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术检测肝癌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及其意义

    作者:李洁羽;黎巧连;彭峰;谷伟伟;黄传钟;汤志伟;陈强;叶韵斌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术(CBA)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园子的表达水平,探讨细胞园子改变在肝癌组织免疫微环境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3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癌组织及非癌组织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中浸润免疫细胞的比例,CBA检测肝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Th1(IL-2、TNF-α、IFN-γ)、Tb2(IL4、IL-6、IL-10)、IL-17A细胞园子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中IL-6、IL-10和TNF水平分别为(292.49±325.29)pg/ml、(6.09±3.88)pg/ml和(9.55±5.60)pg/ml,比正常非癌组织的(6.82±2.69)pg/ml、(2.99±0.60)pg/ml和(3.50±0.77)pg/ml显著升高(P均<0.01),肝癌组织IL-2、IL4及IL-7A水平分别为(4.73±0.26)pg/ml、(3.25±0.26)pg/ml和(2.05±0.29)pg/ml,显著低于正常非癌组织(P均<0.01).而IFN-γ水平虽然较正常非癌组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患者CD3+T细胞、CD4+Th细胞在癌组织中的比例均高于相应的非癌组织,而CD8+细胞在癌组织中的比例较低(P<0.05):不同病理分期的细胞园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癌组织中抗肿瘤效应性细胞比例下降,Th1/Th2比例失衡,且向Th2方向漂移,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肝癌组织微环境中细胞园子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无关.

  • 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对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爱华

    目的 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化疗后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0例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化疗联合自身DC-CIK细胞治疗25例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同期单纯化疗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相同时间点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及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IFN-γ及IL-4水平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I4+、CD3+ CD56+T细胞百分率上升,CD4+/CD8+值上调,CD8+T细胞百分率下降(P<0.05或P<0.01);CD4+ CD25+ CD1271owTreg下降(P<0.01);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Th2细胞因子IL-4水平降低(P<0.01).对照组单纯化疗后CD3+、CI4+、CD8+细胞百分率下降(P<0.05或P<0.01);CI4+ CD25+ CD127lowTreg下降(P<0.01);IFN-γ和IL-4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 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能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是治疗胰腺癌患者的辅助手段之一.

  •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云克综合疗法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光庭;赵铖;刘秀华;王荷郡;雷玲;文静

    目的 观察应用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云克)、疏血通注射液、骨肽注射液综合疗法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其价值.方法 将80只大白兔随机分成:A组8只, B组72只.A组不造模,B组采用脂多糖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造模,6周后给所有动物行双侧股骨头核磁共振成像,确定B组发生股骨头坏死,然后从B组有股骨头坏死的动物中随机抽选48只,分为6组,每组8只,B1组为模型对照组,C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D组给予骨肽注射液治疗,E组给予云克治疗,F组给予云克及骨肽联合治疗,G组给予云克、疏血通注射液及骨肽注射液综合治疗.于治疗前1 d、治疗1疗程结束后第2天、第8天及第14天采血测定甘油三酯(TG)、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处死后取双侧股骨头做病理切片观察变化并计数空骨陷窝率.结果 A组与B1、C、D、E、F组空骨陷窝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5),与G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G含量:A组与B1、C、D、E、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与G组比较无明显差异;B1组与C、D、E、F、G组比较有差异(P<0.05).血清TNF-α含量:A组与B1、C、D、E、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5),与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1组与C、D、E、F、G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IFN-γ含量:A组与B1、C、D、E、F、G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5);B1组与C、D、E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F、G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L-2含量:A组与B1、C、D、E、F、G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B1组与C、D、E、F、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D、E、F和G组TG、IL-2、TNF-α、IFN-γ含量变化与B1组比较均有下降,在改善TG及降低IL-2、TNF-α、IFN-γ含量及促进坏死骨的修复和新骨的生成,以综合疗法组的效果好.

