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血管移植物体外内皮化研究进展

    作者:刘录山;王贵学

    血液和组织相容性是人工心血管材料的广泛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对生物材料表面加以修饰是改善其相容性的常用方法.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内皮化处理很好地改善了生物材料的血液和组织相容性,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此方面的进展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 316L不锈钢表面抗体的固定及体外细胞相容性研究

    作者:尹民;袁媛;刘昌胜;王靖

    表面快速内皮化是预防支架植入后血栓和再狭窄的新途径.本实验分别将合成的仿生海洋生物枯性多肽及对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的CD34抗体固定到316L不锈钢片及支架表面,并对其体外细胞相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固定的多肽及抗体促进了内皮细胞在钢片表面的粘附和增殖,提高了细胞活性,增加了细胞与不锈钢基体的结合强度.提高多肽浓度,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的粘附,但浓度过高,反而抑制细胞的粘附;提高抗体浓度,可以增加抗体的固定及细胞的粘附.支架固定抗体后,内皮化速度加快.该方法促进了材料表面的原位内皮修复速度,因此可用于支架材料及组织工程材料等的表面改性.

  • 不同药物含量血管支架对内皮化进程的影响

    作者:刘恒全;潘长江;张文凯;刘涛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药物支架在抑制血管再狭窄过程中对内皮化进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声雾化法在L605金属支架表面制备不同雷帕霉素含量的药物支架,将其分别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第1、4、12周后通过扫描电镜、组织切片分析药物含量对血管支架内皮化程度的影响.结果 不同药物含量的血管支架在各时间点血管内腔通畅、光滑、无血栓形成,但随着药物含量的升高,内皮化程度会延迟.结论 雷帕霉素含量80~110 μg/cm时药物支架对血管功能恢复及防止再狭窄作用显著.

  • 犬外周动脉内植入雷帕霉素-肝素洗脱支架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作者:冯博;戴旭;石强;夏永辉;梁松年;黄莹莹;齐民;徐克

    目的 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肝素洗脱支架(DES)植入犬外周动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28枚支架(12枚雷帕霉素-肝素支架,8枚雷帕霉素支架和8枚裸支架)分别植入14只犬外周动脉中.30天后对7只犬进行造影观察后处死,另7只犬60天后造影观察后处死,剖开并取出支架段动脉,观察支架段动脉有无血栓形成、出血、坏死及炎性改变,计算支架段动脉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平滑肌细胞分数、纤维蛋白分数和内皮化分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天时雷帕霉素-肝素支架和雷帕霉素支架无内膜增生,含极少量平滑肌细胞,较多量纤维蛋白沉着,无或仅有极少内皮细胞覆盖;裸支架无内膜增生,含多量平滑肌细胞,极少量纤维蛋白,无或极少内皮细胞覆盖;三组之间在平滑肌细胞分数,纤维蛋白分数上有差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天时雷帕霉素-肝素支架无内膜增生,含少量平滑肌细胞,较多量纤维蛋白沉着,无或仅有极少内皮覆盖;雷帕霉素支架无内膜增生,含少量平滑肌细胞,较多量纤维蛋白沉着,无或仅有极少内皮覆盖,2枚支架内大量血栓形成;裸支架内膜增生较重,含大量平滑肌细胞,极少量纤维蛋白,较多内皮细胞覆盖;三组之间在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平滑肌细胞分数、纤维蛋白分数、内皮化分数上有差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国产雷帕霉素-肝素支架可以抑制内膜增生,具有一定抗凝能力.

  • 加速内皮化与支架术后再狭窄防治进展

    作者:崔晓倩;崔燕;张基昌

    冠心病自报道以来,一直是困扰人类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重要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其显著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被冠以冠心病内科治疗的"里程碑".但伴随而来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成为了另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尽管支架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介入操作过程及支架自身致栓性导致了血管的损伤及炎性反应,进而促进内膜增生,患者术后发生ISR,甚至多达四分之一的患者需再次行PCI治疗[1-2].

