,根据兼夹证的不同,辨证施治,以2周为1个周期,1个月后评价疗效.同时对240份医案中所用之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以期总结出吴良村教授治疗大肠癌脾虚证的用药规律.结果:120例患者中中医证候疗效达临床控制4例,显效33例,有效7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0.8%.用药频率高的5味药为太子参、白术、茯苓、鸡内金、山药.结论:吴良村在治疗大肠癌脾虚证的过程中善于运用四君子汤,宗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法,取得良好疗效.

  • 基于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糖尿病肾病中医四诊信息特征临床研究

    作者:王养忠;柳红芳;张先慧;许家骏;杭海燕;姜旻;张向伟;韩锦丹

    目的:探索应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糖尿病肾病(DN)中医四诊信息特征.方法:采集120例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明确诊断DN的120例患者中医证候信息,在线录入,建立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探索性研究其四诊信息特征.结果:经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后,将DN分为4类:气阴两虚证、热盛气滞血瘀兼气虚证、血虚兼阴虚气滞证、湿热兼血虚阳虚证.结论:应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DN的中医四诊信息特征.

  • 甘肃不同产地红芪的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

    作者:杨秀娟;李硕;杨志军;潘子昱;王燕;李越峰

    目的:通过建立甘肃红芪HPLC指纹图谱,评价甘肃不同产地红芪药材质量的差异.方法: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Hanbon Sci.&Tech.Phecda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25℃.结果:建立甘肃红芪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5个共有指纹特征峰,方法学考察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为红芪药材的质量控制及产地鉴别提供依据.

  • 基于聚类分析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证候特征研究

    作者:孙慧媛;孙瑞华;张秀艳;袁超;韩健;李友林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BA)慢性持续期的证候特征.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对736例通过多中心、前瞻性、开放式、有监督无监督相结合的观察性研究方法采集BA慢性持续期患者的证候与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症状及体征可聚为5类:第一类:面色(白光)白,大便溏,精神倦怠,纳呆,眠差,乏力,少气懒言,畏风寒;第二类:咳嗽,胸膈满闷,咯痰,哮鸣音,喘息;第三类:脘腹胀满,痰黏难咳,胸疼,烦躁,口渴,焦虑,抑郁;第四类:耳鸣,腰膝酸软,眩晕,鼻痒,咽痒,喷嚏,自汗,易外感,声音低怯,小便频数;第五类:呼吸困难,喘促气短.舌苔、脉象可聚为五类:第一类:黄苔,数脉;第二类:腻苔,滑脉,滑苔;第三类:舌暗,有瘀斑,结脉,虚脉,弦脉,弱脉,濡脉,实脉,涩脉;第四类:细脉;第五类:舌淡胖,边有齿痕,沉脉,厚苔.结论:慢性持续期主要证候为肺脾两虚、肺肾亏虚、痰热蕴肺、痰湿壅肺,涉及多脏腑的功能失调,尤以肺脾为核心,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共存,呈现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的证候特征.

  • 傣药肾茶的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蓝伦礼;范庆红;曹骋;刘梦楚;邹晓红;曾元儿;江滨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15批肾茶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指纹图谱,为肾茶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Unltary-C18 100A(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时间:85min,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不同产地肾茶相似度评价采用2004A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以SPSS 20.0软件对肾茶不同产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对15批不同产地的肾茶进行了含量测定和相似度分析,其相似度在0.874-1.000之间,同时通过比对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归属了5、8、20号峰分别为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肾茶的HPLC指纹图谱,肾茶不同产地的聚类分析显示云南产的肾茶质量要普遍优于其他产地,尤其是云南西双版纳产的,其迷迭香酸含量高可达到1.31%.结论:建立的方法科学,结果可靠,简便可行,可以达到对肾茶质量的有效控制.

  • 小鱼仙草微量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作者:王薇;余陈欢;吴巧凤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小鱼仙草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ICP-OES法测定不同产地小鱼仙草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特征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得4个主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5.03%.第一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41.19%,故确定其所对应的Mn、Cu、Zn和Tl是小鱼仙草所含的特征元素.聚类分析将6个样品,基本按地域性聚为2组.结论:不同产地小鱼仙草的微量元素呈明显的选择性累积和地域特征.

2095 条记录 12/105 页 « 12...9101112131415...10410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