  • 羧胺三唑对脂多糖诱导的 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朱蕾;陈玮;孙瑞雪;于晓丽;郭磊;罗丽丰;武丹威;李娟;叶菜英;张德昌

    目的研究羧胺三唑对脂多糖诱导的 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脂多糖(1μg/ml)刺激生长良好的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羧胺三唑处理。 CCK-8法检测羧胺三唑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一氧化氮( NO)含量。结果羧胺三唑在2.5~4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无毒性作用(P>0.05)。脂多糖可以明显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和NO(P<0.01),10、20、40μmol/L的羧胺三唑能够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TNF-α、IL-6和NO的水平( P<0.05和P<0.01),20、40μmol/L的羧胺三唑能够抑制脂多糖诱导的IL-1β的释放( P<0.01)。结论羧胺三唑可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其抗炎作用与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NO有关。

  • 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心肌梗死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艾丽;曾彬;程新耀;严斐斐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培养上清液对大鼠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HO-1腺病毒或对照GFP腺病毒转染MSCs,Western blot检测HO-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无氧无血清条件下HO-1-MSCs、GFP-MSCs、MSCs的凋亡;ELISA和RT-PCR检测无氧无血清条件下 HO-1-MSCs 细胞因子的分泌。收集 HO-1-MSCs、GFP-MSCs 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的培养上清液,于结扎冠状动脉1 h后多点注射到心肌梗死区边缘,注射Control Medium为对照组。注射4 d后检测心功能变化,4周后取梗死区边缘心肌行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CD34染色。结果 HO-1转染的 MSCs可以稳定高效地表达HO-1蛋白(P=0.01),HO-1-MSCs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的凋亡率显著低于GFP-MSCs和MSCs(P=0.01),且其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HGF、bFGF、TGF-β、VEGF分泌水平显著增高(P=0.02);注射4 d后发现HO-1-MSCs上清液治疗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4周后HO-1-MSCs上清液治疗组胶原面积明显减少(P<0.01),且梗死区微血管数量也增加。结论 HO-1-MSCs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减少胶原沉积以及减少心肌坏死,从而改善心功能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重构。

  • β2糖蛋白Ⅰ协同脂多糖活化肝癌细胞核因子κB的研究

    作者:姜慧;田字彬;高普均;徐永红;孔心涓;张晗;荆雪;丁雪丽;王斌

    目的:本研究探讨β2糖蛋白Ⅰ(β2GPⅠ)能否协同脂多糖(LPS)激活肝癌细胞SMMC-7721核因子(NF-κB)的活化及下游因子(TNF-α、IL-1β、AFP)的表达。方法实验分为四大组:A组:空白细胞(SMMC-7721)组,B组:β2GPⅠ转染组,C组:低、中、高浓度(1、10、100 ng/ml)LPS作用组, D 组:β2GPⅠ联合低、中、高浓度(1、10、100 ng/ml)LPS 作用组。通过激光共聚焦分析法分析 NF-κB的活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下游因子(TNF-α、IL-1β、AFP)的表达情况。结果 B、C、D 三组的NF-κB均有不同程度活化。D组β2GPⅠ联合LPS组活化明显,并且下游因子TNF-α、IL-1β、AFP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LPS能增强β2GPⅠ对肝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激活 NF-κB,启动下游信号转导,增加下游因子的表达,可能在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减阻剂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致伤二次打击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苗玉良;时文珠;刘艳;方伟武;钟京;郭文治;刘骥;吕砚

    目的观察减阻剂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致伤二次打击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雌雄不拘,体质量(331±29)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在30 min内自颈动脉放血完成失血性休克,终的指标为平均动脉压(40±5) mm Hg,然后静脉给予内毒素10 mg/kg,休克30 min后开始液体复苏。复苏时间为5 min,随后继续观察180 min。 A组为对照组,静脉给予3.5 ml/kg的生理盐水;B组使用内含0.4 mg/ml的透明质酸和0.05 mg /ml聚氧化乙烯作为减阻剂的等量生理盐水复苏;C组复苏液为内含芦荟提取物0.05 mg/ml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生存情况。在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A、B、C三组的生存率分别为20%、60%和65%。 A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10浓度均明显增加。与A组相比,减阻剂干预组( B和C组) TNF-α和IL-1水平显著降低( P<0.01),同时IL-10水平明显增加( P<0.01)。但B组和C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在急性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模型中,减阻剂可提高大鼠生存率,此效果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浓度和升高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发挥的。