  • 可降解镁支架对移植静脉吻合口再狭窄内膜增生及内皮化的影响

    作者:李宇罡;杨栋;王磊;吕俊远;于丹;辛世杰

    目的 评价可降解镁支架(BMAS)与316L不锈钢支架对移植静脉吻合口再狭窄的治疗效果,并探索其对内膜增生及内皮化的影响.方法 2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可降解镁支架组(BMAS组)、316L不锈钢支架组(316L组)、对照组(NC组),每组9只.3组实验动物均行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术,术后1个月,BMAS组与316L组经颈动脉入路于静脉桥处分别置入BMAS与316L不锈钢支架,NC组无支架置入.支架置入1、2、3、4个月后观察吻合口管腔直径变化,评价吻合口再狭窄情况;4个月时获取3组移植静脉标本,行EVG染色评价管腔形态及新生内膜面积;Evans blue染色,分光光度仪中测量620 nm波长的OD值,评价血管再内皮化情况.结果 两种支架均可有效支撑吻合口,改善吻合口管腔直径丢失,BMAS力学支撑效果可媲美不锈钢支架,且4个月时BMAS导致的血管新生内膜面积与对照组类似[(4.80±0.58)mm2,vs.(4.17±0.56)mm2,P=0.112],明显少于不锈钢支架[(6.97±0.78)mm2,P<0.001];Evans Blue染色结果显示,4个月时316L组OD值明显高于其他2组[316L vs.NC:(0.19±0.03)vs.(0.09±0.01),P=0.001;316L vs.BMAS:(0.19±0.03)vs.(0.08±0.01),P=0.001],而BMAS组与对照组无差别[(0.08±0.01)vs.(0.09±0.01),P=0.940].结论 BMAS可以有效支撑狭窄的移植静脉吻合口,力学支撑效果不弱于316L不锈钢支架,同时在减少新生内膜增殖及促进内皮化方面明显优于316L不锈钢支架,可作为未来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潜在性方法.

  • 内皮祖细胞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汪海娅;高平进;朱鼎良

    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目前发现成人体内存在EPCs,它可以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并整合到血管损伤部位,参与血管修复.近文献显示:循环EPCs的数量和功能可以作为内皮损伤的标志;在肢体缺血、心肌梗塞和中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EPCs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的困惑与希望

    作者:沈雳;葛均波

    药物洗脱支架显著减少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但同时过度的抑制了支架局部的内皮层的自然愈合,影响了其远期疗效.随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研究进展,通过动员外周血EPCs到血管局部并修复损伤内皮成为抗再狭窄的新策略之一,由此理论产生的EPCs捕获支架正成为一种颇具前景的新型功能化支架.然而目前的EPCs捕获支架仍不成熟,其抗再狭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但随着对EPCs分化机制和调控的研究逐步深入,以及支架的生物工程化制作工艺的不断改善,EPCs捕获支架作为一种具有加速内皮修复功能的新型支架,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将占有重要地位,并将启发人们研制更多的功能化支架.

  • 经胸左心耳穿刺行左心耳夹闭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崔婷;孙万峰;施展;张国培;石颖秋;顾行军

    目的 观察经胸左心耳穿刺入径置入自制左心耳封堵器夹闭左心耳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犬12只,使用自主研制的镍钛合金左心耳封堵器经胸左心耳穿刺入径行左心耳夹闭术.术后1周(1只)、1个月(2只)、3个月(2只)、6个月(2只)、1年(4只)分别通过心脏超声、心脏大体标本观察及光镜检查等,评价经胸左心耳穿刺置入自制左心耳封堵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封堵器置入后内皮化过程.结果 实验犬左心耳封堵器置入成功率为91.7%,1只犬在封堵器置入后因空气栓塞致心室颤动死亡.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处死实验犬,心脏大体标本观察显示封堵器未见移位,封堵器表面未见血栓形成和赘生物附着.术后1周封堵器左心房、左心耳侧盘面均未见明显组织覆盖;术后1个月封堵器左心房侧盘面可见光滑平整的薄层组织覆盖,病理证实为纤维组织和内皮细胞,封堵器边缘与周围心房壁部分融合,左心耳侧盘面与心包无粘连,可见部分纤维组织包绕;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封堵器左心房侧盘面光整,覆盖组织增厚,封堵器边缘与周围心房壁完全融合,左心耳侧盘面光整,完全被纤维组织包绕.结论 经胸穿刺左心耳入径置入自制封堵器封闭左心耳的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 他克莫司洗脱支架治疗危重冠心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13个月结果