  • 微小RNA-4804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增殖与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作者:邢同京;徐洪涛;沈美龙;陆欣星;曹琳

    目的 探讨miRNA-4804对人单核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PCR检测人单核细胞株THP-1中miRNA-4804和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与CCK8检测miRNA-4804对THP-1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HP-1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加入miRNA-4804模拟剂,IFN-γ诱导的THP-1细胞增殖、HLA-DR、CD86分子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CD80表达无明显变化;而加入miRNA-4804抑制剂,THP-1细胞的增殖,HLA-DR、CD86分子的表达明显增加,CD80表达也明显增加.IFN-γ刺激后,THP-1细胞和培养上清中IL-6、TNF-α和IL-12的表达明显增强,IL-10的表达明显下降;miRNA-4804模拟剂处理后,能拮抗IFN-γ诱导THP-1细胞表达IL-6、TNF-α和IL-12的作用,且促进THP-1细胞表达IL-10.反之,miRNA-4804抑制剂处理后,能促进IFN-γ诱导THP-1细胞表达IL-6、TNF-α和IL-12的作用,而抑制THP-1细胞表达IL-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4804能够影响单核细胞的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可能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稳态机制中发挥作用.

  • 钙离子载体促进K562细胞诱导分化成DC样细胞的研究

    作者:郜峰;陈君敏;叶德富;刘奇才;张声

    目的 观察钙离子载体(CI)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分化成DC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细胞分三组培养:第1组加入GM-CSF 1 000 U/ml和IL-4 500 U/ml;第2组加入GM-CSF 1 000 U/ml、IL-4 500 U/ml 和CI 375 ng/ml;第3组为对照,不加细胞因子,也不加CI.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表面免疫表型的表达,MTT 比色法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T 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 细胞因子加CI 组培养48 h后即可见细胞形态呈多形性,有些细胞可见突起;96 h后CD80、CD86、CD83的表达率较对照组、单用细胞因子明显提高,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 淋巴细胞增殖.单用细胞因子组培养96 h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CD80、CD8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3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 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CI与GM -CSF和IL-4联合可迅速将K562细胞诱导成DC样细胞;CI与细胞因子可能有协同作用.

  • 小分子干扰RNA沉默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表达对暴发性肝衰竭小鼠Kupffer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牛坚;王月;刘斌;朱志军;申海莲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家族3(Tim-3)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质粒对暴发性肝衰竭小鼠肝Kupffer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和脂多糖(LPS)建立暴发性肝衰竭小鼠模型。将30只大鼠分成对照组及模型组,每组15只。分离所有小鼠Kupffer细胞,用特异性靶向Tim-3的siRNA片段沉默小鼠肝Kupffer细胞中的Tim-3,同时将模型组小鼠进一步分成空转染组、特异siRNA组及阴性siRNA组。采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im-3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im-3沉默后Kupffer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6的表达,并采用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通路对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Tim-3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48.3±6.8 vs.10.3±1.8,t=0.007,P<0.05),且特异siRNA组Tim-3 mRNA的表达(18.3±3.5)显著低于空转染组(58.3±7.5)及阴性siRNA组(57.3±7.1)的表达(F=118.5,P<0.05)。在转染后3、6、24 h,特异siRNA组中TNF-α(F=68.76、73.55、92.36,P均<0.05),IL-1β(F=32.1、86.5、112.3,P均<0.05)及IL-6(F=178.9、98.7、89.9,P均<0.05)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空转染组及阴性siRNA组。同时,特异siRNA组的NF-κB蛋白的表达在转染3 h (F=48.9,P=0.020)、6 h (F=107.4,P=0.002)、24 h (F=148.9,P=0.001)均显着高于空转染组及阴性siRNA组。结论 Tim-3通过NF-κB蛋白表达参与了暴发性肝衰竭小鼠肝Kupffer细胞活化的调节。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小鼠调节性T细胞凋亡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作者:曹超;柴艳芬;寿松涛;王军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凋亡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方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和穿刺盲肠外,其余手术步骤相同,乌司他丁组小鼠术后30 min尾静脉给药100000 U/kg.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reg的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IL-4、干扰素γ的水平.结果 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小鼠CD4+CD25+Treg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0)%、(10.9±0.8)%、(13.7±0.8)%,F=10.236,P=0.030],且乌司他丁组小鼠显著低于假手术组,而高于模型组(P均<0.05).同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乌司他丁组IL-2[(352±76)、(172±59)、(249±64)ng/L]和干扰素γ[(177±25)、(56±14)、(109±18)ng/L]均显著下降,而IL-4显著升高[(46±15)、(328±81)、(242±62)ng/L],且与模型组比较,乌司他丁组IL-2和干扰素γ均明显升高,而IL-4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诱导脓毒症小鼠Treg细胞凋亡,上调IL-2和干扰素γ,降低IL-4水平.

  • 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多种细胞因子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价值的评估

    作者:刘佳庆;张立;冯爽;张丽霞;孙海柏;刘刚;肖红霞;吴敏;杜岩青;刘树业

    目的:建立多种细胞因子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并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T-SPOT.TB)比较其诊断准确性,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天津海河医院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147例,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结核组)95例和恶性胸腔积液组(对照组)52例。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对所有患者的胸腔积液进行γ-干扰素( IFN-γ)、趋化因子 CXCL10( CXCL-1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6(IL-1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33(IL-33)测定,同时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建立回归模型并确定其概率预测值P的适诊断界点。结果各细胞因子单独诊断时AUC比较:CXCL-10>IL-27>IFN-γ>IL-33>IL-17>IL-16>TNF-α>VEGF>IL-2;联合诊断时, CXCL-10、IFN-γ、IL-27及 IL-33进入 Binary Logistic 回归模型,回归方程为 P =1/1+e-(-9.498+0.030×CXCL-10+0.012×IFN-γ+0.002×IL-27+0.234×IL-33),其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95、96.84%和98.08%,均优于各单项诊断指标;其AUC(0.995±0.003)显著高于T-SPOT.TB(0.921±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35,P<0.01),同时,两方法诊断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25, P>0.05),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795>0.75)。结论本研究的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重复性的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平台,为临床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科学准确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562-566)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树突状细胞中细胞因子及其信号转导抑制分子变化的意义

    作者:周运恒;马红霞;曹广亚;荣光华;仲人前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SOCS)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树突状细胞(DC)及其表型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以研究SOCS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10例PBC患者和8名健康人,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其DC表型CD83、CD86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用免疫印迹法(WB)测定DC中SOCS1和SOCS3水平;并评价分析这些指标在2组中的变化特征.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中DC细胞表型CD83、CD86和HLA-DR 的表达率分别为(79.4±4.8)%、(86.5±6.3)%和(90.0±3.5)%,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表达率[(68.3±4.1)%、(74.2±6.3)%和(83.6±7.6)%,t值分别为5.340、4.120和2.514,P均<0.05];DC分泌的IL-12和IFN-γ含量分别为(53.5±11.1)、(32.0±9.0)ng/L,与健康对照组的细胞因子含量[(32.1±10.7)、(15.4±8.1)ng/L]相比,IL-12和IFN-γ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123和3.818,P均<0.01);IL-10含量为(7.0±4.6) ng/L,与健康对照组[(5.8±4.2) n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3,P>0.05);WB检测PBC组DC中SOCS1和SOCS3的表达比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PBC患者体内DC更倾向于成熟状态,其抗原递呈能力明显增强,SOCS的低表达可能与免疫平衡紊乱和免疫耐受破坏有关.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Siglec-1在促进CD4+和CD8+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中的作用