    作者:韩雅玲;王守力;王斌;荆全民;于海波;马颖艳;栾波;王耿

    药物洗脱支架(DES)可明显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及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的发生率.病理研究表明,第一代DES置入后内皮化延迟可能导致迟发性血栓风险增高等长期不良反应,其不可降解多聚体复合物涂层长期存留造成的局部炎症加重被认为是影响内皮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可降解涂层支架(EXCELTM)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福;白明;李强;潘明;汪涛;药素毓;黄晏;张钲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药物涂层支架虽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因其植入后血管再内膜化的延迟和炎症反应,使远期支架内血栓事件明显增加[1-2].生物可降解西罗莫司支架可以减少支架药物所致的内皮化延迟和聚合物不降解所致的局部血管壁炎症反应,从而实现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和晚期血栓形成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EXCEL生物可降解支架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壳聚糖/肝素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对猪冠状动脉早期快速内皮化及抗血栓的作用

    作者:郜俊清;金惠根;严鹏勇;张文全;武前福;刘宗军

    目的:明确壳聚糖/肝素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LBL-PLA-RAP支架)对猪冠状动脉(冠脉)早期快速内皮化及抗血栓的作用.方法:共选取9只小香猪,每种模型(静脉分流模型、高血栓负荷模型、球囊损伤模型)用3只小香猪,每只猪冠脉内分别置入3种不同的支架(LBL-PLA-RAP支架、壳聚糖/肝素涂层膜支架、裸金属支架).通过动静脉分流模型与高血栓负荷模型验证LBL-PLA-RAP支架的抗血栓作用,通过1周猪冠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LBL-PLA-RAP支架早期内皮化的作用.结果:LBL-PLA-RAP支架在动静脉分流模型与高血栓负荷模型中较裸金属支架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且在1周的球囊损伤模型中显示较好的内皮化作用.结论:LBL-PLA-RAP支架具有强大的抗血栓及能够在极早期促进支架内皮化.

  • 聚-消旋乳酸-乙醇酸涂层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后损伤处愈合过程的观察

    作者:王春宁;高润霖;程树军;宋来风;郑金刚;訾振军;阮英茆;孟亮;胡文伟

    目的:了解聚-消旋乳酸-乙醇酸(PLGA)涂层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后损伤处的愈合过程.方法:用摩尔比60:40的消旋乳酸与乙醇酸共混聚合浸涂Dragon支架制成PLGA涂层支架作为涂层组,Dragon支架作为对照组,支架置人小型猪冠状动脉,7日期与1个月期各8只猪,每只置入两枚支架.支架置入前、后、终点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处死动物后分离取出支架置入段冠状动脉,固定并制备标本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与组织学检查.结果:7日期1只于支架置入右冠状动脉后3 h、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1.5 h时死亡,组织学示损伤后1.5 h已经有血细胞附着,3 h见到纤维素附着.所有支架置入成功.SEM示7日期两组均完全内皮化,制备标本时撕裂处见内皮下为纤维素.组织学示7日期对照组2支、涂层组1支支架血管段形成血栓;7日期内膜组织成份主要为附着的纤维素,偶见到平滑肌细胞、纤维母细胞,表面为一层内皮细胞,两组间无差异;1个月期内膜组分主要为纤维素样肌性组织及细胞外基质,内膜增生的程度两组间无差异.各组1个月期内膜均较7日期的明显增厚.结论:冠状动脉损伤+支架置人后的愈合过程为,血小板附着于损伤处→纤维素附着→内皮细胞与中层平滑肌细胞移行、增生,内膜增生.纤维素附着可能是内皮化的基础.猪冠状动脉损伤后对PLGA涂层的Dragon支架与Dragon支架的应答反应在1个月以内基本相同.猪模型冠状动脉损伤处完全内皮化并不能抑制内膜的继续增生.