    作者:熊怡淞;李畅;俞娟;仲人前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唾液酸黏附素(Siglec-1)在刺激白细胞分化抗原(CD)4+和CD8+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用磁珠分离长征医院1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32名健康对照者CD14阳性PBMC后,用不同浓度α-干扰素(IFN-α,0、2、5、10 ng/ml)刺激Siglec-1高表达,或用小干扰RNA或抗Siglec-1单抗靶向抑制Siglec-1表达,再与1名第三方健康献血者CD4 +/CD8+T淋巴细胞共培养5d.然后,将实验分为11组:健康人CD14(1组),健康人CD14+ IFN-α5 ng/ml(2组),健康人CD14+ IFN-Ω 5 ng/ml+ anti-Siglec-1 2 μg/ml(3组),ACS CD14(4组),ACS CD14+ siRNA干扰对照组(Mock,5组),ACS CD14+ siRNA 679 40 nmol/L(6组),ACS CD14+ anti-Siglec-1 2μg/ml(7组),SACD14(8组),SA CD14+ Mock(9组),SA CD14+ siRNA 679 40 nmol/L(10组),SA CD14+ anti-Siglec-12 μg/ml(11组);每组测定10份标本.用CCK-8活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共培养T淋巴细胞增殖,用ELISA检测共培养T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2、IL-10、IL-12、γ干扰素(IFN-γ).测定各组PBMC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计量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靶向阻断Siglec-1后(6组),PBMC刺激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PBMC刺激CD4+T淋巴细胞分泌IL-2、IL-12、IFN-γ分别为67.00(62.50~ 87.30)、0.86(0 ~1.63)、47.82(37.60 ~ 56.67) pg/ml,且分泌能力减弱;IL-10为56.00(46.25 ~67.40) pg/ml,且分泌能力增强;未处理组(4组)上述细胞因子分别为213.70(187.50 ~ 275.30)、6.87 (4.90 ~8.93)、114.90(89.50~167.40)、21.08(15.70~33.20) p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8.50、17.00、8.50、87.50,P均<0.05).当健康对照组单核细胞经IFN-α刺激上调Siglec-1表达后(2组),刺激CD4+T淋巴细胞分泌IL-2、IL-12、IFN-γ分别为220.44(174.30 ~ 312.30)、7.90 (6.540 ~10.40)、143.75(78.20~210.00) pg/ml,且能力增强;IL-10为21.95(16.30 ~25.00) pg/ml,而能力减弱,与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89.50、98.00、100.00、0,P均<0.05).抑制或增强Siglec-1对CD8+T淋巴细胞分泌的上述细胞因子无影响(P均>0.05).结论 IFN-α可刺激Siglec-1表达增加,Siglec-1可通过促进CD4+/CD8+T淋巴细胞增殖或CD4+T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参与AS发病过程.

  •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程度的相关实验室指标筛选

    作者:韩亚萍;陈念;金柯;李军;蒋龙凤;杜兴冉;蔡洁;董莉;周宜庆

    目的 联合检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血清病毒载量、淋巴细胞亚群、血清酶学及血细胞计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建立SFTS疾病严重程度综合评估方法.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SFTS患者24例,诊断标准参照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症组(16例)和重症组(8例),32名健康对照者均为南京市中心血站健康献血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者及SFS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淋巴细胞以及CD3-CD16+ CD56+即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CBA)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Th1/Th2/Th17细胞因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动态检测SFTS患者外周血中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载量,同时检测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清酶学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的多指标联合模型及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SFTS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一指标的ROC分析发现SFTSV RNA、CD3、CD4、CD8、CD56、AST、乳酸脱氢酶(LDH)、CK、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对SFTS早期预测疾病严重程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83、0.84、0.90、0.75、0.94、0.73、0.78、0.87、0.74和0.77,其中SFTSV载量、CD3+、CD4+、NK细胞和CK的cut-off值分别为6.19 log10拷贝/ml、57.51%、19.47%、15.71%和696.45 U/L.用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模型,并对预测概率进行ROC曲线分析发现,SFTSV RNA/CD3/CD4/CD8/CD56、SFTSV RNA/AST/LDH/CK、SFTSV RNA/IL-6/IL-10联合指标模型的预测价值有所提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95%CI:0.00~ 1.00)、0.87 (95% CI:0.75 ~0.99)、0.83(95%CI:0.70~ 0.97),敏感度分别为93.3%、86.70%、77.30%,特异度分别为94.4%、83.30%、83.30%.结论 血清SFTSV载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病毒载量、CD3+细胞和CD4+细胞显著减少,NK细胞、LDH、CK、IL-6和IL-10显著增加,可能是SFTS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综合多个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预测概率对SFT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预测,可以达到较高的预测效果.

  • HBV感染对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及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作者:贾中伟;储德勇;王维;罗庆礼;沈继龙

    目的 评估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Th1型[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型[白细胞介素(IL)-10、IL-13)]细胞因子水平,探讨晚期肝纤维化易感性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358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采用B超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随机选取HBsAg阴性,早期肝纤维化患者39例,晚期肝纤维化患者29例.检测患者血清IL-10、IL-13、IFN-γ、TNF-α的水平.结果 358例患者HBsAg阳性率高达23.2%(83/358).血吸虫病患者合并乙型肝炎感染较未感染者、晚期肝纤维化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并未提前,且构成比无明显差异(x2=0.427,P=0.513).晚期肝纤维化患者血清IL-10水平[4.20(1.43~52.07)ng/L]高于早期肝纤维化患者[1.60(1.30~12.14)ng/L,Z=-3.907,P<0.01];血清IL-13水平[21.37(0.56~61.37)ng/L]显著高于早期肝纤维化患者[12.94(3.37~26.99)ng/L,Z=-4.653,P<0.01];血清IFN-γ水平[3.12(1.38~66.14)ng/L]与早期肝纤维化患者[5.87(1.33~216.33)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7,P>0.05);血清TNF-α水平[2.48(0.79~19.86)ng/L]与早期肝纤维化患者血清TNF-α水平[2.28(0.67~15.72)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2,P>0.05).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中乙肝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晚期肝纤维化的患者血清存在着高水平的IL-13.

  • 流式微球分析术检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免疫指标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晓玲;GAO Zhi-fen;张爽

    目的 探讨流式微球分析术(CBA)检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CBA法检测并分析40例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和40名健康妇女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细胞因子谱,并比较分析其中30例患者血清与腹腔积液炎性细胞因子谱的差异.结果 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T辅助(Th)细胞(CD3+CD4+)比健康组明显减少(t=2.1236,P<0.05),T抑制(Ts)细胞(CD3+CD8+)明显增多(f=2.4369,P<0.05),Th/T.比值显著性降低(t=2.8392,P<0.01).血清IL-8(t=4.9302,P<0.01)、IL-1B(t=5.5449,P<0.01)、IL-6(t=3.4975,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5.6623,P<0.01)等炎性细胞因子,在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中都显著高于健康妇女;炎症抑制因子IL-10(t=5.3428,P<0.01)和IL-12(t=5.9847,P<0.01)也显著性升高.30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血清与腹腔积液检测结果比较,显示除IL-10外,血液标本中IL-8(t=2.2113,P<0.05)、IL-1β(t=2.9756,P<0.01)、IL-6(t=2.3298,P<0.05)、TNF-α(t=3.2895,P<0.05)、IL-12(t=3.3281,P<0.05)均高于腹腔积液标本.结论 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存在炎性细胞因子网络的系统性紊乱;CBA能够高通量、高灵敏度地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失调状况.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胎儿细胞的检测与免疫状况研究