  •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

    作者:李俊峡;吴龙梅;田新利

    1977年美国医生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此后以PTCA为基础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迅速发展.目前PCI术后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支架内再狭窄,二是支架内血栓.近年来采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发现其有效地降低了再狭窄[1],FIM、RAVEL、RESEARCH、e-CYPHER、TAUXS-Ⅳ等研究均证明了DES在冠心病(CHD)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近、远期疗效[2],然而与金属裸支架(bare-metal stent,BMS)相比,DES在更好的防止支架再狭窄的同时却延迟了支架的内皮化进程[3],增加了支架血栓形成的整体风险,特别是易形成极晚期支架血栓而增加死亡及心肌梗死的风险[4].

  •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动物体内后的支架内皮化进程

    作者:郭文怡;赵慧强;贾国良;王海昌;李虎;李飞;秦涛;程如峰;张志辉;梁军;王晓燕

  • 药物洗脱支架时代的一个重要问题:氯吡格雷抵抗

    作者:郭志福;郑兴;秦永文

    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 DES)是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的一项突破性进展,使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再狭窄率大大降低,但同时由于DES置入可以抑制冠状动脉内皮化又有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 ST)的风险,且ST临床后果严重,绝大部分患者死亡或者发生心肌梗死(MI)[1, 2].因此新近提出的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现象由于会影响DES置入术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进而可能增加ST危险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氯吡格雷抵抗的概念、发生机理以及临床对策等作一介绍.

  • 内皮祖细胞加速内皮化与预防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晴;钱菊英

    冠状动脉内金属支架置入术已成为经皮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然而支架的置入必然导致与其接触的血管壁和内皮细胞损伤,并引发一系列细胞生化级联反应,产生病理生理过程,如血栓形成和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因此,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晚期支架内再狭窄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主要缺点[1].随着支架置入后的损伤和早期炎症,人体组织发生修复反应以及内膜增生,终以新生的内膜覆盖支架,形成光滑的血管内膜而得以修复.

  • 骨髓CD34+细胞人工血管内皮化实验研究

    作者:张鸿坤;郑树森;汪忠镐;李鸣;金炜;封华;单平;赵海格;陈旭东

    目的探讨骨髓CD34+细胞种植的人工血管内皮化和通畅性.方法取犬骨髓,经免疫磁珠分离出CD34+细胞,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 factor,VEGF)诱导并扩增;种植聚四氟乙烯(polytetra fluoro ethylene, PTFE)人工血管,再植入犬的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结果骨髓分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为CD34+细胞,CD34+细胞经VEGF诱导培养后经免疫细胞化学和透射电镜检测证实为内皮细胞.内皮化人工血管植入动脉闭塞率0,狭窄率12.5%;人工血管植入静脉闭塞率12.5%,狭窄率25.0%.结论骨髓经免疫磁珠可分离出CD34+细胞,CD34+细胞经VEGF诱导可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骨髓CD34+细胞经体外培养种植于PTFE人工血管,获得理想的内皮化和通畅率.

  •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龙斌;池菊芳;郭航远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可以分化为内皮细胞而促进血管发生以及损伤血管和支架内皮化,具有抗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心肌细胞,已成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研究热点.

  •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的病理和血管内超声研究

    作者:高展;高润霖

    新的Circulation杂志报道了两篇有关药物洗脱支架(DES)晚期血栓形成(LST)和极晚期血栓形成(VLST)的研究.一篇是来自美国学者Finn等,她对28个经尸检证实的DES LST病变进行病理研究提示,支架内皮化不全是一个突出现象(Circulation,2007,115:2435-41.).另一篇来自瑞士学者Cook等,他们通过对13例VLST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发现支架晚期贴壁不良的比率明显高于那些没有VLST的患者.

90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