    作者:李智;李晶华;许丙根;成佳景;吴逸;顾小萍

    目的 研究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种类、数量及免疫状况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关系,探讨PIH的发病机制.方法 (1)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3种不同方法:CD71、HbF/I抗原(血红蛋白F/血型I抗原)和HbF/CA(血红蛋白F/碳酸酐酶)分别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s).(2)同时检测孕妇组和PIH组的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等.结果 (1)3种方法CD71、HbF/I抗原、HbF/CA检测胎儿红细胞PIH患者组[百分比中位数(95%可信上限)分别为6.56(11.37)%、0.09(0.16)%、0.6(0.11)%]与正常孕妇组[分别为1.58(3.35)%、0.04(0.08)%、0.02(0.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31、-2.97、-4.13,P值均<o.01).(2)PIH组的淋巴细胞亚群和TNFα及IL-6,除CD8 (30.2±7.1)%与正常孕妇组(3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外,CD3(76.4±8.5)%、CD4(42.6±6.4)%、CD4/CD8(1.5±0.4)%、CD19(10.5±3.9)%、CD16/CD56(12.2±7.7)%、TNF-α(1.4±0.6)μg/L及IL-6(89.6±12.9)μg/L和正常孕妇组[分别为CD3(70.4±8.3)%、CD4(35.3±6.9)%、CD4/CD8(1.2±0.4)%、CD19(8.2±2.8)%、CD16/CD56(20.5±8.9)%、TNF-α(0.5±0.2)μg/L及IL-6(22.0 4±5.7)μg/L]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孕妇外周血中fNRBCs的数量增多引起的免疫状况的改变均可能是PIH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 结核分枝杆菌Rv1009结构域多肽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作者:樊爱琳;师长宏;苏明权;简文;程晓东;柏银兰;徐志凯;郝晓柯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Rv1009结构域多肽的免疫学特性.方法 用原核表达的Rv1009结构域多肽免疫BALB/c小鼠3次.每次间隔2周.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分离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体外用抗原再刺激后,用MTT比色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ELISA方法检测淋巴细胞悬液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2的产生水平.另一部分免疫的小鼠经尾静脉感染MTB毒株H37Rv,4周后,计数脾脏细菌负荷数.结果 Rv1009结构域多肽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为1:12 800.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为2.40±0.18,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0.90±0.21.ELISA方法检测Rv1009结构域多肽免疫组IFN-γ、IL-10和IL-12水平为(1432±30)ng/L、(503±11)ng/L和(311±11)ng/L,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256±20)ng/L、(76±6)ng/L和(56±8)ng/L(P<0.01).与生理盐水免疫组(细菌负荷6.64±0.13)相比较,Rv1009结构域多肽免疫组小鼠,对攻击感染后抗MTB在脾脏中增殖有显著作用(细菌负荷为4.86±0.14,P<0.05),但不及BCG免疫组的3.81±0.16.结论 Rv1009结构域多肽有可能作为新型结核疫苗的候选组分.

  • 特异性细胞因子对T辅助17细胞和T调节性细胞表达的调节作用

    作者:俞秋兴;唐军;颜茹红;朱雪明;顾爱萍

    目的 探讨多种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对CD+4T淋巴细胞的分化调节作用.方法 将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鼠脾脏T淋巴细胞在不同的刺激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活化T淋巴细胞中CD+4IL-17+T辅助17细胞(Th17细胞)、C+4IL-17+T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调节性细胞(Treg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鼠脾脏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有TGF-β存在时可促进Treg细胞、rh17细胞和CD+8;IL-17+T淋巴细胞分化,表达水平分别为(7.8±2.2)%、(12.6±3.1)%、(10.1±2.6)%.无细胞因子培养的同类细胞为实验对照组,表达水平分别为(4.8±0.6)%、(1.7±0.5)%、(1.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9、8.80、9.61,P<0.05或P<0.01).TGF-β与IL-6细胞因子共同存在时可促进Th17和CD+8IL-17+T淋巴细胞分化,表达水平分别为(17.8±5.3)%、(15.0±4.2)%,而分化受抑制的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为(4.I±1.2)%,与TGF-β组同类细胞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03、5.17、5.04,P均<0.01).在TGF-β刺激的T淋巴细胞中加入IL-2细胞因子可使Th17细胞、CD+8;IL-17+T淋巴细胞表达减少,同时伴有Treg细胞表达量的增加;在加入抗IL-2后结果相反,即Th17细胞、CD+8IL-17+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增加,Treg细胞表达水平减少.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Th17、CD+8IL-17+、Treg细胞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鼠脾脏淋巴细胞相似.结论 不同细胞因子对于调控Th17细胞和Treg细胞之间的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51 条记录 5/68 页 « 12345678...676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